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对新兴经济体有什么冲击?美债所影响的黄金价...

额,不知道别乱说,美国根本没什么好处!美国也有很大损失的,美国股市,美元汇率都受绰

美债所,...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对新兴经济体有什么冲击美债所影响的黄金价...

2,美债什么意思?通俗易懂

美国国债:是指美国财政部代表联邦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根据发行方式不同,美国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实物券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3种。美国国债根据债券的偿还期限不同,美国国债大致可分为短期国库券、中期国库票据和长期国库债券3类。美国国债除了本土投资者外还面向全球各个国家,其往年的国债发行量平均一年是5、6千亿美元。 扩展资料: 美国国债的发行采用定期拍卖的方式。三个月和六个月的国库券每星期一拍卖,一年期的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拍卖,国库券都在星期四交割;二年在一月、二月、四月、五月、八月、十月和十一月拍卖,财政部在月中公布拍卖金额,一星期后定价,月底31日左右交割;五年和十年在每季度第二个月拍卖;三十年每年在二月、八月拍卖一次。五年、十年和三十年国债一般由财政部在月初公布拍卖金额,一星期后定价,月中也就是15日交割。

简单的讲欧债是可以平稳度过的,但是美国有债务危机,为了保证自己美元的地位,必须要打击欧元,而打击欧元的最好办法就是搞乱欧洲经济。所以美国就派他们的评级公司搞出了个欧债危机……

买美国的发行的有价票据,可以增值。 打个通俗比方,像是一个人向你借了钱,打了一个白条子,到了还钱的时候,可以给你本金+利息。 那个白条子,就好比是美债。

中国买了美国发出的国债,就跟借给别人钱花一样

好多人都在谈论的美债,到底是啥?

美债所,...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对新兴经济体有什么冲击美债所影响的黄金价...

3,美债违约指什么

所谓美债违约,即美国联邦政府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偿还国债的本金和利息,违反了和持有人之间的约定,故称美债违约。美债违约的关注度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元又是一种可以作为外汇储备、结算的国际货币,黄金、石油等国际交易价格均与其挂钩。如果美国政府出现违约行为,将直接导致世界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全球经济也将因此而产生剧烈动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经济体,可以通过加印美钞偿还债务,所以长期以来,购买美国的国家债券被人们认为是零风险的投资项目,持有范围之广、资金量之巨均居世界首位。因而,美国政府如果违约,其行为将给刚刚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世界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它的影响也将大大超过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 2011年7月20日,由于美国政府和国会就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目前僵持不下,美国债务前景面临违约风险。共和党议员提出支持美国“技术性违约”,即暂缓偿还美国国债的利息,以迫使白宫大幅削减支出。目前这项议案已在众议院通过,但消息引发了各方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赖账”提议对于美国而言是损人不利己的,美债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造成全球性宏观冲击,后果甚于金融海啸。专家预计,该项决议在参议员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7月31日晚间宣布,美国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   中新社华盛顿8月2日电(记者 德永健)继1日众院表决通过后,民主党控制的参院2日以74票赞成、26票反对的表决结果不出所料地也通过两党达成的提高美债上限及削减赤字协议,使得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美债闹剧”在必须剧终前的10多个小时告一段落。   照方案所示,到明年年初,美债上限将最低提高2.1万亿美元,最高提高2.4万亿美元,上述额度足够奥巴马撑过2012年总统大选,不必再担心共和党借美债谈判作梗搅局;共和党则在削减政府开支方面大获全胜,逼迫奥巴马少至削减2.2万亿美元,多至削减2.5万亿美元,并且没有任何加税条款。   美国两党在8月2日前终于各取所需,但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政治争斗却引发外界的激烈批评,直斥这是一场毫无意义、极端不负责任的“政治闹剧”,不仅对提振持续低迷的美国经济于事无补,而且直接殃及遍布全球的美债债主,堪称是在拿全球经济冒险。   此外,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即便美债上限在8月2日后得到及时上调,但这场争斗已将“投资美债无风险”的完美形象彻底打破,令投资者意识到即便是美国政府担保,也不能被视为完全没有风险,加上潜在的美元危机,今后市场对美国“欠债不还”的担心将一直持续下去。[1]

美债所,...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对新兴经济体有什么冲击美债所影响的黄金价...

4,美联储高官:美国长期经济增长恐乏力 美债收益率走高限制加息_搜狗...

摘要:达拉斯联储主席认为,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未来经济增长将受影响。待明年税改和财政刺激效力减退、美联储撤除宽松后,GDP增速会跌落2%。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限制了联储加息的速度和空间。

美联储高官对循序渐进加息、对今明两年经济前景有信心,不过对长期增长前景和美债利率上行有担忧。

当地时间16日,2020年有FOMC投票权的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Robert Kaplan预计,今明两年美国失业率将继续下降、薪资上涨、经济增长稳健,但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未来经济增长将受影响。待明年税改和财政刺激效力减退、美联储撤除宽松后,GDP增速会跌落2%。中长期来看,GDP增长可能乏力。

他还在讲话中捍卫自由贸易、对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发出警告,称美国人生育的孩子比过去少,没有移民及其子女,美国的劳动力会萎缩。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增长不足,需要把握移民改革问题。

Kaplan表示,非常担心财政刺激会在未来3-5年变为障碍。虽然会看到薪资压力,但不会见到通胀失控。他仍然预计美联储2018年将加息三次,2019年还将进一步加息。

Kaplan认为,如果利率升破2.5%-2.75%这一他预计的中性水平,联储的货币政策将受限。他不希望利率回升太快,造成收益率曲线倒挂。

他认为,当前2.85%左右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还在走高,这限制了美联储加息的速度和空间。如果美国经济增速缓慢的时间超过一年,将会影响到美债收益率曲线。

在Kaplan讲话前,北京时间16日晚间,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曾处于2.86%上方,17日凌晨Kaplan讲话前后,收益率持续下行,一度跌破2.83%刷新日内低位。

同在16日,今年有FOMC投票权的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Bostic表示,美联储尚未看到薪资出现明显的改观。在充分就业这个职责方面,美联储正设法实现部分计划。企业在定价能力问题上给出的反馈信息令人喜忧参半。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Bostic本月初曾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美国通胀率会达到美联储的目标。他对今年美国经济有信心。他说满意于通胀率略高于联储目标2%、达到2.2%或者2.3%,认为那样并没有经济过热的危险。重点是“让大家都理解,2%是一个均值,不是上限。”

上周公布的

会议纪要

显示,在决定加息的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所有与会FOMC委员都预计,未来将有更快的GDP增长、更高的通胀和更快加息。媒体称,这意味着美联储倾向于比以往更快的加息速度。

会议纪要还显示,与会者不认为钢铁和铝关税不会对美国的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其它国家的报复行为以及贸易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对美国经济构成下行风险。

也是在上周,2019年有FOMC投票权的波士顿联储主席Eric Rosengren表示,除了今年3月加息以外,今年可能至少还需要加息三次。

5,全球金融市场惊魂一周:港股暴跌 欧美股市表现凄凉_

编者按:本文来自“经济观察网”,记者:老盈盈,36氪经授权转载。

十一长假期间,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浩劫”:港股本周创近8个月最大单周跌幅,美股延续疲弱、欧洲三大股指和亚太股市集体下跌、富时A50指数国庆期间累计下跌4.11%。

10月5日,港股小幅收跌,继前一天失守27000点,恒生指数连跌四日,收报26572.57点,跌幅0.19%,本周累计下跌4.38%,创近8个月最大单周跌幅。恒生国企指数跌0.16%,报10530.32点,周跌4.43%。恒生红筹指数跌0.03%,报4285.76点,周跌3.67%。大市成交768.26亿港元。科技股领跌盘面,联想集团重挫15.1%,报5.06港元,盘中一度跌近23%。中兴通讯跌11%,报12.64港元,股价创近2个月新低。中国软件国际跌6.76%,科通芯城跌5%,中芯国际跌4%。

“港股到不了28000点出现回吐压力,未来可能会在26200的低位与28000点之间宽幅震荡。”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副主席潘铁珊对经济观察网记者分析。

