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飞机在降落云层时会剧烈振动?

对于这个问题,我知道有这种现象,但对其根本原理却很模糊,即是友相邀,我只能勉强做答了,并致谢。因为,云是水蒸气腾升在空中而形成的,形成云后密度又不一样,有淡云厚云等等状态,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雨云,空气流动又会使云层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当飞机穿过或降落在云层时,增强了空气流动,就会使飞机在云层里发生颠簸震动。

您经历过最严重的飞机颠簸抖到什么程度?

2015年之前,一年至少飞80-100次,最高峰一天飞3次,从来都是顺顺利利,小颠簸什么的都不当回事。2015年某天,我从深圳飞重庆,当天深圳下雨,延误半小时左右,天气稍好一些,于是检票登机。坐下后发现邻座是个高知美女,正在看一本植物或者类似领域的英文专业书籍,很多专业名词,我这四级水平是远远不如的。

总之,觉得这段旅程身边不是个胖子,不跟我抢扶手,应该是很愉快的。起飞后约七八分钟,正在穿越厚厚的云层,突然下起大雨,说时迟那时快,飞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瞬间掉落高度,大约5秒钟左右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升力,机舱内气氛慌得一批。我紧紧握着扶手,强自压住想尖叫的冲动,瞥了一眼旁边的美女,只见她浑身紧绷,紧闭双眼,脸色苍白,脸上也是肌肉紧绷,估计是咬紧牙关(有点像马上要拉肚子但厕所还有100米远那种感觉)。

好在机舱内有小孩可能觉得这种失重很有趣,竟然还笑得挺开心,总算没人大叫出声。那5秒钟简直就是一生了,之后又是突然恢复升力,明显感觉被空气托住了,然后机身左右扯动,不是晃动,类似于一个力量很大的人抓住你的肩膀把你左右晃的感觉。再然后就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BABA,可惜没有增加30条命的感觉,我从掉落高度开始,觉得可能这辈子马上就要交代了,不过又想到家人还能用我的航空意外险(买机票时买了保险,加另外买的,身故能赔一千多万)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还能买得起小别野了,再换个好点的车,孩子奶粉钱,以后上学加培训班加兴趣班都不愁了,说不定还能出国留个学啥的,总之一通胡思乱想,反而不怎么害怕了。

再然后,爬升到巡航高度,开始平稳一些,不过一路上还是颠簸不断。到了重庆,降落阶段没啥问题,比较安稳。落地后大大松了一口气,有种捡回一条狗命的感觉。那次没有脱出氧气面罩,行李架虽然哐当哐当,倒也没有行李掉出来。可能严格说起来不算剧烈颠簸吧,但是突然掉落高度让我从此有了心理阴影,后来常去的城市都开通了高铁,从此很少坐飞机了,也没再遇到过剧烈颠簸。

东航载132人客机坠毁,132人还有生还可能吗?

有个矿山视频播放了疑似东航客机垂直堕落的影像,矿山的人员证实是真实影像。影像中,客机像陨石掉落样垂直砸向地面,拍到的掉落过程也就几秒钟时间,据说该机是从8千多米的高空突然掉下,整个堕机过程可能不超过两分钟,可以想象,8千米的高空别说几吨十几吨重的物体,就是一只小鸟不受任何影响直接掉到地上也能将地面砸个小坑,何况这么重的物体估计能砸出个(保守估计)几米深的大坑,然后又产生了爆炸,可想而知,就算不爆炸,机头直接砸落地面,整个几十米的长度的机身还能保持几米的长度?比如两米三米,那飞机里面的人存活率还有多大?再来个爆炸燃烧,还会有乘客逃离出来那是人间奇迹。

为什么近些年出事故的飞机,都是波音,空客基本没听到过?

近几日网友讨论波音737max迎头撞地的事情,其实广西这款737-800是波音新世代,并非737max,而且737max过去这些年也一直是被停飞的状态,直至去年年底才被解禁,在国内航班数量非常少。那么为何737max重新引起热议呢?从波音737max开始,波音的企业文化开始变形,由过去社会责任至上,质量至上的公司,演变成为一家成本至上,股东利益至上的公司。

2018年10月29日,一架印尼尼狮航的波音737MAX航班起飞13分钟后坠毁,导致189人遇难。2019年3月10号埃塞俄比亚航空ET302航班,机上157人全都遇难。这两起事故相隔不到5个月,却都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机头俯冲向下。据后来调查数据来看,波音737max机头俯冲向下和飞机防失速系统有关。

