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增强饵料的附钩性转

除拉丝粉的面筋残留外,正常的残留你提杆后把钩子拉出水面就和水摩擦掉了看不见
化氏365之类。。。框架饵。。棉絮状残留
这种方法很适用一定要学习
多加拉丝粉呗。。。。
路过进来转转。
学习楼主的经验。

如何增强饵料的附钩性转

2,有口无鱼怎么调整浮漂

有口无鱼很多种原因,浮漂调整只是其中一个原因1:浮漂钓的太灵,钩子没吸进嘴里就有很大的动作,导致空杆2:鱼小钩大,钩子吃不嘴里导致空杆3:饵料状态不好,比如附钩性不好,鱼一吸就掉了,吸不住钩子。或则拉出来的饵团不均匀不圆润,鱼吸的是饵团的枝枝叉叉不吸钩子,导致空杆4:饵料太硬,钩子刺不透5:钩子钝了,刺不透6:挂耳抛竿两子线缠绕没分开,吃上钩的时候下钩子线挡口,导致上钩吸不进嘴里,导致空杆还有其他的原因,你得把具体情况说清楚才好判断哪种原因

有口无鱼怎么调整浮漂

3,铩羽而归饵料出问题了

饵料的问题应该不大,可能是开饵的问题;如果把九一八腥味那来收水,这样就是水少点,可以用干散的钓法。
我的用法是野战918 一杯+螺鲤3#一杯+一杯2#918收水,搓饵杠杠的。(用三杯水泡一杯螺鲤3#,泡开以后加一杯918野战,等待3~~5分钟加2#918一杯收水,不软不硬刚刚好。)
我也很喜欢钓鱼,如果你想钓到大鱼的话, 就要用毛毛虫一样大的虫子还有蝗虫都可以,但是这季节很少。我建议你你还是用面粉或者蚯蚓钓吧,就不会出现你说的情况了,而且也是大众的第一选择!另外带点米窝拌点酒还是很不错的,嘿嘿。

铩羽而归饵料出问题了

4,初学台钓的总结和请教

我觉得不想要加拉丝粉,LZ的饵料和水的比例也不是关键的原因,饵料加水后,你吧它搅拌均匀后,放个5分钟左右,你想附钩强点,就多揉饵料,让饵料增加附钩性。 还有,台钓不比是传统,台钓是诱钓一体,饵料上钩下水,你再提竿,饵料肯定不在钩上了。传统只要蚯蚓不被吃,蚯蚓永远在钩上,但是台钓却不是。你不要担心钩下去饵就没有了,只要饵料和水比例得当,挫得好,一般4到7分钟才完全脱钩。台钓不比传统,传统是咬死钩,台钓大多数追求鱼咬饵的第一口。 所以你的第一个问题,不要担心,台钓就是频繁上饵 频繁提竿 讲究 诱鱼 留鱼 钓鱼。我觉得你的漂 还是太顿了,你的子线在水下弯曲太厉害,导致正常的顿口 你不能看到。调4钓2只是个教你调漂的例子,要活学活用。蚯蚓和饵料的比重不一样,蚯蚓轻些,建议你吧钩下挂个重点铅皮,知道水深多少,再来调漂
饵料1比0.9不应该稀的,是没有加拉丝粉的原因。野外作业调四钓二不适用,楼主很聪明的改了调平水钓两目。这可是野钓的精髓。一般野钓都是调目要比钓目低。要不小鱼闹死你。

