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志超的诗句

曾对海天立豪言, 志气高扬奋向前。 超群毅力勇进取, 强创伟业美名扬。

曾志超的诗句

2,曾志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

[馬克思主義]不只關注歷史變遷及其發展規律,同時也關注現實的人及其生活境況;不只思考社會形態及其矛盾結構,同時也思考生命存在及其精神世界。從形成發展史角度看,馬克思恩格斯正是立足於對[現實的人]([有生命的個人])的充分重視,才超越了黑格爾唯心主義、費爾巴哈機械唯物論以及神學歷史觀等理論局限,奠定起科學世界觀和科學歷史觀的堅實基礎,進而在歷史進程與思維進程的有機統一中,有效解決了個體與人類、意識與存在、自然與社會、實踐與歷史等一系列矛盾,由以構建起嶄新的哲學大廈和思想體系。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既有宏大敘事、時勢縱論,又有生活關照、人文情懷;既助力於階級政黨、國家人民,也施惠於個體生存、人際關係。[馬克思主義]能夠給予我們的,從個體受益角度來思考,大致數來,有下列主要方面。一、[馬克思主義]給予我們科學把握世界和社會發展的思維與方法。科學把握世界和社會發展的思維與方法,不只對階級、政黨與政治團體重要,對我們每個人同樣不可或缺。我們置身於一定社會與時代之中,要扮演好某種角色並做好本職工作,必須準確認識當下社會與時代、客觀把握所處世界與歷史,而這只靠個人親身體驗和自己目光所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借助能夠洞悉世界本質、統攝社會變遷的哲學理論和深邃思想,借用蘊含其中的理性思維與辯證方法,方可超越身心局限和生活實踐範圍,達至個別後的一般、有限中的無限、偶然裡的必然。這源自於[馬克思主義]最充分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智慧,奠基於人類已有優秀理論成果之上;密切關注並深刻剖析社會現實及其內在矛盾,客觀真切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以科學認識去指導社會實踐,矢志不渝致力於對現實的改造與超越;著眼於不平等的消除與理想社會的構建,指明人類擺脫苦難的途徑與方向;以科學態度、辯證思維加上獨具慧眼,成就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與創新奇觀。[馬克思主義]給予我們把握世界和社會發展的思維與方法,蘊含在其哲學、經濟學、社會主義思想等方面,蘊含在其唯物史觀、剩餘價值學說等重大發現之中,蘊含在其[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透徹剖析裡邊。比如,馬克思恩格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資本、對資本主義的研究上,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重要結論。但他們並未武斷與簡單化,同時明確告誡人們:[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樣,[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的有機結合,給人們理解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與條件性、一維性與曲折性、前進性與迂迴性以辯證闡釋和科學指引。這其中所呈現的思維與方法,所展露出的客觀態度和科學精神,正是我們把握外部世界、認識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是我們提升境界、擴展視野以至完善自身、涵蘊素養不可或缺的。而這樣的思維與方法,在馬克思主義那裡可謂貫穿始終,我們會從中深得教益。二、[馬克思主義]給予我們正確理解生活和人生命運的智慧與啟迪。[馬克思主義]對生活、對人生的指導作用,比之它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功能,我們以往說的少一些,人們的感受與印象也相對淡薄一些。這對於[馬克思主義]這種影響並改變了人類命運和世界歷史進程的曠世理論來說,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這種情況的存在,不能影響到我們對完整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把握,不能由此遮蔽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活、人生、個體的一系列論述和觀點,不能由此削弱了馬克思主義指導生活、啟迪人生的內在價值。否則,馬克思主義怎麼能夠大眾化呢?早在形成之初,馬克思恩格斯就一反當下哲學的思辨、抽像本性和[為哲學而哲學]的既有方向,確立起立足現實生活、重在改造世界、尋求擺脫苦難和創新生活之路的哲學旨趣,力求自己的理論由[神聖]走向[世俗]、由[彼岸]回到[此岸]。以此為基礎,馬克思恩格斯關注個體存在與個人生活,強調人的發展與人的自由,把人的生活歸納為[物質生活、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四個領域。[馬克思主義]對生活和人生的闡述,重在整體性思考,重在方向性指導,具有站位高、視界寬、辯證性強的鮮明特徵,可謂是獨樹一幟的人生哲學、生活哲學。從明晰[人類的幸福、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為大家而獻身]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的職業選擇方針,到指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未來理想社會追求目標,都透現出馬克思主義對生活和人生的理解,都展現出馬克思主義對生活本質和人生要義的把握。這其中蘊含著的豐富智慧,無疑會給我們以深刻啟迪。三、[馬克思主義]給予我們充實精神世界並撫慰心靈的哲理與感悟。但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觀事物和現實世界的理論學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啟迪人的思想、充實人的精神的效用。[馬克思主義]這樣一種完備而徹底、融豐富性與科學性於一體、使邏輯性與真理性有機結合的偉大思想體系,就更是如此,且是一般理論學說不能比擬、無法企及的。[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性論述、創見性闡發、洞穿性預見,以及嚴謹的邏輯力量、沉練的說理風格、優美的語言魅力,不僅給予我們充沛的理性認知和精神養料,而且會帶給我們別樣的精神享受和心靈撫慰。他們一生所為之奮鬥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目標,既包括人的體力和能力的發展,又包括人的交往水平和社會關係的發展,還包括人的智力和精神、道德層面的發展。我們常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人所需要的精神,來自多方面的支持支撐,其中知識、真理、理性、美感給予的力量不可忽視,它們的涓涓流入猶如肥美的養料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思想力量與邏輯力量,厚重的文獻典籍一如智慧的寶藏,能夠給予我們精神激勵與思想武裝,能夠給予我們審美滿足與心靈撫慰。四、[馬克思主義]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指導作用。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作為工人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全人類精神文明的偉大成果的[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領導]的理論基礎,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整個精神文明建設起著重大的指導作用。我們的理想建設、道德建設、文化建設、民主法制觀念建設,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建設。培養[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質。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質,是引導人們對自己的主觀世界自覺地進行改造,從而提高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新人作為自己的目標和歸宿。[新人]的標準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培養共產主義新人的思想在中國當前階段的具體化。[四有]是一個完整概念,包括了人的素質的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四有]的四個方面是密切聯繫的,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可以說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礎。這四個方面有機的結合,培養起一代四有新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人的素質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巨大影響。一個民族的素質如何,對社會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努力改善全體公民的素質,必將使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使人和人之間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新型關係不斷發展,使整個社會的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志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

