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族的全称为“沙陀突厥”,由此可见,沙陀就是突厥的一个分支,突厥人早已经在历史的尘烟中消散,沙陀族也早就汉化,融入到汉族中。就像汉族的很多村子,都姓一个姓,比如什么“张家村”,“王家村”之类的。而以清末旗人为主体建立的满族,主体之一的建州女真,人口很少,融合其他民族部落,壮大为满洲族后,人口也仅在二十多万。

爱新觉罗是什么意思

百年前“爱新觉罗”这个顶着光环的姓氏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现如今,偶尔有号称是爱新觉罗后裔的人冒出来,短暂地吸引一下大众的注意,更多的是顶着这个姓氏的清帝们仍活跃在各种大热的清宫剧里。这一切都让“爱新觉罗”这个古老的姓氏充满了神秘和贵气的味道。那这个姓氏来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呢?满族的姓氏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姓,满语叫“哈拉”,一个是宗族分支,满语叫“穆昆”。

一个姓氏可以有很多的分支。先说姓。为了生存需要,古人喜欢群居,一个群体可以是一个村,或者一个部落。在东北女真族有很多的部落,姓氏都冠以部落名。当时比较有名的部落有:“完颜氏”,“瓜尔佳氏”, “钮钴禄氏”,“叶赫氏”“富察氏”,“佟佳氏”等。这些部落都是后来满族比较有名的姓氏。就像汉族的很多村子,都姓一个姓,比如什么“张家村”,“ 王家村”之类的。

所以“爱新”就是满语“金”( aisin)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一个部落名,这个部落里的所有人都姓“爱新”。再说分支。一个姓氏可以繁衍很多的后代,第一辈儿几个兄弟,再往下就会有很多表兄弟,就比如我们有很多远房亲戚之类的。所以“觉罗”就是满语“远支”(gioro)的意思。那么“爱新觉罗”翻译成汉语就是“远房金家”的意思。

西夏党项人现在是哪个民族?

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政权之一,它的神秘只因文字记载过于有限。1343年,元顺帝命令丞相脱脱修宋辽、金史,由于西夏统治区域狭小,因此没有单独修史,这一政权的历史散见于宋、辽、金史。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字记载,所以很少有人能说明白党项人来自哪里。人们不禁要问:西夏王朝是如何崛起的?为什么党项人会随着西夏的灭亡而突然间消失了?天书一样的西夏文应该怎样解读?党项族是中国古代发源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有些文献中又称唐兀、唐惕、唐古特,一般认为是羌族的一支,所以又叫党项羌。

羌族在汉代时大量内迁到关陇、河西地区,此时他们还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发展出党项八部,其中最强盛的就是拓跋氏。隋朝时期,一部分党项人开始接触中原文化。到了唐朝,党项人主要聚居在现在的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基本上仍是分散的部落,与室韦、内迁的吐谷浑及汉族杂居在一起。唐朝政府在党项族的聚集地设立了羁縻州进行管理,任命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为州刺史等官职。

唐末,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参与平定黄巢起义,被唐僖宗封为夏国公,授予定难军节度使之衔,并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自己的领地,逐渐发展为藩镇割据势力。人们不禁要问:“拓跋”不是北魏鲜卑人的姓氏吗,为什么党项人也有姓拓跋的?《辽史》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认为拓跋思恭的祖先正是北魏的鲜卑拓跋氏。

据学者考证,党项人曾与吐谷浑杂处,而吐谷浑就是鲜卑的一支,因此推测拓跋思恭的家族可能是一支被党项同化了的鲜卑后裔。唐朝灭亡后,拓跋思恭家族相继占据了夏、银、绥、宥、静、延六州,控制了今天的陕西、宁夏、甘肃地区。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削夺藩镇兵权,引发定难军的不满,双方矛盾日渐严重。李继捧任定难军节度使期间向刚建立的北宋称臣,其弟李继迁则率领部众离去。

