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底如何选择适合的鱼漂

选择细长型漂,通常4-5号即可。水浅时用小号,水深于3米时用大号漂。
台湾悬坠钓法,底钓浮漂选择1、选择漂身细长的浮漂,水温低鱼口轻可尽量选择更细一些的漂身,和呈流线型的漂身。水温高或者小杂鱼比较多可以选择急收肩或者平肩的漂身。2、漂尾(标示杆)在可以看清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细一些的,长度以200-250毫米以内为宜,如果垂钓水域小杂鱼很多可以选择100毫米以内的空心软尾浮漂。3、漂脚尽量选择细一些的,长度100毫米之内即可4、浮漂材质的选择,南荻材质的浮漂浮力良好漂讯灵敏适合钓快鱼,巴尔杉木材质浮力优漂讯良适合钓个头比较大的快鱼,孔雀羽材质的浮漂浮力中等漂讯真实适合钓个头较小并且信号比较杂乱的鱼情,纳闷材质的浮漂浮力优放水性能出色漂讯良适合个头较大的鱼情。

钓底如何选择适合的鱼漂

2,滑漂用几号主线

和手竿一样,视目标鱼而定。一般一斤以内1.5,1.2+1.0足够。十斤以内2.5+2足够。十斤+,最好用通线,四或五号。软漂主要存在于中国传统钓法中,软漂:“主要是指依托于鱼线之上进行标记的一种鱼漂形式”。硬漂主要存在于日本的悬锥钓法中,后传到台湾形成独特的台式钓法流入中国大陆,最后国人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发展成为独特的华氏钓法。硬漂:“主要是指独立于线外单独存在的一种标记物品”截止2014年市场上普遍所讲的鱼漂就是指的硬漂。钓底几种可能:1、漂的浮力较大,调钓的又偏上迟钝,如调高钓低,造成剩余浮力较鱼的吞饵力度要大,鱼吸饵入口的动作反映不出来,吃死钩抬头后漂在失去下压目数的饵重后向调目复位出现“送漂”;2、浮漂调钓的目数较接近,即钓的较钝,子线偏短偏硬,鱼吃饵又较活跃,在此情况下鱼吞饵入口的同时若抬头过铅坠即会造成“送漂”;3、选用的浮漂属溜肩长身硬尾漂,因重心偏上又是属较“猴”的漂,若遇钓点水较浅会有较多的 “送漂” 出现。 以上几种情况任一种存在都可能出现“送漂”中鱼,几种情况若复合存在“送漂”中鱼的可能性将更大。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送漂

滑漂用几号主线

3,钓底浮漂能钓离底吗怎样

? 其实你应该说清楚问题 ,搓饵、拉饵的基本调法也不太一样 ,小跑铅、双钩底、单钩底、小离底 ,都属钓底的技法,用饵的比重也有直接关糸 ,理论和实地也有差距 。。拉饵钓鲫鱼没问题 ,2 — 3号鲫鱼漂,不带饵调 10 目左右,钓底看 6 目左右 ,离底 3 目左右 。。拉饵 、小跑铅 ,鲫鱼漂 、中示目 ,空钩调平水钓三目 ,二目灵 、四目顿 ,。拉饵 、双钩底 ,鲫鱼漂,不带饵离底(半水)调三目钓三目,顿一点钓四目,灵一点钓二目 ,搓饵也可以 。。 拉饵 、单钩底 ,鲫鱼漂( 2 — 3 号) ,带钩离底(半水)调 高目钓中目,离底钓低目。【谨供参考】钓无定法 ,我们都在学习中快乐 ,南方钓友都以开竿了 ,东北钓友还得等一个月,2019 好运气钓鱼人 !安全第一 。