进入10月份港股即遭遇“开门黑”,除了10月1日休市之外,10月2日恒生指数即大跳水,暴跌700点,创近1月最大跌幅;10月3日跌幅收窄仅下跌0.13%,10月4日再度暴跌1.73%。“国庆内地休市,‘北水’少了对港股也有影响,下周A股复市,沪港通开通之后港股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观”。潘铁珊称。

富途证券CEO邬必伟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港股这一波震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人担心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因此出现了避险情绪,资金流出香港回流美国。近期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走高,美国国债收益率创新高等诸多因素进一步加剧资金回流,但贸易摩擦引发的避险情绪是最主要的。

9月27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至2%—2.25%,符合市场预期,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3次加息,前两次加息发生在今年3月和6月。美联储提供的最新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对2018年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测中值为2.375%,与此前6月一致,这意味着美联储今年还将加息1次。市场预期下一次加息时间或在12月。

10月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9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幅骤降至13.4万,远不及预期和前值的18.8万和20.1万,平均每小时工资年率下降0.1%至2.8%,不过失业率降至3.7%,为近49年低点。纽约联储威廉姆斯表示,并不担心未来1到2年的通胀压力,预计明年可以看到失业率进一步降至3.5%;在使利率升至中性利率水平附近时还有一段路要走,如果经济处于正轨,渐进加息是合适的。

有分析认为美联储渐进加息节奏致使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10月5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4.3个基点,报3.237%,创2011年5月以来新高;两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3个基点,报2.897%,周涨7.4个基点。五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2个基点,报3.074%,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美国十年期、五年期、以及七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创2月份以来最大单周涨幅。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创最近三周最大单周涨幅。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2016年11月份以来最大单周涨幅。三年期美债收益率创4月份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债券收益率的强劲表现下美股却呈现低迷。10月5日,美股延续疲弱,截至收盘,道指跌0.68%,报26447.05点;标普500指数跌0.55%,报2885.57点;纳指跌1.16%,报7788.45点。苹果收跌1.6%,特斯拉收跌7%。本周道指收跌0.04%,连跌两周;纳指收跌3.21%,创3月份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标普500指数收跌0.97%,连跌两周。

除了美股之外,欧洲三大股指也集体下跌。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1.35%,报7318.54点,周跌2.55%,为四周来首次下跌;法国CAC40指数收跌0.95%,报5359.36点,周跌2.44%;德国DAX指数收跌1.08%,报12111.90点,周跌1.1%,连跌两周。

亚太股市也未能幸免,本周则全线下挫,韩国综合指数创8个月来最大周跌幅。日经225指数跌0.8%,报23783.72点,连跌三日;周跌1.39%,结束三周连涨。韩国综合指数跌0.31%,报2267.52点,连续五日下挫;周跌3.22%,创2018年2月9日以来最大周跌幅。

6,美债问题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第一步,联邦国会批准国债发行规模,财政部将国债设计成不同种类的债券,其中一年期以内的叫做T-Bills(Treasury 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叫T-Bonds。这些债券以不同的频率在不同的时间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拍卖。财政部最后将拍卖交易中没有卖出去的国债全部送到美联储,美联储照单全收,这时美联储的账目上将这些国债记录在“证券资产”(Securities Asset)项下。
  注意:国债也是一种债务,它的抵押物是国家的税收,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资产”。当美联储获得了这一“资产”之后,就可以用它产生一项负债(Liability),这就是美联储印制的“美联储支票”。美联储开出的这第一张支票背后,没有任何金钱来支撑这张“空头支票”(因为理论上支撑这张支票的金钱是未来的税收,现在还没有收上来)。
  第二步,当联邦政府收到并备注美联储开出的“美联储支票”后,这张支票又被存回美联储银行并摇身一变,成了“政府储蓄”(GovernmentDeposits)并存在政府在美联储的账户上。(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将未来的税收作为现有资产存进了美联储,因而增加了国有资产)

  第三步,当联邦政府开始花钱,大大小小的联邦支票构成了“第一波”货币浪潮涌向经济体。收到这些支票的公司和个人纷纷将它们存到自己的商业银行账户上,这些钱又变成了“商业银行储蓄”(Commercial Bank Deposits)。此时的它们呈现出“双重人格”,一方面它们是银行的负债,因为这些钱属于储户,早晚要还给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构成银行的“资产”,可以用于放贷。从会计账目上一切都还是平衡的,同样的资产构成了同样的负债。但是,商业银行在此开始借助“部分准备金”(Fractional Reserv Banking)这一高倍放大器,开始准备“创造”货币了。

  第四步,商业银行储蓄在银行账目上被重新分类为“银行储备”(Bank Reserves)。此时,这些储蓄已经由银行的普通“资产”,一跃为生钱种子的“储备金”。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之下,美联储允许商业银行只保留其10%的储蓄做“储备金”(一般而言,美国银行只保留相当于总储蓄额的1%到2%的现金和8%到9%的票据在自己的“金库”里,作为“储备金”),而将90%的储蓄贷出。于是,这90%的钱就将被银行用来发放信贷。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问题,当90%的储蓄被贷款给别人之后,原来的储户如果写支票或用钱怎么办?

  其实,当贷款发生的时候,这些贷款并不是原来的储蓄,而是完全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钱”。这些“新钱”使银行拥有的货币总量比“旧钱”立刻增加了90%。与“旧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钱”可以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这就是“第二波”涌到经济体中的货币。当“第二波”货币回到商业银行中时,就产生了更多波次的“新钱”创造,其数额呈递减趋势。

  当“第20几个波次”结束时,一美元的国债,在美联储和商业银行的密切协同下,已经创造出了10美元的货币流通增量。如果,国债发行量及其创造货币的余波所产生的货币流通增量大于经济增长需要时,所有“旧钱”的购买力都会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当2001年到2006年,美国新增了3万亿美元国债时,其中相当部分直接进入了货币流通,再加上多年前的国债赎买和利息支付,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元剧烈贬值和大宗商品、房地产、石油、教育、医疗、保险价格的大幅上涨。

  但是,大多数增发的国债并没有直接进入银行系统,而是被外国中央银行,美国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所购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购买者花的是已经存在的美元,所以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美元。只有当美联储和美国的银行机构购买美国国债时,才会有新美元的产生,这就是美国能够暂时控制住通货膨胀的原因。不过,掌握在非美国银行手中的国债,迟早会到期,另外利息也需要半年支付一次(30年国债),这时,美联储将无可避免地造出新美元。

  从本质上看,部分准备金制度加上债务货币体系是长期通货膨胀的元凶。在黄金本位下,其结果必然是银行券发行量逐渐大幅超过黄金储备量,而导致金本位必然解体。在布雷顿体系下,则是必然导致黄金兑换体系的崩溃。而在纯粹法币制度下,最终将无可避免地产生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导致世界范围的严重衰退。

  在债务货币之下,美国将永远无法偿还国债、公司和私人债务,因为还清债务之日,也正是美元消失之时。美国的总债务非但不会减少,随着债务利息利滚利的雪球效应和经济自然增长的货币需求,美国的债务总量将会持续上升,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7,黄金钱包:互联网黄金第一平台的颠覆与重塑_

刚刚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加入大摩IBD部门做企业兼并及收购业务的杨?罡不会想到,四年后自己会在北京新街口的珠宝店里做起黄金批发零售的生意,“一年稳稳当当赚1000多万”。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2014年,杨?罡与合伙人张晶盘出珠宝店,开始组建创业团队,此时距离两人决定“沉到黄金珠宝业学习”已经过去了两年。

蓄力互联网黄金

两年之前,也就是2012年年中,杨?罡终于下定了创业的决心,这个念头已经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了近半年。此时,宜信的唐宁,人人贷的张适时、李欣贺等北大校友圈里较早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已经小有所成,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刚刚开启,P2P还称不上炙手可热,但已然成为许多创业者的首选。

不过杨?罡看中的是黄金行业。

结缘黄金,既有父辈的渊源,也与杨?罡在大摩做多黄金的成功经历相关,但彼时,杨?罡对黄金的了解只停留在金融层面。为了知己知彼,杨?罡与志同道合的北大校友张晶几番畅谈后,决定一起辞职,到黄金珠宝行业去探个究竟。

