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了解爱的真谛之后,父母便要以身作则。其次,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品格情操的培养。所以要培养一个人有良好的品格,首重如何永保一颗懂得「爱」的心;而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豁达的胸襟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维系一个人拥有「爱」的力量与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负责的品格和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负责的品格和性格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孩子的未来,更是父母的寄托与期望。古代,孟子有「人性本善」之说,荀子有「人性本恶」之论。其实,人性之善恶大都是受后天教养及环境的影响。所以要培养一个人有良好的品格,首重如何永保一颗懂得「爱」的心;而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豁达的胸襟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维系一个人拥有「爱」的力量与方法。

  因此,如何「爱」?如何「被爱」?如何尊重「爱」?是从小就需要教育与学习的,透过不断的学习、教育,才能让内在那份善良的情操,孕育出完善的品格,并且巩固它的根基,不致随环境的变迁与人生际遇的不同而动摇。爱的真谛  爱孩子容易,用对的方式去爱,却很难;这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父母的难题。爱,给与容易,恰到好处却很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的爱、不当的爱,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一些负向性格:如骄傲、愤怒、嫉妒、懒散、贪婪、依赖、懦弱等。所以,别让我们对孩子的爱成为易拉罐的爱:廉价、易开、随取随有;这样不仅剥夺孩子面对问题的能力,也让孩子不懂得感恩,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将来在社会上与人际关系互动上,更易因而产生挫折感。溺爱型的爱,给孩子过度的自由与物质享受,不仅让孩子不懂得惜福,也会让孩子无法制止本身不合理的行为,导致自我接纳力降低、抗压力减弱、挫折忍受力无法提升。

  正确的爱是适时的爱、适当的爱。多花时间了解孩子,才能因材施教。在其成长的各阶段,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体贴、真诚、乐观、积极、勤俭、惜福、感恩等正向心态,并让这些正向思维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个有正确人生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成功的人生已离他不远。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了解爱的真谛之后,父母便要以身作则。

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便是这个道理。教育孩子没有快捷方式,父母的言行长时期作为孩子的典范,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其次,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品格情操的培养。父母为孩子选择优良的读物,引导、分享,让孩子深刻领悟书中令人感动的美德与情操,借此加强孩子善良的天性,并藉由分享、探讨中,增进亲子关系,以及加强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为人父母在孩子各种不同成长阶段中,学习教育专家或他人教育孩子有成的方法,用心关注、教育自己的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长。今举出清大李家维教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家长们分享:  一、拉回自己的手,不要为孩子做太多:李教授认为适性的拉住自己的手,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思考,进而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个性,养成负责的态度。

  二、花时间懂他:了解孩子的性向,了解后提醒自己,不能按照自己对孩子设想的人生前程,去替他铺一条路。父母的好意有时常和子女背道而驰,因此,父母在给爱时,请先问自己,这是谁的需要。  三、身教胜于一切:孩子的物欲,一半是天性,一半是由父母的生活型态中学习而来,所以,父母若物质欲望低,孩子也不会爱名牌。

联合报副刊一篇读者投书提到,如果父母不能一辈子供给他优渥的生活,那为什么从小要让他养成浪费的习惯?所以,教懂孩子「节俭」,比期望孩子以后能赚大钱,要实际多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很古老的谚语,但并不意谓不合时代,教会孩子这项感恩、惜福、爱物的美德,是留给他们一项比万贯家财还要重要的资产。

  四、让孩子单飞:当孩子有能力打理自己生活时,就让他单飞,父母能做的,就是告诉他该注意那些事情,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做。父母若一直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务,结果只会让孩子养成不在乎的习惯,父母就得一直扮演「为孩子负责」的角色。  五、自己解决问题:孩子一定会碰到很多问题,你必须让孩子有成功的经验,从中培养他们的信心。

让孩子处理原属于他们自己的的问题,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并不意味停止对孩子的爱,而是肯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此时,父母只需从旁鼓励与注意即可。结语:  一个人的品格好坏,关系着他一生的人生观、家庭、工作与人际关系甚巨;好的品格,会让人乐于亲近与接纳。一个思想上、观念上、行为上都具备好习惯,也就是好的人生观的人,才有能力让自己更好;这就是俗谚所谓的「命好不如习惯好」,因为,当一个人的心态,在其人生旅程中,无论是逆境或顺境,都能抱着凡事的发生,都有它的作用,并学习看到它的正面,也就是抱着「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自然界最好的安排」这样的态度来面对,如此乐观、积极、善良的品格,定能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个完美的圆。

如何从幼儿期就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如何从幼儿期就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意味着家长需要对孩子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放手,少一些说教,多一些信任与宽容幼儿期是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很愿意尝试新事物,他们的口头禅会有“我能”、“我自己来”这样的句子,这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只要没有危险。如果孩子做成功了家长适时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适时安慰,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家长这些反馈可以让孩子更愿意尝试有难度的事情。

只要能经过家长的引导完全可以胜任的事情,比如吃饭、收拾玩具、刷牙洗脸、叠衣服等,就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家长不包办不嫌麻烦不溺爱,把成长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这不仅是孩子自理习惯的养成,更是对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家庭环境充满平等和谐宽容,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面对家庭共同的问题家庭环境是孩子出生及至成人经历得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一生,作为出生后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东西,包括独立自主。

父母的目光不能一直注视着孩子,也要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孩子能做到。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一生成功幸福的基础,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性格品质,如果家人给予孩子无限的安全感,让孩子充满自信,鼓励孩子尝试并给孩子试错的空间,经过一件件具体事务的锻炼,相信孩子能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文章TAG:培养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意义  如何培养儿童个性品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