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实是非常可惜,在采用APS-C传感器的早期阶段,微单并没有诞生。大家都是在原来单反机的基础上采用APS-C的传感器芯片。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印象,APS-C相机的体积和全幅机是一样巨大的。所有用户不但没有感受到APS带来的好处,还会抱怨装上原来的镜头以后视角变窄了。比如上图中的EOS350D,或者EOS300D,都是在原来EOS基础上改的,而且使用原来的EF镜头。

于是乎网上有了将APS称为残幅的说法。可是您忽视了一个关键,这些厂家从来没有给APS传感器的相机专门设计过镜头啊!您用得只是一些不符合APS规格的镜头。现在的微单上,您会亲身感受到APS-C传感器的相机是非常小巧的,机身只比传统的卡片机大了一丁点。 然而遗憾的是为时已晚。而且各个厂商几乎不给APS-C的相机提供专业级别的镜头。

就像索尼,市场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您想在索尼APS相机上使用专业镜头也是可以的,因为它兼容索尼全幅相机的专业镜头。只不过这些镜头不是针对APS-C设计的(就像上图中的索尼镜头,全部是针对全画幅传感器设计的),体积和份量都很超级。这就偏离了APS的本意。也是为了兼容老旧标准付出的代价。回顾好APS,我们再来看看“全幅”这个系统的由来和问题跟齐老师学拍照 入门篇12: 挑选一部适合你的相机 相机系统篇之五先告诉大家:全幅机的传感器尺寸是1913年由135相机的发明人奥斯卡.巴纳克定义的。

全幅机传感器的尺寸定义是由2张35mm电影胶片的画幅叠加出来的。所以至今,所有的全幅机只能依据这个马屁股发展,并且不能逾越规矩。前面讲了那么多系统,却一直没有讲到我以前用的最多的系统---全幅机。今天我想讲一下这个系统的来龙去脉。35mm是36x24mm的胶片而言的,其实就是符合35mm电影胶片尺寸的静态摄影用的底片。

最早是没有小型相机的。徕卡的奥斯卡.巴纳克工程师于是找来了现成的带齿孔的35mm电影胶片,讲它装进自己发明的照相机里拍摄。于是现代的小型相机诞生了。所谓35mm,是指这种电影胶片的宽度,带了齿孔的宽度。35mm电影胶片真正用来拍摄的底片尺寸只有18x24mm。也就是说,奥斯卡.巴纳克把电影胶片的拍摄范围放大了一倍。

徕卡还特别给这种胶片设计了暗盒。柯达公司看到这种相机的潜力,就专门给它生产包装好的连暗盒的胶片,您不用自己在暗房里装片了。柯达按照自己的命名法则将这个胶片命名为135胶片。我们常说的135相机也就是这么来的。说清楚100年前的历史,我们回过来说说36x24mm全幅传感器的来历。2000年以后,相机算是开始进入数码时代。

可是这个时候就是最有实力的厂商也不敢贸然行事,都抱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找到一张早期北美版EOS KISS照片 ,就是国内的EOS300D。算是最早的实用化数码单反机了。请您仔细留意一下它的反光镜大小,比正常的EOS小了一圈。对的,它用的是APS-C尺寸的CMOS。正如我上节课讲的APS-C的CMOS在制造过程中要便宜而且靠谱得多。

 3/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相机  卡口  aps  松下  画幅  aps  h画幅相机有哪些  松下L卡口相机和镜头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