“当时以为,以我们的聪明才智,3个月时间足够摸透这个行业,没想到仅在工厂就待了半年。”两年之后,当初的豪言壮语成了二人调侃的谈资。“做实业和做金融太不一样了。”杨?罡感慨。

半年时间,杨?罡在工厂里潜心学习,了解复杂的黄金加工工艺,对传统行业的工匠精神心生敬佩。从工厂出来后,他与张晶开始跟一些珠宝品牌合作,尝试黄金批发零售的生意。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二人将批发展厅黄金库存的周转率从刚接手时的2次/月提高到了3.5次/月,年盈利1000多万。

稳稳当当赚钱的感觉很好,杨?罡戏称当时“差点迷失了自己”,好在做互联网黄金的初心未改,二人最终跳出舒适圈,踏上创业路。

创业之初,诸多艰难,最大的坎在技术上。杨?罡是投行出身,张晶是做咨询出身,两个技术盲在交了不少学费后,三顾茅庐,终于请到大牛出山,解决了技术团队组建的难题。

有痛点,就有机会

黄金行业两年浸淫,杨?罡积累了资源、拓宽了人脉,也发现了痛点。

对黄金珠宝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企业来说,借金是一个普遍的需求,而对商业银行来说,贵金属部门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比重较小,资源匹配少,人员有限,因此服务对象集中于中国黄金、中国金币、老凤祥等大企业,对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则无力覆盖。大企业借金的资金成本仅在4.5%左右,甚至低于其向银行借款的利率。

中小微用金企业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有资格从银行借到黄金的大企业,会以年化18%-20%的资金成本将黄金拆借给关系比较深厚的中小型黄金企业,这种短期的同业拆借一般在1-3个月之间。而无法从上游拆借到黄金的中小微企业,就只能采用民间借贷的方式,年化资金成本高达20-25%。

在这个借金成本逐层递增的链条里,居于下游的借金企业为了能够顺利融金,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成本,除此之外,在拆借黄金时,出借方往往对借金企业有附加的限制条件,如进货渠道、销售额捆绑等。中小微型珠宝店对品类的丰富性要求很高,但当进货渠道被限制在一个品牌后,款式单一,必然会拖累销售。

就在杨?罡努力了解黄金产业,摸清行业痛点的时候,黄金零售市场发生了一件惊动华尔街的大事。

2013年,金价从最高的1700美元1盎司下跌到1180美元1盎司左右,中国大妈开始疯狂抢购黄金,大到银行小到金店,黄金被一扫而空,黄金零售额创历史新高,中国超过印度一跃成为最大的黄金消费国。这一年,中国大妈抢黄金一战成名,被收录进词条。

在中国大妈乃至中国大爷们的心目中,黄金不仅是饰品,也是一种避险、保值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黄金消费体量最大。这部分黄金沉淀在民间,不生息、不流动,是一笔沉睡的财富。

软银中国根据市场调查保守估算,国内黄金存量市场有接近1万吨。“这是什么概念?美国的官方储备是8000多吨,中国对外公布的官方储备差不多是1800吨,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撬动这个市场5%-10%的市场份额,就相当于撬动了澳大利亚(80吨)甚至韩国(104吨)整个国家的储备量。”杨?罡说。

一端是近万吨的闲置黄金,一端是中小微黄金企业刚性的借金需求,杨?罡踌躇满志,觉得创业的方向找到了。

见识了中国大妈的能量后,投行出身的他还有另外一个设想:黄金的投资品形态过于单一,民间对黄金的投资需求远没有释放出来,兼具商品和投资属性的黄金不应被贴上中国大妈的标签,黄金投资的增量市场大有可为。

至此,黄金钱包的业务模式基本清晰:盘活线下存量的黄金市场、开拓线上黄金投资的增量市场,对接中小微企业的用金需求,以借金利息收益反哺线下存金者和线上投资者。

一场融资战

2015年,31岁的易杰刚为孩子办完百日宴,正在为如何处置亲朋好友送给孩子的黄金小饰物犯愁。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不打算让孩子佩戴这些饰物,可长期放在家里产生不了任何价值,占地方不说,还容易在搬家的过程中弄丢。

一番打听后,易杰把这些黄金饰物拿到了中国黄金的金店网点,鉴定、称重完毕,饰物被回收,很快,易杰在手机刚刚下载的黄金钱包APP中,查到了自己的黄金资产克数和现值。此番线下存金后,易杰开始关注黄金走势,陆续把一部分家庭理财款配置在黄金上,成为黄金钱包的第一批种子用户。

易杰“触金”的2015年是黄金钱包大手笔烧钱的一年,也是起死回生的一年。

创业之初,杨?罡试图从最擅长的线下存量市场入手,起步效果还不错,通过与熟识的一家三线城市珠宝店合作,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获取了接近价值1500万的黄金。但是很快,问题出现了。珠宝店自身就有借金的需求,当它们以自己的品牌为背书从大爷大妈们手中收取黄金后,绕过黄金钱包,自己借来自己用明显是更优的选择。

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后,杨?罡开始转做线上增量市场。此时,几个合伙人投入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公司面临着断粮的风险,可流量越来越贵,线上获客成本高企,融资迫在眉睫。

杨?罡发挥自己过往的职业优势,开始“找钱”,一线投资机构一家接一家地见,“高峰时一天见了13家。”可黄金钱包的模式太新了,放眼全球都找不到参照系,投资人不知如何估值,在苦寻4个月后,一直到2015年4月,杨?罡碰到了软银中国的合伙人,才得到了第一笔700万美金的投资,公司转危为安。7月,黄金钱包又拿到了B轮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第一轮融资后,软银的合伙人宋安澜博士向杨?罡抛出了一个问题:“拿到你的700万美金后准备怎么做?”杨?罡回答:“争取今年盈利2000万人民币。” 宋安澜听后直摇头,告诉杨?罡:“你必须在半年内把700万烧出去,把市场规模快速提高,要快!”

提到软银,大家都会想到阿里巴巴,软银因投资阿里巴巴而一战成名,一向对高成长、高科技企业拥有敏锐嗅觉,黄金钱包亦被其看好,获得软银连续三轮投资,这在互联网创投圈并不常见。每每提到淘宝的投资,宋安澜博士都是这样总结:“阿里巴巴集团于2003年5月10日投资4.5亿元创办淘宝。他(马云)是第一个来跟我沟通的,当时他说了他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当时我们判断在这个市场上光是易趣一家肯定是不行的,后来我们经过很多次的讨论还是决定,要花很大力气投下去。诚然,在当时来说再完全的讨论和分析都不能说是没有风险的,但是现在看来当时淘宝投得是比较正确的。”

久经沙场的宋安澜博士将互联网思维传递给了杨?罡,杨?罡很快心领神会,也达到了软银的预期。

2017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因为行业污名、监管风暴、资本低迷,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陷入寒冬期。值此之际,“黄金钱包”却顺利完成C轮融资,由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导组建的渤海中盛产业基金领投,后者成立于2016年,是“银行系”背景的新晋资本。

对于本次领投“黄金钱包”,渤海中盛基金负责人王欣表示,“黄金钱包”切入黄金产业,提高了行业的效率,整合了行业资源,减少了行业投机,降低了参与各方的风险,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价值。

四方共赢的生意

2015年的A轮融资在资本层面很辉煌,但整个黄金钱包团队仍保持清醒头脑,并未因此放慢业务模式、风控保障及产品体验的优化升级,反而借此机会,夯实平台各方面的基础,为之后的爆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虽然到年底时,黄金钱包只有2个亿的交易量,注册用户25万多,而同期人人贷的交易规模已经达到几十亿。不过之后的2016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年,人民币贬值,美国掀起负利率时代是否合法的讨论,欧洲、日本相继推出负利率政策,黄金价格上涨了20%。随着金价走高,与易杰一样开始关注互联网黄金投资的人数猛增,黄金钱包全年的交易量从上一年的2亿飙升至第二年的29亿一直到2017年的119亿,交易人群呈现明显的年轻化特征。艾瑞咨询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黄金行业及用户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黄金投资用户以男性、已婚有小孩的人群为主,平均年龄34岁,25-35岁的用户人群占比52.2%。这个用户画像与“中国大妈”时代的投资人群相比天差地别。

