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地方债

地方债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按照市场化原则自发自还,发行和偿还主体均为地方政府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是具有政府信用的债券品种。
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风险比企业债低,高于国债。可以到证券公司购买

什么是地方债

2,我国目前尚不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什么

当然是错的,各地方政府是不能发债的,发债分两种,一是国债,国家来发。二是企业债,企业来发。地方政府两条都不符合。 但目前各地都在发城投债,以城建公司为依托,但实质上就是地方债,也就是现在说的地方融资平台。
搜一下:1、地方政府债券由地方政府发行,以地方税或其它收入偿还,我国目前尚不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什么

我国目前尚不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什么

3,公债是什么意思

公债 公债是指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广义的公债是指公共部门债务,狭义的公债是指政府部门债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指的公债大多是狭义的,即政府举借的债。 一般把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中央政府债券,或国家债券,简称国债,而把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政府债券,简称地方债。 公债的特点 公债作为债券体系中的一个品种,与其他债券相比,显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1、安全性高。在各类债券中,公债的信用等级通常被认为是最高的。 2、流通性强。公债的二级市场十分发达,转让很方便。 3、收益稳定。公债的付息由政府保证,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公债的收益是比较稳定的。 4、免税待遇。大多数国家规定对于购买公债所获得的收益,可以享受税收上的免税待遇

公债是什么意思

4,地方债置换是怎么一回事

指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在银行取得的存量贷款。是存量上的调整,允许地方政府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化成地方政府债券,直接目的就是调整地方债务存量结构。   置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由银行购买,一种由引入央行。
这只是3万亿元置换计划的一部分。有的外媒认为,这只是拖延问题。还有西方分析认为,这并未大幅减少地方债务,而且没有缓解中国非金融机构债务的问题,那类债务规模庞大,是更大的危险。地方债务置换可以纠正此前过高的地方债务利率,中国政府可以抑制这类债务总量增长。 债务置换换将降低银行不良资产,为缓解严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开辟新路。无论实践中采用商业银行购买还是央行购买的形式,对于整个银行业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将信用风险较高的高息短期贷款置换为低息长期债券,锁定了银行中长期安全收益,降低了实际和潜在有毒资产,从而一定程度抑制银行近期不良贷款率的飙升、改善银行股估值预期。 这将成为银行股引爆的直接催化剂。 希望您能采纳
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解决地方债的方法之一,算是利好

5,数学的R是什么意思

R代表集合实数集。 实数集是包含所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R表示。 实数集的公理是:设A、B是两个包含于R的集合,且对任何x属于A,y属于B,都有x<y,那么必存在c属于R,使得对任何x属于A,y属于B,都有x<c<y。 扩展资料: R的常用子集: 1、Q 有理数集,即由所有有理数所构成的集合,用黑体字母Q表示。有理数集是实数集的子集。 2、N+ 正整数集就是即所有正数且是整数的数的集合,是在自然数集中排除0的集合,一直到无穷大。正整数集通常用符号N+、N*、N1、N>0表示。 3、Z 由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整数集。它包括全体正整数、全体负整数和零。数学中整数集通常用Z来表示。 参考资料:R(数学符号)_百度百科
数学r的意思是半径。半径是指在一个圆中,圆心到弧的距离。在古典几何中,圆或圆的半径是从其中心到其周边的任何线段,并且在更现代的使用中,它也是其中任何一个的长度,用r表示。 半径的性质: 1、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圆的一条切线和与之相交的半径垂直; 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5、半径决定一个圆的大小。
你好,月夜u盘 在集合里 常常表示 实数集 在几何图形里 常常表示圆的半径长度
圆的半径
直径

6,40HQ是什么意思

40HQ是指40尺高柜意思,可以装22吨水果。 40英尺X8英尺X8英尺6寸,简称40尺货柜; 及近年较多使用的40英尺X8英尺X9英尺6寸,简称40尺高柜。内容积为11.8米X2.13米X2.72米。配货毛重一般为22吨,体积为68立方米。 词目:立方米。 拼音:lì fāng mǐ。 五笔输入:uyoy。 英文:[cubic meter;stere]。 立方米:体积计量单位,符号为?(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 立方米容量:相当于一个长、宽、高都等于1米的立方体的体积。
40HQ是指40尺高柜,要比40尺柜高啊。大约可以装68-70立方米的货了,看你运什么水果了、每箱装多少公斤水果,大概算一下就知道了
集装箱的参考数据,你可以根据你的货物的尺寸和重量来计算。 柜种 内径 容量 载重 20’ 5.8*2.3*2.3 25-28立方 20-22T 40’ 11.6*2.3*2.3 55-58立方 20-25T 40’HQ 11.6*2.3*2.55 65-68立方 20-25T
40hq应该是:40尺高柜集装箱:内容积为 11.8m * 2.13m * 2.72m, 配货毛重一般为22吨,体积为68立方米。 54应该是54个,就是数量吧。
就是40英尺超高柜的意思嘛,区别于40英尺普柜,最好知道装什么水果,体积大小,包装如何,比如用纸箱包装和用麻袋、吨袋包装,即使同样的东西,装的也不一样多哦。

