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武功县的老县城在哪里

我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的老县城——武功镇。那里有深刻厚重的历史印痕,也有我忘记不了的青春记忆。武功镇塬缓,地坦,土肥。公元574年 (北周建德三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废武功郡而立武功县,武功镇即为治所,到1958年12月底武功县与兴平县合并前夕,武功镇作为的县城历史达1384年。交汇于武功镇的漠谷河,漆水河,苇河等三条河流,四季清透,温美蜿蜒。

武功古镇拥水居阳,形胜绝美。我现在还能记得起漠谷里小鱼游动的样子,那时候八拃长的鱼游动起来都有闺秀的矜持。说武功老县城,话得由商时说起,周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定居,其生活范围就包括我们的武功镇。周祖姬弃(后稷)就在武功镇弄事。至后,《说文》里面也说“黄帝居姬水”,这姬水就是今天的漆水河。黄帝把姬作为姓氏,其实是周人一脉。

武功镇可以说是《诗经》的源地,周礼的故乡了。至今,我的判断倾向仍然是,姜嫄乃帝喾元妃,有邰氏之女。因踩巨人足迹有孕生一男孩,取名“弃”。天帝让弃于武功镇教民稼穑。后被尧帝举为农师,号“后稷”,别姓姬氏。武功人骨子里有硬气,西汉苏武牧羊是感动历史的一段故事。他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的气概影响了近两千年的中国风气。

风一吹,世事就变了,但武功镇的山水没变。生在建子沟的李世民把大唐操持成了盛世。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是他小时候受到的风气好,是他的格致高。张载在武功镇创绿野书院,定不是偶然的。张载是知道周礼大道,也熟知李皇在武功镇念书的事情。关于这一点,后来状元康海在《武功县志》里说的明白。绿野亭始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故址汉义勇武安王庙(今武功关帝庙)后稍北原崖下,有古洞。

康海梳理了绿野书院的脉络:明成化(1465-1487)末年,犹传有石刻亭记。明弘治八年(1495)巡按御史李翰谋于提学副使杨一清,嘱知县宋学通扩亭建之。明弘治九年(1496)六月动工修建,工毕于次年十二月。逾年乃成,名绿野书院。相比较而言,我喜欢明人赵文杰的《谒绿野亭诗》:城南步百路西村,四五常开小洞门。

绿野有名亭已没,荒碑少字石犹存。 经霜柏老乾坤影,绕带河流今古痕。仰止横渠寻未得,日中立马到黄昏。其实,赵文杰所说的荒碑不见了。前几年,我专门寻找过的横渠先生也不见了,我理解赵文杰当时的落寞。日子往前走着,1921年,杨虎城率靖国军进驻武功老县城后,对沧桑的武功镇古城进行了补休。1958年底,因为县域撤并,武功镇不再是武功县的治所了。

如何看待杨陵区和武功县的发展前景?

关于三地(杨凌区武功县周至县)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近期,咱们陕西各地群众都在热议《大西安规划图》,对此,我作为广大群众的一员,对于大西安的建设满了热切的期待。我有一个建议:建议省上对杨凌示范区,周至县,武功县这一区两县实施经济区域一体化规划,三地协同发展,抱团发展。理由如下:第一,三地(杨凌,武功,周至)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填补关中城市群的均衡发展。

从全省城市布局来看,在咸阳和宝鸡之间,有一大片约200公里的空白的地域,这片地区没有一个形成规模的中级城市(杨凌规模太小),这是关中城市经济带上的一个明显的遗憾。杨凌向东距离武功九公里,武功向南距离周至九公里,而且,杨凌,武功,周至这三地在地理上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三地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这样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就可以带动三地经济的快速繁荣。

这样,有利于关中城市群的布局均衡,可以避免出现两头太大(西安宝鸡大),中间太小(杨凌小)的“哑铃形状”的经济发展格局。第二,三地(杨凌,武功,周至)距离西安较远,受到的关注度很低。大西安的规划和建设的中心和主要力量基本在西安市区,咸阳城区和西咸新区,大西安的规划和建设的项目基本上很少涉及最西边的杨凌,武功,周至这三地,只是作为大西安的建设的卫星城一笔带过,明显关注度低,长此下去,这三地很可能成为大西安发展上的“短板”。

武功县隶属于咸阳,但咸阳向西是大力支持兴平市与之对接;咸阳向东是在全力以赴地配合大西安的建设,可能没有精力顾及武功的发展。第三,三地(杨凌,武功,周至)自身发展较慢。武功县没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种植结构单一,农业内部结构滞后,科技力量薄弱,工业发展缓慢,财政基础薄弱,自身发展很困难。

周至县县城人口10万人左右,县情和武功类似,离西安市区太远,也是农业大县,就依靠猕猴桃等农业产品和楼观台,沙沙何等旅游资源在全力奋进,但是前景好像也那么乐观,如果全靠自身来发展,可能进步较慢。杨凌虽拥用有雄厚的科技力量政策优势和国家资金支持,但是土地面积仅135平方公里,人口基数太小,发展收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已无发展所需土地,就连投资上百亿元的火力发电厂也建在了离现在城市中心不到3公里的地方,今年有了自贸区,以后的发展空间更需要一个相应的地域面积。

第四:三地互为邻居,人口相近,交通方便,人民相亲并且都有合作意向和行动。杨凌示范区向东方向距离8公里就到了武功县城中心,杨武之间是宽阔的西宝中线连接。从武功县城向正南方距离8公里就到了周至县城中心,武周之间是宽阔省道108连接。武功县城只有10万人,周至县县城人口10万人左右, 杨凌示范区的总人口只有20万人武功、杨凌、周至三地血脉相连、地域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几十年来,一直是十分紧密的合作伙伴,三地可以在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和文化旅游方面多多交流,融合发展。

如果三地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强化经济一体化共识,创新区域品牌建设,就可以共同开创三地发展新篇章,就可以为大西安的建设锦上添花。杨凌和周至县在地域上隔渭河相望,为了共同治理好双方共有的渭河河段,2008年两地开始在渭河两岸,斥巨资建设“杨(凌)—周(至)一河两岸综合开发园”工程。

两地共同建设一河两岸,加强了两地的合作,繁荣了经济。杨凌和武功从2015年至今就杨凌与武功已轮流举办了三次联席会议,武功县与杨凌区签署《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咸阳市武功县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系列合作成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繁荣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杨凌农业的根源都在武功。就好像西安托管咸阳西咸,杨凌示范区可以托管武功镇吗?

以后有可能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区托管武功、扶风、周至一些乡村田园科学发展起来,因为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引导新技术、新的生态农业管理专业。为国际农业自贸区的优势资源配置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离不开土地资源和拓展空间,就是要这样扩大示范引导力,谋划“一带一路”、“上合组织”等国际农业合作发展目标。


文章TAG:陕西武功县介绍  武功县是哪里的  陕西  武功  武功县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