黄金投资的方式也有了明显变化。互联网黄金线上1元起投+实时交易的模式,破解了黄金投资门槛高、流动性差的难题,黄金钱包跟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时报价系统对接,随时反映金价变动情况,P2B的模式也使得黄金按日付息成为可能。从2014年至今,黄金积存生息与黄金投资的收益合计在年化10%以上。

为了确保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收益稳定,黄金钱包在风控技术上的投入不遗余力。早在2015年,黄金钱包就投资了一家征信公司,通过大数据征信的形式建立了很多数据板块的模型,包括行为轨迹模型等,并对借金企业做实地调查。由于服务的是中小企业,黄金钱包采用了小而分散的模式,每家企业的出借额度不会超过10公斤,“最多配给他们黄金库存20%的资金”。 借金企业还需要做资产抵押,如逾期不还,将以处理抵押物、变现压仓资产等方式保证个人投资者黄金安全。

“从成立至今的4年时间里,我们的逾期只有千分之四多一点。”杨?罡说。

数据显示,截止9月底,黄金钱包的交易量在275亿左右,用户数约272万。

再看产业端,在资金层面,中小微用金企业日常融资成本约为14.4%~18%,黄金钱包为其提供的服务将借金成本降至12%~14%,为广大中小微金企降低了约4%的融资成本,行业旧有的利益分割方式被打破。

互联网黄金模式的开启,迫使从银行低成本借金的大企业们随之降低了拆借给下游用金企业的利率,并解除了“行规”,不再对借金企业附加限制性条件。“松绑”后的黄金珠宝中小微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息差的缩窄也迫使珠宝品牌商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款式设计和服务。

销售层面,投资者线上投资黄金后,黄金钱包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买进AU9999的黄金合约,相当于实物黄金,所以当投资者在线上投资的黄金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选择线下提金,这又为珠宝店引流,助其精准获客、提升销量。

另一个受益方是银行。2018年,《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颁布后,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角色和分工明确下来,银行负责提供黄金产品和黄金账户服务,互联网机构代理销售黄金产品。7月,黄金钱包与平安银行签署互联网黄金业务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第一步的系统对接完成后,平安银行将成为黄金钱包线下收金的网点。

对平安银行来说,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

如果一位“中国大妈”在工商银行买入一个黄金产品,如果想卖掉,必须原封不动地拿回工商银行才可以,拆封了不收,去建行网点也不收,因为银行并不具备黄金鉴定的能力。

与黄金钱包合作后,“中国大妈”可以径直到平安银行的网点,无论产品被把玩成了什么样,只要能通过黄金钱包的技术鉴定,平安银行照单全收,“中国大妈”自此也成了平安银行的客户。

“据我们估算,客户在平安银行存入100克黄金的话,就有可能会转进20-30万存款。”杨?罡说。

下一个黄金时代

互联网黄金的模式复制起来并不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互联网黄金行业活跃有约20家平台,各家平台的业务模式也不尽相同。

作为互联网黄金模式的首创者和领跑者,黄金钱包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同行出事”。

“我们不怕强者入局,就怕后来者搅局。”在亲眼目睹互金行业的起落后,杨?罡心有戚戚。

在黄金钱包的初创期,杨?罡曾发动校友资源,邀请了律所和行业专家帮公司做合规性梳理,当时对互金行业的监管正处于包容期,这一举动颇显谨慎。

及至2016年,黄金钱包的模仿者越来越多,机构投资人和市场的关注度都在提升,鉴于黄金租赁模式在监管层面仍较为模糊,黄金钱包积极自律并倡导行业合法规范经营;2017年底,在黄金钱包的积极倡导下,发起成立了中国黄金市场创新联席会,建立自律联盟。2018年5月,央行金融市场司发布《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这是央行首次发布互联网黄金相关的管理办法,也是互联网黄金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起点。互联网黄金市场方兴未艾,空间极为广阔。线下,是多达1万吨的国内黄金存量市场,放眼整个东南亚,体量还要翻倍;线上,年轻人群投资互联网黄金的习惯正在被培养起来,一旦黄金转入牛市,投资性需求将呈爆发性增长。

早在大摩工作时,杨?罡就通过对黄金牛市的准确判断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如今他再度做出了金价将破历史新高的预测:“今年是黄金熊市的第6年,从整个周期来说,已经处于底部阶段。而且矿山的开采成本和冶炼成本已升高到220-230元左右,与金价差距不大,金价的低迷又进一步导致矿山的开采意愿降低。宏观层面,人民币持续贬值,破7是大概率事件,美股暴跌,全球股市处于动荡局面,美国债务上限即将到期,负债已到了最高点,只能开动印钞机,进而导致货币贬值,这些都是黄金的利好因素。综合起来看,我认为黄金一定会创历史新高,突破2000美金1盎司也是非常有希望的。”

“历史上,黄金牛长熊短,虽然是慢牛,但可能会持续十几年的时间。”

这意味着牛市一旦来临,黄金钱包将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基础夯实,合规风控做好,然后静待牛市的来临。”杨?罡说。

8,从繁荣疯狂到资本寒冬,美国大萧条最完整的形成和破灭_

编者按:本文来自“点拾投资”,作者朱昂(微信号:dianshi830)。36氪经授权转载。

导读:我们此前简单翻译过宏观大神达里奥的《债务周期》第一部分,如何理解债务周期的形成和框架。通过这一段的翻译,我们最大体会是大家总是低估了周期的力量。其实一切都是一种周期。繁荣,泡沫,崩溃,衰退,萧条,这一切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一样,就像一个人一样,有生才会有死亡,有青春才有衰老。你需要了解一个人,必须从这个人成长完整的周期去了解。而经济也是如此,我们不能片面看待繁荣,需要去理解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今天和大家分享达里奥这本书关于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于美国大萧条的形成,泡沫,破灭,到后面的政策出台,我们对于债务危机的繁荣和衰弱,也会有深入理解。而其中,更会对大家了解中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未来,有所启发。

1927到1929年:泡沫期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开始经历了由科技引领的快速增长。美国中小城市的城镇化以及中产阶 级的崛起,给新的技术带来了巨大市场。比如那时候的收音机数量从1922年的6万台增长到了1928年的750万台。汽车行业快速增长,到了1929年,美国实现了2300万的汽车保有量,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拥有汽车。科技进步驱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1922到1928年美国工人生产效率提高了75%。

在经济增长的早期,大约从1922到1927年,经济快速增长,而通胀水平并不高。无论资本家还是工人,都取得了财富的增长。企业盈利创了战后新高,而失业率创了战后新低。在泡沫的初期1923到1926年期间,债务增速并不比收入增速更快,因为当时的债务是用来创造快速的收入增速。同时,股票市场稳步走高,波动率并不大。在1922年到1927年,投资者在股票市场获利150%。当时最火爆的公司也是一个科技股:美国收音机公司和通用汽车。

之后泡沫开始形成,如同每一次泡沫形成一样,大众认为科技带来了一次新的时代,将永久性的告别旧时代。当时美国对于全世界投资者来说,都极具吸引力。当时还是金本位的时代,大量的黄金涌入美国领土。当其他国家,包括法国、德国和英国,开始担心过多的黄金从他们领土流向美国时,他们要求美联储降低利率,让美元变得不再有吸引力。1927年春天,美联储将利率水平从4%降低到3.5%。这个行为刺激了美国信贷的创造。这是典型的央行不可避免创造金融泡沫的行为。

由于低利率环境,经济增长加速,到了1928年下半年,工业增加值达到了9.9%,汽车产量创了历史记录。到了1929年初,华尔街日报发文,美国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过,所以的一切都指向了经济高速增长和创记录的铁路客运量。

这里再次重申我对泡沫判断的7个标准:价格相对历史平均是不是过高,价格是不是包含了未来快速升值,购买是不是通过高杠杆完成的,购买者是不是在未来防止未来价格继续上涨做一些套期保值,是不是有新的参与者进入市场,是不是有全面牛市的情绪,收紧是不是会刺破泡沫。

