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钓鱼什么是调四钓五

调4目钓5目```````也是说露出水面4格看第5格露出水面有鱼咬钩```提竿

钓鱼什么是调四钓五

2,调五钓一是钓半水还是底水是顿口还是吃口

调钓均是指钓底而言,钓半水的情况下,调钓是毫无意义的。调五钓一的情况下,调钓均为较灵,一般适用于夏季鱼类索食较积极的情况下,不适合冬季垂钓。

调五钓一是钓半水还是底水是顿口还是吃口

3,搓饵调平水钓2目子线是什么状态

调平水钓二目属钓钝,那么搓饵的两个钩应该都躺底,而子线应该都是弯曲,只是一个很一些,一个好一点。

搓饵调平水钓2目子线是什么状态

4,电子夜光漂怎么调是调5钓3好还是调4钓4

电子漂浮力很大,漂型也很粗大,也就影响了灵敏度,我一般都是调三钓二钓一,
休闲钓鲤鱼选浮漂,首先就是吃铅要大一些,标尾醒目,吃水不是很严重就可以了。我感觉钓鲤鱼不需要讲究太多,因为鲤鱼个体比较大,吃口比较重,所以我已经用的基本上都是钓鲤鱼的2、3号漂,主线2.0的,子线1.0--1.5的,钩子用伊豆7.8号钩子,这...

5,关于调四钓二或调五钓五是鱼钩在水底的状态

调四钓二或调五钓五,都是双钩到底,区别在于,前者下钩到底子线弯曲上钩到底子线绷直,后者下钩到底子线弯曲上钩到底子线未绷直稍有弯曲,前者钓的灵后者钓的钝。调漂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实任何场合都可以调四目,但钓目就有不同的变化了。比如,正常调四钓二有动作,不上鱼,说明钓的灵了,可以调节从钓三目开始往钝里调,三目不中就四目五目一直试下去,直到出信号能中鱼为止。如果非常的纠结下钩到底,上钩悬空的话就要带饵调漂了,而且饵料要挂的一样大。先挂饵半水调两目,然后下钩挂重饵开始找底,一定要精确,找完底后挂饵调节浮漂,直到露出两目,此时下钩到底,上钩悬空,如果要双钩到底,就把浮漂往上拉,钓三目四目。

6,有口无鱼怎么调整浮漂

有口无鱼很多种原因,浮漂调整只是其中一个原因1:浮漂钓的太灵,钩子没吸进嘴里就有很大的动作,导致空杆2:鱼小钩大,钩子吃不嘴里导致空杆3:饵料状态不好,比如附钩性不好,鱼一吸就掉了,吸不住钩子。或则拉出来的饵团不均匀不圆润,鱼吸的是饵团的枝枝叉叉不吸钩子,导致空杆4:饵料太硬,钩子刺不透5:钩子钝了,刺不透6:挂耳抛竿两子线缠绕没分开,吃上钩的时候下钩子线挡口,导致上钩吸不进嘴里,导致空杆还有其他的原因,你得把具体情况说清楚才好判断哪种原因

7,请教调钓之子线状态问题

您这样说不是难为人吗?要知水下钩与子线的状态,前提是必须要知道上钩轻触底,也叫"一拖一触",尔后还要知道"8"字环触底的目数和长短子线钩距的目数.(上钩挂饵找底与底钩挂饵找底之差就是钩距目数也可用标目来量底钩柄与上钩底)单钩重的目数,楼上有朋友说过了单饵重也是必须要知道的.在有底的情况下才好说状态.你指的半水是多少距离?主线大于0.6号小号标在一米左右压目有一目左右.小于离底20公分可以不计.再说平常找底时张标不张目的问题经常出现(原因可多).有很多钓友只知标要吸水.其实钓线也会吸水的.(包括铅坠进水).等等误差1----2目是存在的.说这样的情况也只是一个相对的状态.就按您所说半水调一目,钓一至二目时(如小标,0.6主线).是一拖一触,三目起短子线开始弯曲(钩距目数算为二目).如"8"字环和短子线的读目是8目,那么钓9目时8字环有可能轻触底了.10目以上可视为铅坠模倒认定是所为跑铅了.如不知单饵压目数,那么象长版说的那样,饵比单钩轻,这就要回到找底的问题上来谈了.调一目钓一目有可能还是浮着的.最多也只是底钩触底,上钩悬浮.