3,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李永波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叶志超并不是什么悍将,他在国内面对的太平军即战力有限,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步入了工业国家的行列,军事装备也趋于现代化,这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在加上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丛生,主战派和主和派相互之间摇摆不定,造成了这次叶志超战不能战,只能逃跑的窘境。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这个问题。叶志超和他的败军第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使的军事装备强于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享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工业,有了新式的铁甲战船,洋枪和洋炮,它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走向了帝国主义,加紧制定了侵略中国和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日本明治维新举措如下:——政治上: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军事上:参考西方军队建制,日本的青年孩子必须服兵役,装备西方的军事装备。——经济上:率先实施日本版的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建业商业来往。并且在经济上施行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政策。因此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军事装备已经领先于中国,中国还是冷兵器时期,所以说作为主将的叶志超见到了日本的西方军事装备,能不跑吗。日本明治维新的场景第二,清朝内部的矛盾重重,主和和主战派之间的对抗造成了指挥不利的局面。清廷政府内以皇帝为首的主战派和以慈禧太后的主和派二者之间因为对日问题上矛盾重重,而作为军机大臣的李鸿章,则是站在慈禧的一边,主张妥协,已经不对日本作战,所以就导致了叶志超到底听谁的,使他自己也摇摆不定,最重延误战机,使的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清廷内部的矛盾也是叶志超兵败的原因,指挥的失误,使他只能忙于求自保。李鸿章,是清廷的主和派第三,叶志超自身的问题。叶志超自身就是个不能打硬仗的将领,清末能打硬战的将领,只有曾国藩兄弟和左宗棠他们几个人物,剩下的皆是庸才之辈。叶志超在面对日军的闪电战,不知道占险要地势,而是和日军短兵相接,致使清军一度溃败,他一路的逃跑,也使得守卫中国东北的清军士气低落,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清史稿》叶志超写道:“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因此说,从叶志超自身出发,不是一个能占且战的将领,只是庸才一枚。逃跑将军叶志超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叶志超并不是什么悍将,他在国内面对的太平军即战力有限,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步入了工业国家的行列,军事装备也趋于现代化,这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在加上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丛生,主战派和主和派相互之间摇摆不定,造成了这次叶志超战不能战,只能逃跑的窘境。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这个问题。叶志超和他的败军第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使的军事装备强于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享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工业,有了新式的铁甲战船,洋枪和洋炮,它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走向了帝国主义,加紧制定了侵略中国和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日本明治维新举措如下:——政治上: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军事上:参考西方军队建制,日本的青年孩子必须服兵役,装备西方的军事装备。——经济上:率先实施日本版的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建业商业来往。并且在经济上施行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政策。因此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军事装备已经领先于中国,中国还是冷兵器时期,所以说作为主将的叶志超见到了日本的西方军事装备,能不跑吗。日本明治维新的场景第二,清朝内部的矛盾重重,主和和主战派之间的对抗造成了指挥不利的局面。清廷政府内以皇帝为首的主战派和以慈禧太后的主和派二者之间因为对日问题上矛盾重重,而作为军机大臣的李鸿章,则是站在慈禧的一边,主张妥协,已经不对日本作战,所以就导致了叶志超到底听谁的,使他自己也摇摆不定,最重延误战机,使的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清廷内部的矛盾也是叶志超兵败的原因,指挥的失误,使他只能忙于求自保。李鸿章,是清廷的主和派第三,叶志超自身的问题。叶志超自身就是个不能打硬仗的将领,清末能打硬战的将领,只有曾国藩兄弟和左宗棠他们几个人物,剩下的皆是庸才之辈。叶志超在面对日军的闪电战,不知道占险要地势,而是和日军短兵相接,致使清军一度溃败,他一路的逃跑,也使得守卫中国东北的清军士气低落,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清史稿》叶志超写道:“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因此说,从叶志超自身出发,不是一个能占且战的将领,只是庸才一枚。逃跑将军叶志超题记甲午战争中,叶志超作为抗日援朝的主帅,一直以来,被钉在“贪生怕死、无能逃跑”的耻辱柱上。甚至认为他是导致中国失败的罪魁祸首。其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被揭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叶志超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熊包,也并不是只知逃跑的无能之辈。笔者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复盘一些当时的情况,努力为爱好历史的朋友们提供一此饭余茶后的聊资。抗日援朝1894年2月15日,因不满朝鲜王室的压迫,东学道领导人全琫准率领东学道徒与非道徒农民数千人,夜攻古阜郡城,宣布起义。