在1927到1928年期间,股票市场几乎翻番。当时大量的股票通过杠杆被买入,市盈率高得离谱。大量新散户进入股票,这是一个股票市场泡沫的典型标志。华尔街的经济行在这个期间扩张了50%。在此期间,股票市场的杠杆率大幅飙升,许多杠杆来自监管以外的系统(注:是不是和2015年A股杠杆牛市很像?)。银行让这些高风险杠杆资金看起来很安全,将资产重新整合打包,从来没有人真正做过压力测试。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往往导致下一轮危机。这个过程中,银行家和投机者赚到了大量的钱。到了1929年,电话贷款和投资信托是银行表外系统中,真正最快的融资渠道。

电话贷款市场迅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杠杆债务市场。每一天贷款利率都会基于系统利率变化。电话贷款能够创造出资产和负债端的错配,贷款者基于长期的风险资产来获得短期贷款。借款人将资金借给那个愿意出高利息的高风险者。一个经典的债务危机,就是将贷款者和放款人的资产错配挤压掉。

一群新的投资者进入电话贷款市场,他们发现这真是一个好生意。市场利率比一般要高,而且随时能把钱拿回来(Call back)。许多公司将他们多余的现金拿到这个市场进行放款。甚至大量海外资本也进入这个行当。1928年这个市场占美联储之外放贷的24%,到了1929年10月,占比提高到了58%。可怕的是,这些金融机构在流动性上都不受美联储的保护。下图我们看到美国家庭的杠杆债务比例大幅上升,同期上升的还有美国股市!

投资信托是另一种金融创新,带来了大量的新投机者。这些信托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购买其他公司的股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买入多家公司股票,那么这种投资信托就是最好的品种。通过组合,让你享受到多个公司的股票。下图我们看到,投资信托的成立大规模增长。

在股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冒险者通过不断加杠杆,迅速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杠杆。这也对股票价格形成了一种反馈机制,冒险的人越多,股票价格就越涨。有趣的是,股票市场越好,杠杆买股票的利率就越低,而非越高。配资方的供给不断增加,大家都发现向投机者配资是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市场。

大量的杠杆产生于影子银行体系,大部分传统银行看上去杠杆率不高。在1929年5月,这些银行比1920到1921年衰退中,看上去健康很多。他们的收入创历史记录,资本金比例更高,存款大幅高于负债。这些都是因为资产价格的高估导致的。

1929年下半年:大崩溃

来到1928年,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从2月到7月,利率水平从1.5%提高到了5%。美联储希望放缓信贷的增长,而不影响经济基本面。到了1929年8月,美联储再次加息到6%。由于短期利率曲线走平,流动性开始下行。持有短期现金类资产的回报上升。由于资金价格的上行,持有现金更加有吸引力,而非持有长期资产或者风险资产。资金价格上行导致大量资金从金融资产撤出,资产价格开始下跌。这也推动了财富效应的负反馈。泡沫开始被刺破。

刺破泡沫的是流动性收紧,具体发生的情况是:1929年3月第一次看到了泡沫问题。到了1929年中,6月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工业增加值和工厂雇佣人数创历史新高。5月股市短暂回调后,6月大涨11%,7月上涨5%,8月上涨10%。股票市场的上涨继续由家庭杠杆率推动,6到8月美国家庭的债务增加了超过1.2万亿。到了8月8日,美联储加息到6%,显示了强硬的调控措施。经纪商收紧了电话贷款市场的放贷,保证金比例从前一年的10%大幅提高到45-50%。道琼斯在9月3日达到了创记录的381点后,之后25年再也没有创出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特定事件导致美股的崩盘。如同一个经典的泡沫,价格需要不断加杠杆买入来推动,一旦投机者和放款人都在持仓的最大位置,市场就会自由落体。到了10月中旬,一系列的收紧导致股票市场从高点回落10%。而大部分投资者认为,最坏阶段已经过去,波动率提高对市场是好事。接下来的一切都是历史。从10月19日的周六,到10月21日那一周,股票市场交易量急剧放大,市场出现了巨大调整,一波又一波的保证金质押需求,推动了市场的不断卖出。到了10月23日周三,道琼斯单日暴跌6.3%,创那个时候最大单日跌幅,收盘为305点。市场出现了暴跌=》追加保证金=》平仓盘卖出=》暴跌的负面反馈(注:还是和2015年A股下半年很像)。在经历了持续的暴跌后,股票市场终于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没有人愿意买入了。到了11月中旬,美股从高点回落超过50%。之后美国总统Hoover开始注入流动性,并且让美联储将利率水平从6%下调到4.5%。当时最著名的还是洛克菲勒宣布以50美元价格买入100万股标准石油,帮助标准石油驻底50元。到了11月13日,市场短暂见底,到了12月已经反弹了20%。乐观情绪又开始回来了。。。

1930到1932年:大萧条

到了1930年,许多人认为股票市场50%的调整已经结束,开年的四个月市场开始反弹。当时没有看到公司盈利的下滑,许多公司变得便宜。到了3月,美联储降低利率到3.5%,5个月内下调利率2.5%。到了3月25日,国会又通过了两个铁路基建项目,将带了1%的GDP增长。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财政刺激将带来经济的增长。银行业到了1930年初,又开始进行扩展。道琼斯到了4月10日反弹到了290点以上。在我们的去杠杆初期,许多人都会低估经济衰退的严重性,这时候的经济政策往往不足够。

到了1930年下半年,经济开始衰退。5月到12月的百货店销售下滑了8%,工业增加值下滑了17.6%,失业率上升到了10%以上,产能利用率下滑了12%。家庭和房屋贷款市场崩溃。由于经济基本面恶化,股票市场恢复大跌。到了1930年10月,股票市场创了1929年11月的新低。而此时,Hoover总统依然保持乐观。

当股票市场暴跌的时候,银行股表现还是比较坚挺,但是最终也无法幸免。1930年银行的盈利整体下滑了40%,不过资产质量还是足够好,有些银行甚至增加了分红。那时候他们相比股票市场和经济,都感觉要好很多。然而,一批小银行开始不行了,逐渐的房地产贷款比例高的银行,也不行了。当时第一家不行的大银行是美国银行,拥有40万存款者,是美国最大的银行。银行出现了挤兑风险。当时JP Morgan会见美联储主席,讨论是否需要注入3000万美元资金拯救这家银行。许多人认为这家银行是独立的,就让他倒闭吧。但是有人认为,如果一旦美国银行倒闭,会导致市场上流动性冻结,其他银行会接二连三倒闭。最终,他们还是让美国银行倒闭,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倒闭最大的银行。最终我们发现,这是影响大萧条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大众对于国家银行系统的信心,急转直下。

这里补充一句,由于当时还是金本位时代。美联储没有办法开启“印钞机”。一旦美联储印钞,老百姓就会将美元换成黄金。所以美联储能够注入的流动性在当时是有限的,也限制了美联储对于当时银行危机的拯救。

1930年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民众希望新的变革, 民主党横扫了美国国会。两年后,老罗斯福将当选美国总统。

伴随着一年的经济衰退,超过600万的美国人没有工作,而政策制定者关于如何应对依然有巨大分歧。大家最大的分歧在于联邦政府是否需要大幅增加开支以刺激经济。如果这么做,意味着政府的财政赤字会增加,也意味着收入的重新分配。Hoover总统更加倾向于非直接刺激。同时他还需要面对大幅减少的税收收入。到了1931年,政府财政赤字达到了3%的GDP。

在衰退中我们会看到这个经典矛盾。政府刺激是一个明显的应对措施。然而当你的支出减少,你的收入也在减少。经济衰退时,政府收入减少,也没有钱用来做刺激政策。下图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变化。

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形成了一次完整的危机,初期政府的干预手段效果不大。美国进口出现了大幅的下滑,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推动美元走强。这个过程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出现过。如果我们看下面这张图,看到在大萧条过程中,道琼斯指数出现了多次20%以上的反弹。不过每一次反弹都是带来更大幅度的下跌。

到了1931年的四季度,由于全球其他货币都在对美元贬值,美国出现了通缩型衰退。美国的大萧条向全球扩散。1931年9月,道琼斯单月暴跌30.7%,是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到了10月5日,市场单日暴跌10.7%。纽交所停止了做空机制。此前的大幅上扬的避险资产美国国债,也被大举抛售,投资者担心美国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由于对于银行的担忧,大部分银行抛售债券来保持现金比例。

