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怎样才能快速从学生转变为记者?

既然你这个问题这么问,那么,我可以理解为,你学的是新闻专业?即将毕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要求和技巧,你已经在学校里习得。说下我对这十几年来新闻传媒工作中遇到的绝大部分应届生的问题说下个人的建议吧。一,广泛阅读新闻传媒业“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大量知识的储备比任何职业都更迫切。

大量阅读可以拓宽视野记者要写出有说服力的报道,首先就得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这叫“肚子里有货”,也是报道水平的一个评判标准。特别是现在,网络传播的便捷,使得大量低价值“口水文”、众口一辞的报道,失去市场。因此,现在存活的纸质期刊更需要有独立见解的文字报道。因此,知识面的大小决定了一名记者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是应招单位对新入职实习记者的考核重点。新闻敏感度来源于知识储备目前,除了国家各级行政媒体能够有渠道拿到首发的政策性的新闻稿外,其他媒体的生存之路在于将这种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各个角度地剖析和深度挖掘。因为,只有记者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量,才可能将这些知识与新闻“联系”起来;工作中最常见的现象是,领导布置了选题和写作方向,记者完成的稿件不能达到领导要求,就是因为领导和记者的知识储备量不同造成的。

知识储备有利于营造“共同话题”为避免“闭门造车”,现在的媒体大多要求记者在撰写的报道中,含有相关专业人士的采访内容,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含金量。作为刚入职场的新人,邀约的采访者绝大部分是陌生人。如何快速获得陌生的采访对象的认同,让他们愿意对你吐露心声、直抒胸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在进行背景调查时,多了解一些对方的喜好和特长,针对此多做功课,以培养“共同话题”。

但是,“临时抱佛脚”的功力容易露陷,所以,长期地、广泛地、大量地储备各门类的知识,是记者从业人员业余时的必修课。综上可以看出,积累丰富的知识,会有助于记者对新鲜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和个人判断力的形成,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有影响力的报道。二,培养个人爱好除了不分门类的广泛阅读,重点培养一两个业余爱好进行深入学习,并将这些爱好中不断积累的专业知识变成报道的写作方向,可以让记者生涯事半功倍。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些领域高出常人的长期学习和积累,才会真正成为可以与这个学科的专家进行话题的深入探讨的资粮。同时,因为大众媒体的衰落,为了更好地就业,有计划地选择一些个人爱好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有助于在相关专业媒体的记者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三,一专多能目前,纸媒的衰落是大势,特别是大众化的报纸、期刊,受冲击较大。

相反,一些行业知识性、学术性、功能性期刊的市场,因内容贴合读者需要,受冲击较小。因此,如果毕业尚早,建议攻读第二专业,更有利于就业。以我之前的工作经历,所学专业与期刊专业切合度高的应届生比纯新闻专业的应届生更具竞争优势。如果临近毕业,那么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提前阅读下相关媒体的报道,算是亡羊补牢的一种方法。

例如,你打算应聘到汽车类媒体,可以连续购买几本汽车行业的期刊,分析这些期刊的报道差异,了解热度话题和各自报道方向。最不济把英语学好了,翻译国外前沿的学术文章,也是一种就业途径。四,自媒体实践目前,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开放程度都挺高的。提前找几个平台,专门找各个领域的热门话题练下手,有助于发现你的擅长领域,为将来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一个女生在县级电视台当记者是什么感受?

做记者13个年头了,从刚毕业的丫头到如今独挡一面的成熟记者,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不是白来的。每天的工作绝不仅仅是采访,写稿,出镜,做片那么简单而美好。外联,写策划,拉业务,能者要多劳。对于和我一样有记者梦的女孩来说,记者,既是圆梦,也是历练。虽然现在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受到挤压,但有电视情怀的我们啊,始终奔跑在路上,依然在孜孜以求的拼搏着。

心中是有情结的。这是每年都会走出小城,去外地采访的记录,这样的机会一年大概三四五六回吧。我们简陋的配音间。全省旅游栏目一起采风,还是很欢乐的。去全国各地公费旅游,还是很欢乐的。我先后做过汽车栏目,房产栏目,消费栏目,现在做旅游栏目,很荣幸我能从事这个让家人骄傲,自己欢喜的职业。可以让我阅历人生让我成长蜕变。

市、县的融媒体中心做新闻采编工作,前景怎么样?

中国的媒体结构与行政权力结构呈现出一一对应关系。这样的格局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形成。在传统媒体时代,这样的格局可以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地方行政权力与中央权威之间的微妙局面。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格局成为了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起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地方传统媒体很难从融媒体格局中走出来。

第一,行政管理机构目前政策发布功能基本上不依靠传统媒体和融媒体,他们自有的发布渠道——各种公号就已经完成了这个任务。传统地方媒体已经无法依托政策发布依托行政权威来建立公众权威。这条老路被行政机构的发布平台替代了。第二,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地方属性正在消退,媒体全中文传播是互联网媒体必然的特点和本源。地方融媒体的特点在算法和全网信息快速流动的前提下,无法支持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地方行政机构也越来越无法支持其发展的成本。实际也没有传播意义。(解决就业除外)第三,融媒体未来嫁接进入各种平台,作为公号存在目前有现实意义。但是他的存在理由绝不是纯粹的新闻,而是本地整体资源和特色产品的推广。(多多培养李子柒这样的网红)目前发展空间很大。狭义的融媒体概念生存空间未来不大,广义的融媒体地方资源内容推广,带货/打赏/网红直播有发展前景。


文章TAG:如何培养融媒体记者  河南广播电视台信阳融媒体  如何  培养  媒体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