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有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感觉欧洲却没有较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呢?

有位学者说过:“欧洲的孩子可能更有教养,但美国的孩子可能最终会有更大的自由度去探索新的事物。”我想这是一个文化方面的原因,但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在欧洲的大学都能闻到保守的味道)欧洲国家都太小了,虽然联合成了欧盟,但是其间的文化、经济和民生方面的壁垒依旧坚不可破。任何一个科技公司的发展都少不了市场和资本的支撑,而国家就是其最坚实的后盾,参考一下现在的20强科技公司,大部分都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最大的特征就是国土和人口多,有超级政府支撑。

(中美占了20强的大部分)先说第一个因素:文化欧洲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第一所现代大学诞生在欧洲,其依然拥有着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人才和技术的土壤肥沃,但为什么自从诺基亚被苹果和三星超越之后再鲜有听闻欧洲的科技公司呢?就算我们要说欧洲的汽车工业发达,最炫酷的超跑,最牛轰的大众集团,但是如果我们稍微把眼光放远点看,燃油汽车的历史使命即将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哪里?现在我只看得到美国的特斯拉,日本的丰田和中国比亚迪甚至是吉利。

每一次科技革命脱颖而出的往往不是老牌巨头。为什么欧洲现在几乎在所有行业都失去创新进取的能力?我想这个欧洲的文化很有关系。欧洲是个保守的地方,英国自诩为绅士国家,法国依然觉得自己是最浪漫的,意大利对此一直不服气,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光荣传统,就像英国这个弹丸小国依然维持着英联邦一样,在国际事务上他们更是只唯美国马首是瞻。

欧洲是个宗教色彩更为浓厚的地方,他们害怕人工智能,害怕机器人,他们维持着伦理不愿意做生物技术的突破,他们的学生都很有水平和教养,但都害怕失败,这点和日本武士道很像,如果失败就要去切腹自尽,欧洲人虽然不会这么极端,但是失败一次会让他们永远的被鄙夷,欧洲人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更不容忍别人的失败。(英国执着于这种出租车)在这点上,美国人要开放的多,失败和破产本来就是家常便饭。

在法律上,美国人创业失败或者公司破产并没有太多惩罚性损失,而欧洲国家对于破产要严厉很多,破产一次不管是从自身心理还是外在压力,都和天塌下来一样。从这点来说,他们和我们中国人很像。正是基于这种保守的思想,欧洲的风险投资就显的谨慎和小气。年轻人本就没有接受充分的创新教育,虽然技术水平很高,但是好不容易有了个好点子最后还找不到人投资,我怎么感觉在说我们?所以许多欧洲的人才最后都跑到美国去了!欧洲有培养人才的土壤,可惜没有让人才长大成参天大树的空间。

人才们千辛万苦弄到投资,公司已经发展起来,可是到最后却发现很难扩张,然后就是被美国和中国的公司收购!这样的案例已经数不胜数。有一句话说,如果腾讯只是专注做聊天软件,苹果只是做电脑,那么他们一定是已经被收购了。欧洲的公司就是这个毛病,他们只专注一个领域,一方面是文化使然,另一方面想扩大业务却力不从心,因为作为互联网和科技届的“后起之秀”,站起来后环顾四周却发现每条路都被别的巨头占领了,他们只能一心一意发展特长才能立足。

可惜到最后的确发展的很好,可惜都被那些巨头收购了!而这正是欧盟关注的问题,美国硅谷的巨头们,苹果被欧盟裁定偷税,微软被一再罚款,facebook已经三进宫罚款,欧盟在反垄断上是六亲不认,专门打击美国的科技巨头,何解?还不是要给自己的孩子留点喘息的空间?最后说一说客观上的原因,国家小,连眼界都小我以前是做化工工程设计,石油炼化行业和煤炭行业的关键设备、催化剂和工艺包都要进口美国、法国、英国和德国,有时候还有荷兰,就传统的工业技术来说,欧洲依然是领先世界,不仅如此,还有汽车行业、航空业等制造业技术,欧洲依然能够靠着这个过得很好。

(欧洲这么分裂的地图,你指望能形成什么合力)可是这就像第一次科技革命来临之前,手工业作坊主说我有一千多个工人,我一天生产五千件衣服,我怕什么?可惜蒸汽时代的到来摧毁了他的一切,用了蒸汽机的工厂只需要一百个工人就有超过他两倍的生产力,还比什么比?欧洲的老牌工业巨头坚守着自己的荣光,甚至连坚守都变得很难,因为中国在传统行业上已经迎头追赶,像那些化工用的催化剂和工艺包现在卖给中国的价格有时候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为什么?因为中国也有的卖了啊,虽然没那么好,但是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所以这些欧洲国家要集中力量坚守老阵地,已经没有能力开发新阵地,只有中国可以一方面在传统行业发起猛攻,另一方面还要在新行业上弯道超车!因为中国大,有人才和市场,有政府的导向,可以完美做到全面出击!欧洲国家太小了,而且也安逸惯了。许多人说欧洲人都那么懒了为什么还能生活那么好,一个答案就是他们的产品科技附加值高,但是这个优势还能保持多久?老行业即将失守,新行业又没赶上,欧洲,悲呼!。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互联网  激荡  三十年  外国  公司  中国互联网激荡三十年  外国中国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