小米收购联发科不符合小米的定位。和这个假设最相似的是去年年初FB收购WhatsApp。这次收购相当合理,FB可以抵御失败的风险。小米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去收购联发科的股份。最后,别忘了小米的股东有高通这样的外资,让小米收购华为就等于彻底毁掉华为。有利的技术用尽,没用的直接扔掉,最后连骨头都不剩。

华为收购小米的可能性有多大?

基本上没有。问这个问题的知友显然不太明白“收购”是在干什么,何种情形下才会成功,我结合这个假设简单谈谈。资金侧:我们认为华为的手机部门一直处于0利润或微利状态,收购必须全部依赖通信设备业务的利润,就华为目前的规模,用上所有现金,贷款一部分,应该勉强可获得收购小米的资金(450亿美元)。应该说这样大胆的收购在全世界鲜有先例,有类似的也是头脑发热的行为,最后以失败告终(AOL收购TimeWarner),动摇经营根基,

如果采用换股方式,与华为的经营习惯不符,且小米的估值如此之高,都是非上市企业,单价格就很难谈拢,换股方式也不合算。最后一种方式是华为上市融资后再收购,可行性上看相对容易,但华为似乎没有这个计划,或者再退一步,收购部分股权,这样会便宜很多,但仍然没有必要性,原因下述。价格侧:一年前小米的估值不及现在的四分之一,若以目前的价格收购,除非极其确信其前景,否则显得太贵,

我们认为即便是三星的手机部门,市场给的实质估值也不到300亿美元,按16年PE给到7倍。小米之所以估值这么高,完全是在膨胀顶峰的预支效应,小米已经预支走了3-5年等速增长的估值,那么何不等几年?待一切稳定下来后估值才会合理,鉴于金额如此之大,错过机会也比失败强,前景侧:如果真的头脑发热了,我们来想想未来,几千亿的商誉多少年才能填平?手机行业变幻莫测,随便一次意外事件就能让投资打水漂。

所谓的协作效应从金额上看并不显著,打这个赌未免太大胆,失败的话超出除苹果外所有业者的承受能力,战略侧:华为的手机部门增势良好,且不是主要收益来源,没有必要花费巨额资金收购其他品牌。而且双方本身处于竞争关系,同类相残是最大的威胁,行业侧:手机陷入商品化不可避免,参与厂商越来越多,远期看大家的目标都是维持规模、确保生存,万一市场恶化赚一笔走人才是上策,没有厂家会砸进更多资金,借钱更是大忌。

历史经验:从历史经验看,绝大多数被并购的对象都是赢家(95%以上,例外是少数趁金融危机时的恶意低价收购),而出资方要想如期回本并不容易(不客气的说,概率不会超过3成),并购有以下特征时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估值较同业便宜;产品互补,重复产品少;双方本就有合作关系;收购对象在未参与的新兴市场有较强的存在感,

而此番假设的对象缺乏上述特征。手机行业至今尚未有一次成功的大额收购,原因是变化太快,高估值时无人买得起,也无人愿意当冤大头,便宜时早已日薄西山,所以更要谨慎,类似案例:与这个假设最像的莫过于去年初FB收购WhatsApp了,是次收购有较强的合理性,且FB可抵御失败的风险。手机行业的案例如微软收购Nokia,索尼接下索爱,联想收购Motorola,目前来看都不成功,虽然金额不算太大,也给母公司带来了沉重负担,

我们认为这几次收购都有一些打赌的成分,赌输的可能性目前是100%,这对于后来者起到了警示作用。小米愿意卖么:虽然落得大笔现金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但从雷军的口气看小米不太可能出售,在发展顶峰的企业是不会持理性观点的,假设发生后的情形:虽然小米的股权结构不公开,但相信雷军本人持股比例会很高,雷军是最大的赢家,有望瞬间越为中国首富。

小米能不能收购联发科?

文/小艺评测科技小米收购联发科?基本上是傻逼的梦想。如果小米有那种手笔和气魄,早就自己研发芯片了。小米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购买联发科的股票。按照相关股权的概念,收购一家公司本质上是对该公司的完全控制。一个资本要想完全控制一家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至少需要持有该公司51%的股份,即占据董事会半数以上的席位。


文章TAG:哪里有收购小米的  小米  收购  联发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