8,关于调四钓二或调五钓五是鱼钩在水底的状态

调四钓二或调五钓五,都是双钩到底,区别在于,前者下钩到底子线弯曲上钩到底子线绷直,后者下钩到底子线弯曲上钩到底子线未绷直稍有弯曲,前者钓的灵后者钓的钝。调漂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实任何场合都可以调四目,但钓目就有不同的变化了。比如,正常调四钓二有动作,不上鱼,说明钓的灵了,可以调节从钓三目开始往钝里调,三目不中就四目五目一直试下去,直到出信号能中鱼为止。如果非常的纠结下钩到底,上钩悬空的话就要带饵调漂了,而且饵料要挂的一样大。先挂饵半水调两目,然后下钩挂重饵开始找底,一定要精确,找完底后挂饵调节浮漂,直到露出两目,此时下钩到底,上钩悬空,如果要双钩到底,就把浮漂往上拉,钓三目四目。

9,为什么说调五目的是钓鱼高手

因为调五目这种调钓思路,属于标准的不灵不钝,也就是调钓结束,上钩触底、下钩躺底,不管目数是多少,最终结果都应该是这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调漂思路,是为了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调几钓几,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是为了观漂。眼神好,就调二钓二、调三钓三,眼神不好,就调四钓四、调五钓五。调试灵顿完成调几钓几,这就不需要赘述了,只要还是基于调目和钓目这样的框架,结果必然是一样的,但是,在实战中,调几钓几这种调漂思路,要么偏灵,要么会偏钝。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出现偏灵,就说明上钩离底了,下钩是触底的。出现偏钝了,那就是上钩躺底了,子线弯曲了。出现这种情况,常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水底不平,二是浮漂的吃铅太大,三是浮漂的吃铅太小,不灵不钝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状态,这种调钓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水底相对平整,因为浮漂的目格距离很短,所以水底有凹凸不平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之所以浮漂有漂相,是因为调钓结束之后,浮漂和钩饵、铅坠之间,形成了静态的平衡,当鱼吞食钩饵,亦或者触碰钩饵、浮漂、线组时,都会打破这种平衡。浮漂的吃铅太小,虽然双钩在水底的状态也是一钩触底、一钩躺底,但是,因为铅坠的重量小,就算是小体型的鱼,也能轻松拉着铅坠跑。

10,什么叫调目和钓目怎么调怎么钓

调目:调整铅皮的大小。钓目:调节水线的长短。钓快鱼时的调漂方法:1、浮漂要选用“枣核型漂”,就是那种类似冬钓的漂,总漂长不超过10公分,漂尾不超过5目的竹脚或粗碳脚的漂。因为这种标翻身极快,正好适合这种鱼情。2、将浮漂的全示目都设定为调目(也就是浮漂的示目杆的根部)。二、钓猾口鱼时的调漂方法:1、浮漂的调整方法是加铅调平水。2、加铅就是减小浮漂的浮力,使其重量出现在鱼口里,当鱼吃饵时,由于重力的原因将鱼口挂住,中鱼率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浮漂调平水,鱼讯主抓浮漂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停顿、加速等信号。3、采用撮饵浮钓,相对的我们会选用漂身长稳定性强的软尾浮标,达到以稳制乱的效果。4、在调漂上为了增加浮漂的上浮力,延缓钓饵到位的时间,更利于鱼吃饵,调目一般设在示目的5目上下,浮漂上表现出的一阴一顿或一顶一挫等鱼讯都是不能放过的,要及时提竿。
来到论坛的钓友可基本上都知道调目和钓目——浮漂用来看信号的彩色格格是“目”,调目就是调整铅皮的大小使浮漂达到你要的那个格。钓目,则是通过调节浮漂的位置,也就是所谓调节水线(简单理解为水下线的线短)的长短,来使浮漂达到你设想的那个格。我们设定调目和钓目,是为了让整个线组在水中达到我们需要的灵敏和迟钝状态。常有钓友问:“你是调的几目钓的几目?”其实即使高手告诉了你,你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也不一定和人家一样。因为你们用的浮漂可能有很大不同,同样的调目和钓目,相差可能相当大。都有吸水的可能,只有等其吸水饱和后才能达到浮力的稳定,此其一。调目时你的操作姿势是保持一个一致的姿势,因为压水时竿对线还有牵引力,线对浮漂也有一定的牵引力。的大小、比重和雾化状态,还要考虑钩距大小和子线的硬度。硬的子线和粗的子线,能让线像柱子一样顶着坠子,从而让浮漂的信号特点、钩组状态发生你意想不到的改变。

