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不准确。甲骨文是古人为了记录而创造的象形文字,但甲骨文并不是中国书法的开端,更不是鼻祖。你好,我的朋友,甲骨文是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龟甲和兽骨(多为牛小腿两侧的骨板)用利器刻在这两种甲骨文上,称为甲骨文。内容主要是记录大型事件,也记录日常收支、日期和祭祀等事情。经过社会的不断进步,古代篆书逐渐演变。这个古代的篆书是从甲骨文改成今天的。

殷商的统治者,在甲骨文里被称为王,在史记里被称为帝,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上古历史层累的造成第二,统治者神化自身。第三,「绝天地通,天人合一」的思想渐渐形成,----------------------------------------------------------传世文献所记载中国上古历史是「层累的造成」: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完整系统的「三皇五帝」概念,其实是到战国秦汉才有,而且概念不一: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修订本),北京出版社,2002年,页20,所以,「三皇五帝」的概念越早越模糊,越晚越清晰,越系统。

比如:《尚书》只有「尧、舜、禹」,而没有「炎、黄」,《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五帝」: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是当时汉代人的「意识形态」,当时战国秦汉才有的称谓。--------------------------------------------------------而汉字「王」取像自「斧钺」,本义是指的拥有军权和司法权的首领,绝对不是一种「神化」的统治者的称谓,

在甲骨文中,商王都自称「王」。秦始皇以前君主也都是称「王」,在甲骨文中,「帝」是殷人的信奉的最高神灵「天帝」,也表示「禘祭」。「帝」的造字本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多人认可一种说法是:像一束捆绑的柴薪,是「郊外烧柴祭天」的仪式,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这样的祭祀仪式,这是人类文化中共有的现象。甲骨文显示,商人是非常敬畏「上帝」的,视为命运的主宰者,

上帝主宰气象的卜辞:上帝主宰农业收成的卜辞:上帝主宰城邦的安危的卜辞: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总之,殷人所崇拜的上帝:「无所不管,全知全能」且「喜怒无常」,稍有不敬,就会降下灾祸,非常像《旧约》中的「耶和华」,甲骨文显示,出现一些小灾祸,商王都非常害怕,卜问上帝的意图。所以,商王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自称为「帝」的,

我想这就跟亚伯拉罕诸教(犹太、基督、伊斯兰)中不得称呼上帝之名的避讳观一样,这是一种「亵渎」,耶稣就是自称为「上帝之子」,被愤怒的犹太祭祀阶层,以亵渎神灵的罪名,借罗马人之手送上十字架。-------------------------------------------------------------尚鬼的商人被周人推翻以后,中国进入一个宗教氛围不是那么浓烈的世俗社会,

余英时先生认为《国语·楚语》「颛顼绝天地通」的神话,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滥觞:这个神话反应中国远古时代萨满巫术盛行,传说中的圣王颛顼,终止了「民神杂糅」的局面,不允许这些跳大神的巫师跟天地交流,与天地沟通成为君王的特许权力。所以,东周以后「三皇五帝」概念渐渐形成,凡人领袖渐渐可以称为「帝」,成为了「人、神」合一的圣人:引自:《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页15-20当然余英时先生一书中的论证很复杂,我这里只简单的引用了几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论天人之际》原著,

所以,君王成为「沟通天地」的代理人,说是神化君主,也可以说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转折:「凡人——圣人——神人」,能不断「进化升级」。千古一帝秦始皇更是开挂,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自称为「皇帝」,这好比西方君王叫自己「耶和华——耶稣-凯撒」,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另一方面,古代政府将宗教势力纳入管辖范围内,不让「跳大神」的祭祀做大。

甲骨文主要用来做什么


文章TAG:甲骨文被称为什么  甲骨文  称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