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于“电商”这一基础业务,阿里迎来了近20年的黄金发展期,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员工数量越来越多,本身无可厚非,这也是一个集团公司处在上升期的基本规律。然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谷峰”规律的,当极速扩张遇到“寒流”,调整甚至裁撤部分业务和部门、降薪甚至裁员也是企业公司迎合市场环境、保持竞争力的正常表现,企业“瘦身”在所难免。

阿里在近两年的发展中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经历了从一路高歌猛进到遭遇瓶颈的过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策面上的打击是巨大的:先是在去年年底,蚂蚁金服因为一些问题,上市被喊停;再就是今年因为“二选一”的垄断经营问题被处罚182亿高额罚款。政策面上的打击虽然不至于“致命”,但元气或多或少的有损伤。

第二,营收、净利润下降的问题:阿里第二季度营收2006.9亿,比市场预估少了55亿;净利润285.2亿,同比下降39%。39%可不是个小数目,利润下降更不是主动的“战略性”下降,而是“被动”下降。利润下降这意味着什么?利润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更能体现出一家企业的经营情况,如果100元利润能养活100个员工,那么61元利润能养活多少呢?第三,不断扩张又看不到效益的尴尬:上文我们说到,阿里一些板块来自于对外投资,比如前几年对苏宁、饿了么等电商业务的投资;对天天动听、华数传媒等传媒业务的投资;对众安、浙商银行等金融业务的投资。

成功的投资能换回利润分成,也是利润的一部分,但投资都赚钱吗?不见得,比如对数字媒体、娱乐业务的投资,2016年、2017年都在亏钱;从传统业务占阿里总营收的比例来看,利润点仍需要依靠电商这一传统核心业务。当对外投资看不到效益、当主营核心业务发展遇到瓶颈,接下来该怎么办?裁撤业务、裁撤部门、降薪、适当裁员,好像水到渠成。

为了长久良性发展的需要,无论是部门裁撤还是员工裁撤,都是出于“自保”,企业正常经营之道罢了,本身无可厚非。另外,从阿里员工的增长来看,截至2019年3月31日,阿里有超过179000名正式员工,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1.6万人,而目前阿里的员工总量约为25.4万人。也就是说阿里总员工数量三年时间增加了近9万人,其中近两年平均每年增加3-4万人,如果真要裁员2万人,这一数字看上去虽然庞大,但占比不足8%,似乎也没有那么悲观。

第二,更应该关心的是员工的保障问题裁员规模如此之大,是否为真,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如果真的上演,作为企业正常的业务调整、人事调整,也不应该受到什么谴责,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万一被裁员后,员工的保障问题。首先,补偿方面就不做过多赘述了,一定会基于《劳动法》关于关于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相关赔偿标准。阿里的薪资待遇普遍不错,如果在本单位入职年限较长,那么补偿金额还是比较可观的,也算是失去工作后的一份短期保障。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阿里  工资待遇  薪水  曝光  职位  曝光一下阿里的工资待遇和职位级别  阿里哪些部门薪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