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这个是平鱼么刚刚有人来上我们单位推销帮我

的林平鱼(大菱鲆鱼)-----大菱鲆属于鲽形目鲆科,俗称欧洲比目鱼,大菱鲆在中国的近似圆的眼睛,扁平的身体在左眼侧是绿色的,棕色的,用小量的皮刺;硬件和更长的无眼侧光滑白色,背和臀部。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大菱鲆英语。我们这边也翻译成许多珍品。
眼镜鱼,俗名: 肉刀鱼、眼镜片、疱刀鱼、眼镜框、斧刀、皮鞋刀。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属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浮游生物或底栖生物为食。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以南海产量较多。个体较小,肉少,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家庭多以清蒸,油炸食之为宜。
银斧鱼,以前鉴定过。
就是,确认,搜索下什么价格,合适就买呗!
你好!的林平鱼(大菱鲆鱼)-----大菱鲆属于鲽形目鲆科,俗称欧洲比目鱼,大菱鲆在中国的近似圆的眼睛,扁平的身体在左眼侧是绿色的,棕色的,用小量的皮刺;硬件和更长的无眼侧光滑白色,背和臀部。多宝鱼学名大菱鲆 大菱鲆英语。我们这边也翻译成许多珍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说这个是平鱼么刚刚有人来上我们单位推销帮我

2,平鱼是什么鱼

是别名平鱼,学名鲳,是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因其刺少肉嫩,故很受人们喜爱,主妇们也很乐意收拾。它同样具有海洋鱼的营养特点: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平鱼是什么鱼

3,平鱼是什么鱼

平鱼,学名鲳,是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因其刺少肉嫩,故很受人们喜爱,主妇们也很乐意收拾。它同样具有海洋鱼的营养特点:富含高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平鱼是什么鱼

4,在南方农村有一种鱼离水较长时间也不死还捕食鸟类和小鱼是什么鱼

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河口处产卵,卵浮性,产卵量8万~35万粒。共10张鲳鱼品种金鲳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红鲳(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刀鲳刀鲳鱼,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乌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灰鲳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刺鲳俗名?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斑点鸡笼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雪花鲳(南美鲳)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臀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条纹鸡笼鲳俗名蜈蚣鲳、婆心鲳、烟袋鲳、鸡鲳、龟花鲳、香鲳体侧扁,略呈菱形,体侧有4-9条深色横带;鳃盖膜连于峡部,但不愈合成皮褶;背鳍通常有8鳍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鳔两侧各约有15对分枝很多的细盲管。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饲养管理金鲳鱼养殖条件试验池3口,位于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开阔向阳,池深2m,坡比l:2.5,沙泥底质,池底淤泥6cm-10cm。水源为九龙江中港水,排灌方便,可利用潮汐变化进排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
