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大唐,你还会叫玄奘是唐朝的和尚吗?出生于公元602年的唐僧和出生于公元599年的唐太宗确实是同辈人。但是,在唐僧回国之前,他们不可能也没有任何交集。这时候李世民内部问题解决了,唐僧名声大噪,不得不以高规格接待,给唐僧分配任务。

唐僧本名叫什么?历史上的唐僧有哪些故事?有没有徒弟?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历史上真有唐僧其人,不过唐僧取经是自费而非公款,还是半个偷渡客,《西游记》中所谓的皇兄御弟的壮观送别场面自然是没有的。唐僧是河南洛阳人,法名玄奘,姓陈名祎,“江流儿”啥的就不必当真了,13岁出家,21岁受戒,生于公元602年的唐僧和生于公元599年的唐太宗,确实算是同龄人,不过在唐僧取经归国之前,二人不可能也确实不存在任何交集。

唐僧出家后,除了学习佛法还四处游历,在游历的过程中唐僧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各地的佛经以及各位大师对佛法的理解不尽相同,让唐僧很郁闷,于是便有了去佛教发源地天竺走一走的想法,所以说求法解惑是唐僧取经的真正原因,跟唐太宗打仗杀人罪孽多没有半毛钱关系。《西游记》中说东土大唐只有小乘佛法没有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又很牛逼,什么事儿都能办,所以唐僧要去取大乘佛法,

事实上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大乘小乘佛法都已进入,唐僧取经之前就学过《摄大乘论》。只不过由于翻译的不同,本来玄之又玄的佛法大家的理解又各不相同,没有标准答案,造成佛法以及对佛法的理解产生了混乱,(唐太宗李世民)大约公元626年左右,唐僧向朝廷提出出国留学的申请,不过被朝廷拒绝。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代中国对人口流动的管理和限制,另外我们结合唐僧生活的时代背景也可推测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唐僧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大乱世中,《隋唐演义》讲的就是这段历史,大乱世造成人口急剧下降,而人口和土地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富来源,故朝廷对人口的管理便相对严格。二是626年,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巩固内部的统治基础是其当务之急,什么出国留学深造的小事自然不会放在心上,三是唐朝的边患问题,北边的突厥虎视眈眈,西域也缺乏有效控制,这时有人要出国,你是留学还是想干其他什么东西,朝廷当然是有疑虑的。

我们也可以推测,当时提出申请的远远不止唐僧一人,只不过没有留下太多记载而已,公元629年天下饥荒,百姓四处求食。这时朝廷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让老百姓在一个地方等死吧?于是便放宽了对人口的管理和限制,唐僧便借着这股子风偷偷摸摸的从长安出发,经兰州,敦煌,酒泉,新疆,中亚,最终到了印度,唐僧的目的性很强,这次来就是求法解惑,所以就得去最高的佛教学府,而那烂陀寺(可不是什么大雷音寺)就是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也可说是全世界的佛教中心。

唐僧到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梵文和佛法,前文说过,唐僧刚出家时就曾四处游历,这是唐僧的特点。在印度学习佛法5年之后,他又花了若干年时间游历了印度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旅途感悟佛法,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结合,这是唐僧求法的根本特点,这个唐僧可比《西游记》中的那个唐僧走的路要多得多,

在印度的大约10年间,唐僧还经常参加各种佛法大会和辩论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印度佛教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公元645年,求法16年的唐僧回国,这时曾经那位20多岁的年轻和尚已然变成一个40多岁的中年和尚,唐僧回国声名远博,妥妥的大海龟。这时候李世民内部问题也解决了,唐僧名气又这么大,那必须得高规格接待,并且向唐僧布置了一个作业,

唐僧李世民被要求把他一路的所见所闻写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当然,李世民不只是对看热闹和听新鲜故事感兴趣。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他想从唐僧口中了解大唐西域、中亚及周边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政治状况。这是唐太宗制定的一个小计划。《大唐西域记》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补充甚至重构了古印度历史。我们知道,我们的印度朋友要么没日没夜地学佛,要么无忧无虑地唱歌跳舞,就是不写历史。


文章TAG:唐太宗在哪里接待唐僧  唐僧  唐太宗  接待  名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