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潜艇通信中继机算不上非常复杂,比起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等特种飞机,其整体技术难度并没有高出多少,只需要是在现有的地面甚低频通信体系基础上打造出一套可以机载的甚低频通信系统即可,可以简单理解为飞在天上的甚低频通信设施。它的最大优势就是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比起在地面固定布置的通信装备,可以随时升空转移的潜艇通信中继机很难被第一时间摧毁。

核大国在和平时期也会采取轮换的方式保持任何时刻都至少有一架潜艇通信中继机在空中值班,彻底杜绝敌方将潜艇通信中继机在地面机场上一网打尽的情况。假如不幸遭到敌方核突袭,所有对潜通讯体系被摧毁,只要仍剩下一架潜艇通信中继机,就仍拥有最后的反击机会。幸存的潜艇通信中继机将前往海域释放出通信天线,天线会拖曳下垂到海面上和战略核潜艇重新建立通讯,传递核反击命令,拥有着最后的绝地反击能力,这种能力足以保持核威慑体系的不被打破。

鉴于潜艇通信中继机如此重要,美苏在冷战时期自然就早早研发装备了潜艇通信中继机。美国随着其战略核潜艇的发展,为一代比一代先进强大的战略核潜艇配套打造了EC-130G、EC-130Q、E-6A/B这几款潜艇通信中继机,今天服役的就是于1988年开始正式装备,后经多次升级的E-6B“水星”潜艇通信中继机。论装备数量、单机性能指标等,E-6B“水星”潜艇通信中继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目前美国已开始计划研发它的继任者,以保持这套体系的先进性和稳定性。新的继任者或许还会融入著名的E-4B“守夜者”应急空中指挥所的功能,以取代E-4B,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小研发和装备成本。美军共有16架该型飞机,能够随时保持至少有1架在空中飞行待命。苏/俄则是在图-142大型反潜巡逻机的基础上发展出图-142MR潜艇通信中继机。

至于英法两国,它们都选择从美国引进EC-130Q潜艇通信中继机承担这项重任,基本足以满足需求,法国还打造了C-160H潜艇通信中继机作为补充。而中国作为一个核大国,暂时还没有看到潜艇通信中继机的正式装备。虽然如今不再是美苏冷战争霸,核战争一触即发的那个危险时代。为了海基核打击任务而存在的潜艇通信中继机基本不可能有发挥真正作用的那一天,但是,正如核国家不可能放弃拥核一样,核大国也不可能放弃这种机型的装备。

卫星通讯有什么用途?卫星通讯日常用在什么地方?

轰20会是什么样子呢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从而实现在多个地面站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技术,它是地面微波通信的继承和发展。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二部分组成,分别是卫星端、地面端。卫星端在空中,主要用于将地面站发送的信号放大再转发给其它地面站。地面站主要用于对卫星的控制、跟踪以及实现地面通信系统接入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的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工作频带宽,通信质量好,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其主要用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卫星通信的主要缺点是通信具有一定的延迟,比如打卫星电话时,不能立即听到对方回话,主要原因是卫星通信的传输距离较长,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是有一定延迟的。

卫星移动通信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影响等优势,与地面通信系统形成互补,广泛应用于地面通信系统不易覆盖或建设成本过高的领域。 渔政目前我国海洋渔业大马力渔船超过30万艘,中小马力渔船超过100万艘,现有各种通信手段(手机、超短波、短波、北斗短信)都存在各种弊端,无法满足渔船和渔政指挥的需要,尤其是对通话需求极高。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弥补这个业务空缺。 水利防汛据统计,我国拥有40000个没有通信手段的水库。按2300个县计算,县一级防汛指挥部门配备1~2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手持终端,七大流域管理系统每流域配备20部手持终端,共需要约7万部卫星移动通信话音终端以及几十万水文自动监测数据终端。 村村通在我国西部的很多地区,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很恶劣,地面通信已经无能为力。

通过卫星方式解决特别偏远地区村通工作具有投资较少、安装简单灵活的特点。适合固定通信、移动通信难以覆盖的偏远区域,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救灾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由中国电信运营的卫星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卫星网络与移动通信网、固网、互联网相互补充和支撑的立体保障格局。国内部分专家呼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复杂,各种灾害及突发事件频发,建设卫星应急通信系统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以石油勘探为例。石油队所在的勘探区域多为沙漠和戈壁沙漠,地理位置偏远,公共电信网无法顾及。过去短波电台主要供油田队伍使用,不能满足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需要。卫星通信具有不受地理条件影响、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可以满足石油勘探的通信需求。光缆备份2006年底台湾省地震损坏海底通信光缆,造成大面积通信故障,影响很大。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机载  通信  5G  赋能  航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