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一台哈苏相机HK7诞生了。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哈苏的相机销量始终不温不火。真正让哈苏一夜成名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它在20世纪60年代全力以赴发展阿波罗登月计划。当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用哈苏500EL相机在全世界拍摄奥尔德林登月的照片时,哈苏品牌成了钉在太空中的永恒名字。

哈苏相机为什么那么贵?

哈苏相机昂贵是因为其采用了中画幅传感器,传感器越大,成本就越高,甚至是翻倍的高,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相机传感器的大小对比。一般来说,我们现在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全画幅相机,而全画幅的尺寸是24mmx36mm,这个大小和我们原来用过的胶卷的一张是同样大小的,而中画幅的尺寸要比这个大很多,看图来说,我们一般用的入门单反相机都是黄色的部分,叫APS-C画幅,这个画幅的优势就是成本比较低,但是画质还不错(传感器越大,画质越好)。

算是一个成本和画质都均衡的尺寸,绿色部分是代表这全画幅尺寸,使用全画幅尺寸的相机一般都是万元以上了,全画幅算是一个标准,以为以前的胶卷相机都是全画幅的尺寸,改成数码以后,就以这个为基准。全画幅的成本也控制在小几万,是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目前的全画幅相机还有继续进步的空间,成本、带宽、计算也能保证,因为很多场合需要用到高速连拍,传感器再大,相机处理器跟不上,就会连拍卡壳,

粉色传感器就比全画幅更大了,这个部分可以看作是中画幅领域的APS-C,你看起来尺寸没有大太多,但是成本、图像计算已经翻倍了,因此,中画幅相机的连拍一般都不高,甚至用不到连拍,机身也比传统的全画幅相机要大很多,但是,中画幅相机的画质却大幅度优于全画幅相机,像素上也可以大幅度增加,比如到6000万都是轻轻松松,但是全画幅相机如佳能5DS也到了5000万像素,哈苏也有5000万像素的产品,但是两者的画质一对比,佳能完败。

最后的蓝色就是目前中画幅相机领域最大的,你可以看到比全画幅尺寸又大了好多,这个领域目前代表相机就是哈苏和飞思,像素数可达1亿,因此,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但是一亿像素并没有到头,马上就会推出更高像素的相机,但是像素再高,对快门速度的要求就越高,容易拍虚,因此相机厂商还在找这个平衡。中画幅相机的价格主要就贵在传感器上,飞思的一亿像素相机都是30万 ,加上镜头就更贵了,

哈苏手动相机,哪款最经典?

史上最经典的相机我们来一一介绍。徕卡M3素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曾经拍摄了一个短片:一位盲人被人搀扶着走在街头,一位妙龄少女走过,他嗅了嗅说:“夏奈尔”;路经一辆豪华轿车,车门一响,他随口说:“奔驰!”路边一位摄影者按下了快门,快门清脆而柔滑地一响,他不假思索地说:“徕卡!”徕卡?对,就是徕卡,相机中的劳斯莱斯!一个曾经与奔驰、万宝龙并称为德国工艺三大代表的品牌,一个代表男性沉稳、历练、勇气以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诸多品行的品牌,

徕卡拥有令人艳羡的贵族般传统:目前最流行的135相机最初就出自徕卡的门下,这大大改变了摄影的生态环境,摄影记者们终于扔下了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拿起徕卡奔赴火线。上世纪30年代之后,国际环境日趋恶化,先后爆发了中国“九一八事变”以及西班牙内战,这成就了以罗伯特·卡帕为代表的战地摄影记者以及以坚固耐用、成像质量优异、便于维护的徕卡相机,

当时很多美国部队随军摄影师都配发了徕卡相机,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是徕卡用户中的一员。根据美军规定,遇到紧急情况(如即将被俘)时必须破坏随身的装备,相机也在其列,一般情况下美军士兵往往用锤子或枪柄砸毁相机,不过这对徕卡相机来说却并不实用,使用徕卡的随军记者往往需要将手榴弹绑在相机上才能炸毁徕卡相机,M3就是在这样的传统中诞生于1954年——当时欧洲刚刚走出了战争后的萧条。

徕卡已经在这款相机上动用了所有积累的技术储备。相机机身采用实心黄铜,各项技术指标首屈一指。他不仅奠定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地位,也奠定了战后测距相机(俗称旁轴相机)的基本格局。从1954年到1966年,累计产量超过20万台。自徕卡M3推出以来,不仅在摄影界,甚至在政界、娱乐圈等各个圈子,它都是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一些用户对黑色相机边缘的黄铜色情情有独钟,而另一些用户则无法放过徕卡·M3独特的快门声。摄影界的摄影师视徕卡·M3为掌上明珠。


文章TAG:哈苏相机香港维修点石利洛在哪里?  哈苏  相机  石利洛  维修  香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