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理想的知识社会里,全人类免费享受知识、文化和教育,但同时,每个人都高度尊重创造知识、文化和教育的人,让创造知识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为他们创造的是精神财富。知识付费和健康付费是一样的。一切只有实践了才有意义。第一,网络内容付费趋势正在上升,一些人的双重标准应该被打破。一边喷知识付费,一边怀疑自媒体平台付费太少,这并不愚蠢。

知识付费时代要来了,你是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

不支持。我始终觉得,知识文化是全人类的财富,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和拥有,而知识分子创造知识也应该得到回报。但这个回报不应该是经济利益,而应该是精神财富和奖励,我理想中知识社会是这样的,全人类无偿享受知识文化和教育,但是,每个人同时高度尊重创造知识文化教育的人,让创造知识的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因为他们创造的就是精神财富。

然后,我不同意每个人都为此付费,因为社会财富不均,如果付费时代到来,那富人就享有绝对的知识教育,穷人就只能享受低级,劣质,廉价的知识,甚至无法享受知识。这样,加大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富差距,精神上的贫富差距会更大,比起物质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觉得,要想减少精神差距,应该让国家政府和公益组织,创立各种奖励知识创造的基金或奖金,这样将知识创造定于公益层次,穷人和富人都能享受文化。

心里安慰还是学有所获,知识付费真能让人学到知识吗?

想学习的人可以通过知识付费学有所成;不愿意学习的人即使花了好多钱学习也只能是自我安慰,为啥呢?!!因为想学习的人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尽一切办法学习,通过各种手段学习,所有知识付费当然可以使他们学有所成;不想学习,不愿学习或不愿为学习下功夫的人,仅仅因为某些知识付费的宣传而去学习,妄图通过别人天花乱坠的想法就可以一步登天,可谓自欺欺人,花钱也只是自我安慰,被别人收割智商税。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付出高昂的费用去培训机构,却反对老师业余时间补习收费?

这里是问答,有人提问,我来答,面对很多人愿意付出高价送孩子去培训机构学习,却反对老师业余时间补课收费,这种现象还真的存在,并且反对的声音还不少呢。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呢?下面我做以分析,第一,有一种流行风认为老师课上不教,课后补,让很多家长对老师产生不满心理。在教育部没有出台禁止学校在职老师补课收费行之前,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关于学校老师的传言,如认为一些老师课堂上不讲重点,留到课外办补课班去讲,

确有这些样的现象发生吗?可以肯定地说,禁令出台之前,确实有,不过只是极少数。但恰就是这少数教师的恶劣行为,伤害了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正面形像,造成有些家长不信任学校老师,结果宁愿花高价去社会教育机构给孩子去报班补课,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这以点代面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客观看待问题的方式。第二,家长认为学校教师挣的工资,你就应该好好教学,不应该参与课外收费补课,

按常理来讲,家长认为学校教师挣的是工资,就应该好好教学,不应该参与课外收费补课这个观点并没有问题。因此,当家长们发现有些在职的学校教师有课外收费补课现象时,内心是极度反感的,他们宁愿花高价去给孩子报培训班,事实上,教育部在出台禁令前,早已经有收集到大量的举报与投诉信息,在多方印证考察后,才出台的禁止在职学校教育不允许课外收费补课的规定。

而这恰是为杜绝有些教师课上不全讲,留下尾巴课外收费讲的现象,第三,随着禁补令的落地,家长们对在职学校教师课外收费补课的反对声减少了。现在全国各地对在职学校教师课外时间收费补课,打击和查处的力度非常大,说明禁令出台后的执行很坚决,这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在职学校教师的正面形像,也将少数胆大妄为的不顾禁令而仍然在课外补课收费的教师做了严肃的处理。

但尽管如此,过去的伤害给父母留下的心理阴影还是满满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而在于对老师的情感态度。现在的家长,大多已经把学校老师的课外补习当成了平常,因为有法律法规约束老师的行为,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心理平衡。第四,只要应试教育保持现状,家长就会花钱送孩子去培训机构补课。从初中开始到中考近50%的淘汰率,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被淘汰。


文章TAG:为什么很多人反对知识付费  知识  付费  学到  真能  反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