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肥红瘦只是指海棠花吗还可以怎样理解

1、绿肥红瘦”不只是指海棠花,绿肥红瘦还可以理解为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出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绿肥红瘦只是指海棠花吗还可以怎样理解

2,绿肥红瘦分别指什么花

一、回答“绿肥红瘦”的红是指的红色的“海棠花”。二、成语解释绿肥红瘦,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的是暮春时节。写出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中,特指绿色的多,红色的少。三、出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四、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绿肥红瘦分别指什么花

3,绿肥红瘦是什么花

1、“绿肥红瘦”是形容海棠的。它出自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的是暮春时节,表达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绿肥红瘦,词中用“红”、“绿”两种颜色代替了花朵和绿叶,“肥”是形容雨后绿叶吸足了水分,长得茂盛肥大,“瘦”是指花朵经受不了风雨摧残,已经凋落的不剩多少

绿肥红瘦是什么花

4,绿肥红瘦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绿叶红花不会变,之所以有语句的区别,关键在于心情的差异。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轻时的李清照,家境优渥,生活悠闲。春来花红柳绿,对景感怀,小酌怡情,力不胜酒,不觉微醺,在乱花馨香中酣然入梦。早晨醒来,唯恐错过了春光,也担心疏风狅雨摧残了春色,急不可耐的让人去看。把真的红肥绿瘦,想成了绿肥红瘦。此人的热爱生活,眷恋春天的小女儿情态跃然而出。而杜甫的的《绝句漫兴九首_》表达的情绪和李清照相差许多,可以作为真的“绿肥红瘦”的感伤。岁然春天乍到,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已经零落,触目惊心。 绝句漫兴 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恰逢春色已尽,触景生情,作了一首小诗,请方家评点。 春尽杂兴 找荣沛 春暖催情了无迹,杨花榆荚饶梁飞。 野丛低落有胜景,红瘦绿肥拚高低。
绿叶红花不会变,之所以有语句的区别,关键在于心情的差异。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年轻时的李清照,家境优渥,生活悠闲。春来花红柳绿,对景感怀,小酌怡情,力不胜酒,不觉微醺,在乱花馨香中酣然入梦。早晨醒来,唯恐错过了春光,也担心疏风狅雨摧残了春色,急不可耐的让人去看。把真的红肥绿瘦,想成了绿肥红瘦。此人的热爱生活,眷恋春天的小女儿情态跃然而出。而杜甫的的《绝句漫兴九首_》表达的情绪和李清照相差许多,可以作为真的“绿肥红瘦”的感伤。岁然春天乍到,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已经零落,触目惊心。 绝句漫兴 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恰逢春色已尽,触景生情,作了一首小诗,请方家评点。 春尽杂兴 找荣沛 春暖催情了无迹,杨花榆荚饶梁飞。 野丛低落有胜景,红瘦绿肥拚高低。“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小词《如梦令》,全词如下: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要明白“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就得先明白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借代。借代就是借一个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或某个特征等来指代这个事物。比如,借帆来指代船,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白领这个词来指代职场人士。“绿肥红瘦”这个词,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是指海棠花的绿叶,红,是指海棠花的红花。绿肥红瘦的意思,就是海棠花已逐渐开败,而绿叶却逐渐繁盛。用红绿来代指花叶,让小词中的视觉形象更鲜明。我们再品读一下这首小词,这是一首写李清照惜花之情的小词,妙在李清照将这种惜花之情写得曲折委婉、摇曳多姿。词人早晨醒来,一夜的死睡,依然没有让昨夜酒后的醉意完全消散,在残存的酒意中,她想起了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于是她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显然不关心海棠花的状况,她只是敷衍地答道,海棠花还是老样子。但是,内心敏感的词人知道,暮春时节,经历雨打风吹,海棠花肯定已经渐渐开败,不过绿叶却更加繁盛了。绿肥红瘦,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红瘦”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好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5,罂粟花有什么种类吗有什么颜色他的花语又是什么