起义声势越来越浩大,抵抗不住义军的朝鲜王室,便向宗主国清廷发出紧急求援申请,要求派兵帮助镇压东学道义军。朝鲜东学党起义清廷答应了朝鲜王室的请求,命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兵支援朝鲜。李鸿章便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带领太原部兵聂士成,率领一支2000人的清军,出国抗日援朝。这名抗日援朝主帅,过往的战绩十分骄人。叶志超,生于1838年,安徽合肥人。青年时候就参加团练,作战勇猛,冲锋陷阵,屡建战功。后来转投淮军,在刘铭传账下镇压捻军,积功至总兵。后得李鸿章赏识,留在北洋。1875年,署正定镇总兵;1889年,任直隶提督。1891年,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杀教首李国珍。平乱后,获赏穿黄马褂。叶志超作为李鸿章麾下最高陆军将领,在国内战争时期,既可猛攻,又可用计,智勇双全。进入朝鲜这一年,他已56岁。这支2000人的部队,也很不简单。那个阶段,清军中的精锐,是李鸿章的淮军。而这2000人,是从淮军的精锐中精选出来的。部队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毛瑟1871式步枪和哈奇开斯M1878式步枪等。在叶志超和聂士成的率领下,清军于6月8日至10日在朝鲜忠清道牙山登陆。日本,自从1868年启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崛起,大有赶超大清的态势。军国主义开始滋生,开始规划吞并朝鲜,侵占中国的计划。东学党起义后,日本就高度关注朝鲜态势。清军派兵进入朝鲜,日本立即借口《中日天津条约》中“中日有对朝鲜共同派兵权”、《济物浦条约》中“日本有权出兵保护在朝侨民”等条款,陆续派遣日军,从仁川港登陆进入朝鲜——不请自来了。但清军在牙山刚登陆,朝鲜王室就与起义军达成和“全州和议”,两下罢兵了。朝鲜王室随后要求清军和日军立即撤回本国。日本怎肯放弃这个搅局的机会,赖着不走。随后,日本大使大鸟圭介奉命与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眼看谈判就要达成,日本却在6月15日抛出“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方案,提出要长期驻军朝鲜,以协助朝鲜进行改革。袁世凯与叶志超都感到日本气焰越来越嚣张。分别向清廷提出对策建议。叶志超向李鸿章提出:当下形势,上策为:速派水陆大军进入朝鲜,掌控大局;中策为:派商轮来牙山,将清军撤回;下策为:守在此地,被动应对。但李鸿章不希望中日直接产生军事冲突,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日本进行外交斡旋。以期达成共同和平撤出朝鲜。接到叶志超的建议,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几经商量,在7月18日才定下“一面和谈,一面备战”的方针。而入朝增援部队,在7月21日才派出。叶志超与李鸿章但是,日本的行动快得超出清廷的想象。此时,日本大本营已作出决定:先将清军赶出朝鲜,占领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进军中国。7月17日,日朝关于退兵的谈判宣告谈崩。7月20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废华约、逐华兵”,并要求48小时内答复。见朝鲜政府未作答复,日本遂于7月23日凌晨发动政变:突袭汉城王宫景福宫,挟持国王高宗和闵妃,扶植以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亲日政权,控制了朝鲜政府。日本进而挟持朝鲜亲日政府,宣布与清朝断交。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成欢之战感觉大势不妙的叶志超,一边向李鸿章提出应对建议,一边将登陆牙山的部队转移到牙山东部较为险峻的成欢驻扎。7月24日,清廷增援部队江自康1400人到达牙山,叶志超合计3800余人。叶志超、聂士成在此布下防线:聂志成坐镇成欢,为核心阵地,左翼是牛歇里,右翼是月峰山。三个阵地“品”字摆开。因右翼兵力较为薄弱,叶志超便率1000余人退守公州,以为犄角。聂志成还有更加高明的安排,他在来兵必经之路安城渡南岸的佳龙里,派遣小分队设伏。叶志超是有先见之明的。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高升号”共有清军官兵1116人,其中871名淮军精锐全部壮烈殉国。丰岛海战结束后,陆战部队第五师团指挥官野津道贯中将,通过情报获知清军驻守在成欢,并且人数不多。野津道贯决定立即向清军发起偷袭。野津道贯,生于鹿儿岛市内高丽町。曾参加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1877年任征讨第二旅参谋长。1878年晋升少将,任陆军省第二局局长,同年任东京镇台司令。1885年任广岛镇台司令,晋升中将。中日甲午战争时任第五师师长。是一名有着扎实的现代军事理论基础及丰富实战经验的日本名将。野津道贯7月29日凌晨,野津道贯派遣混成旅团4000人,向成欢清军发起偷袭。但意图偷袭的日军刚到佳龙里,就被设伏的清军发现并给予痛击,偷袭宣告失败。双方随后展开激战。后来,日军依靠更为先进的散兵线战术,以及工兵壕沟战术下,将设伏的清军压回成欢营地。日军跟上来后,兵分三路,向清军成欢、牛歇里和月峰山三个营地发起进攻。双方势均力敌,一度打得十分胶着。后来,大炮——这个被后来称为“战争之神”的重型武器,改变了战局。对垒的清军和日军,都配备了大炮。都有大炮,说明双方硬件水平相同。但怎么灵活高效使用,这就属于软件水平了。清军配备的大炮,安置在固定的位置上。哪里需要炮火支援,就原地调整炮口,在射程范围内瞄准开炮。但日军的大炮,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和强化训练,竟然是可以随步兵移动的。于是,在灵活移动的大炮的帮助下,日军首先攻破清军薄弱处——右翼月峰山。不断占据主动的日军,于凌晨七点将左翼牛歇里攻破。三个小时后,成欢主阵地被攻克。叶志超随后放弃公州,与败退的聂志成后撤。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聂士成率领退兵与叶志超汇合后,绕道汉城,行军千余公里北撤到平壤。平壤之战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命令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左宝贵,分别带领盛、毅、练、奉四路大军,向平壤结集。汇合后,平壤清军达到13000余人。8月19日,野津道贯的15000人在汉城集结完毕。他立即架设电话线和电报线,建立起下达基层上通东京的空中指挥通道。由于清军电报系统被破坏,北京并未收到成欢惨败失守的消息。8月21日,本该被问责的叶志超,被北京任命为入朝清军统帅。四将均向叶志超主张立即反攻汉城。叶志超无奈,只得同意出战。但部队刚出城不远,就因发生“炸营”而撤回平壤。叶志超以平壤为核心阵地,周围构建几辅助防御阵地:马玉昆在船桥里设防、卫汝贵在城南设防、左宝贵在城北牡丹台设防。内城中景昌门至七星门一线,则由叶志超所部驻守。9月12日至14日,野津道贯的15000人,从汉城倾城而出,对平壤形成三面合围。野津道贯还切断了平壤对外的有线电报。平壤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系。9月15日凌晨4点,平壤之战爆发。成欢之战,叶志超与野津道贯都没有在一线战场。现在,这两个都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在平壤正面交锋。硬刚开始。战斗在平壤的船桥里、三个战区同时开打。船桥里日军没有讨到好处,但四个小时后城北牡丹台却意外过早失守,并且左宝贵力战而死。这让叶志超十分不解。原来,一向擅长奇袭的野津道贯,提前布置两支奇兵,绕道迂回到牡丹台的后方,并且发射榴霰弹,大量消灭清军。牡丹台是平壤城的制高点。而且位于平壤后侧。牡丹台被占领,意味着平壤的后门被封死,清军被切断了退路。野津道贯由此占据了战略主动。但这支清军精锐之师,仍在浴血奋战。战至下午两点,日军没有再取得新的突破。野津道贯见状,下令暂停进攻。下午四点,平壤下起了罕见的雷雨。城中的叶志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叶志超认为:现在退路已断,再战我方必定一片惨死;而日军也还会付出一些伤亡。与其如此,不如和日军商量:都别打了。平壤我们不守了,不要了,我们撤走。你们可以零伤亡获得平壤。叶志超说:“根据我多年的洋务经验,一方主动撤守,另一方放弃追击,应该是一种国际惯例。而日本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新的伤亡,没有理由不同意我们的提议。”“如此一来,我们还可保全现存的国家精锐部队,回国再与日军决战!”叶志超补充说道。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在叶志超的强势主张下,他的意见成为会议决议。会后,平壤城头竖起了几面白旗。