后来李继迁及其子李德明相继担任定难军节度使,多次派兵劫掠宋朝边境,同时与辽交好,在宋、辽两个大国之间寻求政治上的平衡。1032年,党项首领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继位。后来,李元昊改名“曩霄”,自称“嵬名卒”,即党项语的青天之子。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由于他统治的地区与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相符,而且其祖上曾受唐朝册封为夏国公,因此以“夏”为国号。

因为这一政权在宋朝的西北,所以又叫西夏。西夏崇尚白色,其党项语的国名叫“白上”。李元昊派使臣去开封,宣告自己称帝一事。但宋朝众大臣并没有意识到西夏威胁的严重性,只是宣布削夺李元昊的爵号,断绝双方的边境贸易,还在边境张贴告示,以定难军节度使一职悬赏李元昊的首级。李元昊也派遣使臣,把宋朝先前赐予的旌节和诰敕都退了回去。

双方正式决裂。后来宋、夏展开激战,双方互有胜负,均损失惨重,于是西夏表面上向北宋称臣,而北宋则以“岁币”换取和平。李元昊熟悉汉文化,他按照唐宋制度构建政权组织,设立文武朝班,规定官民服饰,还创制了西夏文。从李元昊1038年称帝建国,至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立国190年,传10帝,鼎盛时期的疆域遍及今天的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和外蒙古南部的广大地区。

西夏前期曾经和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和南宋、金鼎足而立。13世纪,成吉思汗开始了对外扩张,曾经六次攻打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围困兴庆府长达半年之久。西夏拼死抵抗,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居然在此陷入苦战。最后蒙古军以惨重的代价,才迫使西夏投降。据说,西夏同意投降时,成吉思汗已经死去,却密不发丧以防对方反悔。

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西夏献城投降之后,蒙古军队杀死了西夏皇族,并实施了残酷的屠城。蒙古铁骑所经之处化为焦土,白骨敝野,包括历代西夏王陵均被蒙古军破坏殆尽。有190年历史的西夏政权灰飞烟灭,党项族或被屠杀,或隐姓埋名而融合于其他民族中,自此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因此,西夏王朝就成了历史上的不解之谜,西夏文也成了无人能够辨识的天书。

室韦族和蒙古族是什么关系?

据说室韦与契丹有亲缘关系,但是室韦与契丹互不隶属。契丹走出大兴安岭,来到草原上,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契丹人统一了塞北,主导建立了辽朝。辽国统一北方后,北方草原上人口稀少,而且部族繁杂。辽帝对草原不放心,所以希望有与契丹同源共祖的势力来驾驭草原。室韦与契丹同源,据说语言还相通。于是辽帝盯上了臣服了辽国的室韦各部。

在辽帝的征伐和威逼利诱下,大部分室韦人,在辽帝的要求下,迁入了草原。据说最顺从辽帝的室韦部落就是蒙兀室韦,所以蒙兀室韦得到辽帝的封赏,是最厚的。漠北草原各部大都封赏给了蒙兀室韦贵族。自此漠北草原各部统称“蒙兀”诸部,后经音译变为“蒙古”诸部。金灭辽后,金帝深知蒙古诸部与辽国关系深厚,因此金朝千方百计打压蒙古诸部。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后,挥师南下,扫平了草原。克烈部以及其他草原部族,自此全部被并入了蒙古汗国。从此蒙古就由国名,逐渐变成了北方草原民族的统称。这种转变与汉朝将农耕民族统一为汉人的历程是一样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室韦是蒙古的起源,但是室韦人只是蒙古人的祖源之一,蒙古人是由众多祖源共同构成的。

满族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争议越来越大。过去,历史学界习惯了把古代的肃慎人当成满族的祖先。但这一结果,明显犯了想当然的错误。那么,这个错误是如何形成的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忽略了满族的民族构成。自从我国著名的民族历史学家孙进己提出女真人流向去处和金国女真人非满族问题后,尽管有某些特定人群反对的声音,但逐渐成为有识者的共识。

