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源基因优势,后代更聪明,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你怎么看?

很高兴回答这个有趣的科学问题。题主问道,远源基因优势,后代更聪明,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你怎么看?我的答案:只能是有科学证据表明存在此种可能性,但不绝对。为什么说也存在这种后代更聪明的可能呢?这就让我们不由的联想到“杂种优势”科学概念的提出。题主所说的远源基因优势,我们不妨换种税法,引入为“杂种优势”来改善人工育种的话题上来。

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杂种优势?在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当中可经常提到这个术语,当然在植物育种中提到的更多一些。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通过继承其父母的不同的优势(这个优势当然通常来自一些优势基因),可能获得更好生物性状。按正常人的思维,两个具有优势基因的群体互相配对,产生的后代必定会聪明,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但却不是严谨的。

因为我们恰恰忽略了一种可能性,杂交后代万一只继承了父母各自的缺点或可导致变得更差呢,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亲本将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这种基因的交换是随机组合的,也可能会过滤掉一些优良的基因。所以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称“保育优势基因”。怎么理解呢?就是指要围绕对优势基因的保育,尽量减少不良基因在该特定人口的发生频率,说简单点就是不要和外族种群进行结合,以免会引入一些不良的基因进来,而将一些优势的基因给丢失。

我们通常讲的优势基因,会通过染色体交叉配对遗传下来。我们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对应染色体上缺乏同样的优势基因,该基因是自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如果从相同特性的群体中找一对男女通婚,那么也有很大的可能会遗传该群体中特有的优势基因。那么还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如果两个种群具有的优势基因不同,其后代很大可能会丧失掉这两个种群的优势基因。

简而言之,比如一对夫妇,夫妇一方具有很强的数学天分,而另一方具有很强的艺术天赋,那么后代却会丧失掉任何一方的优势基因,则其后代在数学和艺术也不会出众。为什么好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呢?这自然让我们想到了一个遗传术语“近亲繁殖”。什么是近亲繁殖?我们通常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在近亲之间进行的繁殖行为。对动物而言中,一般指交配双方在3代内有共同祖先,即亲缘系数在6.25%-25%之间。

近交可用以获得主要性状高度一致的个体,常用于纯种的选育,比如我们在筛选纯合植株时就会让其反复自交。但是这必定会引起一种不良后果:长期重复进行近交会降低遗传多样性,增加不良性状(较差的基因优势)的表现。那么这种反复自交的结果,就是遗传学家们讲的“近交衰退”(将在下文进一步提到)。关于近亲繁殖的危害,案例也有很多。

早在古代,我们的先祖就已发现这个问题,古籍《左传》中提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已经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后代往往不易存活和繁育。那么什么是近交衰退?确切的指:无论是植物或动物,如果反复交配,可致使后代受隐性、有害的特性影响。这通常会使物种的适应力降低,所以植物育种家为了得到杂种优势后代,通常会让植物自身进行“遗传大清洗”丢弃一些表型不好的植株,而挑选杂种优势的植株,达到进一步选育的目的。

所以了解了近亲繁殖和近交衰退后,人类会不由的想到那么来自两个不同的种之间的结合,遗传下的后代会不会更聪明呢?答案自然是不一定了。最后谈谈我的想法?(1)面对这个问题带给我们的困惑,我们应该要放好自己的心态,只能是静待遗传基因的安排吧。关于基因优势选择的问题,不是我们人类所能预料和计划的。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只说到了先天的因素,想通过人工干预选择聪明基因,却不知聪明也来源于后天的勤奋,难道不是吗?我想方仲永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先天的确是遗传了很好的天赋基因,而后天的不努力最终还是将这些基因的优势给废弃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要有十足的自信,每个个体都有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上帝在为一个人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2)尽管现如今也已有大量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试图想在人类中纠正一些不良的基因并引入一些优良基因,以达到选育优良后代的目的,但是我想说的是:那什么样的后代就一定是优良的后代呢?所以这个问题尚每个人的主观想法不尽相同。

智力高的后代会好吗?有什么精神或者心理问题怎么办?他们还会感觉良好吗?当然,并不是我对高智商的人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只是一个例子。因为影响人类智力发展的基因实在太多了,而今天人类研究发现的只是沧海一粟。如今在中国人群中,科学家也发现了大量的人有影响大脑认知的变异基因,比如DAB1,真的属于显性基因。但如果单个基因被人为改变或过度表达,可能会引发其他精神疾病,却得不偿失。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旱稻  培育出  抗旱  节水  基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