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院派现代音乐为例。我们听起来像噪音,但现代音乐被认为是伟大的。但如果你问一个孩子,问一个不听音乐的人,听《国际歌》,他们只会觉得不愉快,更谈不上有没有正面的感受。就是这首歌把我带到了23年前的情境,让我难受,难忘。因为这段经历,我忍不住又听了一遍。

有哪首歌你听了会难受,但还是忍不住去听?为什么

谢谢邀请!有这么一首歌,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歌名叫做《牵挂》。也许同名的《牵挂》大家听过,我选的这首是晧天演唱的《牵挂》,一听就会难受,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就流泪了,而且还时而哭泣,时而哽咽,尽管如此难受、伤心,我还是忍不住听了几遍,因为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早已逝去的母亲。23年前我就出门在外打拼,每年只是春节才能回去一次,

九八年的春节过后又要返岗了,临走的前一天,母亲从白天一直忙到晚上,收这拾那,她把积攒起来的土鸡蛋一个一个地包好,还有腊肉腊鱼等等也一一包好。我和她说了几次让她别弄了我带不动那么多,留着自己吃,可她就是不听,也不作声,整天默默的忙着,有时发现她偷偷的擦着眼泪,忧心忡忡的样子,我知道她又在伤心了,舍不得让我走,

平时很少仔细看看母亲的样子,此时就在她从房门口缓缓而过之际,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背已经弯了,她那乌黑的头发也多了许多银丝,从前那双白皙的双手也变得粗糙。当她回过头来与我目光对视的时候,我才看见她那明亮的双眸已变得模糊不清,长满皱纹的脸就像刀刻一般,岁月已无情的在母亲身上刻下了印记,望着母亲含泪的双眸,我的心无比酸痛,如刀扎一般,于心不舍放心不下,多想留下来再能陪她几天,哪怕只是陪她说说话也好。

第二天大清早的就看见母亲在做饭,她把一盘我最爱吃的炒豆皮端到我面前:“快乘热多吃点免得到车上饿肚子”,母亲的语气总是那么亲切,我们家在大路边,离车站很近,母亲送我到站,反反复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当我上车时她含着泪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车子已经远离了,她还站在那里迟迟不想回家。我座在车上心里一片凌乱,许久许久,思念着父母,他(她)们是多么的不容易,无数个春秋冬夏,含辛如苦不知疲乏,受苦受累无怨无悔,父母的恩情我该如何报答,

正是这首歌把我带到了23年前的境地,让我难受而又难忘,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所以再难受还是忍不住去听。请看这首歌词吧:“你默默地不说话,你偷偷地把泪擦,因为明天我又要离开家,又要狠心远走天涯,望着你那已经斑白的头发,心中真是不舍放心不下,多想再多陪你一天,哪怕只是陪你再说说话,你无数个春秋冬夏,你含辛茹苦不知疲乏,如今儿女都已长大成家,而你却已年过花甲,望着你那不太稳健的步伐,恨那岁月无情改变你脸颊,妈妈我亲爱的妈妈,你的恩情我怎能够报答。

音乐是否应该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情绪?如果是,为什么现在有些音乐却让人越听越难受?

音乐没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义务,但是积极性必定是音乐的主旋律,中世纪主流媒体认为:四度音是最邪恶的音程;如今主流媒体认为:四度音是最正义的音程;未来主流媒体可能认为:四度音是最悲伤的音程......结论:从声乐审美的角度讲,音乐是没有给人积极向上的情感义务。当然,音乐审美也是在急速变化的,但是不论如何变化,音乐积极性具有主旋律色彩,也是伟大作品不可缺少的。

积极向上的音乐,往往具有部分人形情节的共鸣感,比如:《马赛曲》、《国际歌》。比如:《海阔天空》、《我相信》等等,这些音乐的存活时长,往往更长。但是这种结果,并不能一概而论,认为音乐就是一种主旋律产物,音乐没有义务提供积极情感:人类对于音乐的审美定义在改变;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存在的本身音乐,并不是给与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义务的。

是为了满足人类形态的所有情绪,悲伤也是一种需要音乐来安抚的情绪。但这种安抚方式不一定是积极的;悲伤也是一种需要音乐来安抚的情绪。安抚悲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悲伤表现出来,发泄出来,然后给它同化,给它力量。在中世纪,第四个音符被视为邪恶的音符,而在贝多芬时期,贝多芬的悲伤则被视为另类。巴赫、柴可夫斯基等伟大的音乐家,在他们的音乐风格刚刚成熟的时候,受到了激烈的批判。


文章TAG:为什么听3d音乐难受  3d  难受  音乐  忍不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