我们知道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需要机翼控制合适的角度,气流才能通过机翼,从而抬升飞机。这个起升角度也被称为“迎角”,如果迎角过大,就相当于你在大风天打伞往前顶,很容易让飞机掉落下来。波音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于是就利用软件分析,当迎角过大的时候,自动降低机头以防止失速。上述737max的两起事故,据后来调查报告显示,都与防失速系统有关系。

波音为了节省成本,在生产737max的时候,只是简单更换了发动机,然后通过软件来修正飞机重心不稳的问题。同时波音还简化了飞行员的培训,导致这些飞行员对于这款737max没有充分的了解。737max这款飞机相较于以往737系列飞机要大很多,按照设计规则要对整体气动进行重新设计,然而波音为了节约成本,简化了气动设计,同时波音还解雇了大量有经验的工程师,选择了更“听话”的新人上岗。

在过去,波音不但对安全非常重视,而且对质量把控也是非常严苛的,很多企业把波音的质量文化当做自己对标的对象,因此波音也被业内称为“严苛的波音工程师文化”。可是从737max开始,波音的工程师文化受到严重挑战。这款新的737max由于体积过大,飞行姿态经常受到迎角过大的影响,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通过改善整个飞机的气动布局,然而波音却通过成本最低的软件来调整,在737max上安装了一个防失速系统,只要发现仰角过大就会让程序控制机头下压,而且还赋予了这套系统最高的权限,即使手动操作也不能改变这款程序。

从印尼尼狮航最后调查报告来看,当737max机头向下的时候,机长一边操控飞机向上拉升,还一边让副机长查询手册,但是副机长什么信息也查不到。在操作手册当中,压根就没有关于防失速系统的内容,所以机长直至遇难前,也不知道飞机哪儿出问题?波音为何要省掉培训环节呢?要知道,每位飞行员,每小时培训费用高达上百万美元,仅一套模拟仓就需要1500万美元,每一次模拟培训都需要数小时,如果要对每一位飞行员进行培训,费用无疑是非常高昂的。

为了躲避监管,波音把新机型的D级培训,改动为老机型的B级培训,这也是手册上,无法查到防失速的主要原因。自从2015年波音新总裁丹尼斯·米伦伯格上任之后,对成本的压缩可谓追求到极致,他不但大幅裁员,而且还裁减掉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那些听话的初级工程师来填补。同时,还将成本作为业绩硬性要求,如果不能完成降本任务,甚至会影响薪酬。

令人担忧的是,为了缩短生产流程,波音甚至省略掉一些安全性的测试。在这样的企业文化影响下,波音只看重股东利益,而非飞机的安全性。737系列飞机作为波音最赚钱,是波音订单最多的飞机,占到整个整个波音利润的30%以上,过去有着良好的声誉,然而最新款的737max无疑却砸了波音的金字招牌。波音之所以质量下降,很大原因是跟着竞争对手的步伐,被空客给逼的。

民用航空领域过去有四家航空公司:美国的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麦道,以及法国的空中客车公司。过去波音依靠737这款飞机,一度是市场的领导者,然而当空客推出A320之后,波音的好日子就到头了。空客A320不但设计更先进,而且空间也更宽敞,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款使用计算机操控的机型。也正是依靠A320,空客迅速把美国剩余两家飞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以及麦道从民用客机市场给挤了出去,形成了现在民航客机市场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所以在2011年,波音宣布启动737MAX项目,以应对A320对市场的冲击。虽然737MAX启用了大型发动机,但是为了压缩设计周期,整个机身依然沿用过去737的设计,尤其是气动布局没有做系统性的设计。而波音后来用软件来弥补缺陷,也只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可见整个管理层的急功近利。对一家企业来说,如果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节约成本当做第一要务的时候,就会对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造成腐蚀。

或许波音高管并不是不重视安全问题,可是当以节约成为为主要目标的时候,行动的过程就会变形,最终造成了难以预料的后果。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企业除了要关注盈利目标,还要关注市场地位、创新能力、客户关系、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的目标。这些目标不能够相互替代,企业必须同时照顾到所有目标。这就好比飞行员在驾驶时,必须同时关注多个仪表盘,如高度表、空速表、地平仪等等,才能确保飞行安全。

如果只看一个仪表盘,那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在所有这些目标当中,有的是很容易量化的,比如成本;有的是很难量化的,比如安全性。穆勒指出,人类有一种天然倾向,就是把焦点放在最容易量化的目标上,把它作为解决复杂问题的抓手。久而久之,人们就只重视那些可量化的目标,而忽略那些不可量化的目标。企业不仅仅是股东的私有财产,它更是社会的重要器官。


文章TAG:飞机机身抖动的识别  民航飞机为什么抖  飞机  机身  抖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