钓底浮漂能钓离底吗怎样调

4,12主线和08主线钓鲫鱼区别大吗

深水底钓时,宜选用短脚、细长漂身、硬细尾浮漂,翻身快,下行阻力小,钩饵能快速到位,避免小杂鱼截食,浮漂的吃铅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水深+主线号数)/2。比如水深4米、用3#主线,浮漂的吃铅应为;(4+3)/2 =3.5克。 钓浅水时,宜选用短粗漂身的浮漂,下行阻力大,钩饵下降慢,增加诱鱼效果,吃铅量可根据上面公式推算。比如水深1.5米、用1#主线,浮漂的吃铅量应为1.25克。
深水底钓时,宜选用短脚、细长漂身、硬细尾浮漂,翻身快,下行阻力小,钩饵能快速到位,避免小杂鱼截食,浮漂的吃铅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水深+主线号数)/2。比如水深4米、用3#主线,浮漂的吃铅应为;(4+3)/2 =3.5克。 钓浅水时,宜选用短粗漂身的浮漂,下行阻力大,钩饵下降慢,增加诱鱼效果,吃铅量可根据上面公式推算。比如水深1.5米、用1#主线,浮漂的吃铅量应为1.25克。在我的认知里,选用吃铅多少的浮漂,和主线线号大小没多大关系。特别是6号以下的主线,像3号线也不算太粗。那么线组搭配浮漂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我在此分享一下。钓点水深情况通常我们会根据钓点水深来选用不同大小的浮漂。在浅水作钓,通常使用吃铅量小的浮漂,因为重铅砸水的声音容易惊窝。在深水作钓,为了让饵料躲开杂鱼的截口,快速沉底。我们通常选用吃铅量大一些的浮漂。钓点水流情况如果作钓水域出现走水,轻微情况,我们通常换用吃铅量大点的票来对抗走水。再稍微严重点,我们会改用重铅到底的跑铅钓法,跑铅钓法通常用吃铅量小的漂,以便准确的出现漂相。除了跑铅,现在流行的双铅钓法,对抗流水也非常有效,双铅钓法通常会用吃铅量大一点的漂。钓点远近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长竿钓远时,若不是水特别浅,那肯定是配吃铅大的漂。以方便抛投。若是钓近处,通常不会用大漂。目标鱼选择浮漂,有时要看是钓什么鱼,像钓鲢鳙、草鱼,有时需要钓浮。那么就需要吃铅量大点的浮漂。若是钓底,则根据水情选漂即可。总之,浮漂的选用,最重要的是摸准水情鱼情。即便是3号主线,也得跟进水情鱼情定漂的大小型号。我是墨海,一名喜欢野钓的八零后,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转发。
深水底钓时,宜选用短脚、细长漂身、硬细尾浮漂,翻身快,下行阻力小,钩饵能快速到位,避免小杂鱼截食,浮漂的吃铅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水深+主线号数)/2。比如水深4米、用3#主线,浮漂的吃铅应为;(4+3)/2 =3.5克。 钓浅水时,宜选用短粗漂身的浮漂,下行阻力大,钩饵下降慢,增加诱鱼效果,吃铅量可根据上面公式推算。比如水深1.5米、用1#主线,浮漂的吃铅量应为1.25克。在我的认知里,选用吃铅多少的浮漂,和主线线号大小没多大关系。特别是6号以下的主线,像3号线也不算太粗。那么线组搭配浮漂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我在此分享一下。钓点水深情况通常我们会根据钓点水深来选用不同大小的浮漂。在浅水作钓,通常使用吃铅量小的浮漂,因为重铅砸水的声音容易惊窝。在深水作钓,为了让饵料躲开杂鱼的截口,快速沉底。我们通常选用吃铅量大一些的浮漂。钓点水流情况如果作钓水域出现走水,轻微情况,我们通常换用吃铅量大点的票来对抗走水。再稍微严重点,我们会改用重铅到底的跑铅钓法,跑铅钓法通常用吃铅量小的漂,以便准确的出现漂相。除了跑铅,现在流行的双铅钓法,对抗流水也非常有效,双铅钓法通常会用吃铅量大一点的漂。钓点远近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长竿钓远时,若不是水特别浅,那肯定是配吃铅大的漂。以方便抛投。若是钓近处,通常不会用大漂。目标鱼选择浮漂,有时要看是钓什么鱼,像钓鲢鳙、草鱼,有时需要钓浮。那么就需要吃铅量大点的浮漂。若是钓底,则根据水情选漂即可。总之,浮漂的选用,最重要的是摸准水情鱼情。即便是3号主线,也得跟进水情鱼情定漂的大小型号。我是墨海,一名喜欢野钓的八零后,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转发。一般在水库钓鱼,我们都用船。
深水底钓时,宜选用短脚、细长漂身、硬细尾浮漂,翻身快,下行阻力小,钩饵能快速到位,避免小杂鱼截食,浮漂的吃铅可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水深+主线号数)/2。比如水深4米、用3#主线,浮漂的吃铅应为;(4+3)/2 =3.5克。 钓浅水时,宜选用短粗漂身的浮漂,下行阻力大,钩饵下降慢,增加诱鱼效果,吃铅量可根据上面公式推算。比如水深1.5米、用1#主线,浮漂的吃铅量应为1.25克。在我的认知里,选用吃铅多少的浮漂,和主线线号大小没多大关系。特别是6号以下的主线,像3号线也不算太粗。那么线组搭配浮漂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我在此分享一下。钓点水深情况通常我们会根据钓点水深来选用不同大小的浮漂。在浅水作钓,通常使用吃铅量小的浮漂,因为重铅砸水的声音容易惊窝。在深水作钓,为了让饵料躲开杂鱼的截口,快速沉底。我们通常选用吃铅量大一些的浮漂。钓点水流情况如果作钓水域出现走水,轻微情况,我们通常换用吃铅量大点的票来对抗走水。再稍微严重点,我们会改用重铅到底的跑铅钓法,跑铅钓法通常用吃铅量小的漂,以便准确的出现漂相。除了跑铅,现在流行的双铅钓法,对抗流水也非常有效,双铅钓法通常会用吃铅量大一点的漂。钓点远近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长竿钓远时,若不是水特别浅,那肯定是配吃铅大的漂。以方便抛投。若是钓近处,通常不会用大漂。目标鱼选择浮漂,有时要看是钓什么鱼,像钓鲢鳙、草鱼,有时需要钓浮。那么就需要吃铅量大点的浮漂。若是钓底,则根据水情选漂即可。总之,浮漂的选用,最重要的是摸准水情鱼情。即便是3号主线,也得跟进水情鱼情定漂的大小型号。我是墨海,一名喜欢野钓的八零后,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转发。一般在水库钓鱼,我们都用船。对于这个问题个人的观点是有区别,但这个区别大小还要根据当时的鱼情和水情上来看的。鲫鱼是我们钓鱼人比较喜欢垂钓的鱼种之一。因其性格温顺,分布较广,适应能力较强,所以一年四季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现在野生的鲫鱼一斤的已经不是很常见了,一般二三两居多。我基于上面的介绍,个人的观点如下:从切水型上来看我们都知道线越细,切水性要好,这个肯定是0.8主线的占据优势。鲫鱼普遍体型来看。一般1.2主线配0.6或者0.8子线。0.8配0.4或者0.6子线。这两种线组垂钓一斤左右的鲫鱼都没什么问题的。从隐蔽性上来看,线越细隐蔽性当然要好,所以0.8主线的线组是占据优势的。从鱼情上来看如果鱼情好,1.2主线和0.8主线一般差别是不大的。如果鱼情差时,因为0.8主线较细,隐蔽性较好,所以0.8主线还是占据优势的。从垂钓水域上来看一般我们野钓,你并不知道这里面的鱼种和鱼种个型的大小,再加上现在的饵料一般是兼顾几种鱼儿的味型的,比如我们常说的蓝鲫,鲫鱼鲤鱼草鱼鳊鱼都是可以兼顾的。所以在野钓水域我个人会选择稍大一点的线组,毕竟你不知道下一杆中的是什么鱼种及鱼种体型的大小,这也是野钓守钓友们爱好的原因之一。而在鲫鱼黑坑,一般里面鲫鱼体型大小我们已经知道了。加上上面我们对鲫鱼的介绍,这时的线组用0.8的主线足够了。综上所述,专钓鲫鱼用0.8主线是足够了,如果你要兼顾钓其它鱼种的话,建议你稍用大一点的,这样可以降低切线的几率。最后,作为钓鱼人呼吁钓鱼谨遵“留大放小“的原则,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