7,什么是Cache作用是什么

Cache指的是缓存。 高速缓存(英语:cache,/k??/ kash [2][3][4])简称缓存,原始意义是指访问速度比一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快的一种RAM,通常它不像系统主存那样使用DRAM技术,而使用昂贵但较快速的SRAM技术。 提供“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让数据访问的速度适应CPU的处理速度,其基于的原理是内存中“程序执行与数据访问的局域性行为”,即一定程序执行时间和空间内,被访问的代码集中于一部分。 为了充分发挥缓存的作用,不仅依靠“暂存刚刚访问过的数据”,还要使用硬件实现的指令预测与数据预取技术——尽可能把将要使用的数据预先从内存中取到缓存里。 扩展资料 缓存的特点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率很快。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率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 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普通台式机CPU的L2缓存一般为128KB到2MB或者更高,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最高可达1MB-3MB。 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率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 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cache
缓冲
cache是一个高速小容量的临时存储器,可以用高速的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或者集成到CPU芯片内部,存储CPU最经常访问的指令或者操作数据。 Cache的作用: Cache实际上是为了把由DRAM组成的大容量内存储器都看做是高速存储器而设置的小容量局部存储器,一般由高速SRAM构成。这种局部存储器是面向CPU的,引入它是为减小或消除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异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 Cache 通常保存着一份内存储器中部分内容的副本(拷贝),该内容副本是最近曾被CPU使用过的数据和程序代码。Cache的有效性是利用了程序对存储器的访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所具有的局部区域性,即对大多数程序来说,在某个时间片内会集中重复地访问某一个特定的区域。 如PUSH/POP指令的操作都是在栈顶顺序执行,变量会重复使用,以及子程序会反复调用等,就是这种局部区域性的实际例证。因此,如果针对某个特定的时间片,用连接在局部总线上的Cache代替低速大容量的内存储器,作为CPU集中重复访问的区域,系统的性能就会明显提高。 系统开机或复位时,Cache 中无任何内容。当CPU送出一组地址去访问内存储器时,访问的存储器的内容才被同时“拷贝”到Cache中。此后,每当CPU访问存储器时,Cache 控制器要检查CPU送出的地址,判断CPU要访问的地址单元是否在Cache 中。 若在,称为Cache 命中,CPU可用极快的速度对它进行读/写操作;若不在,则称为Cache未命中,这时就需要从内存中访问,并把与本次访问相邻近的存储区内容复制到 Cache 中。未命中时对内存访问可能比访问无Cache 的内存要插入更多的等待周期,反而会降低系统的效率。 而程序中的调用和跳转等指令,会造成非区域性操作,则会使命中率降低。因此,提高命中率是Cache 设计的主要目标。 扩展资料: Cache的工作原理 Cache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对大量典型程序运行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内,由程序产生的地址往往集中在存储器逻辑地址空间的很小范围内。指令地址的分布本来就是连续的,再加上循环程序段和子程序段要重复执行多次。因此,对这些地址的访问就自然地具有时间上集中分布的倾向。 数据分布的这种集中倾向不如指令明显,但对数组的存储和访问以及工作单元的选择都可以使存储器地址相对集中。这种对局部范围的存储器地址频繁访问,而对此范围以外的地址则访问甚少的现象,就称为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根据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可以在主存和CPU通用寄存器之间设置一个高速的容量相对较小的存储器,把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附近的一部分指令或数据从主存调入这个存储器,供CPU在一段时间内使用。 这对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有很大的作用。这个介于主存和CPU之间的高速小容量存储器称作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系统正是依据此原理,不断地将与当前指令集相关联的一个不太大的后继指令集从内存读到Cache,然后再与CPU高速传送,从而达到速度匹配。 CPU对存储器进行数据请求时,通常先访问Cache。由于局部性原理不能保证所请求的数据百分之百地在Cache中,这里便存在一个命中率。即CPU在任一时刻从Cache中可靠获取数据的几率。 命中率越高,正确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就越大。一般来说,Cache的存储容量比主存的容量小得多,但不能太小,太小会使命中率太低;也没有必要过大,过大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当容量超过一定值后,命中率随容量的增加将不会有明显地增长。 只要Cache的空间与主存空间在一定范围内保持适当比例的映射关系,Cache的命中率还是相当高的。 一般规定Cache与内存的空间比为4:1000,即128kB Cache可映射32MB内存;256kB Cache可映射64MB内存。在这种情况下,命中率都在90%以上。至于没有命中的数据,CPU只好直接从内存获取。获取的同时,也把它拷进Cache,以备下次访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ACHE存储器
Cache(即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Memory),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了。在老鸟们眼中,这个词或许已没有再谈的必要,因为他们对Cache从设计的必要性到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等等都已了如指掌了;而对菜鸟朋友们而言,这些未必就很清楚。那么,它们到底是指的什么呢?不用急,下面就请随笔者一起来全面认识Cache。 为什么要设计Cache 我们知道,电脑的内存是以系统总线的时钟频率工作的,这个频率通常也就是CPU的外频(对于雷鸟、毒龙系列的处理器,由于在设计采用了DDR技术,CPU工作的外频为系统总线频率的两倍)。但是,CPU的工作频率(主频)是外频与倍频因子的乘积。这样一来,内存的工作频率就远低于CPU的工作频率了。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是:CPU在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常常需要“等待”一些时间才能再次访问内存,极大降了CPU工作效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ache就应运而生了!
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 一种特殊的存储器子系统,其中复制了频繁使用的数据以利于快速访问。存储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存储了频繁访问的 RAM 位置的内容及这些数据项的存储地址。当处理器引用存储器中的某地址时,高速缓冲存储器便检查是否存有该地址。如果存有该地址,则将数据返回处理器;如果没有保存该地址,则进行常规的存储器访问。因为高速缓冲存储器总是比主RAM 存储器速度快,所以当 RAM 的访问速度低于微处理器的速度时,常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

文章TAG:什么是地方债  什么是地方债  什么  地方  地方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