5,有没有一种可以直接挂钩就能垂钓的商品饵

我也说个好方子,绝对秒杀一切商品饵,把活蚯蚓碾磨成泥,加等体积的絮鲫,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水调整干湿度即可,可搓可拉!鲫鱼疯狂上,比蚯蚓还肯咬,速度那就更不用说了,比上蚯蚓快N倍!如果钓翘嘴就用虾子碾磨! 查看原帖>>
从竞技钓的角度看,钓鲫鱼有钓浮、钓底、钓过程,同时又有搓饵钓和拉饵钓。休闲钓一般情况下是钓底为主,但是也有搓饵和拉饵钓的选用。许多商品饵都可以单独使用,比如:大野战、鲫鱼套餐、东俊、华氏鲫鱼3、4、5、土豆泥粉等,特别是野钓,鲫鱼对饵料的选择性要求不强。常规我们选择几种(一般情况下多是3-5种)商品饵进行搭配,以得到对商品饵在味型、状态、比重、附钩性等方面的改进,以适合当时的是鱼情。如果要罗列这样的商品饵配比,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资源,这里给出一些配比饵料的规则和常规做法,建议楼主多多实践,配比就不是问题了。1、味型: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用饵料不外乎有腥型、香型、腥香型、香甜型和其他自然味型,选择商品饵配比时最好选择不要多品种混杂,要有主打味型,心里有数后,调整就有目的;2、状态:这里指饵料的雾化特性、残留特性和软硬度,无论如何饵料到达钓点需要保持有一定的量保持在钩子上,并保持一定的大小,状态好(绵软、无刺激性)的饵料中鱼率比较高;3、比重:这个看似不重要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不能忽视,比重大小直接影响饵料下落的速度和饵料到底与地面接触的扎实程度,同时影响子线被拉直的程度,这在诱鱼、留鱼和适合鱼就饵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颗粒比重大,雪花粉、土豆泥分比重小;4、附钩性:搓饵的附钩性差,拉饵的附钩性好,这个要求主要是要保持钓钩上时刻有饵料在,不论是钓浮还是钓底,没有饵料的钓钩是很难钓到鱼的,扶沟性可以选用粘饵、拉丝粉等饵料改进。下面给出搓饵、拉饵钓大鲫鱼的饵料配比做参考,要声明的是:没有一款饵料能包打天下,同时,试制饵料配比也是垂钓活动的一个重要乐趣。搓饵配比:颗粒粉40%、颗粒伴侣10%、鲫鱼套餐40%、雪花粉10%,饵水比1:0.8~0.9;拉饵配比:颗粒粉40%、颗粒伴侣10%、鲫鱼套餐40%、拉丝粉10%(如果饵料丝过多,可将拉丝粉减半,改变为雪花粉),饵水比1:1~1.1如果想要调整味型,可以考虑功顶哆雇馨概鹅谁珐京变更鲫鱼套餐为鲫鱼其他饵料。