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河口处产卵,卵浮性,产卵量8万~35万粒。共10张鲳鱼品种金鲳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红鲳(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刀鲳刀鲳鱼,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乌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灰鲳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刺鲳俗名?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斑点鸡笼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雪花鲳(南美鲳)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臀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条纹鸡笼鲳俗名蜈蚣鲳、婆心鲳、烟袋鲳、鸡鲳、龟花鲳、香鲳体侧扁,略呈菱形,体侧有4-9条深色横带;鳃盖膜连于峡部,但不愈合成皮褶;背鳍通常有8鳍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鳔两侧各约有15对分枝很多的细盲管。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饲养管理金鲳鱼养殖条件试验池3口,位于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开阔向阳,池深2m,坡比l:2.5,沙泥底质,池底淤泥6cm-10cm。水源为九龙江中港水,排灌方便,可利用潮汐变化进排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扁鱼是什么鱼?阅读前点“关注”,才不会错过上千种食材的味道!“益生美食公众号”天天分享不一样的食材!扁鱼是什么鱼?“扁鱼”应该是叫“鳊(bian)鱼”吧,比如毛爷爷最喜欢吃的武昌鱼,就是鳊鱼中的一种。准备:素扁鱼1条(约重一斤),生姜、葱、食盐、酱油、番茄果醋、白糖、植物油各适量。步骤:1、素扁鱼放在热油锅里面两煎至金黄色。2、锅内放少许熟油,油热放入适量生姜末、葱花,略煸炒,加入酱油、清水少许、盖上盖焖一下。3、焖至卤汁将干,放些白糖和番茄果醋。将鱼翻个身,等卤汁稍收干即成。特点:色红,味浓,鲜嫩。功用为调胃气,助消化,散寒散表,止呕行水。用于胃寒不和、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呕吐等症。小编编吃素,为满足大家的阅读,网上找了个比较美味的做法分享,拿去试试吧!开屏扁鱼准备扁鱼1条,红椒1颗,香葱、味精、食盐、生抽各适量。把扁鱼清理干净,香葱、红辣椒分别洗净切丝。把鱼切成连刀片,撒上适量食盐腌制一刻钟。放图蒸笼大火蒸上十分钟,熟透后取出,撒上葱丝、辣椒丝、味精,浇上热油,淋上生抽即可。剁椒扁鱼准备扁鱼1条,青椒、红椒各一颗,食盐、胡椒粉、生抽、料酒各适量。将扁鱼清理干净,切开头尾。鱼身切成长条,红椒和青椒切成段。把鱼用胡椒粉、食盐、生抽、料酒腌制几分钟,装入菜盘,撒上椒丝,旺火蒸一刻钟。醋香扁鱼准备扁鱼一条,黄瓜半根,小番茄2个,食盐、香葱、生姜、红辣椒、香菜、生抽、香油各适量。把扁鱼整理干净,切成小块,用食盐和料酒腌制几分钟。黄瓜和小番茄清洗干净,切成片。生姜去皮洗净后拍松,切成丝。香葱洗净切成丝,香菜洗净切段。将鱼摆入菜盘,撒上姜丝、葱丝,放入蒸笼大火蒸熟,淋上生抽和白醋、香油。将黄瓜片和番茄片摆在周围做装饰,撒上香菜即可。也可以先把鱼蒸好,再撒上姜丝、葱丝和香菜,用油锅烧热油浇在上面。 延伸阅读:番茄果醋的做法:将1斤番茄清洗干净,擦干水分切开放入高温消毒过的玻璃或者陶瓷容器中,加入2两冰糖,倒入一斤半米醋。容器密封置于阴凉处,15天后即可食用。作者简介:野蔬,湘西走出来的非著名自媒体人。喜欢探索果蔬发酵后的美味。家乡是全国唯一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县;那里有《舌尖上的中国》实地拍摄的禾花鱼、腊肉和酸萝卜;那里有《爸爸去哪儿》5个萌娃喜爱的杨梅;那里有全国最大的茯苓市场;那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蜜饯;还更多有苗族、侗族传统的手工油茶、水腌菜、水豆豉等美味。 (来源:蔬书会)3月11-17日读者福利:《自制天然果汁果酱果醋 》(pdf)。如果刚好你喜欢,请私信“福利”或评论区留言,限前30名。最近很火的湘西外婆菜,你有什么独特的烹饪方法?配图发送给小编编,有机会到湘西苗寨一展身手哦!希望每篇作品都能在物质、精神上给您带来财富和愉悦!喜欢本文,邀请您关注后点赞、评论!
