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洪水,乡下情况怎么样?

乡下应该好很多。暴雨200毫米,相当于20厘米厚的雨水短时针平铺在每一寸地表上,包括屋顶、水泥沥青硬化路面以及农田土地上。城市里硬化率高,又没有田埂约束、水塘缓冲,几乎所有的雨水都会毫无阻挡地以最快速度汇集到地势略低处,形成十倍二十倍深度的积水,城市越大,汇集倍率越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病!虽然城市有下水管道,但是这种封闭的管道有一毛病,就是高地处部分直通下水管道(如屋檐雨漏)的雨水,会在整个封闭的下水管道中产生高压,短时间内反而影响路面雨水井排水,甚至喷发倒流,加剧低地积水速度!而乡村整个排水系统几乎都是开放的(前几年瞎搞的村庄雨水管道工程除外[捂脸]),一部分雨水会被裸露的土地吸收,大部分会被田埂约束在一块块农田中,一般田埂高度都足以约15至20厘米(150至200毫米降雨)地表水,尤其是在夏天农田都急需要用水,排水口基本都处于关闭和半关闭状态。

加上塘坝和沟渠蓄水,基本都能对付200至300毫米强降雨。但是,农村也不是没一点问题。农村洪灾基本都离不开过境水造孽,包括低洼平原的洪水走廊、大山区山口源头,以及水库溢洪区等。除了这些地方,大多数农村即使形成内涝,也就是某一片农田作物没顶了,村民住宅一般都会自动选择地势较高处,形成的“自然村”自然强大无比。

大泽乡起义,陈胜是登封人,吴广是太康人,押解官是登封人,去守密云边疆,怎么会拐到宿州起义?

历史人物必有对手,否则难以成史;书写历史必有参照,否则难以下笔。即使没有秦末的动荡,贵族仍然世袭,如项羽这般具有强大势力的贵族家庭,刘邦没有对手能当上皇帝?就有可能永远只是个亭长;如周文王、周武王,没有商纣王的衬托,也就不会受人那么的敬仰。但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却把这一切给颠覆了。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闾左的贫苦农民九百人,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南)为连日的大雨所阻,七月汛期、霪雨霏霏,不能如期到达密云。

按照秦朝律法,戍卒徭役不按期报到,就要被斩首。情急之下的陈胜、吴广以及赵泽宁,干脆领导起戍卒杀死押解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军吏,发动兵变。吴广沿黄河向西进攻荥阳,以打开通往咸阳的大道;宋留取道南阳扣武关,分散关中的兵力,策应吴广主力;周文进攻关中,直取咸阳。张耳攻赵,周市攻魏;邓宗取九江,召平取广陵,予以配合。

诈以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之名,登高的这么一呼,各地纷纷举起反秦的义旗,秦嘉、朱鸡石于淮北,项梁、项羽于吴县,连个不起眼的刘邦也跟在陈胜的后边,集合了一帮兄弟,加入了时代的大潮,很快形成了以陈胜为中心的全国性的战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就此拉开。

陈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人,曾为人佣耕,从小就对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怀有强烈的仇恨,具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贫苦农民出身。只是因为陈胜得势后的高傲自大,远贤亲佞、不辨奸恶的阶级层局限性,加上秦将章邯率军的镇压而失败。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鼓舞了千百万劳苦人民起来反抗秦王朝残暴的统治,也为后来项羽和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今,当年陈胜垒土筑台用作练兵的涉故台,以及农民起义遗址、雪花公主墓、鱼骨堆、篝火狐鸣处、鱼腹湾等仍然风骨犹存在安徽宿州的大泽乡镇。失败后的陈胜便经下城父(今安徽亳州)向东退却,至阳城一带,被庄贾杀死。有人不竟要问,陈胜当年为什么不直接往东北去密云西南,反而舍近求远、往东南走,拐到曾是芦苇丛生、野草遍地的地势低洼的一片荒原泥沼的泽国水乡宿州南?如果是道路不通,那秦始皇去泰山封禅,为何能从咸阳经山西、河北直通山东的驿道?据《江南通志》记载,阳城在宿州南,陈胜生此。

《宿州志》中说,宿为泗水郡,近于蕲县,为阳城、庸城、大泽乡。司马迁说,九百人屯大泽乡。是否可能大泽乡是陈胜等九百戍卒被征召的集合地?毕竟登封、太康距宿州不远,宿州附近又是黄河、淮河、泗水的交汇处,从西向东,戍卒途中不断加入,沿走水路方便。或者说,生于宿州南的陈胜是事先精心策划过的,这些出身于楚地的农民,苦秦已久矣,而闾左,就是复除之人,即是身罹亡命之罪而被谪戍。


文章TAG:新郑城关小占庄社区在哪里  郑州市新郑市城关乡小占庄村邮编是多少  新郑  关小  社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