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把原子的巨大储量用于核聚变?我们都知道太阳的发光热是氢聚变产生的,我们制造的氢弹和可控核聚变技术也是氢聚变产生的。然而,它们的氢聚变方法是不同的。我们使用的氢弹聚变和受控核聚变技术,都是把氘或氚变成氦,而不是太阳氢聚变中的氘原子,与太阳氢聚变不同。与太阳能聚变方法相比,人类释放的氢聚变能量要少得多。

核聚变也可以用在人身上吗?为什么

人类实现不受控核聚变反应已经多年,但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仍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像钢铁侠那样实现人工可控核聚变更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时间,反应条件和辐射防护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目前看来就是极为空难的问题。核聚变反应条件我们知道原子是电子云结构,即在原子核周围有电子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原子核居于中心某一点,想要原子核摆脱核外电子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核聚变还需要带有同种类电荷的两个原子核能够克服库伦斥力,这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太阳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这么高的温度需要的热屏蔽层很厚,即使大力士安德森也无法受得了。中子屏蔽地球上目前有的核聚变材料如氘氚等聚变反应如下:D T----4He n 能量在此过程中会放出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因此中子的屏蔽比带电的核子更为困难,中子的导致的辐射比相同剂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也更为严重,轻则可能出现辐射病,重则死亡,

太阳因核聚变而发光,为什么在地球上的人不会受到核辐射的伤害?

这个问题有些尴尬,不要谈核色变。一个方面来说,好像由于核会发生爆炸或者产生一些辐射就会胆战心惊,是不是由于二战时那两颗扔到日本的原子弹造成的危害巨大,就认为核很可怕,核对人类而言,仅仅是噩梦?难道核不能为人类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比如核电站、核动力的潜艇以及核动力的车辆早已被人类掌握,发挥出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另一个方面而言,核造成的辐射污染,虽然存在,但也有距离上的区分,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到底有多远,有科学依据。日地距离(Earth-SunDistance)其最大值为152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远日点);最小值为147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近日点);平均值为14960万千米;这就是一个天文单位,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它确定为149597870千米,并从1984年起用,

按此距离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只需8分18秒。即地球离太阳大约有8分18秒(光年)以上说明,太阳离地球实在太远,其内部产生的那些核变,对地球造成的伤害是微乎其微,几乎是没有,第三个方面,地球本身还有磁场、大气层、臭氧层,这么多自我防御,太阳的那些辐射基本上不用考虑。有这么多奇思妙想,还是该干嘛去干嘛,省省心吧.,

太阳内部进行核聚变的元素是氕还是氘还是氚?为什么人类研究可控核聚变不能利用氕?

我们都知道太阳发光发热是通过氢核聚变产生的,而我们人类制造的氢弹以及可控核聚变技术也都是通过氢核聚变产生的,然而它们的氢核聚变方式却并不一样。核聚变是在极端的高温高压环境下促成的,它必须能使原先的原子结构破解重组,生成新的原子才能发生,元素周期表上位于铁元素之下的元素核聚变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能量,其中以氢元素的聚变产生的能量最多,

太阳是一个质量巨大的自然天体,是我们地球质量的33万倍,其内部可以产生足够的高温高压,在超过400万开尔文的温度下,在物质密度是固态铅的十倍以上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它内部的氢元素进行聚变了。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氕、氘、氚,在恒星的内部,第一步聚变就是将两个氕核聚变为氘核,并释放一个中微子和正电子,这时候就有能量产生了。

当正电子遇到周围的电子,就会湮灭成两个光子,这就是阳光最初的起源。两个氘原子转化为氘后,会与两个氘原子通过核聚变转化为氦原子。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光子。而我们人类使用的氢弹聚变和受控核聚变技术,都是把氘或氚变成氦,没有办法把氘原子转换成太阳能氢聚变的氘原子。而与太阳的氢聚变则不同,人类使用的氢聚变能量释放比太阳能聚变要少得多。


文章TAG:人为什么不用核聚变  核聚变  不用  身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