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河口处产卵,卵浮性,产卵量8万~35万粒。共10张鲳鱼品种金鲳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红鲳(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刀鲳刀鲳鱼,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乌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灰鲳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刺鲳俗名?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斑点鸡笼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雪花鲳(南美鲳)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臀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条纹鸡笼鲳俗名蜈蚣鲳、婆心鲳、烟袋鲳、鸡鲳、龟花鲳、香鲳体侧扁,略呈菱形,体侧有4-9条深色横带;鳃盖膜连于峡部,但不愈合成皮褶;背鳍通常有8鳍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鳔两侧各约有15对分枝很多的细盲管。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饲养管理金鲳鱼养殖条件试验池3口,位于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开阔向阳,池深2m,坡比l:2.5,沙泥底质,池底淤泥6cm-10cm。水源为九龙江中港水,排灌方便,可利用潮汐变化进排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扁鱼是什么鱼?阅读前点“关注”,才不会错过上千种食材的味道!“益生美食公众号”天天分享不一样的食材!扁鱼是什么鱼?“扁鱼”应该是叫“鳊(bian)鱼”吧,比如毛爷爷最喜欢吃的武昌鱼,就是鳊鱼中的一种。准备:素扁鱼1条(约重一斤),生姜、葱、食盐、酱油、番茄果醋、白糖、植物油各适量。步骤:1、素扁鱼放在热油锅里面两煎至金黄色。2、锅内放少许熟油,油热放入适量生姜末、葱花,略煸炒,加入酱油、清水少许、盖上盖焖一下。3、焖至卤汁将干,放些白糖和番茄果醋。将鱼翻个身,等卤汁稍收干即成。特点:色红,味浓,鲜嫩。功用为调胃气,助消化,散寒散表,止呕行水。用于胃寒不和、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呕吐等症。小编编吃素,为满足大家的阅读,网上找了个比较美味的做法分享,拿去试试吧!开屏扁鱼准备扁鱼1条,红椒1颗,香葱、味精、食盐、生抽各适量。把扁鱼清理干净,香葱、红辣椒分别洗净切丝。把鱼切成连刀片,撒上适量食盐腌制一刻钟。放图蒸笼大火蒸上十分钟,熟透后取出,撒上葱丝、辣椒丝、味精,浇上热油,淋上生抽即可。剁椒扁鱼准备扁鱼1条,青椒、红椒各一颗,食盐、胡椒粉、生抽、料酒各适量。将扁鱼清理干净,切开头尾。鱼身切成长条,红椒和青椒切成段。把鱼用胡椒粉、食盐、生抽、料酒腌制几分钟,装入菜盘,撒上椒丝,旺火蒸一刻钟。醋香扁鱼准备扁鱼一条,黄瓜半根,小番茄2个,食盐、香葱、生姜、红辣椒、香菜、生抽、香油各适量。把扁鱼整理干净,切成小块,用食盐和料酒腌制几分钟。黄瓜和小番茄清洗干净,切成片。生姜去皮洗净后拍松,切成丝。香葱洗净切成丝,香菜洗净切段。将鱼摆入菜盘,撒上姜丝、葱丝,放入蒸笼大火蒸熟,淋上生抽和白醋、香油。将黄瓜片和番茄片摆在周围做装饰,撒上香菜即可。也可以先把鱼蒸好,再撒上姜丝、葱丝和香菜,用油锅烧热油浇在上面。 延伸阅读:番茄果醋的做法:将1斤番茄清洗干净,擦干水分切开放入高温消毒过的玻璃或者陶瓷容器中,加入2两冰糖,倒入一斤半米醋。容器密封置于阴凉处,15天后即可食用。作者简介:野蔬,湘西走出来的非著名自媒体人。喜欢探索果蔬发酵后的美味。家乡是全国唯一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县;那里有《舌尖上的中国》实地拍摄的禾花鱼、腊肉和酸萝卜;那里有《爸爸去哪儿》5个萌娃喜爱的杨梅;那里有全国最大的茯苓市场;那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蜜饯;还更多有苗族、侗族传统的手工油茶、水腌菜、水豆豉等美味。 (来源:蔬书会)3月11-17日读者福利:《自制天然果汁果酱果醋 》(pdf)。如果刚好你喜欢,请私信“福利”或评论区留言,限前30名。最近很火的湘西外婆菜,你有什么独特的烹饪方法?配图发送给小编编,有机会到湘西苗寨一展身手哦!希望每篇作品都能在物质、精神上给您带来财富和愉悦!喜欢本文,邀请您关注后点赞、评论!巴沙鱼名称来自于音译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巴沙鱼”,来自于英文俗称“Basa fish”的音译,泛指鲇形目巨鲇科下的低眼无齿??P.hypophthalmus(下图2)和博氏巨鲶P.bocourti(下图3),以及其它近似鱼种。广义上说,它们都可以被称为“鲇(鲶)”鱼。低眼无齿??和博氏巨鲶都原生于东南亚淡水流域,譬如越南湄公河、泰国昭拍耶河。一种常见淡水食用鱼巴沙和罗非鱼一样,是国际市场上重要的食用鱼种。低眼无齿??和博氏巨鲶体色有细微差异,但外形和口感十分相似,它们都是体型最大的一类淡水鱼。因为适应性超强、生长迅速、适合高密度放养,于是被各国广泛引进和养殖,去皮鱼段商品名称为“巴沙鱼柳”,整鱼一般就叫“湄公河鱼”。东南亚是巴沙鱼的故乡国际市场上近九成的鲇来自于东南亚,其中最典型的国家就是越南,除了早期的罗非鱼和对虾养殖,越南还部署了新的“巴沙鱼国家战略”。巴沙鱼软嫩无刺,形状规整适合加工和烹饪,而且没有鲇鱼常有的土腥味,也胜任各种做法。规模化养殖带来了非常亲民的价格,实在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鱼肉。越南共有大大小小巴沙鱼养殖和出口企业100余家,包括20家大型企业,这些大企业产能在行业中占比可达70-80%。越南海鲜出口商和生产商协会(VASEP)公布了2016年海鲜出口数据,其中巴沙鱼出口总量占比高达24%,出口国达到137个,其中向美国出口量第一(占比23%),其次分别为中国17%和欧盟16%。巴沙鱼自2010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后,每年都在刷新进口总量,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当然,正因为巴沙鱼的优良口感和低廉价格,很多商家常会用巴沙鱼替代龙利鱼,两种鱼柳外观和口感都有区别,价格也相差数倍。巴沙鱼和罗非鱼这类食用鱼的大规模养殖,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带来生计,也为世界上饱受饥饿困扰地区的人们带去优质且高性价比的蛋白质来源。龙脷[lì]鱼,其实是广东及香港一带对于鲽形目鱼类(也泛称比目鱼)的统称,尤其特指鲽形目中的鳎亚目。原因很简单,因为鳎亚目的鱼类形似舌头,因此它们被称为“龙舌鱼”,而“舌”的粤语发音近“蚀”,有折本的含义,听起来不够吉利,于是人们用反义“利”的发音代替,加上“肉”字边写作“脷”,于是也就叫成了“龙脷鱼”,简化后的商品名即“龙利鱼”。性价比超高的食用鱼巴沙鱼适应性很强、病害很少,相比于饱受鱼病困扰的一些常见淡水鱼种,药物残留或许更低。或者说,总体而言巴沙鱼至少不比我们常吃的淡水食用鱼风险更大。不过,冷冻巴沙鱼柳为了保持口感通常会做保水处理,譬如使用磷酸盐处理剂,这在欧美是比较通行的冷冻鱼片处理方式,当然缺点就是鱼肉的含水量比较高,于是鱼本身的风味可能会变淡,所以巴沙鱼柳在一些餐馆常被用于烤鱼、水煮鱼这类重口味菜式
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故称银鲳。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银鲳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海银鲳,春季从台湾海域北部北上到东海北部,每年5月上旬(立夏)以后,渔群就北移进入浅水区生殖,喜欢在浅海岩礁、沙滩水深10米~20米一带河口处产卵,卵浮性,产卵量8万~35万粒。共10张鲳鱼品种金鲳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红鲳(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刀鲳刀鲳鱼,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乌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灰鲳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刺鲳俗名?