随后,弃城撤兵、双方停战的协议内容,被以朝鲜平安道闵丙奭的名义写成一封信。然后这封信由一名朝鲜地方小吏送往日军阵地。这名小吏将信交给见到的第一名日军后,就地返回。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幕——这么重大的一件军事事务,事先与对方高层并无沟通,一厢情愿就去表达,而且是派一名朝鲜地方小官去办理!拿到这封信的,是一名日军朝鲜通译。他对书信的解读是:清军已经弹尽力竭,很可能连夜逃跑。野津道贯拿到信后,也作了同样解读。于是,他立即布置对清军的伏击。在战略没有出错的情况下,细节的确可以决定成败。9月15日晚8点,清军冒雨成群结队,分批向平壤撤出。进入日军包围圈后,大量清兵遭遇屠杀。撤退变成大溃败。中伏的清军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叶志超与卫汝贵等人溃退至安州,在安放城北设防抵御日军。数日后,朝廷来电命令叶志超收集溃兵进行整顿,聚焦到义州设防。三日后,朝廷再电李鸿章,命令叶志超撤回国内,到达九连城一带设防。由于叶志超部队一路回撤,日军没有再受到规模性抵抗,很快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平壤之战几句闲话重新梳理历史,说叶志超只是个熊包,在平壤弃城逃跑,此后一路狂逃数百里,一直逃回国内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叶志超在甲行战争中的很多过错与责任,也是回避不了的。叶志超和野津道贯,都是国内一流的战将。二人相比,叶志超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论素养与实战经验,包括情报战的运用等,显然输了野津道贯一大截。这正如洋务运动对比明治维新——一个是坚持“洋为中用”,只学习欧美的军事,只学习硬件。结果治标不治本;另一个则是既学习、变革军事系统,又学习、变革体制,标本皆治,全面推进现代文明进程。最后硬件和软件都得到跃升突变。时至今日,与实现“强国梦”擦肩而过的洋务运动,其深刻的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叶志超并不是什么悍将,他在国内面对的太平军即战力有限,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步入了工业国家的行列,军事装备也趋于现代化,这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在加上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丛生,主战派和主和派相互之间摇摆不定,造成了这次叶志超战不能战,只能逃跑的窘境。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这个问题。叶志超和他的败军第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使的军事装备强于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享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工业,有了新式的铁甲战船,洋枪和洋炮,它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走向了帝国主义,加紧制定了侵略中国和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日本明治维新举措如下:——政治上: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军事上:参考西方军队建制,日本的青年孩子必须服兵役,装备西方的军事装备。——经济上:率先实施日本版的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建业商业来往。并且在经济上施行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政策。因此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军事装备已经领先于中国,中国还是冷兵器时期,所以说作为主将的叶志超见到了日本的西方军事装备,能不跑吗。日本明治维新的场景第二,清朝内部的矛盾重重,主和和主战派之间的对抗造成了指挥不利的局面。清廷政府内以皇帝为首的主战派和以慈禧太后的主和派二者之间因为对日问题上矛盾重重,而作为军机大臣的李鸿章,则是站在慈禧的一边,主张妥协,已经不对日本作战,所以就导致了叶志超到底听谁的,使他自己也摇摆不定,最重延误战机,使的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清廷内部的矛盾也是叶志超兵败的原因,指挥的失误,使他只能忙于求自保。李鸿章,是清廷的主和派第三,叶志超自身的问题。叶志超自身就是个不能打硬仗的将领,清末能打硬战的将领,只有曾国藩兄弟和左宗棠他们几个人物,剩下的皆是庸才之辈。叶志超在面对日军的闪电战,不知道占险要地势,而是和日军短兵相接,致使清军一度溃败,他一路的逃跑,也使得守卫中国东北的清军士气低落,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清史稿》叶志超写道:“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因此说,从叶志超自身出发,不是一个能占且战的将领,只是庸才一枚。逃跑将军叶志超题记甲午战争中,叶志超作为抗日援朝的主帅,一直以来,被钉在“贪生怕死、无能逃跑”的耻辱柱上。甚至认为他是导致中国失败的罪魁祸首。其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被揭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叶志超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熊包,也并不是只知逃跑的无能之辈。笔者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复盘一些当时的情况,努力为爱好历史的朋友们提供一此饭余茶后的聊资。抗日援朝1894年2月15日,因不满朝鲜王室的压迫,东学道领导人全琫准率领东学道徒与非道徒农民数千人,夜攻古阜郡城,宣布起义。起义声势越来越浩大,抵抗不住义军的朝鲜王室,便向宗主国清廷发出紧急求援申请,要求派兵帮助镇压东学道义军。朝鲜东学党起义清廷答应了朝鲜王室的请求,命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兵支援朝鲜。李鸿章便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带领太原部兵聂士成,率领一支2000人的清军,出国抗日援朝。这名抗日援朝主帅,过往的战绩十分骄人。叶志超,生于1838年,安徽合肥人。青年时候就参加团练,作战勇猛,冲锋陷阵,屡建战功。后来转投淮军,在刘铭传账下镇压捻军,积功至总兵。后得李鸿章赏识,留在北洋。1875年,署正定镇总兵;1889年,任直隶提督。1891年,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杀教首李国珍。平乱后,获赏穿黄马褂。叶志超作为李鸿章麾下最高陆军将领,在国内战争时期,既可猛攻,又可用计,智勇双全。进入朝鲜这一年,他已56岁。这支2000人的部队,也很不简单。那个阶段,清军中的精锐,是李鸿章的淮军。而这2000人,是从淮军的精锐中精选出来的。部队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毛瑟1871式步枪和哈奇开斯M1878式步枪等。在叶志超和聂士成的率领下,清军于6月8日至10日在朝鲜忠清道牙山登陆。日本,自从1868年启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崛起,大有赶超大清的态势。军国主义开始滋生,开始规划吞并朝鲜,侵占中国的计划。东学党起义后,日本就高度关注朝鲜态势。清军派兵进入朝鲜,日本立即借口《中日天津条约》中“中日有对朝鲜共同派兵权”、《济物浦条约》中“日本有权出兵保护在朝侨民”等条款,陆续派遣日军,从仁川港登陆进入朝鲜——不请自来了。但清军在牙山刚登陆,朝鲜王室就与起义军达成和“全州和议”,两下罢兵了。朝鲜王室随后要求清军和日军立即撤回本国。日本怎肯放弃这个搅局的机会,赖着不走。随后,日本大使大鸟圭介奉命与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眼看谈判就要达成,日本却在6月15日抛出“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方案,提出要长期驻军朝鲜,以协助朝鲜进行改革。袁世凯与叶志超都感到日本气焰越来越嚣张。分别向清廷提出对策建议。叶志超向李鸿章提出:当下形势,上策为:速派水陆大军进入朝鲜,掌控大局;中策为:派商轮来牙山,将清军撤回;下策为:守在此地,被动应对。但李鸿章不希望中日直接产生军事冲突,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日本进行外交斡旋。以期达成共同和平撤出朝鲜。