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评价辛德勇的论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对汉武帝的评价,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如何评价辛德勇的论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

2,如何评价辛德勇及其学问

很厉害。辛德勇,1959年8月生,辽宁铁岭开原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地理学史研究,代表作为《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和《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专著1、《隋唐两京丛考》,三秦出版社,1991年10月;2006年1月第二版。2、《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7月。3、《黄河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4、《未亥斋读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5、《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2013年1月。6、《读书与藏书之间》,中华书局,2005年11月。7、《两京新记辑校·大业杂记辑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8、《读书与藏书之间二集》,中华书局,2008年10月。9、《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9月。10、《困学书城》,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

如何评价辛德勇及其学问

3,著名唐史专家有哪些

唐史研究的骨干,例如有谢保成、吴丽娱、黄 正建、吴玉贵、辛德勇、牛来颖、杨宝玉、李锦绣
搜一下:著名唐史专家有哪些

著名唐史专家有哪些

4,如何评价辛德勇在个人公众号上的最新一期推送文史哲这是

借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知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再度对学术期刊公开双方沟通记录一事提出自己的质疑。辛德勇认为,自己根本没有表述过这样的意思,《文史哲》编辑部采纳的这篇东西,所论纯属无中生有,亦即歪曲事实,强行捏造一个观点硬把它栽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再对其恣意挞伐。11月19日,辛德勇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出《再问<文史哲>是要干什么?》,质疑《文史哲》方面将他和编辑部沟通的记录公布在网上且“断章取义”。辛德勇提到,在编辑与作者之间,作为编辑人员,是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特别是不能把作者同编辑之间在稿件处理协商过程中谈到的事情,轻易外泄;更不用说散发到互联网上去了。辛德勇在文中表示:“可遗憾得很,我没有得到任何解释。不仅如此,昨天下午14时26分我刚刚同《文史哲》编辑部刘女士沟通的内容,其编辑部某工作人员就又在晚上七点多发到了网上。19日,澎湃新闻就此事试图联系《文史哲》编辑部寻求回应。一名工作人员称,相关文章是孙齐负责的,直接跟孙齐联系就行。孙齐正是林鹄文章的责任编辑。在11月19日回复澎湃新闻的邮件中,孙齐对于辛德勇所称“聊天记录被公布”一事回应道,“作为林鹄文章的责任编辑,我认为这个话题已经脱离了正常学术讨论的轨道。”

5,什么是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历史地理学集刊,供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参考。中国历史地理学以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近现代学者有顾颉刚、严耕望、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陈桥驿、石泉、邹逸麟、张修桂、葛剑雄、周振鹤、李孝聪、唐晓峰、辛德勇、韩茂莉、吴松弟等。[1]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6,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哪些特点

从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看:以宫殿城池阶段为城市主体的秦汉时期,以坊市制度为标志的隋唐时期,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宋以后时期。从中国都城史角度看:中国都城在两宋时期开始由中原型向近海型转移。从城市规模看: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从城市布局、重心分布看: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从城市观念看:宋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很多城市虽然人口增加使得城外居住了大批居民,但不再仅以扩建外城的方式把他们扩进来。南方市镇、草市的兴起,已经冲破围墙的桎梏。从城市人口构成看:两宋时期,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从城市文化结构看:市民文化是否成为宋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主导?宋以后新兴的文学艺术——说话、话本、元曲、杂剧、小说、曲艺、戏剧,都是因市民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士大夫也因城居而更接近市民阶层。从不同角度审视唐宋城市变化,对研究中古时代城市应有很多启发。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唐宋时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大量、频繁的人口面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是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从考察商品经济发展与城市变迁的互动关系人手,能进一步了解唐宋城市变迁过程的特点以及与城市生活各个层面及周边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从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看:以宫殿城池阶段为城市主体的秦汉时期,以坊市制度为标志的隋唐时期,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宋以后时期。从中国都城史角度看:中国都城在两宋时期开始由中原型向近海型转移。从城市规模看: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从城市布局、重心分布看: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从城市观念看:宋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很多城市虽然人口增加使得城外居住了大批居民,但不再仅以扩建外城的方式把他们扩进来。南方市镇、草市的兴起,已经冲破围墙的桎梏。从城市人口构成看:两宋时期,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从城市文化结构看:市民文化是否成为宋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主导?宋以后新兴的文学艺术——说话、话本、元曲、杂剧、小说、曲艺、戏剧,都是因市民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士大夫也因城居而更接近市民阶层。从不同角度审视唐宋城市变化,对研究中古时代城市应有很多启发。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唐宋时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大量、频繁的人口面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是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从考察商品经济发展与城市变迁的互动关系人手,能进一步了解唐宋城市变迁过程的特点以及与城市生活各个层面及周边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以都城社会为中心的研究,为不少学者所重视,以笔者管见,对研究进程影响比较大的有几个代表性研究:1.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为代表的城市社会经济研究;2.以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为代表的都城制度综合研究;3.以史念海“古都学”创立为起点的历史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研究;4.以妹尾达彦系列研究为代表的都城研究新空间(全球视野、礼仪空间、宇宙都城等)体系。此外,李孝聪的城市地域研究,荣新江的长安研究及综述,辛德勇的历史地理文献释读考证等的多视角研究,阎文儒、李健超、杨鸿年等人对城市文献考实性著作,城市史比较研究等,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从近几年的研究侧重点看:1.都城研究长盛不衰,新的研究热潮不断涌现。2.城市比较研究更为宽泛,不仅包括相关时代城市的比较,还从研究者的立场出发,关注城市研究的新课题。3.城市史研究已经全面展开,近几年更重视对地下遗址遗迹的考察,诸如城池、宫阙、墓葬、窖藏等。文物与文献的结合,考古与实地探察的结合,城市社会的研究成为关注热点。

文章TAG:辛德勇辛德勇  如何  评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