但尽管孙先生用大量篇幅论述两个女真概念存在差异,族群不同,但因历史原因,“两个女真”概念等同混用、乱用的情况仍然很普遍,在网络上仍旧造成了认知的混乱,也总有人不愿意面对这个铁的事实和结果。所以,既然我们要搞清楚满族的祖先,那么就尤其有必要先搞清楚满族的民族成分。满族不是单一民族,而是民族共同体。满族是以清末的旗人为主体形成的民族概念。

清末旗人包括了满旗、汉旗和蒙古旗人等众多民族成分。以清末汉八旗为例,建国后根据其民族意愿识别为满族。所以,满族的主体包括,满洲人,在旗汉人等。而满洲人入关之初,仅仅二十多万人。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的部落集合。所以,今天所有关于满族祖先是肃慎人的说法都是极其不严谨的,而且还是错误的。事实上,肃慎人是金国女真人的祖先,如果把他们说成是满族祖先,有“移花接木”之嫌。

而根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可以确认,金国女真人和建州女真人根本不是一个群体。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继承关系。前面有人甚至用一些传说来夸大肃慎人与满族的关系,却割裂了和金国女真人的关系。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真相在民间。此女真非彼女真也。金国女真人有多少?他们结局如何?把他们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就不会犯下想当然的错误。

资料显示,蒙古灭金时,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人。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分布在哪里呢?答案是中原。史书记载,金国发动灭北宋战争后,这个曾经的渔猎民族全面入关,实行和中原相同的制度,学习汉文化,从最初创造仿制汉字的女真文字,到最后彻底放弃女真文字,使用汉字汉语。在金国立国的一百多年间,他们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他们是汉人!这些努力包括,修建和中原人一样的“金长城”,过城邦生活,他们希望通过生活“中原化”,以此表明,他们和中原人一样,也可以过农耕生活。

不仅如此,金国历代帝王还把大量贵族牵往山东等地和汉人一起生活,学习汉人起居习惯,逐渐和中原汉人融汇在一起。为了让自己更像中原人,从黄河北岸到北京城,他们都大量修建道观和庙宇,遵从佛教、道教,但从来没有信奉萨满教。这些变化表明,他们已经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标榜自己是正宗汉人,甚至于敢于和南宋争抢谁最“中国”的名号,以此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

以至于,当蒙古大军灭亡金国后,尽管对金国皇室和贵族进行了报复性地杀戮,但对金国统治区里已然和中原人分不开的女真人一律称为“汉人”。而把南宋的汉人称为“南人”。这些事例证明,金国女真人在亡国后,多数的确已经融入中原汉人中。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在甘肃泾川发现的金国女真后裔村落,这个被称为“完颜村”的人口有5000多人,都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汉人。

这个事实和史书相互印证,历史上的金国女真已经汉化了!而且,不但如此,还有生活在草原上的部分女真人也融入了蒙古部落中。还有更少数的女真人融入了后来的建州女真中。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可以因此认为,建州女真融入了少数金国女真人,他们就是和金国女真有共同祖先呢?如果这种结论成立,是不是汉人也要认金国女真为祖先?是不是蒙古人也要认金国女真为祖先?显然,这是历史的归谬法,我们不会认同。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可以确信,此女真非彼女真!事实上,金国女真立国,享有国运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同时期,还生活着另一个被称为“胡里改”的部落,这个部落确实是后来的建州女真的雏形。为此,孙进己先生在其《女真民族历史》著作中做了如下严谨阐述:原来,已经有文字、军事工业发达成熟的金国女真人吃狗肉,而尚出于奴隶社会的胡里改人把狗视为圣灵,他们信奉萨满教,没有文字,直到努尔哈赤创建后金,才仿照蒙古文字创制了满文。