接到叶志超的建议,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几经商量,在7月18日才定下“一面和谈,一面备战”的方针。而入朝增援部队,在7月21日才派出。叶志超与李鸿章但是,日本的行动快得超出清廷的想象。此时,日本大本营已作出决定:先将清军赶出朝鲜,占领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进军中国。7月17日,日朝关于退兵的谈判宣告谈崩。7月20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废华约、逐华兵”,并要求48小时内答复。见朝鲜政府未作答复,日本遂于7月23日凌晨发动政变:突袭汉城王宫景福宫,挟持国王高宗和闵妃,扶植以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亲日政权,控制了朝鲜政府。日本进而挟持朝鲜亲日政府,宣布与清朝断交。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成欢之战感觉大势不妙的叶志超,一边向李鸿章提出应对建议,一边将登陆牙山的部队转移到牙山东部较为险峻的成欢驻扎。7月24日,清廷增援部队江自康1400人到达牙山,叶志超合计3800余人。叶志超、聂士成在此布下防线:聂志成坐镇成欢,为核心阵地,左翼是牛歇里,右翼是月峰山。三个阵地“品”字摆开。因右翼兵力较为薄弱,叶志超便率1000余人退守公州,以为犄角。聂志成还有更加高明的安排,他在来兵必经之路安城渡南岸的佳龙里,派遣小分队设伏。叶志超是有先见之明的。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高升号”共有清军官兵1116人,其中871名淮军精锐全部壮烈殉国。丰岛海战结束后,陆战部队第五师团指挥官野津道贯中将,通过情报获知清军驻守在成欢,并且人数不多。野津道贯决定立即向清军发起偷袭。野津道贯,生于鹿儿岛市内高丽町。曾参加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1877年任征讨第二旅参谋长。1878年晋升少将,任陆军省第二局局长,同年任东京镇台司令。1885年任广岛镇台司令,晋升中将。中日甲午战争时任第五师师长。是一名有着扎实的现代军事理论基础及丰富实战经验的日本名将。野津道贯7月29日凌晨,野津道贯派遣混成旅团4000人,向成欢清军发起偷袭。但意图偷袭的日军刚到佳龙里,就被设伏的清军发现并给予痛击,偷袭宣告失败。双方随后展开激战。后来,日军依靠更为先进的散兵线战术,以及工兵壕沟战术下,将设伏的清军压回成欢营地。日军跟上来后,兵分三路,向清军成欢、牛歇里和月峰山三个营地发起进攻。双方势均力敌,一度打得十分胶着。后来,大炮——这个被后来称为“战争之神”的重型武器,改变了战局。对垒的清军和日军,都配备了大炮。都有大炮,说明双方硬件水平相同。但怎么灵活高效使用,这就属于软件水平了。清军配备的大炮,安置在固定的位置上。哪里需要炮火支援,就原地调整炮口,在射程范围内瞄准开炮。但日军的大炮,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和强化训练,竟然是可以随步兵移动的。于是,在灵活移动的大炮的帮助下,日军首先攻破清军薄弱处——右翼月峰山。不断占据主动的日军,于凌晨七点将左翼牛歇里攻破。三个小时后,成欢主阵地被攻克。叶志超随后放弃公州,与败退的聂志成后撤。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聂士成率领退兵与叶志超汇合后,绕道汉城,行军千余公里北撤到平壤。平壤之战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命令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左宝贵,分别带领盛、毅、练、奉四路大军,向平壤结集。汇合后,平壤清军达到13000余人。8月19日,野津道贯的15000人在汉城集结完毕。他立即架设电话线和电报线,建立起下达基层上通东京的空中指挥通道。由于清军电报系统被破坏,北京并未收到成欢惨败失守的消息。8月21日,本该被问责的叶志超,被北京任命为入朝清军统帅。四将均向叶志超主张立即反攻汉城。叶志超无奈,只得同意出战。但部队刚出城不远,就因发生“炸营”而撤回平壤。叶志超以平壤为核心阵地,周围构建几辅助防御阵地:马玉昆在船桥里设防、卫汝贵在城南设防、左宝贵在城北牡丹台设防。内城中景昌门至七星门一线,则由叶志超所部驻守。9月12日至14日,野津道贯的15000人,从汉城倾城而出,对平壤形成三面合围。野津道贯还切断了平壤对外的有线电报。平壤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系。9月15日凌晨4点,平壤之战爆发。成欢之战,叶志超与野津道贯都没有在一线战场。现在,这两个都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在平壤正面交锋。硬刚开始。战斗在平壤的船桥里、三个战区同时开打。船桥里日军没有讨到好处,但四个小时后城北牡丹台却意外过早失守,并且左宝贵力战而死。这让叶志超十分不解。原来,一向擅长奇袭的野津道贯,提前布置两支奇兵,绕道迂回到牡丹台的后方,并且发射榴霰弹,大量消灭清军。牡丹台是平壤城的制高点。而且位于平壤后侧。牡丹台被占领,意味着平壤的后门被封死,清军被切断了退路。野津道贯由此占据了战略主动。但这支清军精锐之师,仍在浴血奋战。战至下午两点,日军没有再取得新的突破。野津道贯见状,下令暂停进攻。下午四点,平壤下起了罕见的雷雨。城中的叶志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叶志超认为:现在退路已断,再战我方必定一片惨死;而日军也还会付出一些伤亡。与其如此,不如和日军商量:都别打了。平壤我们不守了,不要了,我们撤走。你们可以零伤亡获得平壤。叶志超说:“根据我多年的洋务经验,一方主动撤守,另一方放弃追击,应该是一种国际惯例。而日本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新的伤亡,没有理由不同意我们的提议。”“如此一来,我们还可保全现存的国家精锐部队,回国再与日军决战!”叶志超补充说道。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在叶志超的强势主张下,他的意见成为会议决议。会后,平壤城头竖起了几面白旗。随后,弃城撤兵、双方停战的协议内容,被以朝鲜平安道闵丙奭的名义写成一封信。然后这封信由一名朝鲜地方小吏送往日军阵地。这名小吏将信交给见到的第一名日军后,就地返回。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幕——这么重大的一件军事事务,事先与对方高层并无沟通,一厢情愿就去表达,而且是派一名朝鲜地方小官去办理!拿到这封信的,是一名日军朝鲜通译。他对书信的解读是:清军已经弹尽力竭,很可能连夜逃跑。野津道贯拿到信后,也作了同样解读。于是,他立即布置对清军的伏击。在战略没有出错的情况下,细节的确可以决定成败。9月15日晚8点,清军冒雨成群结队,分批向平壤撤出。进入日军包围圈后,大量清兵遭遇屠杀。撤退变成大溃败。中伏的清军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叶志超与卫汝贵等人溃退至安州,在安放城北设防抵御日军。数日后,朝廷来电命令叶志超收集溃兵进行整顿,聚焦到义州设防。三日后,朝廷再电李鸿章,命令叶志超撤回国内,到达九连城一带设防。由于叶志超部队一路回撤,日军没有再受到规模性抵抗,很快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平壤之战几句闲话重新梳理历史,说叶志超只是个熊包,在平壤弃城逃跑,此后一路狂逃数百里,一直逃回国内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叶志超在甲行战争中的很多过错与责任,也是回避不了的。叶志超和野津道贯,都是国内一流的战将。二人相比,叶志超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论素养与实战经验,包括情报战的运用等,显然输了野津道贯一大截。这正如洋务运动对比明治维新——一个是坚持“洋为中用”,只学习欧美的军事,只学习硬件。结果治标不治本;另一个则是既学习、变革军事系统,又学习、变革体制,标本皆治,全面推进现代文明进程。最后硬件和软件都得到跃升突变。时至今日,与实现“强国梦”擦肩而过的洋务运动,其深刻的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反思。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叶志超的勇武同淮军一样,都是打小怪的勇武。叶志超是围剿捻军的名将。捻军是什么货色?说好听了是四处流动的农民军,说不好听了就是四处逃窜的土匪。捻军其实就是土匪一类,无论武器装备、军官素质、士兵斗志、战略战术,都无法同正规军相比。捻军的几次胜利,几乎都是利用如僧格林沁之流轻敌的机会,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伏击作战。如果真刀真枪的正面作战,捻军不是湘军也淮军的对手,甚至可以说压根就不是同一档次的军队。以淮军为例,后期已经装备大量先进武器,包括新式西洋火炮。然而,捻军仍然是拿着冷兵器和土枪作战的部队。