5,铅坠和浮漂的最佳搭配是什么

铅坠与浮漂正确的搭配是铅坠的重量略小于漂的浮力,挂上鱼饵入水后,加上饵团的重量钩至水底一触底就能停住,铅坠半浮半沉,实际作钓时,应首先在钓线上加上铅坠,然后将钩抛入水中,若浮漂沉没没影了,说明铅坠过重,用剪刀剪下少量的铅坠再试。直至钩坠悬浮时浮漂尖少量露出水面为止(平水或露出一目左右均可)。浮漂是很重要的钓鱼用具,它好比钓鱼人的“眼睛”,可以呈现水下的情况,唯有通过浮漂,才能得知鱼儿是否咬钩。钓鱼的时候浮漂的灵敏度和线组型号的大小有很大关系,搭配的时候要合理,还有就是考虑淡水浮漂常见的种类主要有长身软尾、长身硬尾,短身软尾、短身硬尾。长身漂稳定性好,使用的时候适合钓底,长身软尾适合钓滑鱼,在黑坑钓鱼中可以使用,长身硬尾适合钓快鱼。短身的浮漂使用的时候更加灵敏,适合钓浅水,浅水用大的浮漂鱼讯十分迟钝,短身的软尾适合钓鱼讯弱的鱼,短身的硬尾适合浮钓打快鱼。垂钓的环境,用小的细节增加上鱼的几率。软尾漂在使用的时候启动的速度非常慢,动作幅度也比较小,但是在使用的时候顿感比较强,垂钓滑口鱼的时候过滤的假信号比较多,小杂鱼多的时候也比较适用。

6,09g的浮漂用几号主线

0.8号~1号的主线就可以了,但具体用多大的浮漂还得考虑钓点的水深,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浮漂吃铅量=(主线线号+钓点水深)÷2,例如钓点水深1米时0.8号主线可用吃铅量0.9克的浮漂,钓点水深2米时0.8号主线可用吃铅量1.4克的浮漂。拓展:一般来说,不用选择太粗的鱼线与之相配,大概选择型号在0.6号到1.2号的主线就可以了,这样才容易让灵敏的鱼漂发挥它的作用。若选择了太粗的主线,则会导致鱼线在水中不容易被绷直,也就会影响灵敏程度,导致钓鱼的效果受到影响。浮漂的最大浮力来自于漂身。 组成部分以漂尾 漂身 和漂脚组成。 例当你不晓得浮漂怎样设定调目的时候,请参漂身漂目数。取漂目一半,一支浮漂的调目综合点也就是不灵不顿点是漂尾目数的一半。 然后依次偷驴鱼情或者鱼口不佳以低目为准,吃口较好,或有臭底可以依次调高目。在浮漂选定好了以后,线组的选择应与饵料和浮漂的吃铅量来衡量。 若浮漂浮力大,线组选择较小。则会发生调目不准,以及钓饵位置发生改变。 主线与子线不能绷到一定的垂直度。影响吃口,通常浮漂的吃铅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线组的线组号。 例0.8_1.5号线配0.4-1.0号子线。 选择浮漂以黑坑和自然水域0.6或1.5克为宜。

7,我是钓底的想改钓浮是不是加大漂号然后怎么调

不用加大漂号,因为加大漂号的话,灵敏度也会降低。说下调浮,在未知深度的水里,把漂和铅皮(铅皮的重量要大于鱼漂)绑好丢入水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笨钓),让鱼漂整个没入水中。然后调整鱼漂高度,让漂顶正好与水面平齐,然后开始调整铅皮的重量,在这里要注意,铅皮要一点一点的去,不要一次去掉太多,然后观察鱼漂是否超出水面,当鱼漂开始高于水面,那么就算是调浮成功,一般我们调整漂的高度,在空钩的情况下,漂在水面露出的部分应该是3目左右(也就是三个颜色格)。这样的漂可以抗拒微风的倒漂状况。下面你就可以钓鱼了,祝你好运。
如果是台钓的话我们的目的是需要做到铅皮坐重量加铅皮重量小于或等于浮漂的浮力,但是靠手感很难能刚好撕下标准重量的铅皮,所以需要裹上较重的铅皮,然后再进行减少,裹上之后将浮漂调到比水深浅的高度,确认当浮漂放入水中后是会沉底,证明铅皮较重,然后用剪刀一点点剪掉多余的铅皮,边剪边放入水中试,直到浮漂顶部的彩色格子达到需要的露出水面的数目就完成了,这样就可以随自己要垂钓的深度进行浮漂的上下调动。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深度了。这里面运用的是物理的浮沉原理

