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相机设有不同调节白平衡的方式。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而选用。1、自动白平衡,是依赖数码相机里的测色温系统,测出红光和蓝光的相对比例,简单、快洁色彩还原出色彩来还相距甚远,但有时色彩失真。2、分档设定白平衡,是按光源种类分和色温值分两类。在相机上分别设有日光、阴天、日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的几个图标档位。

拍照时只需将拍摄时的光源种类和相机上的白平衡档位相吻合就可拍出较为准确的色彩。但由于分设档位少,分设档位的精度不高,在一些特殊光照条件下拍摄就不能准确的记录色彩。按色温分类的白平衡,理论上讲其精度要高于按光源种类分档。这就需要摄影师有足够的经验来调节色温值,这就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麻烦。3、精确白平衡(即手动设定模式),白平衡的功能给我们摄影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经验的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用白纸或白色物体充满镜头视野进行白平衡调节,经过这样的调试再拍摄,记录的色彩将是非常准确的这是目前最准确的白平衡调节方式。基色调完后就可以在较高色温条件下设定白平衡,在较低色温情况下拍摄,使画面带上暖色调。反之,也可在低色温条件下设定,在高色温下拍摄也可产生特别的效果。有时也可有意的将光源档与现场光设定不一致,拍出来了效果有所特色。

摄影中白平衡有什么用?怎么调整白平衡?

怎样正确调整照片白平衡

前两天的文章中都提到了色温、白平衡的使用,很多人希望我讲一下色温、白平衡是什么。今天给大家讲讲色温、白平衡方面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什么是色温?色温是一种温度衡量方法,在物理、天文学方面用得比较多。一个黑色的物体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物体也会变成不同颜色;就像一块铁被不断加热,铁会先变成红色,然后变成黄色,最后变成白色。

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色温的单位是“K”(开尔文),零下273.15摄氏度被我们成为绝对零度,这就是0K;然后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也就是上升1K。说简单点就是0摄氏度为273.15K,100摄氏度为373.15K。这里所说的色温和我们平常对色彩的认识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我们会把黄色、红色、橙色等颜色归为暖色调,而把白色、蓝色、青色等颜色归为冷色调。

从色温上来说红色的色温是最低的,然后逐渐增加的是橙色、黄色、白色,色温最高的是蓝色。当我们利用自然光(太阳光)进行拍照时,因为不同时间段光线的色温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色彩也不一样。案例:我们在晴天拍照,此时光线的色温很高,所以拍出来的照片是偏冷色调的。而在日出/日落时分拍照,此时光纤的色温较低,所以照片是偏暖色调的。

了解不同光纤的色温是怎样的,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进行拍摄。也可以提前判断出在这种光线条件下会拍出什么色调的照片,然后去考虑是要强化这种色调还是减弱这种色调。如果你觉得上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那么你记住一句话就行:颜色越红,色温越低,颜色越蓝,色温越高。那么我们如何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线的色温呢?这个就要用到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了。

二、白平衡如果我们把一张白纸放在不同光线会出现不同的色调,比如:太阳光下更白、白炽灯下偏灰、黄昏时分偏黄,但是我们的眼睛任然能识别这张白纸是白色的,因为人的眼睛非常强大。但是相机就不行,相机只会客观的记录环境的色彩,比如把白纸放在蜡烛光线下,相机拍摄出来的画面就会偏黄。而相机的白平衡,就是为了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你拍摄时呈现出“真正”的白色。

相机的白平衡内置了很多模式,下面简单的给大家讲一下。①K模式K模式即自己手动调整色温值,比如:你知道日出/日落时光纤的色温值大概在什么范围,那么你直接选择K模式,把色温值调到该范围,就能准确的还原日出/日落时分的色彩了。自己知道某个环境的色温值还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要用到下面的模式了。②场景模式相机厂商也知道很多人不知道某些环境的色温值,所以他们就给相机预设了很多场景。

比如:云彩的图标表示多云环境、太阳的图标表示晴天环境、灯泡的图标表示白炽灯环境等等。你不知道如何调整色温值,你总知道你处于何种环境下拍照吧。在那种环境下拍照,选择影响的场景模式就行了。如果你想精准的控制色温怎么办?那就要用下面这个模式了。③自定义白平衡数码相机基本都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大家调一下就能找到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白平衡  设置  调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