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众多芯片公司中,有不少最有可能成为中国高通。现在有三条线。第三名是台湾省厂商联发科。其他:华大半导体:隶属于CEC(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产业集团),CEC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行业国家队,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等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中国大陆有哪些制造芯片的大公司?

芯片有设计、制造、测封几个环节。国内都有公司在做。目前测封环节技术上没有问题。设计上虽然弱,但是这几年发展很快,把韩国一些二流芯片设计公司搞倒了一大批。目前最弱的环节是制造。制造关键是卡在光刻机上。台积电目前主流做10纳米工艺的芯片。我们中芯国际马上投产的是14纳米生产线,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投产。但是台积电今年将投产7纳米的生产线,还是差了两代。

设计方面的公司有:第一名海思:芯片主要自己使用。有手机处理器麒麟,还有基带芯片、另外还有安防、智能电视、物联网等等。业务随华为集团的增长而增长。现在做手机处理器的,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高通,联发科,展讯。海思目标是超过高通。现在高通是海思的3.5倍。从长远看,高通在走下坡路,这希望有希望实现。第二名紫光展锐:展讯,锐迪科合并之后成立,目前是三星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除自家产品之外的最大供应商,展锐的任务是战胜联发科。

展锐是海思之外国内唯一一家营收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公司。三星手机,中低端系列,里面的芯片是紫光展锐的第三名中兴微电子:主要是中兴自己的通信设备用的部分芯片,主要是基站和路由器芯片。手机芯片外购芯片设计独角兽:寒武纪,做人工智能芯片,是目前国内芯片设计领域唯一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司。产品刚刚出来不久。其他还有:华大半导体:隶属于CEC(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产业集团),CEC是世界五百强,是中国电子产业的国家队,是中国大陆唯一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工具等积体电路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这主要是在国家安全角度,保障各国敏感领域的芯片自主供应。很多关键领域的芯片,如:二代居民身分证、中石化加油卡、社保卡、税控IC卡、北斗系统芯片等等都是华大做的。另外华大还有完全自主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北京智芯微电子:主要做智能电网,充电桩芯片。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芯片,做得不错,世界第二。仅次于给苹果供货的AuthenTec公司。

现在我们国产手机大部分都是汇顶科技做的。杭州士兰微电子:主要做LED照明和变频电机芯片。具有完整的设计、生产、封装能力。 大唐微电子:主要做身份证、社保卡、交通卡、金融卡芯片,还涉足新能源汽车芯片。中星微,主要是做图像处理芯片,摄像头芯片等制造方面的公司:目前10纳米的生产线是空白。比较大的有:中芯国际:目前14nm技术开发进展顺利,这是国内现在在开发的最领先技术。

新昇:今年大硅片,40-28纳米集成电路制造用300毫米硅片投产,打破国外垄断。华虹集团:正在建设12吋生产线,估计明年投产。现在有3条线。还有合肥睿力,华润微电子等。另外台积电、海力士等在大陆都在建设新的生产线。全球新建的芯片生产线,超过三分之一在大陆。在存储芯片方面:这是国内的弱项。现在有武汉长江存储的32层3D NAND闪存、福建晋华的32纳米DRAM利基型产品,以及合肥长鑫(睿力)的19纳米DRAM。

FPGA龙头越来越强,国内厂商如何发展?

从FPGA厂家来看,Xilinx基本上一家独大,从性能、功耗、高端FPGA等方面来看目前少有敌手,Intel在功耗和serdes上略有差距,lattice、microsemi只能再中端以下FPGA发力,差距较大。另外,xilinx和intel都在在纯FPGA之外的领域发力,力争扩大FPGA的应用范围,当前xilinx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无线领域的专有应用方面。

对于国产厂家来说,应该抓住目前这个时机,既然老美禁华为,那么就努力从xilinx和intel的手上把低端fpga的市场抢过来,从这些开发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逐步突破。当前国产紫光、安路和国外厂家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优化,不仅要考虑硬件上的突破,也要打破软件上的封锁,综合、布线一定要能国产,否则永远都会被人掐脖子。

国内的芯片公司,哪家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高通?

虽然,中国芯片技术起步较晚,特别是在高端芯片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但是,在国内的众多芯片公司中最有可能成为中国高通的企业还真有不少。除了最热门的华为之外,还有紫光、联发科等企业的芯片。第一名是华为海思,在手机芯片与通讯芯片领域,华为国内最强,并且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华为在未来芯片领域超越高通的底气主要有二个:一是,在手机芯片与通讯芯片领域,华为国内最强,并有与国际巨头过招的实力。

而且华为海思入局比别人早。早在2004年华为海思便升格为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到了2017年麒麟960被Android Authority评选为“2016年度最佳安卓手机处理器”。另一个是,华为在芯片研发方面的投入巨大,超越高通只是早晚的事。华为一直走的是“技工贸”路线,在技术上一直有持续的巨资投入,每年研发投入都占公司总营收的10%-15%,在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里,华为的研发投入都是非常靠前的。

这里贴一张欧盟发布的2017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华为104欧元排第六。第二名是紫光集团,从严格意义上讲,紫光与高通并不相似,紫光所追赶的目标是三星。作为拥有强大政府背景的紫光集团,是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典型代表,它所布局的是整个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而非仅是做手机和通讯芯片。目前,紫光旗下的子公司已经收购了展讯和锐迪科,并联合美国INTEL,已经开始涉足手机芯片行业。

这意味着,紫光集团将与美国INTEL一起合作,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和通信技术的手机解决方案。一旦研发成功,将有可能会威胁到高通的在芯片设计市场老大地位。第三名是台湾厂商联发科。其实,联发科的历史比华为还要悠久。与高通一样,联发科自身不制造手机,而是单纯的向厂商提供成品的芯片。联发科的芯片与华为麒麟芯片相比同是ARM公版架构,在性能上的也不比华为芯片要差。

但是,联发科最初一直被广泛用于廉价山寨手机上,所以在国内用户中不良形象一直无法改变,始终不被国内用户所认可。在国内,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式的高通”?我们认为,最有实力竞争的前三甲应该是:华为、联发科以及紫光这三家。而华为是唯一能够在高端机领域内与高通叫板的企业。此外,若是从最新的麒麟970芯片来看,在华为Mate10、P20系列、荣耀10、V10等产品上的应用,足以证明麒麟970芯片是华为的主打产品,并引以为傲。

甚至可以说,已经完全摆脱了高通的控制,居世界领先地位。那么,华为、联发科等中国芯片制造企业,与美国高通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高通采用的完全自研的CPU、GPU架构,不仅性能强大,并且功耗控制也非常完美;而华为麒麟芯片则依然依赖于ARM公版架构授权,GPU方面也是如此。因此,华为、联发科等芯片在GPU方面始终被认为是短板。

此外,华为在手机和通信芯片领域与高通有一代半的差距。平心而论,华为最新的麒麟970芯片,其CPU有公版ARM架构,GPU有MALI专利。DSP方面,麒麟970芯片用的是Cadence的DSP。高通最新产品骁龙845,在CPU、GPU、DSP、通信基带等部分都是自主研发的。


文章TAG:fpga  关键性  厂商  一大  突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