11,调几钓几是什么意思

调漂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点。有没有最简单、最容易操作而且适用的方法呢?反复比较,我还是觉得,调几钓几是一种最简单的基础调漂方法。又好操作,又很适用,还可以灵活变化。最简单的两步操作:1,空钩确定调目;2,挂饵、放长水线、调几钓几〔例如调3钓3〕。OK,可以钓鱼了。几点说明与分析:1,确定调目应该在坠子和空钩悬浮情况下进行〔一般叫做半水调漂〕。如果水浅,估计空钩离底就行;如果水深或者不明深浅,可以在钩上挂重物找底,然后,把浮漂向下移动大约20几厘米,在空钩离底而又接近水底的情况下确定调目,尽量减小水线长度、重量对调漂的影响。调目一般可以确定在3目左右。2,调几钓几钩饵子线的状态是底钓的基本状态,也是适用范围最广的状态。从钓灵、钓钝来看,是不灵不钝的状态。这种状态,短子线直立、长子线斜立,所以叫做跨立式,或者叫做一触一拖。下钩饵完全卧底,上钩饵部分触底部分受到浮力的向上牵引。触底多少、向上牵引多少与饵团大小有关。虽然有差别,但基本状态差不多。钩饵悬浮部分的重量等于两个空钩的重量。钩饵触底的重量等于钩饵重量减去两个空钩重量。所以,饵团大则触底程度大、饵团小触底程度小。只要饵重大于钩重,上钩饵就一定触底,仅管触底程度不同。这种状态,灵敏度比较高,又比较适合鱼儿吞饵。3,这种调漂方法受到饵团大小、漂尾粗细的影响最小,或者说,适用范围最广泛。其他一些方法受到饵团大小、漂尾粗细的影响就大得多,例如,调4钓2,饵团大、漂尾细,钩饵可能是跨立式;而饵团小、漂尾粗,钩饵可能完全悬浮。换个说法,要想明白钩饵子线状态,调几钓几是首选,它可以排除饵团大小、漂尾粗细的重要影响。4,特别适用于拉饵、小饵。拉饵、小饵很轻,轻轻触底对浮漂的升降影响微小,很难准确调漂。尤其是钓小鱼,用的钩线饵都很轻小,找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通常的饵料找底,往往因为饵料的雾化而难以确定,而且子线的细软,没有支撑力,更使得找底困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很精确,钩饵大体在水底就可以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法:用普通搓饵调几钓几例如调2钓2。这时,钩饵子线呈现跨立式,下钩饵卧底长子线斜立、上钩饵触底短子线直立。当然,已经确定找到水底了。然后,把搓饵更换成拉饵或者小饵,就可以垂钓了。这时,由于水线长度没有变化,虽然饵团大小、重量变小,钓目变大一点,钩饵状态稍有变化,但是,“钩饵在水底”的基本事实不变。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向上向下微调钓目,找到适合鱼口的最佳状态。5,调几钓几已经明确了钩饵状态,已经肯定下钩饵完全卧底、上钩饵触底,所以,不必担心没有到底的问题。6,把调几钓几作为一个基础、一个基本点。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也应该灵活应变。鱼情水情的变化,要求钓组钓灵钓钝的变化。需要钓灵敏一点,漂座向下移动一点、钓目减小一点。例如,调4钓4可以改成调4钓2〔注意,调4钓4改成调4钓2钩饵触底,与直接调4钓2有区别。如果饵团很小、漂尾又粗,直接调4钓2就可能钩饵不着底〕,再灵敏一点,调4钓1,直到钓目不能够再小〔双饵已经悬浮〕。反之,要钓迟钝一点,漂座向上移动一点、钓目增大一点。例如,调4钓4可以改成调4钓5等等。7,克服缺点的应变。调几钓几有一个缺点:饵料溶散脱落在浮漂上没有明显的反映。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也可以稍微调整一下,钓得稍微灵敏一点,例如把调3钓3改成调3钓2或者钓1。这样的调整或者改变,是在一个简单的、基础的调漂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简便容易。8,调几钓几不是新鲜花样,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好像是蒙灰的玉器,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只不过是把它擦拭擦拭,又增加点灵活应变,让它面貌一新。

