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文中的虚词有哪些

而 乎 其 乃 且 若 也 因 与 则 知 者 为 何 与 以 焉 所 (这是文言文十八大虚词,我用谐音记住的,它们的意思一定要理解,考试就是从这十八大虚词里出,一般是翻译,一个课内的,一个课外的。一般老师平时讲的记住就可以了)

古文中的虚词有哪些

2,虚词都有哪些

00:00 / 01:0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虚词都有哪些

3,英语中的虚词有哪些

虚词包括:冠词(art)、介词(prep)、连词(conj)、感叹词(interj)。连词conjunction / conj: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and, but, or等。介词preposition / prep:表示词汇之间的关系,如in, on, at, for等。冠词article / art:限制名词,即a (an), the。感叹词interjection / int:表示强烈的感情,如ah, oh, alas等。英语虚词的用法:英语的虚词(form word),也称结构词(structural word)或功能词(function word),包括冠词、介词、助动词、并列连接词(coordinator)和从属连接词(subordinator)等,英语虚词都是与实词(notion word / full word)相对而言的,在句中主要起辅助和连接等作用。

英语中的虚词有哪些

4,虚词包括哪些类别

词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与“实词”相对的就是虚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5,虚词有哪些

00:00 / 01:0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6,文言文有哪22个虚词

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找到了35个,你选一下吧。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19安、20但、21耳、22夫、23盖、24故、25或、26即、27既、28然、29虽、30遂、31惟 维 唯32已、33矣、34犹、35哉

7,虚词18个有哪些

《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维唯、已、矣、犹、哉。虚词用法而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8,现代文中的虚词是什么

虚词:表示的意义都不太实在,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但能帮助实词造句。 包括:副词、介词、助词、连词、拟声词、叹词关联词属于连词,算虚词连词 1、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关系。 和、跟、与、同、或、既然 还是、不但、就是、不管、无论、除非、不论 要么、何况、况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然后、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有……才、只要……就 、既然……那么 而、并、并且、而且、或者 至于、于是、但是、然而、因此 等。 只能这么简略回答,有没有邮箱,我发ppt给你

9,什么是虚词举个例子

虚词是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汇,例如:也、而、因、且、则、与等。虚词的分类如下:1. 副词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例如:很、都、岂、还、必等;2. 介词介词是用在名词或别的词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词;例如:从、自、因、除、比等;3. 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或句子,帮助表达某种关系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或等;4. 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动态、语气等语法意义的虚词;例如:的、了、呢、吗、呗等;5. 叹词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例如:啊、唉、哦、呸、哼等;6. 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例如:呼、轰隆、哗啦啦、扑通通、噼里啪啦等。

10,现代汉语中有哪些虚词

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 (一)介词的用法 1、对、对于、关于 (1)“对、对于”用来介绍动作的对象及有关的人或物,大多可通用。 “对”的意义更广泛,还有“向”、“对待”的意思。 “对、对于”运用时常见的错误是主客体颠倒。 (2)“关于”表关涉,“对于”指对象。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位于主语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位于主语前后均可。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作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不能。 2、在……上、中、下 “在……上”、“在……下”中间插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是谓语性词语。 “在……上”中间可插入兼属名词的动词,但不能插入动宾短语。“在……下”中间不能插入主谓短语。 “在……中”中间可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动作正在进行。 (二)连词的用法 1、和 运用“和”连接并列成分要分清层次,多个并列成分只在最后一个成分前加“和”,其余并列成分间用顿号隔开。 2、或 “或”表选择,多项选一;“和”表联合,多项兼存。 (三)助词的用法 1、的、地、得 “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分别是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应以此标准据结构分辨它们的用法。 2、着 “着”表动作正在进行,不表进行的行为不能用“着”。 3、了 “了”表实现,不能与“正在”或“将会”等连用。

11,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例子

1。之 ⑴他、她、它(们)。 ⑵的。 ⑶往,到......去。 ⑷这,此。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⑹我。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2。既 ⒈尽,完了,终了:语未~。食~(指日蚀、月食的蚀尽)。 ⒉副词。已经:~成事实。~往不咎。 ⒊副词。不久,后来:~而缝合。 ⒋连词。常跟"且"、"又"、"也"等连用〈表〉两种情况并存:~矮且小。~做得快,又做得好。~要数量多,也要质量高。 ⒌既xì 赠送人的谷物或饲料。 3。弗 (1) 通“沸”(fèi)。泉水喷涌的样子。 (2) 通“怫”。怫郁,不舒畅。 (3) “弗”为“不”的同源字。 4。甚 ◎ 很,极:~好。~快。 ◎ 超过:日~一日。 ◎ 方言,什么:~事? ◎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至。~或。 5,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6;非 ①不对;错误,跟“ 是 ” 相对:是非|痛改前非|胡作非为。②不;不是:非卖品|答非所问|非笔墨所能形容。③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口是心非|无可厚非。④不合于(某种规定):非法|非礼|死于非命。⑤表示否定,跟“ 不 ” 呼应,表示必须:非去不可|你非答应不可。 7。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1。之 ⑴他、她、它(们)。 ⑵的。 ⑶往,到......去。 ⑷这,此。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⑹我。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2。既 ⒈尽,完了,终了:语未~。食~(指日蚀、月食的蚀尽)。 ⒉副词。已经:~成事实。~往不咎。 ⒊副词。不久,后来:~而缝合。 ⒋连词。常跟"且"、"又"、"也"等连用〈表〉两种情况并存:~矮且小。~做得快,又做得好。~要数量多,也要质量高。 ⒌既xì 赠送人的谷物或饲料。 3。弗 (1) 通“沸”(fèi)。泉水喷涌的样子。 (2) 通“怫”。怫郁,不舒畅。 (3) “弗”为“不”的同源字。 4。甚 ◎ 很,极:~好。~快。 ◎ 超过:日~一日。 ◎ 方言,什么:~事? ◎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至。~或。 5,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6;非 ①不对;错误,跟“ 是 ” 相对:是非|痛改前非|胡作非为。②不;不是:非卖品|答非所问|非笔墨所能形容。③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口是心非|无可厚非。④不合于(某种规定):非法|非礼|死于非命。⑤表示否定,跟“ 不 ” 呼应,表示必须:非去不可|你非答应不可。 7。以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8,故 (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2) 原因:缘~。原~。 (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5)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6) 死亡(指人):~去。病~。 (7) 所以,因此:~此。~而。 (8) 古同“顾”,反而。
通“沸”(

文章TAG:虚词有哪些虚词  哪些  古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