6,垂钓鲫鱼商品饵配方

你问的这个有点笼统 商品饵是有地域限制的 比如 在南方一般的就是老鬼鱼饵 北方 一般就是化绍新 但是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 一般鲫鱼饵都是以香腥饵 以腥为主
现在这季节正是钓鲫鱼的好时候,白天稍微差点天热了鲫鱼起浮,夜钓或者一早一晚效果好,其实鲫鱼只要把饵料搭配好,味型调整好,状态掌握好,再有个不错的钓位,一般都可以的,一般窝子用纯谷物类的加麝香底窝加纯谷诱再加麦香诱黄色,腥味的饵料加红虫粉即可,窝料里多加酒米,让窝料入水既化,伞状往下飘落,饵料里的添加小药也很关键,现在钓鱼拼的不再是鱼食都是拼小药,一般加到饵料里改善饵料味型,增加饵料水中的穿透力,增加诱鱼效果,可以试试一品源优生产的黑坑威武跟王者之诱两种小药搭配使用,加到饵料里诱鱼效果不错,手食现在可以用丸三加丸五加天元的金版红魔加第五元素,记得一定要加轻麸,减轻饵料比重,增加雾化,窝子里同样要多加点酒米,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从竞技钓的角度看,钓鲫鱼有钓浮、钓底、钓过程,同时又有搓饵钓和拉饵钓。  休闲钓一般情况下是钓底为主,但是也有搓饵和拉饵钓的选用。  许多商品饵都可以单独使用,比如:大野战、鲫鱼套餐、东俊、华氏鲫鱼3、4、5、土豆泥粉等,特别是野钓,鲫鱼对饵料的选择性要求不强。  常规我们选择几种(一般情况下多是3-5种)商品饵进行搭配,以得到对商品饵在味型、状态、比重、附钩性等方面的改进,以适合当时的是鱼情。  如果要罗列这样的商品饵配比,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资源,这里给出一些配比饵料的规则和常规做法,建议楼主多多实践,配比就不是问题了。  1、味型: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用饵料不外乎有腥型、香型、腥香型、香甜型和其他自然味型,选择商品饵配比时最好选择不要多品种混杂,要有主打味型,心里有数后,调整就有目的;  2、状态:这里指饵料的雾化特性、残留特性和软硬度,无论如何饵料到达钓点需要保持有一定的量保持在钩子上,并保持一定的大小,状态好(绵软、无刺激性)的饵料中鱼率比较高;  3、比重:这个看似不重要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不能忽视,比重大小直接影响饵料下落的速度和饵料到底与地面接触的扎实程度,同时影响子线被拉直的程度,这在诱鱼、留鱼和适合鱼就饵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颗粒比重大,雪花粉、土豆泥分比重小;  4、附钩性:搓饵的附钩性差,拉饵的附钩性好,这个要求主要是要保持钓钩上时刻有饵料在,不论是钓浮还是钓底,没有饵料的钓钩是很难钓到鱼的,扶沟性可以选用粘饵、拉丝粉等饵料改进。  下面给出搓饵、拉饵钓大鲫鱼的饵料配比做参考,要声明的是:没有一款饵料能包打天下,同时,试制饵料配比也是垂钓活动的一个重要乐趣。  搓饵配比:颗粒粉40%、颗粒伴侣10%、鲫鱼套餐40%、雪花粉10%,饵水比1:0.8~0.9;  拉饵配比:颗粒粉40%、颗粒伴侣10%、鲫鱼套餐40%、拉丝粉10%(如果饵料丝过多,可将拉丝粉减半,改变为雪花粉),饵水比1:1~1.1  如果想要调整味型,可以考虑变更鲫鱼套餐为鲫鱼其他饵料。

