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立校提供免费教育上看,中国和美国差不多,这个也是中国教育发展在不断提高的地方。美国的小学、中学,由于所学课程内容相对较少、同一学科分类很细,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标准统一的课本,所以即使有课本,也是由学校免费发放给学生使用的。而中国人口多、学生基数大,教学上也主要是以课本知识为主,所以不是所有的地方课本都是免费的,或者说有的教辅参考会收取一定费用。

当然,虽然美国公立高中的教学和课本都是免费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免费,比如一般教学之外的如交换生和一些对外合作项目就是收费的。当然,国内的私立中学同美国一样,也是收费的,而且费用并不低,尤其是一些北上广深和省会城市的国际学校,一年少则五六万,多则需要几十万。2、考试的区别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和美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培养考生,一个是培养学生。

对此我不否认,毕竟新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在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后,仅仅只有40年的短暂历史,而现阶段中国学生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前进的路也只有高考这一条。我们可以去反思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不断地进行总结、优化,但没有必要一直纠结于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作为批评教育成功与否的主要论据。如果只是片面地认为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而没有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那么中国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远不会达到现在的高度。

明确了这点,我们再谈中美教育的区别,会更加客观和包容一些。以高中阶段的教育为例,美国的高中生是以年级为单位的,所以他们一般没有“班级”的概念,这是因为美国的高考是采取评价考试和申请上大学的方式,即便有SAT和ACT这样的标准化能力考试,但学生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更为多元,不少人在高中阶段开始为大学做准备,所以学习上特别是选科也尽量保持同目标专业的衔接性。

因此,美国高中所能提供的课程就很多,学科多达上百种,常见的包括人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而且学科还分等级,比如数学就有类似于初级、中级、高级的划分。相比之下,中国的高考是在9门课程里面选6门,三个主科语数英,物理、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选二。客观来说,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性上看,美国现在做的会比中国更好一点。

我们的高考还是以选拔考为主,一考定终身;而在高考志愿填报选择学校时,我们采取的平行志愿录取虽然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保证了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进入最好的学校,但是专业的匹配度却有所下降。但正如上面提到的,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想要达到最优,还需要一个过程。去年到现在关于高考有两件事做得都很好,一个是强基计划的推出,一个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

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从考试目的上看,国家已经对这类学生提出了相对清晰的理想和目标。优秀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开始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计划。与此同时,在最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中,教育部已经就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提出了“一体、四层、四翼”的战略规划。

其中,四层则包括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些政策方针,很好地将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联系在了一起。3、选才的区别从科举考试开始,中国已经知道如何通过全国性考试来挑选最聪明的人,我们先不要去批判八股的害处,比如造成一个人创造力的缺失。王安石当年也是状元出身,官至宰辅,同时也是改革的有力推动者。

至少在提供社会性的人才流动方面,中国已经领先了西方15个世纪。关于刻苦读书的这一传统,早就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当中。而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始终保持向最贫穷的人开放大门。很多人说,现在寒门很难出贵子,但高考对所有人来说,依然是一条相对公平的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路。至少学生可以通过选拔考,努力获得成才的机会。

而美国社会则更关注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人才,而这需要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共同努力。美国企业在招聘时,会参考学生的家庭出身,美国大学在录取的时候,也对将学生姓氏和富裕家长作为考虑因素。很多人总以为美国的教育总是充满自由和创造性的,能激发学生的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但实际上在美国的大学里,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依然是少数。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耸耸肩  好莱坞  视频  电影  网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