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新的失序时间线的布局依据,平台通常给出的答案是根据大数据计算的“用户喜好”,官方也经常声称这样有利于同质化和低质量内容的下沉,避免其刷屏,这样也能更好的过滤掉垃圾和营销内容。微信在微博中崛起后,微博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同时,微信熟人社交的性质,让用户有了随时暴露在公众面前的感觉。

面对微信的竞争,新浪微博为什么能起死回生?

从用户的角度看微博与微信的属性存在差异,产品差异导致用户各取所需。虽然都是社交平台,但是微博主打的是陌生人社交,而微信是熟人社交,此外,微博的信息属性优于其社交属性。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条爆炸性新闻,别人问,你从哪里看到的?你回答,我从微博上看到的,都上热搜啦!就像鹿晗、关晓彤公开恋情这样的爆炸性事件,都是通过微博进行对外发布的,

虽然朋友圈也有这样的功能,但是因熟人社交的属性,其覆盖面比较有限。同时,微信的熟人社交属性,让用户有一种随时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之下的感觉,不敢吐槽、不敢发泄情绪。而微博呢,用户与用户之间互不认识,生活、工作中的小情绪都可以在上面发泄,不会影响的现实生活,微博微信崛起后,微博也感到了巨大的危机。为了稳定现有用户,吸引新用户,微博也是不遗余力的在进行产品的升级迭代,包括突破140字的限制、推出微博问答、培养微博红人等,

为什么朋友圈经常有好友动态刷不出来,微信朋友圈是跟微博一样随机推荐内容吗?

日前,iOS版的微信朋友圈迎来更新,其中之一是带来了备受关注的“深色模式”,也就是在其他App中常见的“暗夜模式”,而另一项改变就是在朋友圈中添加了一个贴心的小功能“调到还没看的位置”。据了解,这项功能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用户刷朋友圈刷到一半退出,回来再度查看时必须重头刷起的情况,但随着这一新功能的应用,朋友圈中将有非常显眼的“调到还没看的位置”标识。

尽管有声音表示,这一标识或许会干扰到用户的使用习惯,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微信在朋友圈所采取的这种看似细微的改变,却或许是解决社交网络时间轴问题的新思路,大家其实不妨回想一下,第一次进入博客型社交网络平台时所见到的场景。早期无论是博客、论坛、贴吧,或者是QQ空间,内容排列所遵循的正是开发者与用户都很容易理解的“时间顺序”,也就是最晚发布的内容会呈现在最前面,稍早发布的内容会被后续更新不断压下,

这种“倒叙”模式也符合传播所追求的“时效性”,虽然某些单独的发布内容看上去好像不知所云,但只要顺着时间轴查看,也比较容易去梳理清相关事件的发展脉络,因此整个发掘的过程也相当简单而有趣。但很快,时间轴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以微博为例,在一天24小时中无论是你还是所关注的博主,都不可能每时每刻均在更新内容,通常凌晨2点到5点,甚至于工作日的整个白天,用户更新博文的频率都会大幅降低,毕竟这时候大多数用户还有自己的学业或工作需要完成,因此可能会出现这类时间段用户再怎么刷新,也很难看到一条新推文的情况。

但是到了晚上7、8点的“黄金档”,又或者是周末及节假日,用户的空余时间增多,更新内容的频率也自然就随之攀升,此时也就进入到社交网络活跃的高峰期,可能仅隔1秒的刷新就能收到大量新鲜的推文,但这些来得又快又急的信息流中,往往就会有那么一部分可能被用户忽略。对于平台方来了说,考虑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显然不可能白白放过高峰期间的丰富资源,同时又眼巴巴的看着低谷期用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于是,乱序排版也出现了。从现有资料来看,早在2012年,微博就开始陆续改版,原本的时间轴顺序不知不觉变成了无序的智能推荐。2016年,有媒体爆料称,Twitter有意引入“算法时间线”,这将预示着传统的编年出版顺序将不复存在。最近更新的博文旁边,可能是前几天其他博主上传的内容。至于新的失序时间线的布局依据,平台通常给出的答案是根据大数据计算出的“用户偏好”,官方也经常声称这样有利于同质化和低质量内容的下沉,从而避免其刷屏,这样也能更好的过滤掉垃圾和营销内容。


文章TAG:微博微信为什么一样的吗  微博微信  微博  起死回生  新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