8,钓鱼调漂时浮漂和鱼勾的距离最好是多少厘米

水深减去子线长度再减去20公分左右!钓底的基本的调漂步骤:1、粗找底:铅皮座挂重铅,铅皮的重量大于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没入水中,逐渐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紧挨着第二颗太空豆,完成定位,记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钓结束前勿动。(此时挂或不挂子线都可以。)2、调整调目:挂上子线,浮漂下拉30公分左右(记得浮漂下拉的距离>长子线长度+10公分),此时浮漂应该是全部没入水中,逐渐剪铅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数(调目)。3、钓鲫调目及钓目的设定基本原则:7目软尾漂搓饵:调4-5目钓2目左右7目软尾漂拉饵:调2.5-4目钓2目左右硬细尾搓饵:调7-9目,钓2-3目硬细尾拉饵:调4-7目,钓2-3目钓目高,钓钝;钓目低,钓灵。根据天气、季节、饵料比重、饵团大小、鱼口、等因素,再予以微调调目:4、精确找底:移动浮漂,调整浮漂座位置与已定位的上太空豆的位置的距离与子线的长度大致对等,下钩搓饵挂大饵团来找底(同时也是打窝),使浮漂露出水面2目,继续上拉浮漂2公分,如果浮漂显示3目以上,则代表已经过底,浮漂往下拉回2公分,此动作称为反向找底,再挂正常施钓大小的饵团抛竿入水,微调浮漂至钓目在2目左右进行试钓。5、试钓调整过程(1)有口无鱼:钓太灵,上拉浮漂2CM(可以连续上拉5次以内),以上唇连续中鱼2次以上为找到正口。(太灵可理解为找底不正确,尚离底)(2)中鱼为嘴边上或下颚,此为钓太钝,每次下拉浮漂1公分,至上唇中鱼两次以上为找到正口。(太钝可理解为找底不正确,已过底)(3)钓底无口:每次下拉浮漂15公分,找到鱼所在的水层,此已属钓离底--钓浮--钓一标深的范畴,需要重新剪铅调漂,以挂双饵后,浮漂到位后露出2目左右,另述之。
先找到底,知道大概水深 。然后 推到 一半调就行。 调的时候 把线压入水中, 因为线漂在水面也有浮力,会提着浮漂。

9,钓鱼调漂的技巧有哪些

在挂单饵的情况下半水调平水,单饵挂在哪个预估上都可以,调平水后,另外一个鱼钩就算直挂一个红虫,浮漂都会沉下去。挂双饵,钓1、2目,这样双饵都是到底的。不带子线调漂通常是调平水,钓1、2目,这样铅坠躺底或者竖立在水底。调低钓高中,调目经常是平水,也就是说比较低。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所以鱼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鱼漂多用较轻的材料制作而成,现在的鱼漂多为化学制品,或是用鸟类的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异,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根据鱼漂的自重和浮力的不同,可分为中空鱼漂和实心鱼漂。中空鱼漂的自重小,浮力大,反应灵敏;实心鱼漂的稳定性好,但不太灵敏。根据鱼漂形状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卧漂和立漂。卧漂就是常说的七星漂,钓鱼时数粒浮子散落在水面上,灵敏度高,扬竿时震动小,但不适宜风浪大时垂钓。立漂就是垂立在水中的鱼漂,常见的有棒形、锥形、圆形、陀螺形等等。钓鱼调漂的技巧:1、带饵调漂带饵调漂有带双饵和带单饵的区别,各有特色,但是冬钓的话还是带单饵更好用一些,利于钓底,灵敏度也比较好。带单饵调漂,这个通常用在使用虫饵或者拉饵中,就是饵很轻,饵轻的话找底很容易不准,但是单饵调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半水挂单饵,通过修剪铅皮,在挂单饵的情况下半水调平水,单饵挂在哪个预估上都可以。调平水后,另外一个鱼钩就算直挂一个红虫,浮漂都会沉下去。然后挂双饵,钓1、2目,这样双饵都是到底的。2、铅坠到底铅坠到底,通常使用不带子线调漂,首先是一种比较钝的调漂方法,原因在于调整到最后铅坠肯定是到底的,相对于铅坠悬浮会钝很多。但是好处也比较多,在此类调漂方法中,鱼要像让浮漂有动作,就必须拉动水底的铅坠,所以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防止吊小鱼,甚至水域走水的。不带子线调漂通常是调平水,钓1、2目,这样铅坠躺底或者竖立在水底。不管是躺底还是竖立在水底,子线都是躺在水底的,这种状态下子线对鱼饵没有任何拉力,鱼进食非常省力,在钓底中对于野生鱼类效果非常好。以钓鲫鱼为例,此类方法调漂通常钓的鲫鱼都会大一些。此类调漂方法还有个优势,就在台钓浅水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提竿时铅坠打在浮漂上的情况,如果采用铅坠到底的方法调漂,相当于延长了水线,不会出现铅坠打在浮漂的情况。使用小浮漂,40厘米的水域依然可以玩台钓,这在每年春天钓浅滩的时候很好用。3、调低钓高从理论上来说,上面两种调漂方法都可以算成是调低钓高的调漂方法。调低钓高的最大好处就在于钓底的时候无论怎么调,至少有一个鱼饵是到底的,甚至是双饵到底。由于钓目高于调目,不会出现由于饵料雾化出现鱼钩离底的情况。调低钓高主要有带单饵,带双饵,空钩,不带子线四种方法。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灵顿应该是,带双饵-带单饵-空钩-不带子线,慢慢变钝的方法。调低钓高中,调目经常是平水,也就是说比较低,目的就在于钓目不至于太高,看漂方便一些。

