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里尔逊式是什么

一种纪录片创作模式,格里尔逊是在评论弗拉哈迪的第二部纪录片《摩阿拿》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纪录片”这一名词的。

格里尔逊式是什么

2,约翰格里尔逊的介绍

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 1898-1972) 英国电影导演,1898年出生。他是被称为“纪录片之父”费拉哈迪(Robert Flaherty)的学生,被称为“纪录片教父”。弗拉哈迪美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1898年出生于苏格兰丁斯城,卒于1972年。纪录片导演与制片人。

约翰格里尔逊的介绍

3,格里尔逊式是什么

一种纪录片创作模式,格里尔逊是在评论弗拉哈迪的第二部纪录片《摩阿拿》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纪录片”这一名词的。

格里尔逊式是什么

4,彼得莫里斯是哪国的

英国的!!
英国 你笨笨笨笨
彼得 莫里斯 刘兰格里尔逊被认为是20 世纪30 年代欧洲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出生于世纪交替的时代,旧的观念开始失去影响力,并逐渐被新的观念所取代。这一时期,英国文艺界开始出现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激进的创作思想。
英国

5,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影响

约翰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影响:1、 拍摄了标志作为独立影片式样的纪录片诞生的影片——《漂网渔船》1929年。2、确立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美学思想 真实生动、具有技巧、相对与束缚在电影棚具有革命意义。3、建立了纪录片的基本运作模式(非娱乐、教育与宣传)。4、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一所记录电影学校。开创了“英国纪录片学派”主张:艺术是一把锤子而不是一面镜子。

6,德国新电影学派四大导演

电影的历史是以再现美学开始的。卢米埃尔是再现美学的创立者,而真正确立这种电影美学的是苏联的维尔托夫。与此同时,美国的弗拉哈迪和英国纪录电影学派也发展了这种电影美学,荷兰的伊文斯把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影史中把维尔托夫、弗拉哈迪、格里尔逊和伊文斯并列称为纪录电影四大学派。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再现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在二战以后,为电影艺术摆脱戏剧化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成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之一。1、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2. 弗拉哈迪与《北方的纳努克》3. 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学派4. 伊文思的诗意现实主义纪录片

7,名词解释罗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维尔托夫约翰格里尔逊莱尼里芬

罗伯特·弗拉哈迪 (RobertJ.Flaherty,美国,纪录片导演) 1884年2月16日生于密执安州铁山,1951年7月23日逝于纽约。毕业于密执安矿山学校,曾在北美洲极北部从事勘探工作,1913年前后开始业余摄制影片。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它的理念和形态与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电影眼睛派有着渊源关系。电影眼睛派的理论认为,摄影机是一种记录工具,它记录的内容比人的眼睛更真实。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作为电影理论家、制作人和英国纪录片运动的领袖,英语“纪录片”documentary一词的命名者,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早有定论。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大师影像(世界纪录电影大师的聚会) ..

8,格里尔逊学派基本艺术观点是什么

格里尔逊的主要观点 1、重视纪录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强调 创作要面对现实,剖析社会问题; 创作要面对现实,剖析社会问题; 主张把电影直接用于宣传教育, 2、主张把电影直接用于宣传教育,把电 影院作为讲坛,为改造社会服务; 影院作为讲坛,为改造社会服务; 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 3、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允 许使用“搬演” 重构” 许使用“搬演”、“重构”;
如果说弗拉哈迪以亲自创作的优秀影片为纪录电影的存在赢得了地位,那么将纪录电影发展成为声势浩大、影响波及全世界的运动的人物则是格里尔逊。他是导演,创作了纪录电影史上的佳作;他是理论家,撰写过大量纪录电影论文;他是制片人,曾为近百部纪录片筹集资金,监督生产;他是教育家,悉心培养了一大批纪录电影工作者;他更是纪录电影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不仅创立了英国纪录电影学派,而且走到哪里纪录电影运动便在哪里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9,nba名人堂50大巨星都是谁

