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有漏光,总会有漏光。日本人是自己包围自己发明的。知识产权重要吗?日本人深刻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松下、日立、先锋等少数日韩厂商掌握了等离子的核心技术。除了日韩厂商,全球其他市场几乎没有资本投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大陆面板产业和日韩面板产业差距有多大?

大陆面板产业和日韩面板产业差距有多大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日本最大的面板生产企业是夏普,夏普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世界面板界的霸主,最高时市占率达到90%。后来随着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的成长,夏普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最终被富士康收购。日本也从竞争激烈的面板界退出,现在面板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韩国、大陆、台湾面板总产能占到了全球面板产能的90%。

大陆的面板企业起步最晚,一直处于大量资本投入和追赶的位置,每年数百亿甚至千亿的投入,一度让人怀疑面板企业存在的意义。直到2016年,局面才有所扭转,京东方终于实现了盈利,2017年市占率达到22.3%,超越LG成为世界第一。去年开始中国内地的液晶显示面板高世代线纷纷进入投产和建设期,另一方面随着以韩国厂商为首的海外企业的退出,未来的全球LCD显示面板将迎来中国厂商为主导的时代。

根据WitsView的统计预测数据,大陆有望以36%的产能占比在2018年超越韩国成为显示面板最主要的供应来源地。除了总量上的超越,我们的产线由于建设较晚,优势也十分明显。根据对已宣布产线的统计,目前超过50%的G8.5与G10.5新增产线来自大陆。 高世代线生产的基板尺寸更大,可以切割出更大尺寸的产品,成本优势更加明显。

另外在代表高技术的柔性OLED领域,大陆企业与三星仍有差距,短期内三星仍是 OLED 市场全球绝对的龙头,2019 年以前全球主要的产能供给也将以三星、京东方、LG 等大厂为主。但大陆正依靠巨大的资本投入全力追赶。京东方目前已宣布成都、绵阳、重庆三条柔性OLED产线,产能共计144K,全球产能布局仅次于三星,并且良率爬升进度也全球领先。

此外,包括维信诺、和辉光电、天马、信利、华星光电、柔宇科技在内的国产厂商近几年也纷纷宣布产线规划,加速产业布局。目前国内在建及拟建柔性 OLED 产线共计8条,总投资规模约2560亿元。 相信用不了多久,在OLED领域我们同样可以完成追赶。对于国内面板产业的过去取得的成绩,希望大家要客观对待,我看其他人的答案未免都有些偏颇。

首先,大陆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这是客观事实,是百万国人20余年努力和国家数千亿投入的结果,这个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其次,面板产线由日本向韩国、台湾、大陆转移,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的结果。由于大陆、台湾、韩国的竞争,面板利润下降,资本逐利使得面板自然从发达国家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日本在面板产业中已经陨落,但实际上其垄断着技术更高的OLED生产设备。

所以发达国家退出,并不是被我们打败,而是其将重心放在了利润更高的领域。所以我们不仅要感谢国人的努力,也要感谢经济全球化。最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技进步也需要时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国人非常浮躁,看多“厉害了,我的G”这样的电影,总觉着我们已经可以称霸,容忍不了与国外的差距。

错失千亿市场,为何日本一步步走下液晶王座?

错失千亿市场,为何日本一步步走下液晶王座

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害了自己。回头看,很多人总结日本人做等离子,韩国人做LCD液晶,是因为日本点错了科技树。但是并不能这么看,三年前我和投资人曾讨论过量子点技术。实际上量子点对于LCD的优势,正是当年等离子对于LCD的优势。等离子更清晰,更适合高档和大型的屏幕。LCD有漏光,拖影,可视角小(侧面看不见画面),其技术含量更低,如果我们顺着消费升级的思路,等离子应该是取胜的。

想想我们如今在买什么屏幕,我们买4K的显示屏,还是那种拉长超大的那种电脑屏幕。这些追求,可以说饶了一圈,除了等离子厚一点,我们如今都是这么追求的(通过技术更新,其实等离子极限厚度也是有限)。那么为什么等离子败给了LCD?这就要说说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我们理解的工匠精神,那是日本人专注一个领域,细嚼慢咽,好好钻研。

然而我们不理解的工匠精神,还有一个就是抱残守缺,固守传统,父死子继。想想为什么谷歌要开源人工智能算法。为什么谷歌要开源安卓,为什么当年爱迪生要用40美分一个的价格卖2.5美元成本的灯泡。市场的法则不一定是技术,市场还会更加追求实用性。日本在等离子上面,有如下几个问题:1、等离子技术难度较大,但是日本不乐于分享技术。

日本人围起来自己发明,知识产权重要吧?日本人深度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等离子核心技术的只有松下、日立、先锋等为数不多的几家日韩厂商,而除了日、韩系厂商外,全球其它市场很少有资本投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日本人很好的保护了专利,也远离了市场。回忆一下美国厂商的打法,微软纵容国内盗版横行,继而逐步收紧版权。

液晶正是因为门槛低,没有壁垒,低端市场才被液晶完全垄断。有了销量的液晶生产商,开始去补足技术上的差距(其实,现如今依然有漏光,拖影。)市场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技术方向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市场各方力量都会集中过来强化这个技术。2、人才上的故步自封。等离子技术发展缓慢,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前段时间热议的光刻机领域,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日本人热衷于使用本国人才,在平成时代,日本人甚至追求终身雇佣制,还有继承体系,儿子接班父亲(令和伊始,日本人正在学着改变,不过传统并没有那么容易改)。

技术的发展并非是直线,大多数时候技术是跳跃性的。液晶有漏光,那么就一直有漏光。直到新产品技术来替代他。而韩国厂商都已经跑了两圈了,日本依然在跑第一个半圈。前几年的量子点技术领导的依然是韩国,折叠屏领导的是中韩。这不正是中韩在人才上没有什么使用格式的原因?重新回到工匠精神。当然需要科研创新,但创新起于包容和全球化。

LG Display为何停止在韩国生产液晶电视面板?

LG Display为何停止在韩国生产液晶电视面板

世界上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LG Display在宣布其历史上最大的全年运营亏损后表示,将停止在韩国国内市场生产其液晶电视面板。LG Display的坡州工厂将在今年内停止生产面板。随着中国竞争对手提高产量,液晶面板价格暴跌,其复苏的前景黯淡。首席财务官徐东熙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披露了这些计划,称该公司希望转向汽车和工业应用的面板。

他表示:“我们正在根据LCD面板市场的变化优化生产能力。” 该公司将继续在中国广州制造电视LCD面板。LG Display报告称,2019年营业亏损达到创纪录的1.36万亿韩元,是其八年来的首次全年亏损。这家显示器制造商截至去年12月的季度亏损达4220亿韩元,低于2018年同期的2790亿韩元,而营收却同比下降8%至6.42万亿韩元。

液晶市场疲软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该公司上季度因资产减记录得1.6万亿韩元的一次性亏损,其中1.4万亿韩元为苹果iPhone的有机LED面板减记。虽然原定于去年开始出货,但LG Display努力保持质量稳定,交付量仍然很低。在这些不利因素中,OLED电视面板被视为LG显示器的唯一亮点。


文章TAG:液晶面板  三星  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