7,怎样才好钩鱼

这就要看你的运气了,一般来说选择的位置食料是很重要的,当然你得有点钓鱼技术
鱼饵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技巧钓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就拿粮食换”,这充分说明了饵料在钓鱼过程中的重要性。“三年练竿,五年练饵”配制一款符合鱼儿口味的饵料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下面就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下如何配制一款好的饵料 一、配饵公式:基础饵+主攻饵(腥+香)+状态饵+添加剂=钓饵基础饵是由多种纯谷物、胚芽类、豆粕类等按照比例组成的本味型的单品饵饵料,如;超诱、颗粒粉、酵香型、谷物香型、底窝料等都属于基础饵。颗粒饲料、超诱等谷物类饵料都可以当作基础饵使用 主攻饵(腥):主攻饵腥是由多种动物尸体经过精心加工制作粉碎而成的充当动物蛋白质来添加到单品饵饵料中,通过不同的载体混合制成有腥味或者腥香味的单品饵饵料。很多商品饵料里面添加虾粉、蚕蛹粉、螺肉粉等,这都属于腥味饵料。 主攻饵(香):主攻饵香是由少部分基础饵加上大量的复合型香味剂制成载体混合到单品饵饵料中,香味标准就是“浓香”,它的作用主要用于能够带动钓饵整体的统一味型。鲫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鲫鱼饵料 鲤鱼主攻饵,各种类型的鲤鱼饵料 状态饵:状态饵是由麸类、雪花粉、轻质状态粉等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而制成的松散型、蛋白饵型、剥离型、连接型、雾化型等不同功效的饵料,它的作用是根据不同鱼情的钓法和不同钓饵的作用而制作出的功效型单品饵饵料。拉丝粉拉饵垂钓时使用,雪花粉增加饵料的雾化性,尺上、轻麸等都可以减轻饵料的比重增加饵料的雾化 添加剂:添加剂俗称(小药),小药的组成是多种做样,一般小药组成是各种促食剂、诱食剂、香味剂等多种有针对性的添加剂制作而成,另一种是中药配制,通过酒的侵泡方式,提取出中药内在不同药性机理味型,就能很好的刺激鱼类的好食性,饵料中能够合理添加小药,钓饵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种味型的钓鱼小药 二、鱼饵搭配原则:1、注重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实际垂钓中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对饵的感觉不能代替鱼对饵的感觉;所以饵料配置时首先要树立“以鱼为本”这一理念;我们发现“诱鱼、钓鱼、留鱼”是用饵之道的三个基本要素,在具体实践中缺一不可,颗粒饵主要用于留鱼,粉饵主要用于诱鱼;所以饵料搭配一定要考虑使用足够的颗粒饵,这往往在钓事中容易被钓友所忽视,重粉饵轻颗粒饵是普遍现象;颗粒饵是指通过机械等工艺流程形成的颗粒状饲料,也包括粮食类颗粒,竞技钓中大家都想找到“本塘颗粒”(亦称“原塘颗粒”),因为找到了“本塘颗粒”就等于找到了鱼的美食和万能饵,所以颗粒饵和粉饵的搭配是垂钓实践中最为基础的饵料搭配组合原则。2、注重饵料比重的搭配商品饵都有比重,开饵前要看清标识,一般情况下,浮钓用饵比重要轻,底钓用饵比重要重;但要注意一个问题,比重轻往往就是雾化好的饵,也就是说雾化好的饵比重都不重,我们知道,台钓用饵的最佳状态是一饵完全卧底,另一饵轻触底,假使我们用饵比重过重或过轻,调钓关系就很难掌握准确,要么极钝要么极灵,漂象可能会紊乱,这样一来鱼的很多有效吃口就抓不住,因此,在使用比重大的饵料时就要用比重轻的饵进行适当调整。3、注重饵料的味型搭配“尊重鱼的味型”是饵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处,“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淡水鱼类最为喜欢的几种主要味型,其中,腥香搭配是垂钓中最为常见的饵料搭档,因为腥和香几乎涵盖了饵料中所有原料的气味特征;“季节和对象鱼的偏口嗜好”是考虑味型搭配的两大主要因素,钓什么鱼用什么味型的饵,喂什么味型的饵料,用什么味型的钓饵;大致要掌握主要味型在季节中的不同使用原则即可,一般情况而言“冬春主腥味,秋主香味,夏主清淡味”。