nba名人堂50大巨星有鲍勃·库西、戴夫·宾、沃尔特·弗雷泽、埃尔文·约翰逊、奥斯卡·罗伯特森、保罗·阿里金、里克·巴里、埃尔金·贝勒、拉里·伯德、比利·坎宁安、朱利叶斯·欧文、哈基姆·奥拉朱旺、沙奎尔·奥尼尔、罗伯特·帕里什、威利斯·里德、大卫·罗宾逊、比尔·拉塞尔、内特·瑟蒙德、韦斯·昂塞尔德、比尔·沃顿等人。NBA名人堂也就是奈史密斯名人堂,入选名人堂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誉,都是为篮球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NBA名人堂巨星按位置分为:组织后卫:奈特·阿奇博尔德、鲍勃·库西、戴夫·宾、沃尔特·弗雷泽、埃尔文·约翰逊、奥斯卡·罗伯特森、约翰·斯托克顿、伊塞亚·托马斯、兰尼·威尔肯斯得分后卫:克莱德·德雷克斯勒、乔治·格文、哈尔·格里尔、萨姆·琼斯、迈克尔·乔丹、皮特·马拉维奇、厄尔·门罗、比尔·沙曼、杰里·韦斯特小前锋:保罗·阿里金、里克·巴里、埃尔金·贝勒、拉里·伯德、比利·坎宁安、朱利叶斯·欧文、约翰·哈夫利切克、斯科蒂·皮蓬、詹姆斯·沃西大前锋:查尔斯·巴克利、戴夫·德布斯切尔、埃尔文·海耶斯、杰里·卢卡斯、卡尔·马龙、凯文·麦克海尔、鲍勃·佩蒂特、多尔夫·谢伊斯中锋: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威尔特·张伯伦、戴夫·考恩斯、帕特里克·尤因、摩西·马龙、乔治·麦肯、哈基姆·奥拉朱旺、沙奎尔·奥尼尔、罗伯特·帕里什、威利斯·里德、大卫·罗宾逊、比尔·拉塞尔、内特·瑟蒙德、韦斯·昂塞尔德、比尔·沃顿

10,纪录电影有哪些主要流派

现在人们说的纪录片的流派没有很一致的说法,常见的有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式、直接电影式、新纪录电影等,它们其实是纪录片发展的4个阶段中的一些代表:  “格里尔逊式”是最早的,20年代诞生。格里尔逊也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纪录片”这个概念的。其主要特征就是“画面+解说。”但表现手段太简单,不够客观,被人称为“上帝式的独白”。二战后逐渐式微。  “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出现在二战之后,取代了格里尔逊式。  ??“直接电影”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当时,由于声音和摄影设备的一系列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导致了纪录电影的彻底革命,使纪录片的拍摄更方便,更经济,更利于抓拍到生活的原貌。“直接电影”就是当时在美国产生以罗伯特·德鲁(RobertDrew)和理查德·利科克(RichardLeacoek)为代表的纪录片流派。他们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纪录。  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几乎是一样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但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缺点是难以让人有全局的认识并且无法传递一些概念理念性的信息。  之后的纪录片,开始引入访谈、记者的参与、字幕等多项元素,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纪录片了。  近年来西方出现了“新纪录电影”。  “新纪录电影”的特征可以概括为:(1)积极主张虚构的纪录电影;(2)否定传统定义的纪录电影;(3)关注历史问题的纪录电影;(4)拥有大量观众的纪录电影。“新纪录电影”积极主张在纪录电影创作中采用虚构手段,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真实。  “新纪录电影”尤其否定真实电影的观念和手法。如果说真实电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样的”,那么“新纪录电影”则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为这样的”。由于拓展了表现手法和范围,“新纪录电影”吸引了大量观众。  纪录片的发展,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的。所以,纪录片的拍摄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小,表现手段是越来越丰富了。

文章TAG:格里尔逊格里尔逊  里尔  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