12,新手钓鱼关于无钩调标法的一些问题

是李保安老师的视频吧他在视频中略掉了一些步骤,但是中间也提到了怎么反向验证,总之来说是比较粗略的,系统阐述了无钩调标理论,但是没有十分细致。我就以空钩调标的钓底的情况给你说下,钓浮和钓跑铅的话你自己根据力学平衡原理模拟下。 想确保半水,可以事先找底,就是挂上能拉沉浮标的重铅,然后一直上捋浮标直至刚好平水或者路出1目,这时就找到底了。然后将浮标下拉你即将挂上的子线的长度加上10cm多或者一浮标长左右,剪铅皮露出调目即可,这时铅坠就是半水的,挂钩后是半水,淡然挂钩后的情况要看你 钩重和之前的调目的,比如你双钩重4目,而调的是3目,那么必然沉底的,就不是半水了,所以无钩调标时应该比空钩调标时的目数稍微大一点。而在他的视频中,是因为他对那个水域很了解,就在他们公司的池子里,所以就没找底,弄了个差不多的深度就调,然后下拉浮标看目数是否变小来验证是否调的时候是半水的。 一般无钩调标的步骤都是找底→调调目→挂钩验证钩重并确定最钝点→挂饵看饵重并确定最灵点→在最钝和最灵点之间由灵向钝施钓→根据鱼情、水情、标象及时调整。 找底和调调目上面说了,比如半水时7目 挂钩看钩重,加入双钩重3目,那么挂钩半水就是4目,一直上捋浮标,直到目数刚好路出7目,最钝点找到,此时双钩完全到底,浮标不承担其重量,不论你挂多重饵,饵都实实在在到底,浮标都是7目。 上捋浮标一段,挂饵半水验证饵重,即挂双饵,当然你施钓的时候是单饵就挂单饵,尽量用施钓时用的饵来挂钩,要用橡皮球之类一定要确保其比重、大小和施钓时的饵有对等性,否则会导致调钓目时和实际垂钓时出现钓目的差异。假如是双饵,挂上后会出现两种情况:1,两饵没压沉浮标,假如露出1目,那么饵重3目,最灵点就在钓1目,但是不是半水时的1目,是要一直下捋浮标,直至出现1目多的这个1目的位置,为最灵点,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2饵重压沉了浮标,那么最灵点就是平水,但是不便于观察,所以可以将1目认为是最灵点,即一直上捋浮标,直至路出1目即可,此时下饵肯定到底,上饵是否到底和你的单饵重有关,单饵重比较大,上饵可能触底甚至到底,比较轻,可能还是悬浮的。 施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饵的情况,不要无缘无故地一会大一会小,或者形状上一会圆一会是长条,不同的饵重及形状在同一个钓组上可能出现不同的钓目的,除非你到了最钝点没差异,毕竟在实际钓的过程中精确的调节一般就把握在很小的范围内,形状的变化及饵重的变化都可能导致饵底状态的变化,挂饵这个事情需要你熟能生巧,多加练习。饵重差异导致的同样钓组同情况下钓目不同的现象估计你也在视频中看到了,也就是需要提醒你的是:钓鱼初学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千万不要觉得可以了就行了,对一些问题模棱两可,这对后续的发展毫无益处。 施钓的过程中和其他的方法一样,从灵往钝,刚开始灵是出于便于观察鱼进窝与否,然后慢慢往钝走,直到出现下顿口能准确中鱼。水情、鱼情中途有变的话,有时候在最钝点和最灵点之间调节就行,有时候需要你重新调标。 其实众多的调标方法都是相通的,最根本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有可能处于人们理解的途径和方式以及习惯有关,进而选择了不同的调标法,一般情况下悬坠钓底采用无钩调标和空钩调标,其实我上面所说的也就是空钩调标的调4钓X,但是在无钩调标中就是调7钓X,两个调的目数上的差异其实是因为一个带钩一个不带钩造成的,所以在具体的调实践中,对钓组的理解能更好地促进你对调标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对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能加强融会贯通。
执倒骨匚地匕卤父饶峙逞捍