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斑点鸡笼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雪花鲳(南美鲳)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背鳍8~9鳍棘27~29鳍条,臀鳍3鳍棘23~25鳍条,侧线鳞100~130,体长为体高的1.9~2.6倍,椎骨29。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条纹鸡笼鲳俗名蜈蚣鲳、婆心鲳、烟袋鲳、鸡鲳、龟花鲳、香鲳体侧扁,略呈菱形,体侧有4-9条深色横带;鳃盖膜连于峡部,但不愈合成皮褶;背鳍通常有8鳍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鳔两侧各约有15对分枝很多的细盲管。暖水性鱼类。体长一般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00毫米。栖息于近岸浅海,亦会进入河口咸淡水处。为广东沿海一带习见种。体形较小,但数量较斑点鸡笼鲳为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饲养管理金鲳鱼养殖条件试验池3口,位于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开阔向阳,池深2m,坡比l:2.5,沙泥底质,池底淤泥6cm-10cm。水源为九龙江中港水,排灌方便,可利用潮汐变化进排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扁鱼是什么鱼?阅读前点“关注”,才不会错过上千种食材的味道!“益生美食公众号”天天分享不一样的食材!扁鱼是什么鱼?“扁鱼”应该是叫“鳊(bian)鱼”吧,比如毛爷爷最喜欢吃的武昌鱼,就是鳊鱼中的一种。准备:素扁鱼1条(约重一斤),生姜、葱、食盐、酱油、番茄果醋、白糖、植物油各适量。步骤:1、素扁鱼放在热油锅里面两煎至金黄色。2、锅内放少许熟油,油热放入适量生姜末、葱花,略煸炒,加入酱油、清水少许、盖上盖焖一下。3、焖至卤汁将干,放些白糖和番茄果醋。将鱼翻个身,等卤汁稍收干即成。特点:色红,味浓,鲜嫩。功用为调胃气,助消化,散寒散表,止呕行水。用于胃寒不和、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呕吐等症。小编编吃素,为满足大家的阅读,网上找了个比较美味的做法分享,拿去试试吧!开屏扁鱼准备扁鱼1条,红椒1颗,香葱、味精、食盐、生抽各适量。把扁鱼清理干净,香葱、红辣椒分别洗净切丝。把鱼切成连刀片,撒上适量食盐腌制一刻钟。放图蒸笼大火蒸上十分钟,熟透后取出,撒上葱丝、辣椒丝、味精,浇上热油,淋上生抽即可。剁椒扁鱼准备扁鱼1条,青椒、红椒各一颗,食盐、胡椒粉、生抽、料酒各适量。将扁鱼清理干净,切开头尾。鱼身切成长条,红椒和青椒切成段。把鱼用胡椒粉、食盐、生抽、料酒腌制几分钟,装入菜盘,撒上椒丝,旺火蒸一刻钟。醋香扁鱼准备扁鱼一条,黄瓜半根,小番茄2个,食盐、香葱、生姜、红辣椒、香菜、生抽、香油各适量。把扁鱼整理干净,切成小块,用食盐和料酒腌制几分钟。黄瓜和小番茄清洗干净,切成片。生姜去皮洗净后拍松,切成丝。香葱洗净切成丝,香菜洗净切段。将鱼摆入菜盘,撒上姜丝、葱丝,放入蒸笼大火蒸熟,淋上生抽和白醋、香油。将黄瓜片和番茄片摆在周围做装饰,撒上香菜即可。也可以先把鱼蒸好,再撒上姜丝、葱丝和香菜,用油锅烧热油浇在上面。 延伸阅读:番茄果醋的做法:将1斤番茄清洗干净,擦干水分切开放入高温消毒过的玻璃或者陶瓷容器中,加入2两冰糖,倒入一斤半米醋。容器密封置于阴凉处,15天后即可食用。作者简介:野蔬,湘西走出来的非著名自媒体人。喜欢探索果蔬发酵后的美味。家乡是全国唯一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县;那里有《舌尖上的中国》实地拍摄的禾花鱼、腊肉和酸萝卜;那里有《爸爸去哪儿》5个萌娃喜爱的杨梅;那里有全国最大的茯苓市场;那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蜜饯;还更多有苗族、侗族传统的手工油茶、水腌菜、水豆豉等美味。 (来源:蔬书会)3月11-17日读者福利:《自制天然果汁果酱果醋 》(pdf)。如果刚好你喜欢,请私信“福利”或评论区留言,限前30名。最近很火的湘西外婆菜,你有什么独特的烹饪方法?配图发送给小编编,有机会到湘西苗寨一展身手哦!希望每篇作品都能在物质、精神上给您带来财富和愉悦!喜欢本文,邀请您关注后点赞、评论!巴沙鱼名称来自于音译我们平时常听到的“巴沙鱼”,来自于英文俗称“Basa fish”的音译,泛指鲇形目巨鲇科下的低眼无齿??P.hypophthalmus(下图2)和博氏巨鲶P.bocourti(下图3),以及其它近似鱼种。广义上说,它们都可以被称为“鲇(鲶)”鱼。低眼无齿??