4、注重主攻饵和辅助饵的搭配开饵时要根据鱼情来选择主饵和辅饵,盲目选用饵料和想当然地开饵是钓不到鱼的;鱼事前,要根据所钓对象鱼确定主攻饵,在主攻饵确定后再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辅助饵料,实践中一般按照“主攻饵料+基础饵料+状态饵料”的公式来进行具体配置,主攻饵侧重对象鱼的主食性和味型,基础饵侧重对象鱼在吃口上的广谱性,状态饵侧重饵料状态的调整和对象鱼的最佳适口性。5、注重饵水比的搭配精确饵水比非常重要,过稀附钩性差,过干雾化性差,开饵时,一定要根据钓场的水情和钓棚的水深,计算好雾化时间,严格按照饵水比一次性开出,切不可稀了加饵,干了加水,这样才能开出最佳状态的饵料。6、注重按鱼的适口性搭配“鱼情决定饵料搭配”是一个成熟钓手应当遵循的基本用饵之道,也是垂钓活动中开饵搭配应当考虑解决的首要问题;饵料的硬软度和黏度以及钩饵的大小是考虑适口性的几大主要因素,既要追求饵料的雾化性,又要追求饵料的附钩性,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鱼喜欢什么就搭配什么,不是鱼去适应饵料,而是饵料去适应鱼,不迷信饵料,但却要顺应鱼的口味,设法投其所好,道理非常简单,“一方水土养一方鱼”,这永远都是不变之道。三、饵料的状态:主要有四点:雾化,融散,持钩性,和比重。雾化就是指饵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迹中形成一道自上而下雾状带的现象。不同的鱼情适用不同的雾化状态,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情有独钟,在赛场上主钓对象为鲫鱼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雾化状态最佳的拉饵,并让饵料在水的中上层雾化,这是由鱼的密度所决定的。但在野钓与竞技钓对雾化的要求截然不同,野钓鱼稀,水面上的杂鱼多,过度雾化有时会适得其反。拉饵虽然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不少人钓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太看重雾化。拉饵把鱼的泳层搅乱了,假口自然就多,不中鱼在情理之中,有搓饵,始终将鱼控制在水的底层,鱼聚多了吃口自然就多。雾化是需要的但不是万能的,他的优点更多的体现在诱鱼的层面。在钓鲫鱼技术上,我们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但也必须认识鱼饵雾化的利弊,正确把握尺度,切勿滥用,必须根据所钓水深、对象鱼、钓法来合理选择使用雾化,这样才能钓有所获,否则也会适得其反。融散是指饵料到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饵料中的成分由外到内逐层脱落的现象。雾化和融散是相辅相成的,从表面上看两者都是饵料中的部分成分脱离饵团的现象两者好象是一回事,其实是有区别的。雾化主要表现在饵料由上而下的运动过程中,融散现象主要是在饵料到位静止后出现。持钩性是指钓饵在鱼钩上的附着能力和持续时间。饵料黏度大持钩性就强,黏度小持钩性就弱。不同状态的饵料有着不同附着能力和持续时间。饵料的雾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诱鱼的层面上。而持钩性则表现在钓鱼的行为上。诱钓合一,就是说既不能否认雾化的作用,更不能否定饵料的持钩性,因此,在掌握饵料雾化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是基本要求,一味强调雾化而忽略饵料的持钩性也是失误。比重是指饵料在入水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快慢。下落速度快,饵料比重就大,所压浮标的示目就多,反之则轻,所压浮标目数就少。这是有由鱼饵所用的材料决定的,也与对水量的多少有关。钓手友必须根据所钓鱼种的大小,钓法,鱼情水情将不同比重的饵料互相进行搭配来达到调整饵料比重的要求,这点也不容忽视。四、配制鱼饵基本原则:1.主次分明的原则饵料的配制有许多原料可以选用,也常是数种原料的混合。但并不是原料的种类越多越好。有了麦麸,就不要糠粉了;有了香精就不要加芝麻油,应以一两种原料为主料,再加些辅料就行了。例如,以粉状的麦麸、豆粉和颗粒状小米、碎米为主料,然后再加些有气味的蒜汁、药酒为辅料即可,而且应该主次分明,尽量做到少而精。