而众所周知的原因,元末明初的一百多年,东北的恶劣生存环境,为了争夺生产生活资源,部落部族战争常年不断,部落重组变化频仍,所以,从胡里改到建州女真的形成,尽管有明确继承关系,但其实也有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问题又来了。此时的建州女真,是如何进入东北的呢?综合今天国内外历史研究结果,中俄历史学者在研究明代北部边界时,意外地发现了苦苦寻找多年的明代中国人——北山女真的下落,他们就是生活在今天俄罗斯境内的楚科奇人,居住在楚科奇半岛。

在这个近年来已经被严重俄国化的民族背后,学者们得出结论,楚科奇人和满族有着真正的“亲戚”关系。但今天的楚科奇人多数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母语——满通古斯语,他们正在接受俄语,部落里说俄语的越来越多——他们被逐渐俄国化了。在我国史书中有明确记载,明朝初年,彼时打着“女真”旗号的“四大女真部落”——建州、海西、野人和北山,“悉境归附”。

而因为一直搞不清北山女真的活动范围,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把明朝北部疆域视为未知疆域,用一根直线表示。而随着楚科奇人身份浮出水面,他们和建州女真关系的确立,不但能帮助我们尽快搞清楚明代北部疆域,还能彻底击破长期以来被清朝贬低的“明朝疆域400万平方公里”的谎言,更能彻底澄清,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满族祖先是肃慎人的错误认知!由此,可以基本确定,满族祖先——建州女真来自于通古斯,即今天的西伯利亚。

总之,金国时代的女真人和满族的前身之一,建州女真,虽然都有“女真”标签,但属于完全不同的部落部族,是两个不同的大“主体”。金国女真统治区域内,人口达到2000万人以上,中原人口占了多数,而女真人已经在200万人以上,且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可以和南宋分庭抗礼,占据半壁江山,具有高度的文明。而以清末旗人为主体建立的满族,主体之一的建州女真,人口很少,融合其他民族部落,壮大为满洲族后,人口也仅在二十多万。

龙族姓敖,那么凤凰族姓什么?

古时有传说,说是轩辕黄帝四方征战,征服了众多的部落。之后把这些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有共同领导者的国度,为了让这个聚合起来的国家更加团结,轩辕皇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当时,被征服的那些部落有不同的信仰图腾,轩辕黄帝把这些图腾整合杂糅,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图腾——龙。但“龙”这一图腾形象,只是整合了大部分部落的图腾,还有一少部分的部落图腾没用上。

为了安抚这小部分的部落,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想了一个主意,把剩余的这些小部落的图腾也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形象:孔雀的头,天鹅的身体,金鸡的翅膀,金山鸡的羽毛,金色雀的颜色等等,最后组合成一对五彩华丽的大鸟——凤、凰。凤与凰的形象出自嫘祖之手,所以凤凰部落的人以“嫘”为姓,经过时代的变迁“嫘”字演化成“雷”字,所以凤凰族也以“雷”为姓。

沙陀人是今天什么族?为何能被中原接纳?

沙陀族的全称为“沙陀突厥”,由此可见,沙陀就是突厥的一个分支,突厥人早已经在历史的尘烟中消散,沙陀族也早就汉化,融入到汉族中。唐朝时期,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西突厥又分为十个大部落,统称“十姓”,所以西突厥的可汗又被称为“十姓可汗”,而不是“突厥可汗”,由此可见这十大部落的势力之强大。西突厥中有一个突厥别部名为“处月”,也就是西突厥中的一个外姓部落,有可能是古代月氏人的遗留;而沙陀又是“处月”中的一个外姓部落。