所以,打这种部队胜之不武,辉煌的胜利也没什么了不起。叶志超除了打捻军以外,就是歼灭热河朝阳金田道教。金田道教比捻军还弱,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叶志超根本没有碰到过比自己强的对手。萨沙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到的漫画《北斗神拳》,拳四郎在修罗国,被头号罗将加欧打败。第二次交手,拳四郎就轻松击败加欧。为什么?拳四郎说的很清楚:加欧从没有遇到过比自己强的对手,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强手对抗,当然会输。叶志超也是一样。在平壤之战,叶志超遇到比自己强的日军(其实强的也不多),立即惊慌失措。其实,早在平壤之前的牙山,叶志超的清军已经和日军交过手。当时清军对日军的凶狠顽强就有所畏惧,认为日军和捻军、太平军根本不是一回事。这边,叶志超虽然谎报战果,自称自己部队大胜,伤亡数字只是日寇十分之一。其实,他当然知道日军非常难对付。在被委任为朝鲜总指挥时候,叶志超心惊胆寒,多次以有病为理由推辞就任,甚至要求回国养病。畏惧作战到了这种地步,还打个屁的仗啊。清军有1.3万,日军有1.6万,当时日军火炮更多,有60门,而且炮火更为准确。大家都知道,清军大将左宝贵在宣武门被炮弹击中,战死。叶志超则有40门火炮,但炮兵素质低劣,胡乱炮击,很难击中目标。另外,日军的武器装备和清军大体一致,但日军勇猛顽强,敢于冒着清军枪林弹雨冲锋。激战中,混成第9旅旅长大岛义昌少将这种军官都冲到第一线,中弹受伤。而清军的士气低落,形同雇佣军。他们只是在较远距离开枪,一点日军突破到较近距离,清军就立即放弃阵地逃走,不敢近距离作战,因为太危险。就具体作战上,清军还是秉承淮军对付太平军的老一套,每到一地就修筑简易碉堡工事,以绝对的防御为主。但太平军没有先进武器,日军则有很多大炮。最终就是这些并不算坚固的碉堡成为清军活棺材,起不到任何作用。更关键的是,日军分4路猛击,清军抵抗不住,仅仅1天之内就大败。叶志超也被日军猛烈攻势吓住,认为此战必败无疑。在清军伤亡并不大的情况下,叶志超竟然放弃抵抗,下令全军从一个城门撤退。日军伤亡和清军差不多,本来准备强攻。结果发现叶志超溃逃,立即将主力埋伏在撤退路线上,猛烈攻击。清军在撤退途中根本无法抵抗,一时间死伤巨大,仅仅在城门附近就伤亡2000多人。同时,清军留下了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辎重。日军缴获大小炮40尊、枪万余支,大获全胜。平壤战役前后只有2天时间,清军就大败特败。如果说平壤的惨败,还是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叶志超无可奈何。但关键在于,从平壤到鸭绿江,有长达500里的距离。这里是朝鲜北部山区,最适合进行防御作战。当年志愿军就是在这里,通过第一第二次第三次战役,重创美韩联军,后者狼狈逃回南韩境内,连汉城都放弃了。如果叶志超在平壤以北建立防线,最低程度还能够在朝鲜打一段时间,这样东北就安全了。然而,叶志超根本不敢停下抵抗,而是一路溃逃,狂奔500里,逃回鸭绿江对岸,完全放弃朝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叶志超自己先逃走,又不组织部队有序撤退,导致清军秩序混乱。撤退途中连军粮都没有的清军,开始靠武力抢劫朝鲜农民,引起朝鲜人的愤怒和反感,转而反对清军,民心尽失。这么做大将,叶志超没有被斩立决已经算是客气了。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叶志超并不是什么悍将,他在国内面对的太平军即战力有限,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步入了工业国家的行列,军事装备也趋于现代化,这不是清军可以比拟的,在加上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丛生,主战派和主和派相互之间摇摆不定,造成了这次叶志超战不能战,只能逃跑的窘境。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这个问题。叶志超和他的败军第一,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使的军事装备强于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享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工业,有了新式的铁甲战船,洋枪和洋炮,它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走向了帝国主义,加紧制定了侵略中国和称霸亚洲的大陆政策。日本明治维新举措如下:——政治上: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军事上:参考西方军队建制,日本的青年孩子必须服兵役,装备西方的军事装备。——经济上:率先实施日本版的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建业商业来往。并且在经济上施行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政策。因此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军事装备已经领先于中国,中国还是冷兵器时期,所以说作为主将的叶志超见到了日本的西方军事装备,能不跑吗。日本明治维新的场景第二,清朝内部的矛盾重重,主和和主战派之间的对抗造成了指挥不利的局面。清廷政府内以皇帝为首的主战派和以慈禧太后的主和派二者之间因为对日问题上矛盾重重,而作为军机大臣的李鸿章,则是站在慈禧的一边,主张妥协,已经不对日本作战,所以就导致了叶志超到底听谁的,使他自己也摇摆不定,最重延误战机,使的自己处于不利的局面。清廷内部的矛盾也是叶志超兵败的原因,指挥的失误,使他只能忙于求自保。李鸿章,是清廷的主和派第三,叶志超自身的问题。叶志超自身就是个不能打硬仗的将领,清末能打硬战的将领,只有曾国藩兄弟和左宗棠他们几个人物,剩下的皆是庸才之辈。叶志超在面对日军的闪电战,不知道占险要地势,而是和日军短兵相接,致使清军一度溃败,他一路的逃跑,也使得守卫中国东北的清军士气低落,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清史稿》叶志超写道:“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因此说,从叶志超自身出发,不是一个能占且战的将领,只是庸才一枚。逃跑将军叶志超题记甲午战争中,叶志超作为抗日援朝的主帅,一直以来,被钉在“贪生怕死、无能逃跑”的耻辱柱上。甚至认为他是导致中国失败的罪魁祸首。其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被揭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叶志超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熊包,也并不是只知逃跑的无能之辈。笔者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复盘一些当时的情况,努力为爱好历史的朋友们提供一此饭余茶后的聊资。抗日援朝1894年2月15日,因不满朝鲜王室的压迫,东学道领导人全琫准率领东学道徒与非道徒农民数千人,夜攻古阜郡城,宣布起义。起义声势越来越浩大,抵抗不住义军的朝鲜王室,便向宗主国清廷发出紧急求援申请,要求派兵帮助镇压东学道义军。朝鲜东学党起义清廷答应了朝鲜王室的请求,命令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兵支援朝鲜。李鸿章便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带领太原部兵聂士成,率领一支2000人的清军,出国抗日援朝。这名抗日援朝主帅,过往的战绩十分骄人。叶志超,生于1838年,安徽合肥人。青年时候就参加团练,作战勇猛,冲锋陷阵,屡建战功。后来转投淮军,在刘铭传账下镇压捻军,积功至总兵。后得李鸿章赏识,留在北洋。1875年,署正定镇总兵;1889年,任直隶提督。1891年,率军镇压热河金丹道教,杀教首李国珍。平乱后,获赏穿黄马褂。叶志超作为李鸿章麾下最高陆军将领,在国内战争时期,既可猛攻,又可用计,智勇双全。进入朝鲜这一年,他已56岁。这支2000人的部队,也很不简单。那个阶段,清军中的精锐,是李鸿章的淮军。而这2000人,是从淮军的精锐中精选出来的。部队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毛瑟1871式步枪和哈奇开斯M1878式步枪等。在叶志超和聂士成的率领下,清军于6月8日至10日在朝鲜忠清道牙山登陆。日本,自从1868年启动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崛起,大有赶超大清的态势。军国主义开始滋生,开始规划吞并朝鲜,侵占中国的计划。东学党起义后,日本就高度关注朝鲜态势。清军派兵进入朝鲜,日本立即借口《中日天津条约》中“中日有对朝鲜共同派兵权”、《济物浦条约》中“日本有权出兵保护在朝侨民”等条款,陆续派遣日军,从仁川港登陆进入朝鲜——不请自来了。