10,台钓的时候总是喜欢抓第二口或者动作特别大时候才提杆这个毛病是

调钝点,可以提高中鱼率。关键要分辨出是否为有效口。
可以的。  鱼竿能钓多重的鱼关键看鱼线承重力度,和鱼竿没有太大的关系,溜鱼是非常关键的,主线和子线太细只能钓小鱼,若是想钓大鱼那就要用大号的主线和子线。  用6号主线钓大草鱼,10斤左右的鱼跑不掉。  钓鱼方法:  1.带饵调漂:  调漂时双钩挂饵,水线长度控制在饵球不触底、双饵悬浮。悬浮在水中的双饵,其自重已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自重为零,在水中飘飘忽忽的。鱼游近钓饵时,一吸一吐的水流都能带动钓饵移动并导致浮漂产生位移。采用这种方法调漂的人,从思想上来说,是在追求-种绝对灵敏,总是希望在鱼吃饵的第-动作中将其捕获。不过灵敏过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浮漂的虚假信号明显增多,翩翩起舞的浮漂,会搞得你头昏脑胀,无所适从。  虽说带饵调漂会造成浮漂假动作增多,但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采用调灵钓钝之术即可化解假动作的烦恼。比如说挂双饵调一目,可以钓二目、钓三目,甚至可以钓五目、钓六目,只要浮漂有信号,大胆钓钝无妨。对钓者而言不怕浮漂乱动,就怕浮漂不动。  2.不带饵调漂:  不带饵调漂也可以说成空钩调漂。调漂时除双钩不挂饵外,其他地方同带饵调漂相同。这种调漂的指导思想是忽略饵重不计,垂钓时至少让一个饵球落底。这种调漂方法竞技钓爱好者们普遍使用。它的优点是灵钝共存,攻守兼备,对付滑口鱼有一定的作用。当然这种调漂方法只是在竞技鱼池中钓鲫鱼时无往而不胜,在自然水域中钓其他鱼种则是胜败参半,并无绝对优势。无论是带饵调漂,还是不带饵调漂,都必须在双钩不触底的前提下进行,钩一触底,调出来的漂是不准确的,初学者在这一点上必须格外注意。  3.调漂:  指通过加减线组中的铅坠重量来设定浮漂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受垂钓者不同的垂钓理念以及对浮漂的不同理解,调漂方法有很多种,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不过在不同条件的水域垂钓或钓的鱼种不同时,如果自己习惯使用的调漂方法不灵时,及时应变为上策。  4.单钩调漂:  调漂之前将底钩剪去,只保留一个钩子。喜欢采用这种方法调漂的人,强调的是在垂钓时一定要让一只钩子卧在水底,另一只钩子触底,而且调钓之间不用那么绕脑子。此方法简单实用,为多数中老年人采用。  比如说,你习惯钓三目,那就单钩半水调到三目,忽略一只钩的重量,调好后再换上一副相同的子线。钓的时候让浮漂露出水面三目,此时底钩肯定卧底,上钩也触底。  5.实钓状态调漂:  调漂的全过程一定要在实际垂钓的状态下完成。  (1)在确定钓点后在钓点内调漂;  (2)用确定要使用的线组调漂;  (3)实钓时大线入水,调漂时也要大线入水。实钓时端着竿子钓,大线不入水的,调漂时大线也不要入水;  (4)一定要在浮漂和线组充分吃水后(浸水半个小时之后)再调漂,否则对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来讲,可能会出现一两目的差距。  6.半水调漂:  指调漂时双钩一定要处于悬浮状态,并非指水线是水深的一半。比如说在水深两米处调漂,并不是让你用一米长的水线来调漂,要真是这样调的漂,可能反倒不准了。因为在你调漂时,有一米长的水线自重没被算在配重之内,对一支灵敏度高的浮漂来说,可能会相差一目以上。  7.粗调:  指在正式调浮漂之前,先粗略地调整一下,然后边抛竿打窝子,边泡漂泡线,过半个小时之后再正式调漂;因为浮漂和钓线都有微孔,入水后会吸一定量的水,这种粗调的方法就是让干漂、干线充分吸水后再精调,确保调漂准确。  8.微调:  微调一般都是在调漂之后,实际垂钓中发现浮漂语言不太准确,而加减极少量的铅皮或上下微量移动浮漂。比如说,当你钓鱼时发现浮漂有信号,提竿却不能中鱼或经常发生一提竿就水底跑鱼现象时,你可以不调整铅重,只是向上移动三分之一目浮漂,即可起到微调的作用。也可以不动浮漂,只往铅坠里加一点铅皮,使钓目向上移动一点;如果开始时是调五钓三,加上小铅皮后变成调五钓二目半。这些方法都属于微调。  9.调灵:  指浮漂调整后与水面相交的平衡点在视标的高位。比如说调一比调二灵,调二比调三灵。但是这种灵是有条件的,并非绝对的,而且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比如说我调的是三目,挂的双饵正好使浮漂下沉到一目,此时双饵在水中的自重为零。如果改为调一目,挂的双饵与上面说的同重,那么此时的调三钓一从静态理论上来讲比调一钓一要灵。  因为这种调三钓一,其双饵因自重完全被浮漂的浮力所平衡,鱼轻轻一吸,就能把饵吸入口中。  调一钓一时,双饵自重在水底除水对饵产生的浮力能减轻饵的一小部分自重以外,剩余自重是存在的,鱼来吃食,只有当它的吸力大于饵所体现的自重时,饵才会被鱼吸入口中。这样相比调三是比调一灵。如果双饵重仍是两目,现改为调四目钓二目,同上面的调三钓一相比,这两种方法双饵自重都为零,其结果是调三钓一比调四钓二要灵。因为调四钓二,浮漂露于水面的剩余浮力大于调三钓一的剩余浮力。而且第二目的视标直径可能比第一目要粗,如果按等长计算的话,第二目的体积就大于第一目。那么鱼用相同的力来吸饵时,调三钓一的浮漂所产生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都会大于调四钓二的浮漂。

