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时候开始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生产力水平是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如果生产力水平不够高,没有提升到现代化水平,那就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实际上说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未基本实现;需要上百年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下重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与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并不矛盾。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长过程在当前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使中国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这更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奋斗。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人民日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时间是什么时候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并指出,从时间上讲始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扩展资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介绍如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一步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确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时间是什么时候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式提出是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式提出是在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具有如下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不断走向中等发达阶段的过程,突出表现在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人均GDP(2011年国际美元)指标,在1990年之前属于极低收入水平,位居世界后列,是最突出的不发达标志;1990年进入低收入水平;2000年进入下中等收入水平;2010年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2020年之后将进入高收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三分之一,这是进入“共同富裕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体人民发展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突出表现在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按人类发展指标(HDI),我国经历了极低人类发展水平阶段(1978年之前,HDI指数小于0.400),到1990年达到低人类发展水平(HDI指数大于0.400),到2000年达到中人类发展水平(HDI指数大于0.55),到2011年达到高人类发展水平(HDI指数大于0.700),2014年中国HDI指数达到0.727,在188个国家中排名第90位。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最终消除贫困人口的发展过程,突出表现为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持续大幅度下降。按现行农村贫困线,1978年我国农村有7.7亿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97.5%,到2015年贫困人口下降至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7%。到2020年,最后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意味着中国用了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世界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国家转变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小康社会的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贫困到温饱,从小康到共同富裕、进而到更加富裕的发展过程,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按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指标,先后经历了从绝对贫困类型(1983年之前,恩格尔系数大于60%)、温饱类型(恩格尔系数大于50%)、小康类型(恩格尔系数大于40%),再到富裕类型(恩格尔系数小于40%),2015年这一系数已下降至33%,到2020年将进入更富裕类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30%),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传统农业国,逐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现代经济仅占国民经济的10%,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工业制品出口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1/2,正在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未来要通过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过程。目前,我国已实现了从农业为最大就业部门(1978年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0.5%)到服务业成为最大就业部门(2015年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超过40%)的跨越。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仍将持续上升。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过程。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目前已形成了“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三大支撑带与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板块相融合的“东西跨越、南北贯通”大格局,这将有利于推动地区一体化、全国一体化,进而推动“一带一路”的区域一体化、国际一体化。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历史过程。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从1949年的1.0年上升至2015年的10.2年,相当于1949年的10.2倍,体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这一要义。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从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从国家现代化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扩大到逐步转变为缩小,进而人与自然和谐的长期过程。我国人与自然的差距经历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进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阶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基本形成。这意味着中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绿色发展时代、生态盈余时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式提出是在


文章TAG: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时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