但清军在牙山刚登陆,朝鲜王室就与起义军达成和“全州和议”,两下罢兵了。朝鲜王室随后要求清军和日军立即撤回本国。日本怎肯放弃这个搅局的机会,赖着不走。随后,日本大使大鸟圭介奉命与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眼看谈判就要达成,日本却在6月15日抛出“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方案,提出要长期驻军朝鲜,以协助朝鲜进行改革。袁世凯与叶志超都感到日本气焰越来越嚣张。分别向清廷提出对策建议。叶志超向李鸿章提出:当下形势,上策为:速派水陆大军进入朝鲜,掌控大局;中策为:派商轮来牙山,将清军撤回;下策为:守在此地,被动应对。但李鸿章不希望中日直接产生军事冲突,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与日本进行外交斡旋。以期达成共同和平撤出朝鲜。接到叶志超的建议,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几经商量,在7月18日才定下“一面和谈,一面备战”的方针。而入朝增援部队,在7月21日才派出。叶志超与李鸿章但是,日本的行动快得超出清廷的想象。此时,日本大本营已作出决定:先将清军赶出朝鲜,占领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进军中国。7月17日,日朝关于退兵的谈判宣告谈崩。7月20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废华约、逐华兵”,并要求48小时内答复。见朝鲜政府未作答复,日本遂于7月23日凌晨发动政变:突袭汉城王宫景福宫,挟持国王高宗和闵妃,扶植以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亲日政权,控制了朝鲜政府。日本进而挟持朝鲜亲日政府,宣布与清朝断交。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成欢之战感觉大势不妙的叶志超,一边向李鸿章提出应对建议,一边将登陆牙山的部队转移到牙山东部较为险峻的成欢驻扎。7月24日,清廷增援部队江自康1400人到达牙山,叶志超合计3800余人。叶志超、聂士成在此布下防线:聂志成坐镇成欢,为核心阵地,左翼是牛歇里,右翼是月峰山。三个阵地“品”字摆开。因右翼兵力较为薄弱,叶志超便率1000余人退守公州,以为犄角。聂志成还有更加高明的安排,他在来兵必经之路安城渡南岸的佳龙里,派遣小分队设伏。叶志超是有先见之明的。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高升号”共有清军官兵1116人,其中871名淮军精锐全部壮烈殉国。丰岛海战结束后,陆战部队第五师团指挥官野津道贯中将,通过情报获知清军驻守在成欢,并且人数不多。野津道贯决定立即向清军发起偷袭。野津道贯,生于鹿儿岛市内高丽町。曾参加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1877年任征讨第二旅参谋长。1878年晋升少将,任陆军省第二局局长,同年任东京镇台司令。1885年任广岛镇台司令,晋升中将。中日甲午战争时任第五师师长。是一名有着扎实的现代军事理论基础及丰富实战经验的日本名将。野津道贯7月29日凌晨,野津道贯派遣混成旅团4000人,向成欢清军发起偷袭。但意图偷袭的日军刚到佳龙里,就被设伏的清军发现并给予痛击,偷袭宣告失败。双方随后展开激战。后来,日军依靠更为先进的散兵线战术,以及工兵壕沟战术下,将设伏的清军压回成欢营地。日军跟上来后,兵分三路,向清军成欢、牛歇里和月峰山三个营地发起进攻。双方势均力敌,一度打得十分胶着。后来,大炮——这个被后来称为“战争之神”的重型武器,改变了战局。对垒的清军和日军,都配备了大炮。都有大炮,说明双方硬件水平相同。但怎么灵活高效使用,这就属于软件水平了。清军配备的大炮,安置在固定的位置上。哪里需要炮火支援,就原地调整炮口,在射程范围内瞄准开炮。但日军的大炮,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和强化训练,竟然是可以随步兵移动的。于是,在灵活移动的大炮的帮助下,日军首先攻破清军薄弱处——右翼月峰山。不断占据主动的日军,于凌晨七点将左翼牛歇里攻破。三个小时后,成欢主阵地被攻克。叶志超随后放弃公州,与败退的聂志成后撤。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聂士成率领退兵与叶志超汇合后,绕道汉城,行军千余公里北撤到平壤。平壤之战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命令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左宝贵,分别带领盛、毅、练、奉四路大军,向平壤结集。汇合后,平壤清军达到13000余人。8月19日,野津道贯的15000人在汉城集结完毕。他立即架设电话线和电报线,建立起下达基层上通东京的空中指挥通道。由于清军电报系统被破坏,北京并未收到成欢惨败失守的消息。8月21日,本该被问责的叶志超,被北京任命为入朝清军统帅。四将均向叶志超主张立即反攻汉城。叶志超无奈,只得同意出战。但部队刚出城不远,就因发生“炸营”而撤回平壤。叶志超以平壤为核心阵地,周围构建几辅助防御阵地:马玉昆在船桥里设防、卫汝贵在城南设防、左宝贵在城北牡丹台设防。内城中景昌门至七星门一线,则由叶志超所部驻守。9月12日至14日,野津道贯的15000人,从汉城倾城而出,对平壤形成三面合围。野津道贯还切断了平壤对外的有线电报。平壤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系。9月15日凌晨4点,平壤之战爆发。成欢之战,叶志超与野津道贯都没有在一线战场。现在,这两个都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在平壤正面交锋。硬刚开始。战斗在平壤的船桥里、三个战区同时开打。船桥里日军没有讨到好处,但四个小时后城北牡丹台却意外过早失守,并且左宝贵力战而死。这让叶志超十分不解。原来,一向擅长奇袭的野津道贯,提前布置两支奇兵,绕道迂回到牡丹台的后方,并且发射榴霰弹,大量消灭清军。牡丹台是平壤城的制高点。而且位于平壤后侧。牡丹台被占领,意味着平壤的后门被封死,清军被切断了退路。野津道贯由此占据了战略主动。但这支清军精锐之师,仍在浴血奋战。战至下午两点,日军没有再取得新的突破。野津道贯见状,下令暂停进攻。下午四点,平壤下起了罕见的雷雨。城中的叶志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叶志超认为:现在退路已断,再战我方必定一片惨死;而日军也还会付出一些伤亡。与其如此,不如和日军商量:都别打了。平壤我们不守了,不要了,我们撤走。你们可以零伤亡获得平壤。叶志超说:“根据我多年的洋务经验,一方主动撤守,另一方放弃追击,应该是一种国际惯例。而日本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新的伤亡,没有理由不同意我们的提议。”“如此一来,我们还可保全现存的国家精锐部队,回国再与日军决战!”叶志超补充说道。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在叶志超的强势主张下,他的意见成为会议决议。会后,平壤城头竖起了几面白旗。随后,弃城撤兵、双方停战的协议内容,被以朝鲜平安道闵丙奭的名义写成一封信。然后这封信由一名朝鲜地方小吏送往日军阵地。这名小吏将信交给见到的第一名日军后,就地返回。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一幕——这么重大的一件军事事务,事先与对方高层并无沟通,一厢情愿就去表达,而且是派一名朝鲜地方小官去办理!拿到这封信的,是一名日军朝鲜通译。他对书信的解读是:清军已经弹尽力竭,很可能连夜逃跑。野津道贯拿到信后,也作了同样解读。于是,他立即布置对清军的伏击。在战略没有出错的情况下,细节的确可以决定成败。9月15日晚8点,清军冒雨成群结队,分批向平壤撤出。进入日军包围圈后,大量清兵遭遇屠杀。撤退变成大溃败。中伏的清军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叶志超与卫汝贵等人溃退至安州,在安放城北设防抵御日军。数日后,朝廷来电命令叶志超收集溃兵进行整顿,聚焦到义州设防。三日后,朝廷再电李鸿章,命令叶志超撤回国内,到达九连城一带设防。由于叶志超部队一路回撤,日军没有再受到规模性抵抗,很快就占领了朝鲜全境。平壤之战几句闲话重新梳理历史,说叶志超只是个熊包,在平壤弃城逃跑,此后一路狂逃数百里,一直逃回国内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叶志超在甲行战争中的很多过错与责任,也是回避不了的。叶志超和野津道贯,都是国内一流的战将。二人相比,叶志超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论素养与实战经验,包括情报战的运用等,显然输了野津道贯一大截。这正如洋务运动对比明治维新——一个是坚持“洋为中用”,只学习欧美的军事,只学习硬件。结果治标不治本;另一个则是既学习、变革军事系统,又学习、变革体制,标本皆治,全面推进现代文明进程。最后硬件和软件都得到跃升突变。