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儿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职场中的儿女,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职场中的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最近我遇到了这样两件事:一件是我的一位培训班同学,流着眼泪向我们讲述刚刚退休的母亲因为焦虑患病,孝顺的她因为不能在家乡陪伴妈妈,自己非常痛苦,想请同学们出谋划策;另一件是一位八旬老奶奶连夜孤身从上海来到北京,求助民警“把她送到演员靳东家“,原来老人独居生活,喜欢刷抖音,由于软件推荐功能,误以为靳东也关注了自己,而且认为评论区也是他在和自己聊天。

最后民警只好给亲属打电话,此时的儿女还不信,以为民警是骗子。今天的我们已做不到“父母在,不远游”,越来越多的职场人远离父母异地打拼,即使在同一城市,大多也忙于事务,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经常陪伴父母。我们只好通过给父母花钱、买东西表达我们的孝心,但总是感到有一种无奈而纠结的遗憾。《论语》中有句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在这里阐释了何为“养”,“孝”,“敬”,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思考。下面我就想结合这3个字谈谈我的3点体会。第一点——孝敬不只是衣食无忧,更需关注父母真需求今天随着养老制度的完善,城市中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有基本保障。但我们仍会看到有些老年人,生活条件很好,身体也不错,但他们还是整天闷闷不乐,儿女们对此非常不解,心中抱怨,我该怎么做您才满意呢!我的母亲83岁了,儿时因战乱,只读过扫盲班,没上学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76岁时她想学认字,大家都反对,“您天天趴在那儿写字,回头再累出病来”,她听了很生气,几天不理他们,但是我支持她,鼓励她,夸她字写得好。后来,她想抄文章,我就给她找学习材料,她不认识的字,我就视频聊天时教给她。7年中20万字的《党章》《党史》及各个阶段领导人的讲话已在她的笔下走过,每天晚上我都通过视频,听她谈学习体会,最后还不忘给她一个大大的赞。

现在她已经开始写回忆录了。母亲每每把学习成果向我展示,问我是否有进步时,我看到的是她像小学生一样,期盼表扬的眼神,我看到的是她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子女孝敬父母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最好的,一定是读懂父母真正需求的那一个。作为儿女,除了满足他们生活需求外,一定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要知道他们所想所需,以及他们仍然留存的梦想。

第二点——陪伴不一定总在一起,帮助父母构建新连接我们常说职场人“忠孝不能两全”,但我要说,找对办法“忠孝仍能两全”。什么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父母知道我关心他,不让父母总是关心我。”时间是职场人稀缺的资源,定期探望父母有时会变成一种奢望。父母退休后,社交圈在缩小,如果孩子们又不能经常陪伴,往往就会让他们倍感失落,因为"跟周围人的连接,是一个人存在的最根本的前提。

”帮助父母建立新的人际网络,是每个子女都必须关注的。而走进老年大学,是帮助他们“加入新环境、结识新群体,构建新圈子,融入大社会”进程中成本最低的一个好办法。当前老年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探索,为老年人设计“文化养老”的“课程表”。现在我们学校开设的老年学习班已有200多个,老年大学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老年人社交的新平台。

祁阿姨去年表演艺术大专毕业后,今年又参加成人高考进入了美术专业,每天的时间占得满满的,一起玩的同学有几个班,你说她们还有时间关心我们的事吗?第三点——退休不等于没有追求,鼓励父母创造新价值传统上我们都认为“退休后就该享清福了。”似乎离开职场就意味着不需作为,不再追求。罗伯特在《缺爱》一书写到:是否建立了足够的连接,不是看你认识的人够不够多,而是看你是否给他人提供了价值。

如何让父母夕阳仍烂漫,我们子女的是可以助一臂之力的。家庭是晚年生活的主战场,获得家人的认同,是父母获得价值感的重要来源。老年大学举办演出画展时,我们一定要去,而且还要呼朋唤友见证荣誉时刻;父母拿着“作业”回家向你“汇报”时,你一定认真点评,他们的书法条幅、琴声歌声、营养美食亮相时,你们羡慕的眼光,一定是对他们最高的褒奖。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一定是忘不掉的。另外作为子女还要多支持父母参加志愿活动,像我们学校,就在社区成立了许多学习小组,老年同学返回社区带着老街坊一块学英语、唱京剧、编手工,或是到养老院慰问,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唐阿姨的英语俱乐部周周有活动,吸引了大批邻居;李阿姨患口腔癌后学习绘画,现在她每年都要义卖画作捐助孤儿院,在奉献社会中她的病也逐步痊愈。


文章TAG:小学生该如何孝敬父母  关于小学生孝敬父母的演讲稿  小学  小学生  学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