通常的做法是,或以粉类物质为主以颗粒状物质为辅,或以颗粒状物质为主以粉类物质为辅。2.吃不了,吃不饱,不想跑这也是配制诱饵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十多年前对我说的。其意思是指配制的诱饵使鱼不能吃完、吃净,也不能吃饱,可又舍不得离开。若是一次投的诱饵量过大,鱼吃饱了,就对钓饵不感兴趣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配制饵料时常常用粉末状物质,如麦麸、小米的原因。小米体积极小,一粒一粒的散落水底,鱼怎么也吃不饱,可又不愿离开。这也要求钓鱼人在投放诱饵时要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次投放太多。应该在投了第一次以后,等适当的时间继续投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窝内始终有诱饵,可是始终都是那么一小团,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诱鱼的作用。3.虚实兼备气味,我们叫它虚的饵料,然而是必不可少的;粉末状的饵料,也可以称之为虚的,因为在水中雾化开以后很分散。实的是指颗粒状、块状物质,如米粒、饭粒、饼块等。虚的物质起到把鱼吸引过来的作用,实的物质是可以供鱼食用的,不过骨头类也是靠它的气味来诱鱼。配制诱饵虚实兼备是经验之谈。单纯使用小米、玉米糁当然也可以诱鱼,但是在小米中加些酒、中药液、蜂蜜类物质,其诱鱼效果会更好。酒、中药液、蜂蜜也属于虚的范畴。4.随机应变,灵活运用配制诱饵或使用钓饵都应该遵循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的原则。饵料中的成分可以酌情增添或减少,灵活运用,其根据就是水情、鱼情。养鱼场的鱼吃惯了主人喂得饲料,钓这里的鱼应以该处的鱼饲料为主,适当加些自备的饵料。5.以一种气味为主无论是钓饵还是诱饵,其中的气味十分重要,因为鱼的嗅觉十分灵敏,其程度是人的500倍。鱼若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气味会循着气味的来源方位游过去,游过去以后才会发现饵料。鱼类较喜欢的气味有芳香味、甜味、腥味、酸味,因鱼种的不同,习惯的气味也不同。根据鱼的这一生理特征,为了投其所好,在配制饵料时应注重气味的选择。在调配饵料的气味时应突出一种气味,不能将多种气味混合,结果出现怪味或无味,这样反而弄巧成拙,白白浪费饵料。气味的浓淡也应注意一个”度“,并非越浓越刺激越好,就是想味和甜味使用也是如此,过于浓烈的气味鱼是不喜欢的。气味的浓淡往往与气候、水温、水质都有关系,水质较好,水中食物丰富的水域,饵料的气味应该淡一些。若水质清澈,或是在寒冷的季节钓鱼,饵料的气味应该浓一些。五、配制钓饵注意事项:1.颜色鱼的视力弱,为了尽快让鱼发现钓饵,必须首先考虑钓饵的颜色。我们知道,成品饵也是很注重颜色的,都是鲜亮的白色、红色、金黄色,没有灰暗的颜色。我们配制钓饵也应突出这几种颜色,如有的钓友用白面粉加维生素,使饵料成为金黄色,此法是可取的。总之,钓饵的颜色应比诱饵的颜色更加鲜明。2.体积的大小也就是饵团的大小。有人用极小的饵料挂在钩尖上,据说钓鱼效果也不错,但大多数钓者还是用较大的饵团。面团饵要包住钩柄,蚯蚓饵也要穿满整个鱼钩。饵团的大小应与浮漂的浮力相匹配。因为浮漂都是事先调试好的,饵团过小过大,都会影响浮漂的信号。另外,还应考虑鱼种,不同的鱼,嘴的大小也不相同,嘴的大小也不相同,若钓鲫鱼,饵团则应小;钓大型鱼,饵团应大。3.软硬度饵团过软过硬都不行。过软了,经不起水泡浪击;过硬了,钩尖不容易挂鱼嘴。软硬度应近似鱼的耳垂那样。软硬度还应考虑水的深浅、风浪情况。有风浪时宜硬一些,无风浪时可以软一些。水浅水面小宜软,水深宜硬一些。鱼密度高,可软一些,鱼密度小,饵团在水中浸泡的时间长,宜硬一些。4.动态若是用动物类的钓饵,不应把小动物拍死使用,要用活的不用死。让蚯蚓、泥鳅、蚂蚱等小动物在水中能够蠕动,使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易被鱼发现。鱼也有吃活不吃死的习性,尤其是鲫鱼更是如此。即便是用素饵垂钓,在特定环境下也要适时逗鱼,以引起鱼的注意。

文章TAG:搓饵为什么附钩性差为什么  什么  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