时至今日,与实现“强国梦”擦肩而过的洋务运动,其深刻的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反思。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叶志超的勇武同淮军一样,都是打小怪的勇武。叶志超是围剿捻军的名将。捻军是什么货色?说好听了是四处流动的农民军,说不好听了就是四处逃窜的土匪。捻军其实就是土匪一类,无论武器装备、军官素质、士兵斗志、战略战术,都无法同正规军相比。捻军的几次胜利,几乎都是利用如僧格林沁之流轻敌的机会,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伏击作战。如果真刀真枪的正面作战,捻军不是湘军也淮军的对手,甚至可以说压根就不是同一档次的军队。以淮军为例,后期已经装备大量先进武器,包括新式西洋火炮。然而,捻军仍然是拿着冷兵器和土枪作战的部队。所以,打这种部队胜之不武,辉煌的胜利也没什么了不起。叶志超除了打捻军以外,就是歼灭热河朝阳金田道教。金田道教比捻军还弱,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叶志超根本没有碰到过比自己强的对手。萨沙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到的漫画《北斗神拳》,拳四郎在修罗国,被头号罗将加欧打败。第二次交手,拳四郎就轻松击败加欧。为什么?拳四郎说的很清楚:加欧从没有遇到过比自己强的对手,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强手对抗,当然会输。叶志超也是一样。在平壤之战,叶志超遇到比自己强的日军(其实强的也不多),立即惊慌失措。其实,早在平壤之前的牙山,叶志超的清军已经和日军交过手。当时清军对日军的凶狠顽强就有所畏惧,认为日军和捻军、太平军根本不是一回事。这边,叶志超虽然谎报战果,自称自己部队大胜,伤亡数字只是日寇十分之一。其实,他当然知道日军非常难对付。在被委任为朝鲜总指挥时候,叶志超心惊胆寒,多次以有病为理由推辞就任,甚至要求回国养病。畏惧作战到了这种地步,还打个屁的仗啊。清军有1.3万,日军有1.6万,当时日军火炮更多,有60门,而且炮火更为准确。大家都知道,清军大将左宝贵在宣武门被炮弹击中,战死。叶志超则有40门火炮,但炮兵素质低劣,胡乱炮击,很难击中目标。另外,日军的武器装备和清军大体一致,但日军勇猛顽强,敢于冒着清军枪林弹雨冲锋。激战中,混成第9旅旅长大岛义昌少将这种军官都冲到第一线,中弹受伤。而清军的士气低落,形同雇佣军。他们只是在较远距离开枪,一点日军突破到较近距离,清军就立即放弃阵地逃走,不敢近距离作战,因为太危险。就具体作战上,清军还是秉承淮军对付太平军的老一套,每到一地就修筑简易碉堡工事,以绝对的防御为主。但太平军没有先进武器,日军则有很多大炮。最终就是这些并不算坚固的碉堡成为清军活棺材,起不到任何作用。更关键的是,日军分4路猛击,清军抵抗不住,仅仅1天之内就大败。叶志超也被日军猛烈攻势吓住,认为此战必败无疑。在清军伤亡并不大的情况下,叶志超竟然放弃抵抗,下令全军从一个城门撤退。日军伤亡和清军差不多,本来准备强攻。结果发现叶志超溃逃,立即将主力埋伏在撤退路线上,猛烈攻击。清军在撤退途中根本无法抵抗,一时间死伤巨大,仅仅在城门附近就伤亡2000多人。同时,清军留下了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辎重。日军缴获大小炮40尊、枪万余支,大获全胜。平壤战役前后只有2天时间,清军就大败特败。如果说平壤的惨败,还是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叶志超无可奈何。但关键在于,从平壤到鸭绿江,有长达500里的距离。这里是朝鲜北部山区,最适合进行防御作战。当年志愿军就是在这里,通过第一第二次第三次战役,重创美韩联军,后者狼狈逃回南韩境内,连汉城都放弃了。如果叶志超在平壤以北建立防线,最低程度还能够在朝鲜打一段时间,这样东北就安全了。然而,叶志超根本不敢停下抵抗,而是一路溃逃,狂奔500里,逃回鸭绿江对岸,完全放弃朝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叶志超自己先逃走,又不组织部队有序撤退,导致清军秩序混乱。撤退途中连军粮都没有的清军,开始靠武力抢劫朝鲜农民,引起朝鲜人的愤怒和反感,转而反对清军,民心尽失。这么做大将,叶志超没有被斩立决已经算是客气了。李永波之所以招人厌,与他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李永波在国羽内部非常“霸道”,说一不二,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的工作方法也遭到了方方面面的非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拿到双打银牌之后,李永波退役,1993年担任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由于当时的国羽没有总教练,因此李永波就是事实上的掌舵者。今年3月,李永波正式卸任国羽总教练。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国羽打上了深深的李永波烙印。由于性格张扬,做事情霸道,李永波在国羽得罪了不少人,他在私生活方面也有很多传说。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形象。而且,李永波非常爱出风头,这么多年来,他是国羽唯一的新闻出口,其他教练极少能有机会接受采访。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说到中国羽毛球队的教练,除了耳熟能详的李永波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人?这一点,跟中国乒乓球队相差甚远。我们都知道,刘国梁是国乒总教练,但是其他教练员,如吴敬平、孔令辉、秦志戬、肖战、李隼等人,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在世界大赛期间,记者只要在合适的时间采访上述教练,都能得到满意的回复。羽毛球队呢?出现在媒体面前的,永远只有一个李永波。李永波的蛮横与霸道,不只体现在国羽内部,即便是面对媒体,他也我形我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女双组合涉嫌让球,引发了巨大争议。李永波回国之后,央视邀请他做了一期节目,谈到了这个话题。谁知,李永波的态度十分坚决,坚持认为那只是合理利用规则,没有违反体育道德,节目还没录完,他就扬长而去。即便是对于世界羽联,李永波也从来不说好话,逮着机会就狠批,过够了嘴瘾,也出够了风头。李永波对世界羽联的批评,咄咄逼人,见一次批一次,这能让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得到什么好处?

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李永波

4,曾志超的哥们有谁

哥们有; 周云良 丁珂 赵伟 兖析波

5,贝齐库尔资料

贝齐·库尔(Beckii Cruel)。近日,贝齐和曾志超一样在网上迅速走红。特别喜欢找日本动漫背景音乐搭配动感舞蹈的贝齐,将自己的舞蹈自拍成影片后上传到影音网站,没想到影片迷倒无数日本宅男,还因此一炮而红,受邀到日本发唱片与广告。   主要信息:   beckii cruel   NicoNico红人   姓名:Beckii Cruel   年龄:15   生日:1995年6月5日   国籍:英国   分类:网络红人   别称:英国萌妹   最爱的零食: LOTTE products   Beckii Cruel(ベッキー?クルーエル)(1995年6月5日)被人们称赞“超级可爱”,并且在网络上聚集大量人气的美少女Beckii Cruel(14岁)于24日下午,从英国来到日本。她将参加25日在东京举办的活动,“降临”到“秋叶原演艺娱乐祭2009”的舞台上。并且会首次在日本的粉丝们面前唱歌跳舞。

6,跪求此女数据

森下悠里(Yuuri Morishita) 出生日期:1985年1月30日 出生地点:东京都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9%AD%CF%C2%D3%C6%C0%EF#
铜球137395952@qq.com
<p>   贝齐·库尔(beckii cruel),英国一名15岁的少女,出生于1995年6月5日。近日,贝齐和曾志超一样在网上迅速走红。特别喜欢找日本动漫背景音乐搭配动感舞蹈的贝齐,将自己的舞蹈自拍成影片后上传到影音网站,没想到影片迷倒无数日本宅男,还因此一炮而红,受邀到日本发唱片与广告。 </p> <p>.</p> <p>更为详细的: <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aike.baidu.com%2fview%2f3104680.html%3fwtp%3dtt" target="_blank">http://baike.baidu.com/view/3104680.html?wtp=tt</a></p>

文章TAG:曾志超曾志超  诗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