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则更多需要在孩子认知能力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去做,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情景模拟或者假装游戏,让他分辨出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坏的,遇到各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大人帮忙,也可以将孩子平时遇到过的问题跟孩子一起复盘,我们碰到的这件事情这么做对不对,怎么做会更好?对于认知能力特别弱的孩子,可以简单的做一些行为的图示给孩子展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家长在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时,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讲究方法,不强迫不放任,同时做好孩子的榜样,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第一,孩子的社交能力。1、社交,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但准确来说,三岁以前的宝宝是谈不上社交的,这段时间,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自我意识。

如果宝宝不愿意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不能认定宝宝社交能力很差,对这个年龄的宝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培养宝宝的安全感是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做的事情。2、宝宝开始上幼儿园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好时机。这时,宝宝的语言发育已经很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沟通。家长可以鼓励宝宝多和小朋友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让宝宝对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

亲子共读也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好方法。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增加,对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也会提升。3、性格内向的孩子并不一定社交能力差。家长不能用孩子性格来判断孩子的社交能力。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宝宝的社交能力强,但是没有强烈的社交欲望,或者宝宝非常喜欢社交,但是能力不足,阻碍了孩子社交发展。家长需要仔细观察,理性判断。

第二,社交能力培养。1、家长的榜样作用。宝宝的一切学习和认知,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交能力也是如此,父母如何与人交往,宝宝都看在眼里并学习模仿,同时,父母也是宝宝最好的情感交流和倾诉对象,教会了宝宝如何与人沟通。2、家长的鼓励作用。宝宝社交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应用和练习,社交本身是提升社交能力的最好方法,家长应该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到社交中去,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反而不利于宝宝社交能力的发展。

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和社会性?

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

谢邀。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训练方式,有很多种方法,基本上和目前的感统训练中专注力训练的方式一致,可以通过协调性的运动,比如拍篮球,走指压板,走平衡木、腹爬等方式进行锻炼。也可以通过听力训练(听写、复述短句到长句),视觉训练(舒尔特方格,视觉追踪、走迷宫,填色)等多种方式进行。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训练则比较困难,因为自闭症的本质就是社会交往障碍,家里有两个自闭症谱系的孩子,这些年也积累了一些方式,简单的分享给大家吧:因为认知的差异,语言能力的不足,很多自闭症孩子在刚开始进入社会(入园入学)之后都往往出现攻击性行为。

有些是尝试沟通但方式不对,比如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就去推小朋友一下。有些是过分敏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比如辕辕这种就会认为你靠近我就是要伤害我。所以在这个阶段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正确交往,打消周边人和学校对孩子的顾虑,是孩子融入社会最关键的一步。我家孩子其实现在的社交能力已经很不错了,会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沟通,也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基本不太会和小朋友起冲突,会喋喋不休的跟我说XXX是他们的好朋友,放学的时候也总能看到有小朋友和他们手牵手或者追逐打闹一起出门。

唯一弱一点的还是沟通理解能力,对话的时候一直喋喋不休的说自己的语言,根本不管对方是不是感兴趣。大一点的孩子慢慢开始玩规则类的游戏了,比如老鹰捉小鸡,比如足球篮球,这种时候他们就很难理解和参与,前几天老师还跟我说老大推了一个男孩子一把,因为那个男孩子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扮演老鹰,老大觉得他在欺负别的同学,义不容辞的就冲上去了……从自身的经验来分享几个自己探索的方法吧,社交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长们有大量的耐心和时间投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很多让人沮丧和崩溃的事,但只要我们能坚持住,真的将孩子的这方面能力提升上来,那对他的一生都是极为重要的。

1、教会孩子情绪管理。其实普通孩子也会面临这种问题,幼儿园的老师最清楚,三四岁的孩子伸手打闹,发脾气,坐在地上大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看小猪佩琪,佩琪大概是五六岁左右,基本不太会哭了,乔治是两三岁左右,经常碰到事情就大哭),对于发育进度慢的孩子,这个阶段可能持续的时间更久一些,而人们在情绪不稳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管理情绪。

