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核磁共振检查的时候,核磁共振仪已经被激发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里“核磁共振”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核磁共振到底什么?核磁共振仪每次成像,磁场强度都在“量子磁矩极化阈值”附近摆动。核磁共振仪需要电来激发。

核磁共振关机后真的还有磁性吗?宣传片中核磁共振机内的镜头是怎么拍摄的?为什么录像带不会消磁?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要先把核磁共振的工作方式讲清楚。我们人体里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氢原子的原子核是一个质子,根据量子力学,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而且还有自旋和角动量,一个带电的旋转的粒子,必然产生磁场。量子力学用来描述这种微观粒子磁场的专业术语叫做磁矩,

换句话说,每一个质子都是一个小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因为人体里无数个质子旋转轴的指向是杂乱无章的,南北磁极相抵,所以人体并没有表现出磁性,众所周知,两块磁铁是会相互吸引的。核磁共振仪就是这样一个大磁铁,在这个大磁铁形成的磁场里,只要磁场超过一定的强度,人体的氢原子核会朝向一个方向偏转一个角度。

这个磁场强度被称为“量子磁矩极化阈值”,比如我们用手去按键盘上的一个键,只要这个力大到一定的程度,键盘键就会被按下去,释放的时候力小于一定的程度,这个键盘上的键就会弹起来。如果你愿意,可以把这个力称为“键盘压力阈值”,现在精彩的过程来了:当外磁场大于“量子磁矩极化阈值”的时候,所有的氢原子核都向着一个方向,偏转了一个固定角度。

如果这个外部磁场稍微低于“量子磁矩极化阈值”的时候,氢原子核就会像被按住的键盘键一样,突然弹回原来的状态,氢原子核弹回原来状态的时候,会向外界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会以一种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出。核磁共振仪就接收这种辐射,并且测定这个辐射来源的方向和距离,来探测氢原子在人体内的分布,从而给人体造影,核磁共振仪需通电才能励磁。

我们做核磁共振检查的时候,核磁共振仪已经在励磁状态了,只不过这个时候它的磁场强度是稍微低于“量子磁矩极化阈值”,只有人被推进核磁共振仪的时候,机器才会把磁场加到超过“量子磁矩极化阈值”。核磁共振仪每成像一次,磁场强度就会在“量子磁矩极化阈值”附近摆动一次,因为核磁共振仪的磁场强度非常高,它的开机励磁过程也很长。

所以在待机状态,机器仍然保持着稍微低于“量子磁矩极化阈值”磁场强度,因此核磁共振仪在待机状态下也是有很强大的磁性的。即使把核磁共振已完全关掉,它的磁性褪去也要有七八个小时,所以所以,千万不要带那些会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去检查。核磁共振仪的强磁场肯定会让磁带消磁,

核磁共振是什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医院里听到做“核磁共振”检查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那究竟什么是核磁共振呢?运用核磁共振能检查些什么呢?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呢?请听小糖一一道来。首先,什么是核磁共振?它有个很简单的英文名,叫MRI,主要利用的是磁共振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大的机器,能够产生巨大的磁场,使得在这个机器里面的原子核发生能量的变化而被我们机器接收到,从而经过电脑处理得到图像。

据说我们是由“水”构成的,水含有氢原子。核磁共振中的“核”主要是指氢原子。经过处理后,我们可以得到切片图像。因为是用的磁场,所以和CT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辐射。那么,这样的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呢?核磁共振之所以成为现在医院最常见的检查之一,与其自身的优势密切相关。几乎适用于全身检查,成像清晰,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软组织、头部、脊神经等。,并能全面地为医生提供所需的信息。


文章TAG:核磁共振为什么在地下  核磁共振  地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