11,钓鱼主线为什么装两个铅皮座怎么装怎么调怎么钓恳请师伯赐

钓鱼主线装两个铅皮座是因为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灵敏地感知到鱼是否有上钩双铅钓法就是在主线上使用两个铅皮座,直白讲就是把钓跑铅的铅坠重量分散开来变成两部分一部分悬浮在水中另一部分躺底,其中悬浮在水中铅坠的重量等于浮漂的浮力,底部铅坠则类似于小跑铅,这种方法比起跑铅和大铅坠触底要灵敏许多。主线双铅钓法的钓组制作相对简单一些,只是在我们平常使用的主线线组中,又加了两颗太空豆一个铅皮座,如下图所示:使用方法:主线双铅钓法在调漂时略为复杂一些!采用上铅带双钩半水调漂,这时下铅座处于无铅状态。调漂时根据浮漂吃铅量大小、钩重、目标鱼大小,调1目至多目。通常浮漂吃铅量小、钩重轻、钓大型鱼调目高一些,浮漂吃铅量大、钩重大、钓鲫鱼类小型鱼调目低一些。上铅带双钩半水调好目数后下铅皮座加铅,使双铅重量大于浮漂浮力。扩展资料:双铅钓法的优点非常适合野钓时大风、大浪、流水、走漂、水体特别深(悬坠钓法难以调漂时)或者水底特别凸凹不平时都可以使用双铅钓法。由于是双铅,重量大,钩饵下水迅速,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水中的杂鱼影响。由于上铅重力等于浮漂的浮力,根据水情我们只要调节下铅皮座重量就可以了。如果水流较大就可以适当的增加铅皮。
1、鱼漂到鱼汛能清楚表现在鱼漂上。铅皮座是为了防止铅皮伤线的一种保护装备。2、主线装两个铅皮座,铅皮为细长的,装两个铅皮座是增加铅皮宽度减少铅皮截面积减少下降水阻力。3、在主线安装顺序:1粒太空豆---1个管式铅皮座---1粒太空豆---1粒太空豆----1个管式铅皮座---1粒太空豆。4、调平水钓1-2目。5、有小鱼闹窝时,饵料-比重大,粘、雾化少,搓饵细长型(快速下降)味型以粮食本味为好。加稍多的长丝拉丝粉。6、钓组-细长身短脚短尾,吃铅要大浮漂下降快减少翻身快和下降时间。子线要适当变短,减少子线摆动时间。C、调漂-如果下层大鱼开口情况好动作大,可用跑铅或钓顿(比如调一钓三)加大铅量,开口情况不好的情况下,只有调灵了。7、钓技-抛杆满,深度压水线,铅和拉水线压力双重力使浮漂快速翻身下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饵抛离窝点左右一米远的地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线组的制作和基础动作要学竞技钓,线组的制作也是基本功,这个地方出了问题在比赛中是很麻烦的。线组的制作我分2部分说,分别是主线制作和子线制作方法。主线的制作需要质量好的专用主线一盘,一般有颜色,标注着“へら道系”是日文名,表示钓鲫专用主线(国产钓线也这样标,很无奈)。1个橡胶漂座(根据预计使用的浮标选择大小)。1个8字环。6颗太空豆(按线经选择较紧的,直径不用太细,不用那种枣核型的)。1个塑料铅皮座。制作方法有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2种,我一般使用从上到下的顺序,就是先在线头处作双节,然后连接竿稍(两种方法见下图) 放线到超过杆长10厘米截断。然后依次穿上2颗太空豆—漂座—3颗太空豆—铅皮座—1颗太空豆—绑8字环。推荐8字环绑法如下: 要注意打结和穿太空豆时线最好先蘸水,防止磨擦伤线。如果是为了钓浮,还应该在铅皮座上下各加一颗太空豆防止其移位(也可以换成市面上那种橡胶材料的铅皮座就不用太空豆了)。这样制作出来的是齐竿线,一般情况下最好用。 子线的制作也很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子线强度和长短一致(换钩后不用再次调漂)。绑子线先根据目标鱼的特点准备合适的子线(标记有へらハリス那种)和钩子,以及几样小工具(用来确定子线长度的板子、打结用的小*子、定双钩距的尺子或者固定距离的挂钩物)。具体的绑制方法参见程老师的《名词解释》图片说明(抽出的线头按同样方法绑另一钩) 注意要绑的一样长应该做到截取的子线长度一样、绑钩时留的线尾一样长、绑钩的圈数一样、双钩距一样,多多练习就能绑出整齐美观的子线了。也能用绑钩器,要注意拉紧钩结和向上取钩时容易伤线,子线一旦受伤就作废重来,不要搓合哦。子线和8字环的连接可参照下图说说最基本的动作:抛竿,一般都是*“荡”出去的,风大的天气可以横向侧抛,要求是抛准(落点集中在直径30内)轻落。主要是手法问题,只能*多练习了。提示1点—饵坠的落点偏出后可以修正漂的落点,最后饵落底的位置一般是漂坠之间。扬竿,新手最容易“现眼”的环节,关键是防止动作粗猛,就是说扬竿动作分两步,先刺鱼—要短促有力,这个动作幅度不可大,做到钩不出水。然后感觉有没有中鱼?有多大?再决定是溜?是飞?还是起竿换饵。练习扬竿和抛竿动作要尽可能简练、幅度小,为比赛时节省体力、防止和邻位缠绕塑造好习惯。压水,有3个目的,一是通过压水使漂目回升后保持稳定(表面张力原因浮标下沉和回升到位后的目数是不一样的,如果调漂时压水后漂目也不稳定说明附表质量有问题)。二是防止风线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三是通过压水把浮标拉回一些,送竿后保证水线是上下垂直的。压水的动作是抛竿后待浮标立起,匀速将竿尖向水下压,使风线没入水中并拉回浮标,维持1-2秒后匀速将竿收回到正常位置,并略向前送一下。压水过程中浮标有可能全部没入水中,然后再回升到钓目,关键是动作要轻揉、匀速,防止饵脱落。