认识情绪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和情境结合来让孩子懂得,现在有很多不错的情绪认知绘本,比如轩辕比较爱看的《中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情绪的认知《我不想生气》《我不愿悲伤》《我好快乐》《我很善良》,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情绪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起来,让孩子能更好的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孩子会通过一些具象的内容形容自己的心情,比如我在带着轩辕看《我们的身体》那本书时,也有一页在讲情绪认知,讲开心的时候脑袋里想到的是小朋友一起给主人公过生日,难过时大脑里展示的图片是小主人正对着一个猫咪的墓碑哭泣。

结果第二天辕辕就碰到了一件不高兴的事情,他对我说:“妈妈我脑袋里的猫死了……”,我听了两遍才明白是什么意思,偷偷在心里笑了半天,然后告诉他,这种情绪叫做“伤心”或者“难过”,从那以后他就记住了,一不开心就会说:“我伤心了”。孩子能识别的情绪越多,就越可以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才能方便自己和他人接纳和处理这个情绪,能正确表达,才能更好的和他人沟通和解决问题。

情绪管理则更多需要在孩子认知能力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去做,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情景模拟或者假装游戏,让他分辨出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坏的,遇到各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大人帮忙,也可以将孩子平时遇到过的问题跟孩子一起复盘,我们碰到的这件事情这么做对不对,怎么做会更好?对于认知能力特别弱的孩子,可以简单的做一些行为的图示给孩子展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不能总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了!”,不要以大人的情绪来绑架孩子,而是让孩子了解,这个情绪问题这么处理会有什么后果,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孩子“共情”,是家长接纳和走进孩子最关键的一点,让孩子知道家长是能理解他的,他才会愿意进一步跟你沟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孩子的共情能力,比如你这么做小朋友会不开心,你要是可以这么玩大家就都愿意和你做朋友了。

2、告诉孩子社交规则,鼓励孩子寻找合适自己的社交方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内敛,有些孩子比较活泼外放,轩辕在小学之前几乎不怎么跟同学交往,上了小学之后渐渐的有了自己的朋友,但很明显他俩的交友方向是不一样的,轩轩性格主动活泼,去任何场合都能很勇敢的和小朋友搭讪,他的朋友多数也都是同类型的开朗运动能力强的小男生。

而老二比较慢热腼腆,他很难勇敢的去和别人主动说话,但是他很喜欢认真的研究一些东西,比如建筑和昆虫。他的朋友都有文静可爱的女孩子。所以在孩子有对外交往的想法和行动时,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规则和正确的交往方式,而不要逐字逐句的干涉孩子必须要和人打招呼,必须按照我们认可的游戏方式去玩,也许小朋友就是喜欢肩并肩一起蹲着看蚂蚁,哪怕他们之间没有交谈,那也是一种社交,他们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多说一句,接触同类的家长越多,越能感觉到其实很多家长都陷入了过分比较和过分焦虑的误区,因为周边真正重症自闭的孩子很少,多数孩子其实比轩辕那时候的情况好了很多,但是家长都特别着急特别崩溃,恨不得手把手拖着孩子每天一起跑,我的建议是,放手给孩子一些自主的空间,很多事情不是家长硬性干涉就能成功的,尤其是社交这件事,孩子有没有朋友,如何交朋友,都是很难通过训练或者人工干预短期见效,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认知和沟通方面的事,认知和沟通过关,社交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3、给孩子创造适宜社交的环境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创造适宜社交的环境。什么是适宜社交的环境?有同龄小朋友,有共同兴趣和话题,监管者对孩子的特殊情况包容理解。学校显然是孩子最需要融入的社交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其实是监管人——老师。在我们的孩子入学之后,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孩子跟老师的配合度,老师对孩子的接纳度以及老师传递给其他孩子的讯息,是影响这个孩子社交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和老师沟通,建立与老师之间的良好关系。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针对老师的负面报道,但轩辕遇到过的几任老师,从幼儿园到小学,都特别特别好,她们会真心的帮助孩子,会耐心的听我说孩子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会与我探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更能让他们容易接受,会为了轩辕每一分进步而发自内心的高兴。(前几天轩辕在英语公开课上答对了一个问题,英语老师激动的差点把背好的课都忘了,一直在说very very good!!!)所以我觉得,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觉得老师一定会排斥孩子歧视孩子,多和老师沟通,推心置腹的,真心实意的请求老师的理解和协助,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会非常热心的去帮助孩子的,这样我们才能保障孩子在校的社交环境是良好而友善的。


文章TAG:有哪些可以培养孩子社会性的因素  我成功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  哪些  可以  培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