罂粟花语是”死亡之恋".爱情似罂粟妖艳让人迷,所以罂粟花又有一花语:华丽,高贵.还有几种如下: 花语:希望 花箴言:当你真心面对自己的挫败时,你会发现问题是转机和希望的 悲伤的红罂粟:安慰 白罂粟:遗忘,初恋 东方罂粟:顺从平安 罂粟:你有毒,你这个人真毒辣 罂粟花也叫英雄花,是制鸦片的原材料。生鸦片作为止痛、镇静和安眠药剂,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已受到医师们的高度重视。 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公元初,罂粟由希腊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传入埃及,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神花”。7世纪传入东南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东南亚人视罂粟为药用植物。 直到19世纪中后期,英法殖民者才在缅甸和老挝境内以毒品的名誉播下罂粟种子,犹如打开的潘多拉之魔盒,从此毒云笼罩着金三角,让金三角不得安宁。他们诱使当地居民大面积种植、加工,还积极组织收购和贩销,促使金三角就在世界大舞台扮演一个特别的、引人注目的角色。 不久,罂粟的种子又撒到我国的国土上来了,公元一六二四年,即明朝天启年间,荷兰人把鸦片和烟草混合吸食的方法传入中国内地,鸦片就传播开来。中华民族就开始遭受毒害。 罂粟花大而艳丽,有红、黄、白、粉红、紫等色。 虽然是含苞待放的蕾,但已关不住她艳丽、妖娆的本性 罂粟经过落红才能结出饱含毒汁的果实
一楼的回答真是全面啊,我只见过,白,粉,红,三色. 我知道的花语是:危险的爱.
恩 都可以了
什么都有

6,海棠哪里会依旧只能是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这应该是朋友对你说的一句话吧?意思应该是——过去人或事怎么会依然一样存在呢?绿肥红瘦指的是叶子跟花朵,意思应该指的是人或事情的结局或者改变。当然你是当事者,你应该明白在那种场合说的,应该明白大体意思了吧?
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小令里一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这首词里最经典的一句。
意思是,现在你应该知道,窗外是绿叶茂盛,红花凋零。拓展资料:如梦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7,关于花的诗句有哪些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1、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1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1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1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1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2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2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25、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26、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2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2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2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30、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小说是什么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改编自关心则乱同名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由侯鸿亮担任制片人,张开宙执导,曾璐、吴桐编剧,赵丽颖、冯绍峰领衔主演,朱一龙、施诗、张佳宁、曹翠芬、刘钧、刘琳、高露、王仁君、李依晓、王鹤润、张晓谦、李洪涛主演,王一楠、陈瑾、张棪琰、邓莎特别出演的古代社会家庭题材剧。该剧改编自关心则乱同名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盛家六姑娘明兰(赵丽颖饰)从小聪颖貌美,却遭遇嫡母不慈,姐妹难缠,父亲不重视,生母被害去世的困境。她藏起聪慧,掩埋锋芒,忍辱负重逆境成长,在万般打压之下依然自立自强,终历尽艰难为母报仇。在这一过程中,明兰结识了宁远侯府二公子顾廷烨(冯绍峰饰)。顾廷烨帮过明兰,也刻薄过明兰,他见过明兰软弱表皮下的聪慧锐利,也见过她刚强性格中的脆弱孤单,对她早已倾心。朝廷风云变幻,在顾廷烨的拥戴下,赵家旁支宗室子弟被立为太子,顾廷烨拿着勤王诏书,大破反贼,而后拥立新帝,成为新朝第一功臣,略施巧计娶了明兰为妻。明兰婚后管家业、整侯府、铲奸佞、除宵小,夫妻二人解除误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终明兰与丈夫一同协助明君巩固政权,二人也收获了美满的人生。该剧延续了正午阳光出品的影视剧一贯的优良品质,并且打破了正午剧此前高口碑、低收视的瓶颈。剧情、演技、服化道等各个方面,均没有辜负业界及观众的超高期待。从剧情看,故事完整,剧情吸引人;从演员来说,从主角到配角甚至群众演员均演技在线,让人看得赏心悦目;而在服化道及画面方面,该剧也体现出了一种高级的美感。生活场景古香古韵,大到家具布景、小到一蔬一饭,从大户府邸到街头瓦巷,从马球草场到私塾课堂,每一帧的画面都色调柔和、古朴雅致,可以说处处有心思,景景存古韵。古代礼仪也严苛细致。如果没有饱受吐槽的病句台词,该剧足可称得上一幅宋代人文风情画。表象之外,该剧最难得的是把古装剧拍出了现实意义,看似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寻常生活,隐藏着无数暗涌。

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的句子

李清照的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简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该句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简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文章TAG:绿肥红瘦是什么花绿肥红瘦  是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