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早就嗅到了微博模式的弊端,果断放弃。微信在微博中崛起后,微博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这反映了新浪和微博的关系,梳理起来很容易。面对种种变化,微博坚持了自己的发展初衷,并没有被所谓的社会潮流所威胁。经过尝试,微博仍然选择了偏媒体的策略,坚持向社交媒体平台发展,打造了与微信不同的定位。

什么现在很少人用微博了?

谢头条君邀请!手打不易,回答来迟,见谅!特意查了下,我的开博时间是2009年10月28日,算是比较早的微博用户!当然,我也是很早就嗅到了微博模式的弊端,果断放弃了。想想当年博客的没落,历史似乎正在重演,传播方式单向化。微博的信息传播渠道基本上都是由大V把控着,普通人的声音是很难传播开来的,纵然你有非常优质的内容和极具吸引力的话题,若是没有大V的参与和转发,而要想迅速、大面积传播开来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既然如此,那些普通用户有什么理由要继续用微博呢?——此乃现在很少人用微博原因之一,普通用户边缘化。在微博平台上,普通用户创造的内容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和激励,参与感和认同感更是无从谈起,占据绝对数量的普通用户被严重边缘化,于是,大部分普通用户不发言、不评论、不参与、更无心内容创作,最多做个“热门事件”的看客或围观者。

既然如此,那些普通用户有什么理由要继续用微博呢?——此乃现在很少人用微博原因之二,平台竞争激烈化。近年来,各种内容平台犹如雨后春笋,井喷式发展,虽然彼此之间严重同质化,但也有很多优秀平台的产生,运营模式也相对更科学,对仅仅限于在微博上看看新闻的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可选择范围大大增加,更何况微博的新闻功能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科技股为什么都选择去美国上市?新浪,微博,搜狗,迅雷,陌陌,阿里巴巴等?

一些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允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形式,允不允许公司亏损上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目前,A股也不允许同股不同权,这一点令一些互联网公司“出走”。一般而言,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初期,都会选择让出部分股权换取融资,用于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而这些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为了不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经常会使用一种AB股结构,两种股票拥有不同的投票权。

国内不允许同股不同权,自然就不是这些公司的上市首选,例如阿里巴巴,而且互联网企业在公司发展初期,多数会走先烧钱——扩大自己市场份额——盈利的路,所以一些公司在需要上市融资继续烧钱时,公司仍处于亏损。A股不允许公司亏损上市,因而这部分的科技公司也无法达到A股的上市要求,而在美国上市对公司的盈利状况和成立时间没有要求,美股公司上市标准与A股、港股相比更低,更容易上市。

所有有一些仍处于亏损的企业选择在美股上市,这类企业如京东,对于一些大体量的上市公司来说,也会考虑A股的IPO规模和融资能力。截至2018年2月26日,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公司市值均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即便是一家抽出10%的股份回到A股上市,也需要3000亿元人民币,超过2017年A股的IPO金额总量,截止2017年末,美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约42万亿美元(折合277万亿元人民币),约是A股(57万亿元人民币)的5倍,体量超过A股。

新浪持有微博45.2%股权,微博市值高达112亿,而新浪只有29亿,为什么?

出现这个情况,我认为是正常的。1、公司的市值并非以市价计算这个好比国内股票中的定向增发操作一样,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并不是指执行定增日的市价作为参考标准,市场上公认的价格是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日市价均价的90%,假如按国内标准的会计准则估算,微博实际上的价值只有90%*(110*46/49)=93亿,新浪的45.2%股权实际市值只有42亿。

2.投资者对公司的不同期望。按照美股估值,微博净资产9.44,市净率5.22,属于正常科技股,而新浪净资产40.35,市净率1.05。可能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在国内MSCI成份股的股票池中可以找到一个对比:互联网金融券商上市公司东方财富市净率5.22,属于高成长企业,市场估值高于普通券商股。


文章TAG:微博为什么单独上市了  微博  人用  单独  上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