和博氏巨鲶都原生于东南亚淡水流域,譬如越南湄公河、泰国昭拍耶河。一种常见淡水食用鱼巴沙和罗非鱼一样,是国际市场上重要的食用鱼种。低眼无齿??和博氏巨鲶体色有细微差异,但外形和口感十分相似,它们都是体型最大的一类淡水鱼。因为适应性超强、生长迅速、适合高密度放养,于是被各国广泛引进和养殖,去皮鱼段商品名称为“巴沙鱼柳”,整鱼一般就叫“湄公河鱼”。东南亚是巴沙鱼的故乡国际市场上近九成的鲇来自于东南亚,其中最典型的国家就是越南,除了早期的罗非鱼和对虾养殖,越南还部署了新的“巴沙鱼国家战略”。巴沙鱼软嫩无刺,形状规整适合加工和烹饪,而且没有鲇鱼常有的土腥味,也胜任各种做法。规模化养殖带来了非常亲民的价格,实在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鱼肉。越南共有大大小小巴沙鱼养殖和出口企业100余家,包括20家大型企业,这些大企业产能在行业中占比可达70-80%。越南海鲜出口商和生产商协会(VASEP)公布了2016年海鲜出口数据,其中巴沙鱼出口总量占比高达24%,出口国达到137个,其中向美国出口量第一(占比23%),其次分别为中国17%和欧盟16%。巴沙鱼自2010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后,每年都在刷新进口总量,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当然,正因为巴沙鱼的优良口感和低廉价格,很多商家常会用巴沙鱼替代龙利鱼,两种鱼柳外观和口感都有区别,价格也相差数倍。巴沙鱼和罗非鱼这类食用鱼的大规模养殖,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带来生计,也为世界上饱受饥饿困扰地区的人们带去优质且高性价比的蛋白质来源。龙脷[lì]鱼,其实是广东及香港一带对于鲽形目鱼类(也泛称比目鱼)的统称,尤其特指鲽形目中的鳎亚目。原因很简单,因为鳎亚目的鱼类形似舌头,因此它们被称为“龙舌鱼”,而“舌”的粤语发音近“蚀”,有折本的含义,听起来不够吉利,于是人们用反义“利”的发音代替,加上“肉”字边写作“脷”,于是也就叫成了“龙脷鱼”,简化后的商品名即“龙利鱼”。性价比超高的食用鱼巴沙鱼适应性很强、病害很少,相比于饱受鱼病困扰的一些常见淡水鱼种,药物残留或许更低。或者说,总体而言巴沙鱼至少不比我们常吃的淡水食用鱼风险更大。不过,冷冻巴沙鱼柳为了保持口感通常会做保水处理,譬如使用磷酸盐处理剂,这在欧美是比较通行的冷冻鱼片处理方式,当然缺点就是鱼肉的含水量比较高,于是鱼本身的风味可能会变淡,所以巴沙鱼柳在一些餐馆常被用于烤鱼、水煮鱼这类重口味菜式在南方农村的山上干活,有时候就能在路边看到有鱼。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你看得没错就是鱼。每当大雨过后,这种小鱼就会从水中游到岸边,然后集体跳到岸上去,它们虽然没有脚,但是却能在陆地上“爬行”。绝大多数的鱼离不开水的,离水不久就死掉了。可是这种鱼却是不受影响的,在陆地上也能存活很长一段时间。这种鱼在我们当地也叫“过山鲫”,有些地方也叫它步行鱼、飞鲫、爬树鱼、刺鲫、攀木鱼等,而它的学名叫“攀鲈”。小时候我们这里有一条小河,在下大雨以后常在河岸上不远处的水沟附近,看到这种小鱼成群结队地往山上爬行。别看这种鱼没有脚,可是行动却非常灵活的,还能够攀爬在树上。它们喜欢集体活动,一起上岸之后就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在水沟处、草地里排着队往远处移动,就是为了去寻找新的水域。过山鲫长得很像鲫鱼,大家别看它的体型都不大,一般也就两三两左右,有时候也能遇到一斤左右的,但是却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不仅吃一些昆虫、蚯蚓和小鱼,而且还吃一些小鸟。过山鲫的背部有尖刺,全身都有鳞片覆盖且坚硬,所以在地上刮来刮去也不会受伤。当它们被鸟类和其它鱼类吞食之后,就会用富有弹性的鱼鳃卡住掠食者的喉咙,最终导致它们窒息而死亡。相比于其他的鱼类,过山鲫之所以能在陆地上长时间不死,就是因为它们具有一种吸气式器官——鳃上器,非常的发达,能在陆地上呼吸空气。小时候见到这种鱼一般都是不吃的,老人说这种鱼不好吃。所以去山里干活如果见到了,就会把它们扔到水沟里面去,或者是把它们带回家里去都碎了喂狗。后来长大了钓鱼,就经常遇到这种鱼。钓友们应该都不喜欢这种鱼,它们是群居性的鱼类,只要出现一只就会有一大群过来,这样就别想钓其他的鱼了,并且这种鱼上钩之后鱼钩不太好取,可以说这是我最讨厌的一种鱼。近年来过山鲫少了,喜欢吃这种鱼的也多了。各位朋友,在你的家乡还有这种鱼吗?钓到的最大的过山鲫有多大呢?

文章TAG:平鱼是什么鱼平鱼  是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