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在北斗系统上快乐运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错误。首次亮相的龙芯一号于2002年9月28日发布,在国家的支持下一路腾飞。然而,定位于桌面领域的龙芯仍然无法在英特尔和AMD的夹缝中生存。一般国家都没有这么大的基础信息产业来推动。这是没有办法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

什么有人说中国有最顶级的超级计算机,却没有一个能用的消费级CPU?

我2014年现场参观过银河2号。全球顶级的超级计算机(非军用),就是个大房子,至少一个足球场大。里面一柜子一柜子的CPU,全部都是美国造,基本上都是至强。主板是自己设计的,当时的印象,感觉还是个高级组装厂而已。不能完全脱离美国,当然有自己的技术在里面。我前面说过了,主板,可是,CPU确实造不了。我说的是2014年,

为什么中国没有Intel、高通,中国的芯片行业输在哪了?

主要还是输在起跑线上。Intel成立于1968年,高通创立于1985年,时间坐标意味着技术底蕴与专利厚度,技术前行,也意即产业前行与市场前行,在其间,也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市场洗牌。能在现在还站着的品牌,都是经历风雨的硬货,芯片行业的实力,体现在集成电路方面的实力。比较是全方位,工具,架构,指令集,以及工艺,在这些环节上,能做得更多更好的企业,能在某个环节占据绝对第一的企业,就是占据至高点、睥睨天下的从容,

最近,高通与苹果不断硬怼,连Intel也不能置身事外。其中有一个热词叫做“基带芯片”,高通基带芯片在苹果新品中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基带芯片Intel,利益受损的高通于是打起了反击战。手机通讯中,基带芯片是制高点,高通、英特尔、三星华为、联发科、展讯等企业为这一领域主要企业,值得关注的是,在3G时代高通一枝独大,在4G时代也实力强悍,在未来的5G也不容小视。

在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行业才迎来第一拨浪潮,而信息产业技术就是在美国最先开始的。在基础技术上的差距,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迎头赶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美国在芯片基础领域,已经有非常雄厚的积淀,芯片行业是一个科技行量非常高的行业,是知识密集、资本密集型的。一般国家也发展不起来,

而且芯片行业需要非常大的基础信息产业支撑。一般国家也没有那么大的基础信息产业来推进,想想40年前还算是比较的空白,现在已经在芯片产业上有所作为,应该骄傲了。当然,在国内芯片产业早期发展时期,有过一段波折也是事实,但以现在的眼光去看20多年前的选择,实在是鸡蛋里挑骨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痕迹,总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岳飞是对是错吧,这样不科学,

我国的龙芯CPU能够成为继intel和ARM安卓之后的第三大软件生态吗?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的芯片产业真正需要采取的是「换道超车」的战略。在CPU领域,英特尔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垄断优势;而在移动处理器领域,ARM的地位也很难撼动,龙芯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在“党政军”市场上有我们自主可控的CPU(例如用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而不是在已经被完全占领的市场中继续进行商业竞争。英特尔和ARM在它们各自的山头已经经营了多年,作为一个后来者去追赶往往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弯道超车」其实并不可取,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龙芯这家相对规模还不大的公司,即使是阿里、华为这样的巨头也不会去盲目追赶别人早已形成技术和专利垄断的领域。正确的追赶策略应该是在新兴的、还没有建立标准的市场上「换道超车」,无论是阿里的平头哥,还是华为的AI芯片战略目前都采用了这种策略,在还没有被垄断的AI、物联网等领域和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努力形成新的自主标准才是真正可行的博弈策略。

至于CPU和移动处理器领域,真正打败英特尔和ARM的不会是龙芯,而是历史趋势。虽然现在很难想象,但CPU和移动芯片在未来会被物联网芯片、AI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逐步淘汰。就像华为通过3G、4G、5G的更替,逐渐掌握了通信领域的标准和话语权一样,在芯片领域面向未来的布局,才能打破现有的垄断,最终取得胜利。


文章TAG:龙芯为什么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  龙芯  Intel  支持  资金  国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