13,鱼竿调性越硬是不是腰力就越好求祥解

那是一定的
转发一个鱼竿调性和硬度的好帖子!(转)在此我首先要对广大不知情的钓友,把几个本文将要涉及的重要概念量化一下:所谓调性,泛指的是一支竿子的主要受力弯曲点,就是通常大家说的“三七调”、“五五调”与竿子的整体硬度可以说完全无关,是两件事情,初涉钓具的朋友们往往容易将“调性”与“硬度”混为一谈。引用下图,形象的表示了硬度和调性的区别。所谓硬度,指的是一支竿子的整体抗弯曲能力,同“三七调”、“五五调”无关。 所谓腰力,指的是一支竿子受力弯曲后的反弹力,也就是弯曲后为恢复本来的通直状态而发出的力。 所谓强度,指的是一支竿子抗折能力,强度越高竿子越不易折断。它和钓竿的“硬度”无关,但受“调性”影响,可以说同样硬度的两支钓竿,调性越倾向于“先调”的钓竿越易折断。 一支竿子的主要属性通常就是上述四项。有的朋友会说,一支竿子的重要属性不是长度、重量、先、元径、碳布吨位等等吗?那些只是表面参数,其实上述四项就是把这些参数分析之后得出的一支竿子具体的引深的性能诸元。就比如碳布吨位说的是材料,先、元径说的是竿身直径及锥度,重量参照竿身直径又可以得出大约壁薄还是壁厚。而根据这几个因素最终可以分析出一支竿子的调性、硬度、反弹力和强度大小。 影响钓竿性能属性的无非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直径,锥度,壁厚。当然长度也很重要,可是咱们对比两支或多支钓竿时,首先要确认其长度相同才有可比性,所以暂时不考虑长度。 首先咱们谈谈调性,这个词汇是大家对一支竿子最关心的,也是议论最多的话题。其实它作为一个概念很简单,仅仅指一支竿子中鱼以后会在哪里弯曲,牵扯出来的所谓“先调”、“本调”和“胴调”概念,无非是说明竿子的主受力点在靠近竿梢,竿身,还是手把的位置。影响钓竿这一属性的因素主要就是竿身的锥度,与碳布本身抗拉强度无关,因为一般来讲一支钓竿从前到后所采用的材料通常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材料是无论前后没有区别。与壁厚也无关,甚至与钓竿整体的粗细无关,仅仅是锥度,也就是竿子前后的外径之比。我们知道通常钓竿都是前细后粗的(类似daiwa株理论的竿子并不是靠近竿梢的部分一定细于靠近手把的部分,细心的钓友如果有机会可以观察一下,比如枯法天成之类的竿子,它靠近手把的部分并不是最粗的,反而比第一节的前半部分稍微细一点点,或者完全没有锥度,类似一根“碳管”,不过总体来讲它终究还是一支前细后粗的钓竿),所以造成一般情况下钓竿中鱼以后是竿稍比较容易弯曲。引用:拿鬼武者和玄武人举例子,鬼武者是越长越软,但是受力点却越靠前。8~11尺的鬼武者硬度甚至稍微高于玄武人,12~15尺的鬼武者硬度则低于玄武人,受力点大约相同,都是胴偏本的调性,16~18尺的鬼武者是本调竿,但是硬度却大大降低了。再举一例:拿玄武人同烈火相比,玄武人的硬度更高,也就是说更不容易弯曲,但烈火虽然硬度并不突出,可是调性却是先调竿,也就是说它的受力弯曲基本点比较靠前,俗话说的“挺”。如果真正能够看懂各大厂商的这种“调性图”,就算是真正理解和分辨了“硬度”同“调性”之间的区别。 接着是说钓竿的另一重要属性:硬度。影响一支钓竿硬度的因素大约有材料,也就是碳布本身的抗拉强度、钓竿总体的直径大小。可以说碳布等级高,直径较大的钓竿硬度相对会高,相对的,碳布等级低,直径又较小的钓竿硬度相对就会低。(虽然说碳布等级有高低,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准确说应该是碳布的抗拉强度高低。并不是人为的把碳布档次分个高低,因为并不是碳布的吨位越高做出的钓竿就越好) 说到这里又要引入一个概念,很简单,可是我原来还真的没想过,呵呵。那就是:同样重量和长度的一根钢管和一根钢筋相比,结果会是钢管不易弯曲但易折,钢筋易弯曲但不易折。