由于黄金从美国大幅流出,为了吸引投资者,美联储又开始了加息之路。在1931年10月9日,美联储加息1%,从1.5%提高到了2.5%。一周以后继续加息1%,提高到了3.5%。当时的美联储主席私下要求法国不再从美国撤资,将黄金保留在美国国土。由于美国政府开始兑换黄金和现金,又导致了新一轮的银行被挤兑。由于存款比例下滑,银行不得不召回他们的贷款。大量普通老百姓被迫拍卖房子和农场,以应对银行的要求。下面这张图我们看到了美国黄金储备的月度变化,以及银行存款的大幅下滑。

到了1932年,经济持续衰退,信贷收缩。企业的亏损达到了创记录的2.7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银行倒闭。在一个经典的债务危机中,政策制定者对于通缩的应对是将债务水平削减,在这个动作会导致经济持续的衰退。削减展望,财政紧缩最终会带来一系列痛苦的过程。显然,这时候美国总统Hoover的应对措施并不有效。Hoover总统在后期,设立了金融资产重组机构,来吸纳银行的坏账。到了1932年8月,这个机构给5520家金融企业贷款了1.3万亿美元,来帮助减少银行的破产。但是,由于只能对优质资产进行抵押放款,大量真正需要钱的金融机构拿不到贷款。下面是美国银行倒闭的数量。

到了1932年后期,美国国内失业率达到了25%。而这一次大萧条也导致了全球的保护主义崛起,进而引发了后来的战争。在德国,希特勒在选举中获胜。1931年日本入侵东三省,1932年入侵上海。美国国内也引发了大规模的民粹主义。之后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全面爆发。在危难时刻,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将美国总大萧条中真正拯救了出来。下图我们看到,在罗斯福当选的时候,美国失业率达到了惊人的25%,通缩也是在10%的水平。从投资时钟看,是最差的宏观经济基本面。

罗斯福总统上台

1932年11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在竞选中他获得了2280万张选票,大幅超过了Hoover总统的1580万张。在当时,这是美国历史上总统大选中,最大的一次选票差距。面对经济的衰退,贫富差距的大幅拉大,全球民粹主义大幅崛起(1920到1930年)。这个阶段,不仅仅美国更换了领导人,其他包括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都进行了政党更换。30年代初期,美国贫富差距创了历史新高,在接下来的10年依然会保持很高。罗斯福当选时,收入最高的前10%人口占到了美国总收入的45%,以及85%的总财富。这也让罗斯福的当选口号为“New Deal”。曾诺给底层工人,实业人群带来改变。

进入1933年2月,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底特律联合集团,当时密西根州最大的金融机构,面临破产边缘。他们向美国政府寻求贷款。当时这家金融机构根本没有抵押物来贷款了。美国政府同意给于信贷,但是要求其最大股东,汽车大亨福特也必须出资。在博弈中,福特认为汽车工业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大而不倒”,政府一定不会放弃。于是,福特拒绝出资,而美国政府也最终没有出手,让其破产。这家银行破产导致密西根州几乎破产。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传导到了其他州,包括俄亥俄、印第安纳等。在2月最后两个星期,纽约联储的黄金储备有2.5亿美元被投资者取出。

1933到1937年,开始了一轮完美的去杠杆。3月5日,在正式上任后的第二天,罗斯福宣布禁止黄金出口。在银行开门之前,出台了法案,将通过美联储给银行提供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可以基于银行资产提供,而非黄金,这就打开了美联储印钞机。这样,美联储一边印钞,另一边又不需要担心黄金储备被挤兑。3月12日,在银行开门的前一天晚上,罗斯福又向全国人民进行了广播,表示美联储的12家银行将提供充足流动性。第二天,大家都在紧张等待银行开门,不知道民众又会抽走多少资金。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大众居然向银行存入了10亿美元资金。这是一个经典的资产和债务案例。当大家认为资产没问题时,债务也会逐步解决。越来越多银行终于开门了,发现不再有挤兑风险。道琼斯也出现了单日15.3%的涨幅。

突然间,整个资金价格大幅下降。短期利率水平下降到了2%,在未来四个月道琼斯指数几乎翻倍。大萧条就这样突然结束了。许多人认为大萧条持续了整个1930年代。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GDP在1936年就回到了1929年的高点。如果你看大量的资产价格图形,你会发现美元和黄金脱钩是一个转折点。

回头看,罗斯福总统拯救美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就是美元和黄金脱钩,美联储能够印钞来给银行注入流动性。这个案例,也让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做出了正确决定,导致整个金融危机仅仅持续了一年。到了1935年,美国经济进入了一种Goldilocks的时期。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房价上升了10%,通胀维持在很低的水平,股票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的反弹。

到了1936年,由于欧洲大陆的战争,越来越多钱再次流入美国,美国资产价格出现了又一次繁荣。但是罗斯福总统对于大萧条记忆犹新,这也让他开始担忧新一轮资产泡沫。在1936年,股票价格相比1933年底部增长了4倍,1935和1936年指数分别上涨40%和25%。通胀从之前的0上涨到了2%。到了1937年,美股继续走强,这时候通胀水平已经达到了5%。在1937年3月,美联储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控。紧缩带来了短期资金价格的上涨,财政政策开始收紧。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双重收紧,风险资产价格被打压,信贷增速开始放缓。非金融信贷进入-2%的增长。这一次调控,又带来了一次经济衰退,失业率重新回到了15%。一年以后,美股从高位回落接近60%,在1938年4月二次探底。

之后的一切都是历史,到了1939年经济在新一轮刺激下,又开始复苏。我们看到经济的波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泡沫和萧条本来就是互相对应的。而此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9,中国债市第一多头:流动性拐点已至 2018“紧货币”没有可能_搜狗问...

摘要:昨晚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强调监管对宏观经济和市场格局的影响,均能反映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拐点。

本文来自海清证券频道,原文标题《央行释放两大关键信号:“流动性拐点”已现+“大资管新规”重视民意=债市春天到来!》

2018年2月14日,央行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已经确立,“紧货币”担忧是杞人忧天。尽管此次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但这仅仅是为了保证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致,其实际意义仅限于货币政策不可能重回2015-2016年偏宽松,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

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强调“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以及超储率的跃升,均能反映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拐点:虽然货币政策重回2015-2016年的偏宽松是不可能的,但2018年“紧货币”也没有可能性,但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

2、监管政策边际利好债券市场。关于2018年监管政策的焦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MPA考核,二是“大资管新规”。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MPA并无增量利空,而“大资管新规”的表述则体现了重视民意,确实正在根据“社会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由于几乎所有的社会意见都是提出“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不足之处,这意味着对市场而言,最终版本的“大资管新规”只可能比11月的征求意见稿更为友好。

3、“通胀回归正常”不代表“通胀压力”,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早已先于CPI之前收紧的背景下,2018年货币政策更不会因为CPI再收紧。2017年CPI水平过低、仅为1.5%,2018年通胀较2017年上行是必然,但这并不代表着“通胀压力”。全球因素看,“大宗商品价格拖累、劳动力结构、工资增长缓慢、通胀目标、全球价值链与技术进步”,国内因素看,蔬菜水果的季节性回落、猪肉趋势未现、医疗价格冲击已过、原油价格大跌、PPI下行,2018年通胀因低基数上行、但压力非常有限,全年中枢在2-2.5%,货币政策也不会由此而收紧。

4、对于M2低位,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解释是不同的。央行专栏重点从资产端的角度解释,即2017年M2同比低位是由于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萎缩、债券投资规模下降等导致;但我们从负债端的角度来看,M2主要受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下滑影响,这与房地产调控导致房地产销售下滑密不可分。

5、“适时推动前期出台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回归中性”特指汇率,即在汇率正常化之后,“逆周期因子”的调控作用将弱化。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明显的情况下,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来对汇率市场进行调控,等到人民币贬值预期好转的时候,央行希望通过降低“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来更多地由市场决定汇率价格。不过,考虑到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央行创造“逆周期因子”的变相调控干预汇率市场,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6、2018年外部环境难以乐观。由于贸易保护、地缘政治、美国经济复苏受阻、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等因素,都将为2018年的外部环境蒙上阴影,2018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恶劣局面,党和政府、市场投资者千万不能误判形势,需要如履薄冰!

