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要求: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除了上面的《征求意见稿》,2020年央行重新发布了3个金融云相关的标准,给金融云的建设提供了明确和具体的指引。202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JR/T0166-2020)、《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安全技术要求》(JR/T0167-2020)、《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容灾》(JR/T 0168-2020)等三项金融行业标准,结合金融云的运行机制与风险特性,从基本能力、网络安全、数据保护、运行环境安全、业务连续性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云系统的压力倍增。各家银行建设金融云大多选择分布式核心系统作为切入点,但是具体思路各不相同:一些成立时间较长的银行,不会一下子就将全行的业务都转移到分布式系统上来,而是从财富管理、信用卡业务和互联网渠道等方面为切入点,建设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样影响较小,可以逐步试点,逐步推广。

工商银行对公(法人)理财系统2020年完成了从大型主机到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架构的改造。光大银行2020年自主研发POIN微服务系统,推广容器云平台,全行应用系统上云率87.5%,光大银行还基于 TiDB上线了面向新一代财富管理平台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信银行和中兴通讯联合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GoldenDB上线中信银行信用卡新核心,支撑8000万信用卡用户,日均交易金额90亿人民币,通过了4500 TPS的压力测试。

最近成立的民营银行,因为历史包袱小,可以一上来就高起点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分布式核心系统,为基于金融科技进行线上存贷业务展业和线下线上融合会员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江苏第一家民营银行-苏宁银行,定位于科技驱动的O2O银行,历时2年打造, 2020年上线了自主研发的行业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分布式核心系统“云开”。

“云开”基于“苏宁云”的分布式架构,将银行线上线下核心业务处理有效整合到一套系统中,解决了传统银行线上线下双核心带来的“用户数据割裂”、“研发运维成本高”、“不支持高并发交易”、“产品研发交付慢”等严重问题,系统已承载苏宁银行2500万用户和300万账户的日常处理,每天交易笔数150万。但金融机构真的需要分布式架构么?如果只是传统业务,其实传统数据库就已经足够。

一些银行平时的TPS不会达到几千甚至上万的规模。但是银行做互联网转型总是要做一些事情,如果能顺带降低IT成本,提升业务需求响应的敏捷度,优化系统架构,那就是有好处的。目前金融行业使用的还是较低技术层级的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虚拟化等云计算的能力,我们很多厂商更推崇的是集成别人的解决方案和开源代码,掌握和贡献核心原生技术的较少,缺乏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云计算核心技术。

业界云计算领先的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由NASA和 Rackspace公司发起的云计算开源项目-OpenStack 2020年发布了第21版的平台(代号Ussuri),包括支持裸金融硬件配置的Ironic、支持容器化部署的Kolla、支持容器间IPV6通信的Kunyr、支持边缘环境负载均衡的Octavia。

2020年Red Hat公司发布了面向K8S、取代Docker的新容器运行时技术CRI-O,在容器市场掀起了新的浪潮。IBM基于IBM Z服务器的高可用服务、Promontory合规技术、OpenShift容器平台,发布了IBM金融服务公有云,Promontory在合规方面支持反洗钱、制裁、反腐败、隐私与数据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消费者保护等服务,非常契合金融机构的需求。

苏宁金融科技也于最近发布了历时十年打造的移动端开发DevOps平台mPaaS,支持线上金融APP的快速搭建和生成,包括一套客户端原生框架和组件库:3大研发框架、20多个基础技术组件,30多个功能性组件;一个移动中台:提供研发、测试、发布、分析、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支持跨平台,可以实现开发一次多端投放,并支持多渠道的精准营销和运营。

区块链,王者之相毕现区块链2020年技术进展朝向保护隐私和提升效率方面发展。比特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升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能力,即保护隐私的聚合签名技术Schnorr签名,提升比特币隐私性的智能合约解决方案Taproot,可扩展比特币智能合约灵活性和扩展性的默克尔抽象语法树MAST。闪电网络开始出现多部份支付技术(multi-part payment),将发送的资金分割成较小的金额,通过闪电节点到达接收者,这已经有了TCP/IP和分布式金融的雏形,但是闪电网络也面临以太坊的DeFi体系WBTC的挑战。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转型  被迫  亏超  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