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引深一下我们会知道,同样重量同样材料和长度的两支钓竿,较粗的一支壁会薄,假设其为a;相反较细的一支壁就厚,假设其为b。相比之下,a竿的硬度较大,但脆,易折;同时b竿比较软,但韧性强,不易折断。 所谓“腰”力,字面意义上理解,会体会成每支钓竿中间部分的力量大小。其实不然,所谓“腰力”大小指的其实是一支竿子受力弯曲后要恢复原状时所发出的反弹力。决定这一性能属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可以说材料本身弹性越大腰力就会越突出。窃以为之所以s钓竿无论软硬死活做不出g竿的手感来,关键就在于“腰力”不足,其根本就是差在了材料。同时腰力和钓竿本身的硬度还有一定关系,毕竟越硬的竿受力弯曲以后发出的趋向通直的力就越大;可是反过来说硬度对腰力的作用并不是呈直线状,竿子越硬腰力就越大的,这是把这个问题看的太过死板。试想一下,一支非常硬的钓竿,比如说10#的战斗竿,又是先调,中鱼之后它根本不怎么会弯曲,即使弯也只是靠近竿梢的一小部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弯曲后的腰力完全来自已经弯曲的部分,也就仅仅是靠近竿梢的一小部分,而不象软一些的钓竿,会整条竿子同时发力反弹。简单来讲一句话概括:假设特别硬的一款竿,硬到根本不会弯曲,那它的腰力就等于零,既“不弯曲则无腰力”。 钓竿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属性,那就是抗折性,也就是俗话说的结实与否,与钓竿的“硬度”无关,但被“调性”影响着,非常硬的钓竿比如高标号的战斗竿反而容易折,那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先调”竿,受力点集中在竿稍一点上,没有缓冲余地,可以说完全是竿梢在同鱼较量。新手一般对于钓竿的强度这一属性最感兴趣,常常会问:这把竿子最大能钓到多大的鱼不会折?有了一定知识以后会问:这把竿子最高能搭配多粗的子线?其实讨论的就是该竿的抗折强度问题。决定钓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壁厚和调性,材料不用说了,当然是质量越好的材料做出的竿子越不爱折。同材的两支竿子,壁越厚的越不易折,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常识了。再有就是调性:同样硬度的两支钓竿,一支是先调竿a,另一支是胴调竿b,可以肯定的说b竿抗折能力比a竿强,因为它受力之后通体弯曲,可以把力分散到竿身的每个部分,对于这支钓竿来讲,全身都已经投入战斗。目前市面上常见手竿当中大家公认强度非常高的一款钓竿“伽玛鲤”,其飞鱼的性能甚至不如它的小兄弟“伽玛黑拉”的protype和“极硬”型,因为它既不是先调竿也不是以硬度高而著称。这足以说明强度大的钓竿不一定硬度就高。另外钓竿是否抗折还要看它的长度,如果拿一支12尺的钓竿和一支15尺的钓竿比单尾最大可钓上多大鱼体,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竿身越长,其缓冲余地也就越大,可弯曲的部分也就越长,所以我们通常钓到大鱼之后的溜鱼动作中,辅助手的扶竿动作最好不要超过手把以上30cm(也可以说一小臂)的距离,否则会人为的减少钓竿弯曲时的缓冲余地,增加折竿的危险。这也是老人们常说“会钓鱼人折竿把,不会钓的折竿尖”的道理。综上所述,粗略的可以概括为:一支钓竿的直径粗细决定它的硬度;锥度大小决定其调性;竿壁厚度决定其强度,而材料对钓竿的硬度,强度,腰力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既然说钓竿,那就不得不顺便提两句钓线,毕竟简单来讲我们是要靠钓竿带动钓线把鱼牵上岸来的,它俩是需要相互配合的一对搭档。 