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只得前往义乌、广州,去寻找哪些有外贸业务的公司,希望借此机会拉来一些业务。一番折腾之下,没有拉到订单的马云,无奈只得批发袜子、塑料花、礼品等一些小商品,带会杭州进行地摊售卖,以便养活整个团队。事实证明,只有技术,不懂销售的初创公司,远远不足以实现自我造血。1993年,作为海博项目的发起人,因主营业务养活不了团队,马云又去做了一年的医药代理,把产品推销给医院以及乡下的赤脚医生。

1994年底,外教比尔与马云聊起了美国兴起的互联网,激发了马云全职创业的欲望。作为一个项目的发起人,应该怎样体现应有的担当。当一家公司主营业务无法养活团队时,创始人该怎么做?面对眼前的苟且,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承担起借鸡生蛋,靠非主营业务养活团队的做法,为此不惜摆地摊、做医药推销员,这也是为什么日后马云核心团队会如此稳固的核心要素之一。

人有担当,身边的朋友自然就多,跟随其创业的人也就越多。创业者,必须拥有强大的信念,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你必须懂得如何寻找答案,而且坚信一定会找出答案的。一群人的创业创业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一半靠感觉,一半靠运气。一个产品做的太早,容易成为先烈,做的太晚了连机会都没有。马云算是第一个把互联网概念,带入国内并付诸行动的创业者,毕竟当时我们国家连Internet尚未接入。

从1995年初到1998年低,马云带领整个团队帮各级政府部门做网站,以此维系团队的生活开支。1995年初,杭州政府因一起涉外经济纠纷,需要一个擅长英语的人出国讨债,马云成为了最佳人选。在美国不仅没讨到钱的马云,还被对方拿枪指着鼻子给软禁了起来,幸运逃脱的马云在美国了解了什么是互联网,及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潜力。

归国后,马云从妹妹、妹夫哪里凑到了2万元,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接入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情况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在杭州诞生--------海博电脑服务公司成立。1995年5月,中国黄页上线。马云便开始了四处拉业务,给有对外宣传的企事业单位做网站。在创办中国黄页的过程中,一开始他先从身边朋友做生意,此后为了拉低更多的业务,马云跑遍了北京所有国家所有经贸服务部委,向他们兜售“信息高速公路”概念。

最终,中国黄页被浙江电信以140给并购,而马云也从此失去了话语权。1997年,马云受邀前往外经贸部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并卖掉“中国黄页”的个人股权。在外经贸部搭建了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寄人篱下,虽然无法施展正真的才华,但几年的沉淀却给足了马云的试错空间,也储备了足够强的技术团队与政府高层人脉。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马云  乍现  非典  启示  机遇  马云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7年前非典给马云的机遇乍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