7、作为“中国债市第一多头”,海清FICC频道认为:其一,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已经确立,“紧货币”担忧杞人忧天;其二,目前债券收益率水平已经price-in了充分的严监管利空,债券市场危险期已过;其三,2018年通货膨胀上行压力有顶;其四,海外风险利空中国经济;其五,中美利差只是果、不是因,以及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下,中美利差收窄存在可能,美债上行并不会制约中债下行。总体上,从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等传统分析框架看,债券市场已经超调、配置价值凸显,而且监管冲击高峰已过,债券收益率将重回价值中枢,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利率债,重申“十年期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

一、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到来!

2018年2月5-6日,2018年央行工作会议中去掉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说法,但此次2018年2月14日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提到“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沿用了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

对此,海清FICC频道认为,加上“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主要是出于保证央行货币政策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的政治一致性,其实际意义仅限于货币政策不可能重回2015-2016年偏宽松,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

相反,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可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尽管重新添加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的说法,但对流动性的表述反而出现了边际缓和的情况,其主要论据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对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此次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对比以往可以发现: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的提法是“合理充裕”、2016年四季度-2017年三季度的提法是“基本稳定”,从“合理充裕”到“基本稳定”再到“合理稳定”,表明货币政策边际拐点到来。

如下图所示,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货币流动性处于利率低中枢、低波动的情况,这一时期的表述是“合理充裕”;2016年四季度-2017年三季度货币流动性处于利率中枢逐步抬升、高波动的情况,这一时期的表述是“基本稳定”;2017年四季度以来利率中枢略微下行、波动幅度降低,反映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正好介于之前两个时期,较2016年四季度-2017年三季度时期出现了流动性的边际拐点,符合“合理稳定”的表述。

图1:流动性表述从“合理充裕”到“基本稳定”再到“合理稳定”

其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着重强调了“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加强监管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削峰填谷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以往该部分更多地是强调了“流动性收紧去杠杆”的层面,但此次报告则更多突出了“流动性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反映出政策层对流动性态度的更为友好;

其三,2017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较2017年三季度超额准备金率大幅回升了0.8个百分点,尽管超储率回升存在季节性因素,但回升幅度高于季节性规律,这反映出了央行货币流动性投放的更为积极性,以及对市场流动性的更为呵护。

图2:2017年四季度超额准备金率跃升0.8个百分点至2.1%

总体上,尽管此次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但这仅仅是为了保证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致,其实际意义仅限于货币政策不可能重回2015-2016年偏宽松,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

相反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无论是对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还是更多地强调“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以及超储率的跃升,均能反映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拐点:虽然货币政策重回2015-2016年的偏宽松是不可能的,但2018年“紧货币”也没有可能性,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

二、MPA没有增量利空,“大资管新规”重视民意

关于2018年监管政策的焦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MPA考核,二是大资管新规。分析201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海清FICC频道认为,MPA考核并无新增利空因素,均是存量信息,对市场不构成新的利空;反而是大资管新规,由于监管部门会适当考虑市场意见,正式的发文可能较征求意见稿出现适度缓和的情况,反而会出现利空出尽的利好。具体如下。

第一,关于MPA考核的提法,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与二季度、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致,并无增量利空。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2017年第一季度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之后”、“于2017年第三季度评估时,将绿色金融纳入MPA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评估中把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指标,对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进行考核,对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的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进行监测”。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开头“将同业存单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的准备工作”,但后文明确提出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时是5000亿以上银行,并没有进一步扩大MPA考核的范围。因此,很明显,此次关于MPA考核的内容与之前的监管规定比较并无不同,MPA考核不会对市场构成新的利空;

第二,关于“大资管新规”,此次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明确提及“做好社会意见的研究吸收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布”,这表明监管层不会“无视市场心声”,而是确实在进行“修改完善”,“理想化”的目标需要与现实条件进行结合。由于几乎所有的社会意见都是提出“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不足之处,这意味着对市场而言,最终版本的“大资管新规”只可能比11月的征求意见稿更为友好。

回顾“大资管新规”两次征求意见稿,我们可以发现确实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2017年2月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产品期限与所投资产存续相匹配”、“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这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行性,因为只要投资股票,必然涉及期限错配;在2017年11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删除了“产品期限与所投资产存续相匹配”,将第二句中的“期限错配”从资金池业务中删除,该版本对于标准化资产的期限错配并不限制。

对于11月版本的征求意见稿,我们在当时的点评中提出,该版本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监管层对银行理财的定位与其他资管完全相同,而民众对于银行理财的认知就是“刚性兑付”,这种观念之间的差异难以一夜之间得到改变;(2)银行理财作为资管产品需要采用市值法计价,这将导致现有理财产品出现大量浮亏,从而导致挤兑风险,以及债市剧烈波动的风险;(3)对于“分级产品”的表述存在自相矛盾,该版本征求意见一方面沿用了“新八条”对于分级产品的要求,即固收类不超过3:1,权益类不超过1:1等,但另一方面该征求意见稿又规定了“所有公募产品、开放式私募均不可进行分级”,只有“投资标准化资产不超过50%、且投资单一非标不超过50%、且为封闭式私募”的产品才允许分级,这种产品事实上几乎不存在。

我们认为,最终版本的“大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宗旨不会动摇,统一资管产品监管标准的宗旨不会动摇,但是具体执行方式可能发生变化,部分有待商榷的细节可能调整,完全有可能采用对市场冲击最小的方案,妥善化解金融系统风险,避免“处置风险引发更大的风险”。

总体上,无论是MPA考核不存在增量利空,还是政策层考虑将“大资管新规”适度“友好化”,均表明出了监管层态度的日益明朗化,2018年监管政策对债券市场并不构成利空,反而存在利多的可能性。

三、“通胀回归正常”不代表“通胀压力”

2017年底以来,“通货膨胀压力”一直是市场热点,此次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同样表达了一定的通胀担忧压力,报告中明确指出“受去产能、环保督查、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基数因素等叠加影响,通胀水平可能存在小幅上升压力”,之前的提法则是“通胀预期大体保持稳定”,反映出2018年较2017年通胀上行确实是大概率事件。

但我们认为,“通胀回归正常”不代表“通胀压力”,2017年CPI中枢仅为1.5%,2018年通胀中枢将上行至2-2.5%,这只是通胀回归正常水平,并不代表所谓“通胀压力”。

此外,中国与海外不同,海外通胀上行是海外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条件,也就是通胀上行将导致加息缩表,而中国央行早在2016年四季度通胀低位时已经开始了货币市场加息,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早已正常后,债券市场更已经超调。只要中国2018年CPI中枢不超过2.5%,不会引发货币政策收紧。

我们认为,中国2018年CPI中枢难以超过2.5%,理由包括:

其一,关于货币政策报告专栏中的解释,“低通胀现象的成因既可能有暂时性、周期性因素,也可能有趋势性、结构性因素。一是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处在近年来低位,对通胀上升产生拖累;二是劳动力市场兼职劳动者、临时雇佣合同和低技能劳动者占比上升等结构性因素导致工资增长缓慢;三是主要经济体目前都存在通胀预期较低的问题,影响工资和商品价格的上涨,抑制了家庭和企业的消费与投资需求,导致通胀缺乏上升动能;四是近年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大多转向以通胀为目标,并对外明示了通胀目标的水平,在主要经济体央行可信度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通胀预期被锚定在通胀目标之下,在稳定通胀的同时,也导致了通胀低迷;五是全球价值链发展与技术进步因素可能带来价格下行压力”;