有的钓竿上面会标称适合子线的号数,其言外之意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那就是,超过了这个范围,竿子折了不属于质量问题,呵呵。原因在于每支钓竿都有其强度极限,钓线也是同样。切线和折竿,不用我说大家也都会知道孰轻孰重了。所以我们配线的原则是“够用就好”,绝不能让线的强度大于竿的强度,否则钓到小鱼就不说了,如果遇到大家伙,率先挺不住的会是您心爱的钓竿而不会是纤纤细丝。还有在使用并继式钓竿的时候要注意拔节现象,不过也不必因此而不敢用线,虽然说使用并继式鲫竿的钓手少有配备0。8#以上子线的,可是您其实大可放心,夸张一点说:目前市面上任何一支崭新的并继式鲫竿都可以轻易的拔河拔断1。2#或以上的子线。有的朋友说“闪光”脆,原因是17尺闪光配合1。5#的子线去钓“大头”结果“光荣”了,我来为竿子鸣冤:人家17尺的钓竿才曲曲74克,还不是为了给咱们节省体力,要说不结实那是必然的,壁薄也可以理解了,如果咱们非要拿一支这么轻巧的鲫竿配合粗线钓“大头”那真的是有点虐待它呢。有人说给钓竿配线,其实我觉得他们是互相配合,鱼情水情是相对固定的,而我们钓鱼人是灵活可变的,针对目标鱼选择一套合适的钓组非常重要。比如3~400克的快鱼,您选择了一支6#战斗竿准备大飞特飞,此时如果配合一套0。4/0。2的钓线,那么除非您是玩鱼圣手,否则您今天的主要任务会是接线而不是摘鱼入护;相对的,如果是钓慢鱼糗鱼,您选择了一支绵软的钓竿,同时配到2。5/1。5的线组,那很可能等待您的将是一天的游泳池效果,当然这是题外话了。现在钓竿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品种之多,用途之广史无前例,价格高低、品质优劣参差不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支钓竿能够在所有鱼情水情下优于其对手,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其发挥本领的一面,根据鱼情水情,根据个人用途挑选适合自己使用的钓竿,是每一位钓鱼人必须要研究的一门课题。面对如海一般的钓竿,初涉钓竿的朋友们如何根据自己的用途挑选一支好竿呢?除了品牌,价格和网评之外,清楚自己的用途,这是第一位的。引用中国竞技钓鱼普及推广的先驱程宁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钓鱼人应该一切从“鱼”出发。也就是说我们要清楚对象鱼是什么。 基本概括一下常用的淡水手竿,大家谈论最多的无非分鲫、鲤、非三大类。简单来讲,区分他们主要看其自重、竿身直径和锥度:鲫竿通常纤细轻巧,和其他两种很容易区分,而鲤竿和非竿就有类似之处,它们都是直径较大。鲤竿相对鲫竿而言其直径大,造成普遍硬度较高,对大鱼的控制力比较强,同时由于对象鱼体型较大冲击力强,又要有很高的强度,所以竿壁通常也会比较厚,造成鲤竿普遍体重“超标”。如果有耐心看过前文的朋友会知道,由于非竿要求回鱼速度快,甚至是直接飞鱼入护,所以不但对钓竿的硬度要求较高,而且其调性普遍倾向于先调,同时由于非竿往往用于竞技比赛,所以其自重还不能过大过于沉手,因为非竿的对象鱼往往是中等体型,所以不需要它有非常厚的竿壁,也就是其抗折性不如鲤竿。非竿的主要特点是硬、挺、粗、还有锥度大。 所以,根据钓场的鱼种、密度、鱼的开口程度以及您打算用何种频率钓鱼来决定使用哪种类型的钓竿非常重要。可以说,钓鱼不一定是越快越好,竿更不一定是越硬越好。钓小鱼用鲤竿累,钓大鱼用鲫竿轻则更累,重则折竿。选择合适的钓具垂钓将是最省力且安全的。

文章TAG:调五钓一子线是什么状态一子  是什么  什么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