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台钓鲫鱼时鱼只吃上钩不吃下钩

有两种可能1、水底有淤泥或者碎石,下钩的饵料没入淤泥或者碎石中,上钩的饵料在上头,鱼只能吃到上钩的饵料。2、钓的有点钝,下钩平躺在水底,上钩触底,鱼吃下钩动作太小,浮漂没有动作,吃上钩才有动作。一般情况下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为什么台钓鲫鱼时鱼只吃上钩不吃下钩

2,为什么台钓钓鱼下钩多中鱼

台钓下钩连续中鱼,上钩不中鱼,说明钓的偏灵了,应向上缓缓移漂;上钩连续中鱼,下钩不中或很少中鱼,是钓的偏钝了的现象,应向下缓缓调漂直至双钩上鱼基本平衡。台钓钓鲫中的问题:其一、主要表现。一是送漂明显,有的甚至高顶56目,提竿却无鱼;二是提竿挂到了鱼,但没出水面就跑了;三是提竿中鱼,但出水就掉;四是没有漂动提竿换饵却中鱼;五是双钩垂钓,上下钩上鱼概率差别很大。其二、主要原因及对策。送漂明显却不中鱼,往往是调漂过于灵敏了,或者说钓灵了。应该向上移动鱼漂,使鱼钩略下沉。每次调整量为半目左右,直到稳定中鱼为止。本人曾遇到调四目钓两目时,鱼漂连连高顶六、七目,提竿却屡屡不中鱼。随后进行调整,调四不变,将鱼漂上移,进行调钝,改钓六目,即调四钓六,结果竿竿中鱼。提竿挂到了鱼,但没出水面就跑鱼。其原因也是钓灵敏了,应向上移漂,直至中鱼。但不包括提竿过猛,拉破鱼唇导致的跑鱼。提竿中鱼,出水即掉或者没有漂动提竿换饵却中鱼。这是钓迟钝了的现象,应该一点一点的向下移漂,使鱼钩略上浮,直至稳定上鱼为止。双钩垂钓,上钩连续中鱼,下钩不中或很少中鱼,是钓的偏钝了的现象,应向下缓缓调漂;反之,下钩连续中鱼,上钩不中鱼,说明钓的偏灵了,应向上缓缓移漂。直至双钩上鱼基本平衡。当然,由于用饵、水温、阴晴、气压等因素的不同,同样的鱼咬钩漂相也会有所不同,应不断摸索总结,及时调整,千万不可生搬硬套,一概而论。其三、调灵钝的基本方法。不少初学者对台钓调漂感到困惑,有的是完全不懂,不知从何下手;有的是故弄玄虚,越搞越难,折磨自己;有的是博览群书,迷信大师,弃简就繁、害人害己。究其原因,说到底我认为主要是不清楚何为灵钝,以致不知如何调整灵钝,更谈不上运用灵钝了。本人感到初学者进行休闲台钓,只要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即可:第一、调四目。灵与钝是相对而言的,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基础之上。我认为这个基础就是大家常说的调四目钓两目。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垂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化,从而改变了鱼漂反映动作的灵敏和迟钝。这就叫调整灵钝。初学者必须先掌握调四目钓两目这一基础。首先是调四目。其实方法很简单:将鱼漂移向鱼钩,要保证从鱼钩到鱼漂尖的距离小于你钓鱼地点的水深。这就是所说的调半水。然后空钩不挂饵,把鱼钩抛向钓点,鱼漂如果完全沉入水中,就说明铅皮重了。你就开始剪铅皮,一点一点剪,反反复复抛竿试,直到漂尖露出水面四目,也就是四格(漂尾的格称为目,一格就是一目)调四目到此就完成了。如果你半水空钩,鱼漂不下沉,露出水面超过四目,或者躺在水面上,证明铅皮轻了,需要加铅。但不提倡加铅皮,建议你重新更换大的铅皮进行剪铅操作。因为加铅皮容易使铅皮脱落,导致调好的鱼漂产生改变,垂钓人却不知道。第二、钓两目。其实也很简单:调好目之后,双钩挂饵。注意,饵的大小要与你垂钓时用饵大小基本相同。然后上移鱼漂,抛竿至钓点,观察鱼漂,反复如此操作,直到双钩挂饵鱼漂露出水面两目,钓两目即完成。你可以开始挂饵垂钓了!第三、调灵钝。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拿传统长竿短线钓法来说,调好鱼漂后,挂上蚯蚓或其他鱼饵,你必然要让鱼漂露出水面才能钓鱼,露出多少,这就自然产生了灵和钝的现象。灵和钝不是说鱼漂自身表现灵活或者迟钝,而是鱼漂反映鱼咬钩时的表现程度和能力。简单说:半水调漂时鱼漂露出水面越多,表现力越强,即越灵敏;反之,露出水面越少,表现力越弱,即越迟钝。挂饵垂钓时与调漂时正好相反,鱼漂露出水面越少,表现力越强,即越灵敏;露出水面越多,表现力越弱,即越迟钝。调整鱼漂露出水面的多少就是调整灵和钝。这就是调灵钝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实际表现是:调漂时露出四目,挂饵垂钓时露出六目,就比垂钓时露出两目要迟钝了,也就是调钝了;调漂时露出四目,挂饵垂钓时露出一目,就比露出两目要灵敏了,也就是调灵了。所谓的什么调灵钓灵、调钝钓钝、调灵钓钝、调钝钓灵都是从中的变化而已。你完全不必看的太神秘太玄了。根据垂钓的鱼情多摸索、总结、提高,调整到稳定上鱼,满足需要,你就是高手了!我非常反对把一个问题搞得深奥莫测,玄而又玄,特别是钓鱼,本来就是一个娱乐活动,更不必搞得太玄太累。无论工作还是娱乐,真正的高手应该是会把复杂的事物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事物和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为什么台钓钓鱼下钩多中鱼


文章TAG:台钓为什么鱼喜欢吃下钩台钓  为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