调漂时可以大幅度压水或者反复压水。握竿的手法,竞技钓一般全程将竿握在手中,只有换线、抄鱼等情况下才放在竿架上。所以是比较累人的,常用的手势是长竿、战斗竿用手握竿把底端20厘米处,竿把抵在小臂下(利用杠杆原理省力)。短竿、轻竿用手枪式,竿把抵在手心,手指自然握住,食指伸直压在竿把上部或侧部。上饵,先捏取适量饵料搓成圆柱状置于食指和中指之间,用拇指尖分成2等份,一份留在拇指甲上。握竿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子线中部,上饵手将下钩压在饵料下端,向上稍拉入饵团同时用上饵手三指搓成需要的形状(如子线缠绕这时可用握竿手两指搓动,一般会分开),然后用握竿手无名指将双子线前后分开,上饵手用同样方法将拇指上另一份饵料搓在上钩。也有人先装上钩饵的,我觉得速度差不多,看个人习惯了(这段看不明白的话请您向周围的老手请教或者参看程宁的教学光碟)。摘钩,这里只就使用摘鱼钢针给个提示——上饵手抓子线中部(摘大鱼不可抓紧)把鱼提到鱼护口的钢针上,先向上拉使钩挂住钢针然后再向后下方压,这样可防止子线在钢针上磨擦受伤。2钩都中同一条鱼时可用钢针从双子线之间伸入,先摘鱼嘴的钩,往往挂身的钩会跟着脱开。还有就是上饵和摘鱼时都要注意竿不能指向侧方,和前面说的一样,为了防止比赛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平时要养成好习惯。 谈谈调漂。这个问题其实不好说,因为流派很多,都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这里我只谈谈自己的认识,给出一个最稳妥的调钓方法,更好的技术等待您以后自己去探索、完善罢。调漂首先要认识浮标,我认为何蔚蓝老师提出的“浮标既是显示器又是控制器”的观点一语中的。浮标能显示线组的位移(注意是“整个线组”),给出可见的信号,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节浮标的上下位置能改变线组在水中的状态,这才是我们调钓的根本依据。浮标把钩饵都悬离了水底时线组处在完全绷紧的状态,对受到的外力传导最快。反之当钩饵触底甚至躺底时线组松弛小的力就传不到浮标了。这是我们讲“灵、钝”的基础。说到底调漂就是使浮标能够准确及时地显示线组的受力情况,而浮标的调整应变就是改变线组松弛状态和钩饵在水中的位置,使其适合鱼就饵的习惯。这两者很多时候是矛盾的,就需要我们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段不理解可以略过)竞技钓是在台钓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最大特点就是“悬坠”(近年发展也包括“跑铅”等新技术,现阶段暂不考虑),我们调漂首先就是要把坠重减少到小等于浮标的浮力,使线组悬浮在水中,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这就是定“调目”。第二步通过移动浮标使钩饵位于我们希望的深度,线组处于既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要*我们通过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数结合经验来判断。在调钓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环节:1、调目要找精确,修剪铅皮要从多到少,调小漂时往往最后甚至只能用在表面刮掉一些毛刺的方法来调整。我前文已经说过了,调漂要深压水,通过压水漂目才能稳定在同一位置,调目是后续调整的基础,不可马虎。定调目要根据钓法和战术来选择,基本的方法是定在漂尾的一半目数(比如7目尾定在4目,11目尾定在6目)。2、要称钩重和饵重,所以我推荐不挂钩调漂—空钩称重—挂单饵称重—找底—定钓目的程序。这种方法比较繁琐,但却是打好基本功的好办法,只有对钩重、饵重都心中有数,才能在后面的变化中有的放矢。3、找底要多验证几次,水底情况比较复杂,多试几次可以防止找过底或者没找到,而且在钓点底不平的时候可以做到心中有数。4、定钓目的时候要注意两个盲区,一是双钩距较大时可能出现在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到两饵触底之间漂目没有变化,二是在双饵卧底到8字环触底之间漂目变化很小,处在这两个区间时可能您移动浮标后示目并没有发生。所以只能*经验来判断双饵的状态了。还有就是定钓目也要压水(不要压得太狠抖掉了饵)。说说调漂步骤首先组装好线组,不挂钩。把水线减到接近水深,但要确保不触底,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线重的影响。配一块大于漂浮力的铅皮,抛竿看看配重差多少,浮标下得越快说明铅皮超重的越大。接下来修剪铅皮,超重的多就多剪一点,越接近预定调目就越要少修剪,防止减多了过了调目。万一减过了,建议您还是换块铅皮重新开始吧,多练几次就掌握了。调好了目数后挂钩再抛竿,看看示目的变化,比如由4目变成了2目就说明单钩约重1目。然后再挂单饵(每颗钓饵大小要尽量均匀)看看示目变化,称出饵重。然后挂双饵上移浮标,反复多次直到露出水面的示目达到预定的目数(现阶段钓目定在和调目一样)。这是最基础的调漂方法(线组状态偏钝),以后再学习拉饵、轻饵、钓滑鱼、轻口等不同鱼情还要去学习更有针对性的调漂方法。 