其二,根据CPI细项的分析,一是2018年1月蔬菜、水果价格明显走高,这主要是由于天气因素导致了蔬菜、水果价格的走高,但是随着天气因素逐渐消退,蔬菜、水果价格的走高将面临回落的情况,类似于2016年2-3月;二是猪肉价格走势具有明显的趋势性,由于当前猪肉价格并未出现市场预期的“猪周期”,猪肉导致通胀上行的可能性很低;三是医疗改革对价格的影响是一次性冲击,这直接导致了2017年医疗保健同比达6%,但随着医疗改革的结束,以及医疗保健细项高基数的情况下,CPI医疗保健细项环比增速已经降为0%附近;四是2018年2月以来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WTI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66.66高位跌至59.35水平,跌幅已经达到10.97%,,石油价格的大跌可能缓解CPI价格的上行压力;五是PPI-CPI的剪刀差将以“PPI大幅向下、CPI小幅向上”而收尾,我们认为,这一轮PPI同比的大幅回升仅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洼地回补,相反CPI同比一直来是相对稳定,并不存在PPI向CPI明显传导的情况。

总体上,尽管2018年通胀水平较2017年上行是必然,但这并不代表着明显的通胀压力,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拖累、劳动力结构、工资增长缓慢、通胀目标、全球价值链与技术进步,以及蔬菜水果的季节性、猪肉趋势未现、医疗是冲击、原油价格大跌、PPI下行,2018年CPI中枢大概率在2-2.5%左右,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早已先于CPI之前收紧的背景下,2018年货币政策也不会因为CPI再收紧。

四、M2之谜: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不同解释

2017年以来M2增速有所放缓,全年M2同比增长8.2%,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M2同比的屡创历史低位,也成为了市场讨论的焦点。

货币政策报告从银行体系资产端的角度解释,2017年M2增速放缓的原因包括三点:一是,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从之前的快速扩张转为有所萎缩,是导致M2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原因,这主要与2017年严监管政策导致金融链条收缩有关;二是,银行债券投资规模下降,由于2017年债券市场利率上行较快,地方债和企业债发行较上年明显放缓,债券投资规模的下降同样拖累了M2同比增速;三是财政存款超预期增长,财政存款增长会导致M2相应下降,因为当企业或个人缴税后,其存款会减少,而财政在拿到这笔资金后会上存央行,这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会阶段性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存款的减少,进而使M2下降,下拉M2增速约0.3个百分点。

上述逻辑集中于银行资产端,即认为银行资产形成派生货币,但我们从银行的负债端的角度分析发现,2017年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明显下行,成为了拖累M2增速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的下行可能与房地产调控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房地产政策调控下,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销售出现明显的下行,这直接使得由于购房行为变动导致的存款资金出现回落。

图3:房地产销售额与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相关性高,房地产调控制约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拖累M2同比

总体上,从资产端的角度来看,2017年M2同比低位是由于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萎缩、债券投资规模下降、财政存款超预期导致的;从负债端的角度来看,2017年M2同比低位受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下滑拖累明显,这与房地产调控政策密不可分。

五、“逆周期因子”与汇率市场化的矛盾

在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摘要部分,有一句“适时推动前期出台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回归中性”,这一句话实际上特指汇率问题,即在汇率正常化之后,“逆周期因子”的调控作用将弱化。

2015年811汇改至2016年底,由于美元指数的不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这一时期的人民币贬值是合理的;但2017年4月之后,美元指数开始走弱,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继续持续走弱,为了防止人民币发生恐慌性贬值预期导致的贬值,央行通过增加“逆周期因子”来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但目前来看,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持续升值,人民币贬值预期已经出现明显好转,汇率开始由市场供需来决定,此时,政策层希望通过适当降低“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来进一步加大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作用。

此次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此同样进行了明确的说明,“积极完善和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适时推动前期出台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回归中性”、“在市场环境已转向中性的情况下,有必要使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而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也回归中性,强化外汇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总体上,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明显的情况下,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来对汇率市场进行调控,等到人民币贬值预期好转的时候,央行希望通过降低“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来更多地由市场决定汇率价格。

六、2018年海外风险巨大,需要如履薄冰!

2018年2与6日,我们在报告《一语成谶!美股暴跌致全球经济复苏夭折》中提示投资者2018年的海外风险,“中国党和政府、市场投资者千万不能误判形势,2018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恶劣局面,美股存在高度泡沫化风险,建立在货币超级放水上的全球经济复苏是尽管很性感、但是脆弱的,今年是中美国运交锋的大国博弈年,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或成为中国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推进一带一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良机!”

此次,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反复强调“海外风险”,与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比如,报告中指出,“需密切关注美国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常化组合对流动性、投资者风险偏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此外,美国税改政策是否会引起全球贸易摩擦与全球减税潮,也需密切关注”、“需要密切关注发达经济体资产价格变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溢出效应”、“受生产率增长长期低迷、政治不确定性、人口增长放缓及企业债务高企等因素影响,全球投资前景亦承压”、“地缘政治冲突多点爆发,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加速累积,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加大”。

总体上,由于贸易保护、地缘政治、美国经济复苏受阻、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等因素,都将为2018年的外部环境蒙上阴影,2018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恶劣局面,党和政府、市场投资者千万不能误判形势,需要如履薄冰!

七、中国债市第一多头:流动性拐点已至,国债3.8%以上闭着买!

海清FICC频道作为“中国债市第一多头”,坚定看好中国利率债市场,从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等传统分析框架看,债券市场已经超调、配置价值凸显,而且监管冲击高峰已过,债券收益率将重回价值中枢,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利率债,重申“十年期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

其一,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已经确立,“紧货币”担忧是杞人忧天。尽管此次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但这仅仅是为了保证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一致,其实际意义仅限于货币政策不可能重回2015-2016年偏宽松,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

相反,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无论是对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还是更多地强调“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以及超储率的跃升,均能反映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拐点:虽然货币政策重回2015-2016年的偏宽松是不可能的,但2018年“紧货币”也没有可能性,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

其二,监管政策边际利好债券市场。关于2018年监管政策的焦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MPA考核,二是“大资管新规”。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MPA并无增量利空,而“大资管新规”的表述则体现了重视民意,确实正在根据“社会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由于几乎所有的社会意见都是提出“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不足之处,这意味着对市场而言,最终版本的“大资管新规”只可能比11月的征求意见稿更为友好;

其三,“通胀回归正常”不代表“通胀压力”,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早已先于CPI之前收紧的背景下,2018年货币政策不会因为CPI再收紧。2017年CPI水平过低仅为1.5%,2018年通胀较2017年上行是必然,但这并不代表着“通胀压力”。全球因素看,“大宗商品价格拖累、劳动力结构、工资增长缓慢、通胀目标、全球价值链与技术进步”,国内因素看,蔬菜水果的季节性回落、猪肉趋势未现、医疗价格冲击已过、原油价格大跌、PPI下行,2018年通胀因低基数上行、但压力非常有限,全年中枢在2-2.5%,货币政策也不会由此而收紧;

其四,从海外担忧的角度来看,由于贸易保护、地缘政治、美国经济复苏、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等因素,都将为2018年的外部环境蒙上阴影,2018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恶劣局面,这可能会利空2018年中国的出口,进而加大经济的不确定性;

其五,从中美利差的角度,中美利差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能用来倒推中国国债收益率合理水平。2012年之前,中美利差均值为0%;2012年之后,中美利差均值1.2%,这实际上是中国债市收益率中枢不变、美债收益率由于量化宽松下台阶,导致的中美利差被动放大。

从中国与德国债券利差来看,结论更为明显,2009年之前10年中债-德债利差中枢为-0.5%,即德债收益率高于中债,而2012年欧债危机之后中债-德债利差中枢为3%,显然是由于欧央行采取QE、负利率等超常规货币政策导致中德利差被动拉大。

我们认为,随着美国、欧洲货币政策逐步正常化,中美、中德利差也将逐步收窄回归正常化,不能用危机后的超常规货币政策时期的利差水平作为合理利差水平,美债、德债收益率上行,中债收益率下行是可能的。

作为“中国债市第一多头”,海清FICC频道认为:一方面,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已经确立,“紧货币”担忧杞人忧天;另一方面,目前债券收益率水平已经price-in了充分的严监管利空,债券市场危险期已过。

从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等传统分析框架看,债券市场已经超调、配置价值凸显,而且监管冲击高峰已过,债券收益率将重回价值中枢,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利率债,重申“十年期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


文章TAG:美债所  ...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对新兴经济体有什么冲击美债所影响的黄金价...  美债  美国  国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