因此可以说,沙陀是突厥部落的边缘分子的边缘分子中的边缘分子。沙陀是“大沙碛”的意思,是因为沙陀人居住在新疆大沙碛地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就直接用地名作为部落的名称。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沙陀人却在唐末上演了华丽逆袭,并且还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对于汉人来说,沙陀人虽然异族,但当年沙陀军队攻破后梁、入主中原之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中原的汉人们反而一个个翘首期盼,这是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早在唐高宗时期,朝廷就建立了在沙陀人居住的地方,建立了“金满”和“沙陀”两州,把沙陀人纳入了管理范围,薛仁贵在西征回纥的时候还征用过沙陀士兵参战。但是沙陀人真正与中原联系紧密起来,还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吐蕃攻占了北庭都护府,沙陀人畏惧吐蕃的势力,同时又因为饱受回鹘的欺凌,就投靠了吐蕃。吐蕃又把沙陀人从新疆迁徙到甘肃甘州,随后又想把沙陀人再次从甘州迁走。

当时的沙陀首领名为朱邪尽忠,害怕吐蕃以迁移之名对他们赶尽杀绝,就带着沙陀人内迁投靠唐朝,付出了近两万沙陀人牺牲的代价,就连朱邪尽忠本人也战死了。朱邪尽忠的儿子朱邪执宜带着一万沙陀人总算进入唐朝境内的陕西盐州一带。唐朝在沙陀人居住的地方设立了阴山都督府,由沙陀人自己管理自己。此后沙陀人被编入唐朝军队,屡立战功,朱邪执宜的儿子朱邪赤心还被封为大同军节度使,被皇帝赐国姓“李”,赐名李国昌。

李国昌的儿子更有名,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克用,因为大同防御史段文楚克扣沙陀士兵的军需费用,李克用一怒之下就把段文楚杀了。李克用的行为当然属于叛逆,唐朝派军讨伐,因为沙陀三部落中的一个部落首领投降,李国昌只好带领沙陀人逃到了阴山鞑靼地区。不过没过多久,唐朝皇帝又求着李国昌回来“勤王”,因为黄巢率领的起义军攻入了京城,皇帝都被赶出了京城,只能向各地的节度使、少数民族求救兵。

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也是不计前嫌,立即招兵买马,竟然一路打进了京城长安;父子二人都被授予节度使:李国昌被授予代北军节度使、李克用被授予河东节度使。这是沙陀人开始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唐朝末年,朝政极其混乱,中央朝廷腐败不堪、地方节度使割据一方、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最惨的就是唐朝皇帝了。皇帝完全了傀儡,被宦官、节度使各种蹂躏。

不过沙陀人倒是在这一段时间是一直站在唐朝中央政府这一边的,李克用还因为救驾有功,被封为“晋王”。后来在朱温篡位自立为帝之后,天下其他的有实力的军阀,都在观望、心怀鬼胎,李克用却始终以“唐臣”自居,以恢复“大唐”为旗号。这让那些整天喊着儒家道德、君君臣臣,却又争先恐后投降朱温的唐朝达官贵人们情何以堪。正是因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对“唐朝的忠诚”,在伦理上占据了上风,再加上李克用、李存勖父子长期对沙陀人的汉化、对汉族士族的优待,使得汉族士族对沙陀人很有好感。

所以李存勖以“光复唐朝”的名义攻破朱温建立的后梁时,天下士族无不欢欣鼓舞。而后来李存勖自己当皇帝的时候,也没有受到多少道义的谴责,人家的皇帝当的心安理得。808年,沙陀人内迁唐朝境内;115年后的923年,沙陀人建立第一个政权:后唐。在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相继建立了后晋、后汉和北汉三个政权,统治中原57年。

沙陀人与突厥、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不同,他们是主动的融入汉族中、主动的汉化,李克用、李存勖还一直以唐朝宗室自居,以此来强调自己的权力正统。甚至在沙陀人建立后唐后,已经有大半部分沙陀人不会说沙陀语言了。除了“李”姓,沙陀人还有“刘”、“石”等姓氏,如建立后汉的刘知远、建立后晋的石敬瑭、建立北汉的刘崇都是沙陀人。


文章TAG:刮然村  好学  搬迁  子女  群众  让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  刮然村什么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