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风口,普通创业者该如何抓住?

不知道这里的“普通人”指的是什么?如果是完全没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或行业经验的人的话,即便现在是AI创业风口,也不建议为了“风口”进入这个行业。首先,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新兴行业,即便对这一领域没有深入了解的人也知道,人工智能涉及的技术非常的广,且高精尖。包括人脸识别、语义理解、雷达扫描、深度学习等,这都不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是“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就可以去做的。

第二,抓住风口需要因才而论、因地制宜。如果你不是普通人而是大牛,你就得现有自我认知,知道你的专业技能在哪里?你的兴趣点在哪里?你的团队和行业资源在哪里?等等。只有这样,在进入AI行业之后,才能够以最快速度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业痛点,在风口到来是抓住它。另外,要详细了解各地在AI方面的政策、产业优势等。例如,贵州在数据中心建设与落地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产业优势,北京中关村融资实力强,南京、上海等地政府和产业联盟等正大力扶持AI企业发展、深圳产品出货方面且实力雄厚等。

人人都在谈的人工智能,真的能给传统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吗?

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传统农业是传统农业,但要说人工智能是否能改变传统农业现状,这还有待验证。看了几个朋友的回答,是不是把人工智能神化了?要知道传统农业处于生产供应链的最低端,哪怕结合了人工智能,改变的也是方法,而最基本的耕地区域、种子产量,以及商品溢价,根本不是仅仅靠人工智能就可以解决的。成本现在很多企业,包括农业企业,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产品或项目与最新潮的科技结合,找各种专家站台、或者各种宣发,来正面、侧面的证明自己的成果和产品是最领先的,最好的,农民用了是最见效的,但事实真的是如此么?从古至今,从刀耕火种开始,也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在整个过渡的过程中,人们生产、加工的方式逐渐的标准化、数据化、模块化、系统化,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种植成本(传统农业,包括农、林、副、牧、鱼)逐渐透明化,也就是说一亩地种什么产品、施什么肥、打什么药、什么时候种、什么价格、能赚多少钱都已经基本固定了。

如果人工智能硬要插入传统农业,势必要增加农业的支出成本,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老百姓或企业是愿意采用人工智能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不成熟,且不能减少成本或增加利润的前提下?所以,想要利用人工智能为传统农业做事,那就必须拥有两个赋能,一个是缩减成本,一个是增加价值,但现阶段还没有看到这两点。应用场景其实人工智能我也有在关注,但现在的发展程度与速度根本无法应用到我国现代的农业生产当中去。

要知道从改革开放以后,从小岗村事件开始,所有耕地的使用权归了个人,个人拥有了土地承包权之后,就注定人工智能在插入传统农业的时候会遇到阻力,而这个阻力就是来源于“耕地分散”、“耕地多样”、“耕地差异”,以及耕地成本,中国的几个农业产区虽然都处于平原地区,但同样有很多农业大产区所处的地域是非常复杂的,根本做不到农业人工智能化,如果是大棚栽培、农业产业园搞,兴许还有可能实现,但针对整个传统农业,起到的作用真的可以忽略。

所以,所谓的人工智能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实际上也仅仅是处于理论阶段,因为现在我所在的公司就是大数据相关,迄今为止还真没发现有哪个企业或个人大规模、大范围的将人工智能应用到露天农业产区,大多数只是在大棚内处于试验阶段。而且这些大棚无一不是国家出资建立的,对个体来说,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这根本是无法去普及的。

在我看来,不管人工智能针对传统农业的畅想有多么广阔,只要不能大面积使用,那就是废材。这也是阻挠传统农业进步的一个原因,如果在投资业呆过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投资人和机构,一般都不愿意投资农业,原因就是这行的风险较大,投资周期较长,投资成本较高。别的行业虽然也会有血本无归的几率,但如果赚了的话就是几倍、几百倍、甚至是几千倍;反观农业呢?哪怕投资成功,也仅仅是回收成本的几倍而已,而且这个时间还是无限延长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人工智能真的能改变一些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模式,也只有在大资本、大环境、大利好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就这架无人机而言,市值至少应该在5万左右。你知道今年山东萝卜多少钱一斤吗?0.08元/斤,需要卖62.5万斤萝卜才能买一架无人机。这种情况下怎么受欢迎?综上所述,我认为人工智能必然会改变传统农业,但不是全部,顶多在一些可以替代的领域或环节被人工智能替代,仅此而已。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投用  快递  京东  人工智能  批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