谈观漂也叫做读漂、摘口等等,就是分辨并抓住浮标反映出来的有效信号。难点1是抓住微小的动作,2是分辨真假信号。其实观漂和其他钓鱼技术一样,都不是独立单项,从前几章节就可以看出来,各项技术是环环相扣,互为基础的,在实际应用中任何环节的差错都会造成遗憾。所以谈观漂也要建立在对鱼情判断准确、钓具适宜和调钓合理的基础上。我们谈抓动作首先就要对使用的特性做到了如指掌,因为很多微小的动作仅仅是表现在与正常状态的细微差别上,如果不清楚浮标的特性、不知道正常动作是什么就无法分辨出这些信号了。第二就是要把调漂的功夫下好,动作不好看的大部分原因是没有调校准确,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调校浮标的目的就是使线组状态适合鱼就饵的习惯,并且能够最有效的传导上水面形成可视信号。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空谈摘口就没有意义了。
真的不知道,见过一个四川老头那样钓的。他是单购,上边一个大铅皮,下边钩子附近一个小铅皮,至于调漂还真的没有见过。
线组的制作和基础动作要学竞技钓,线组的制作也是基本功,这个地方出了问题在比赛中是很麻烦的。线组的制作我分2部分说,分别是主线制作和子线制作方法。主线的制作需要质量好的专用主线一盘,一般有颜色,标注着“へら道系”是日文名,表示钓鲫专用主线(国产钓线也这样标,很无奈)。1个橡胶漂座(根据预计使用的浮标选择大小)。1个8字环。6颗太空豆(按线经选择较紧的,直径不用太细,不用那种枣核型的)。1个塑料铅皮座。制作方法有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2种,我一般使用从上到下的顺序,就是先在线头处作双节,然后连接竿稍(两种方法见下图) 放线到超过杆长10厘米截断。然后依次穿上2颗太空豆—漂座—3颗太空豆—铅皮座—1颗太空豆—绑8字环。推荐8字环绑法如下: 要注意打结和穿太空豆时线最好先蘸水,防止磨擦伤线。如果是为了钓浮,还应该在铅皮座上下各加一颗太空豆防止其移位(也可以换成市面上那种橡胶材料的铅皮座就不用太空豆了)。这样制作出来的是齐竿线,一般情况下最好用。 子线的制作也很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子线强度和长短一致(换钩后不用再次调漂)。绑子线先根据目标鱼的特点准备合适的子线(标记有へらハリス那种)和钩子,以及几样小工具(用来确定子线长度的板子、打结用的小*子、定双钩距的尺子或者固定距离的挂钩物)。具体的绑制方法参见程老师的《名词解释》图片说明(抽出的线头按同样方法绑另一钩) 注意要绑的一样长应该做到截取的子线长度一样、绑钩时留的线尾一样长、绑钩的圈数一样、双钩距一样,多多练习就能绑出整齐美观的子线了。也能用绑钩器,要注意拉紧钩结和向上取钩时容易伤线,子线一旦受伤就作废重来,不要搓合哦。子线和8字环的连接可参照下图说说最基本的动作:抛竿,一般都是*“荡”出去的,风大的天气可以横向侧抛,要求是抛准(落点集中在直径30内)轻落。主要是手法问题,只能*多练习了。提示1点—饵坠的落点偏出后可以修正漂的落点,最后饵落底的位置一般是漂坠之间。扬竿,新手最容易“现眼”的环节,关键是防止动作粗猛,就是说扬竿动作分两步,先刺鱼—要短促有力,这个动作幅度不可大,做到钩不出水。然后感觉有没有中鱼?有多大?再决定是溜?是飞?还是起竿换饵。练习扬竿和抛竿动作要尽可能简练、幅度小,为比赛时节省体力、防止和邻位缠绕塑造好习惯。压水,有3个目的,一是通过压水使漂目回升后保持稳定(表面张力原因浮标下沉和回升到位后的目数是不一样的,如果调漂时压水后漂目也不稳定说明附表质量有问题)。二是防止风线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三是通过压水把浮标拉回一些,送竿后保证水线是上下垂直的。压水的动作是抛竿后待浮标立起,匀速将竿尖向水下压,使风线没入水中并拉回浮标,维持1-2秒后匀速将竿收回到正常位置,并略向前送一下。压水过程中浮标有可能全部没入水中,然后再回升到钓目,关键是动作要轻揉、匀速,防止饵脱落。调漂时可以大幅度压水或者反复压水。握竿的手法,竞技钓一般全程将竿握在手中,只有换线、抄鱼等情况下才放在竿架上。所以是比较累人的,常用的手势是长竿、战斗竿用手握竿把底端20厘米处,竿把抵在小臂下(利用杠杆原理省力)。短竿、轻竿用手枪式,竿把抵在手心,手指自然握住,食指伸直压在竿把上部或侧部。上饵,先捏取适量饵料搓成圆柱状置于食指和中指之间,用拇指尖分成2等份,一份留在拇指甲上。握竿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子线中部,上饵手将下钩压在饵料下端,向上稍拉入饵团同时用上饵手三指搓成需要的形状(如子线缠绕这时可用握竿手两指搓动,一般会分开),然后用握竿手无名指将双子线前后分开,上饵手用同样方法将拇指上另一份饵料搓在上钩。也有人先装上钩饵的,我觉得速度差不多,看个人习惯了(这段看不明白的话请您向周围的老手请教或者参看程宁的教学光碟)。摘钩,这里只就使用摘鱼钢针给个提示——上饵手抓子线中部(摘大鱼不可抓紧)把鱼提到鱼护口的钢针上,先向上拉使钩挂住钢针然后再向后下方压,这样可防止子线在钢针上磨擦受伤。

文章TAG:浮漂钓底用什么主线浮漂  什么  主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