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何认清自己呢?今天本人与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班主任的沟通方式有哪些?班主任都要和哪些人沟通呢?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常见的班主任沟通方式:(一)面对面交流:班团会、与学生面谈、家访、家长会等都是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高三家长的4个角色定位卓越教育高四校长林文作为一位母亲、老师、校长,多年来围绕“家长如何正确加压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如何认清自己?

如何认清自己

“认清”:“认”是辨认、认知,“清”是清楚,二者相加就是知道与了解。那如何认清自己呢?今天本人与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电视专栏,剧情是这样,有动物学家在做实验,在一只猴子面前立一面镜子,当猴子看到镜子中有一只猴子时,显得狂躁不安,兴奋异常。很显然,猴子没有认出镜子中的猴子就是自己,而错误的认为是另一个同类。

也就是说,猴子对镜子中的自己,没有辨认,认知感。而人类在这一点上是有认知的,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处。您比如说,男士每天都要站在镜子前穿衣、戴领带、刮脸等等;而女士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洗漱、化妆、打扮自己,频频地对镜中的自己微笑,欣赏着镜中的另外一个自己,有时甚至还时不时的掏出手机拍照来观察自己,直到满意为止。

你想想,人们为什么每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多次观察自己的形象,生怕有瑕疵呢?因为人都爱慕虚荣,爱美更爱攀比,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使然。所以当有人问我们了解自己吗?此时的我们又都是不以为然的笑笑,甚至觉得真的可笑,毫无趣味,心想这个问这个问题的人,精神一定有点问题,哪有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其实人对自身的了解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对自己不够了解的太多太多了。

您一定坐过飞机吧,登机前受过安检吧,或者去医院做过X光片吧,而当您看到X光片时,您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是医生告诉你哪张片是您的,您还能认出自己吗?当您看到自己的骷髅影像时会有什么感觉?您还说自己很帅很美吗?其实X光片才是真实的,一个不折不扣完整的自己。所以,要认清自己,不仅仅是停留在仪表上,而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

您对自己了解多少?你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可能您会说是金钱、是美女、是帅哥、是豪车、是房产、是地位,可您别忘了还有健康呢。健康才是唯一,而其他的这些只是一后面的零而已,零再多也永远超不过一的。人在什么时候最明白?有人说,人在大病时或遭受重大挫折后;你或说,人将要离世的时候。这话很有道理,只不过等到那时才明白,可能晚了点。

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沟通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有沟通才有交流,有交流才有理解和支持,才有协调和合作,所以班主任做好沟通很重要。班主任的沟通方式有哪些?班主任都要和哪些人沟通呢?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常见的班主任沟通方式:(一)面对面交流:班团会、与学生面谈、家访、家长会等都是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预设沟通内容和主题,针对性强,信息量大,沟通充分,也便于直接交换思想和看法、沟通感情,因些在众多的沟通方式中,班主任最常使用就是这种方式,往往沟通效果也最好。

(二)电话沟通: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及时、便捷、快速,比如学生迟到、旷课、生病或突发情况,急需与家长联系,这种沟通方式就派上了用场。(三)微信群、QQ群等:这种沟通方式可以用来发通知,留作业和家校讨论等。(四)家校联系卡或家长通知书:一般每学期末,学校和班级将学生的综合表现、学生学业成绩和班主任综合评语用通知书的形式告知家长,家长的意见也可以通过它来反馈。

常见的班主任沟通方式有以上这些,那么班主任都需要与哪些人进行沟通呢?一、与学生沟通班主任沟通最普遍,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与学生沟通,且大多是面对全体学生,采取一对多的沟通方式。比如每周的班团会、专题教育等,班主任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学生的沟通还有个别谈话等方式,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比如“学困生”、“行为习惯问题生”、生身心状况特殊的学生、留守儿童、三残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学生等等,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想尽各种沟通方法,“因材施教”、“各个击破”。

在沟通中,班主任要恩威并施、宽严有度,班主任要拿出真诚和热情,不能偏袒或歧视,那些对学生采取不闻不问,“正眼也不看学生”的沟通方式是要不得的。二、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主要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定期或不定期的和家长见面交流,互通学生表现和教育情况,共同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切忌将家长会变成告状会,要尽量说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学生有问题要与家长积极地分析、讨论和解决。总之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要积极主动,争取家校联合,才能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二、与科任教师沟通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沟通,主要是了解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上课的表现、课堂纪律、学习气氛等。帮助科任解决上课遇到的问题和难处,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督促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促进班级学习。

三、与学校领导和各部门沟通班主任与学校领导、学校各部门的沟通,了解学校领导对班级工作的布置、检查、对班级的表扬、批评等情况。听取指导、意见和建议,更好的开展班级工作。班级在卫生劳动、各种活动等方面也要与学校各部门比如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等发生联系,班主任当然也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四、与外班师生的沟通班际间的活动、交往,学生与外班学生发生冲突、矛盾等,也需要班主任与外班的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涉,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必需的。

孩子高三了,父母们如何进行角色定位?

高三家长需警惕的4个误区  孩子初入高三,由于第一次当高三家长,难免陷入不少误区。广州市第二中学办公室主任陈祖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了新晋高三家长容易犯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给孩子的身体和学习大“进补”  到了高三,很多家长想给孩子吃“补品”,十分急迫地想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这些都是没必要的担心,孩子只要不打折扣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按照老师的步伐来复习就够了,家长要充分信任学校和老师。

  误区二:对孩子的成绩期望过高  这种情况在重点学校尤为常见,家长和学生对成绩的估计不足,没有科学看待目标的实现。他们常认为考一本十分容易,因此不把汕大、华农这样的一本院校放在眼中,自视过高。但其实每年六十多万的考生中只有约4万人能考上重点大学,占所有考生人数的8%,这是非常小的一个几率。所以家长帮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十分关键。

家长应多通过学校、网络等途径了解相关数据,要有一个比较明晰理性的全局意识。  误区三:渴望做高考辅导者  家长不要妄想能做这个角色,应充分相信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家长和学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  误区四:希望以己之力获得绝密的备考资料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资料的使用是平等和公开的,而且速度非常快,所以不会存在有老师存有一些保密性文件的情况,学校的老师也会在第一时间将最新最权威的资料发放给同学们,家长不需要担忧这一点。

  高三家长的4个角色定位  卓越教育高四校长林文作为一位母亲、老师、校长,多年来围绕“家长如何正确加压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她认为,加压并不是要将孩子压得透不过气,关键是把握一个“度”,做好四种角色定位,才能帮助考生在心理和学习状态上战胜高考。  如何把握好度呢?林文指出,当孩子目标不明、动力不足、学习没有压力时,家长可以适当加压;当孩子已经给自己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的时候,家长就要控制压力泡,限定在一个最佳的质的范围之内。

  督学官:学习帮忙不添乱  高三一年,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一年里,父母要当好督学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依靠任课老师按部就班地复习。如果父母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孩子会有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心理师:宽心自信不焦虑  高三这一年要经历无数次考试,一般是“一月一大考,一周一小考”。

如何不让自己的紧张情绪影响孩子,给孩子宽心,帮孩子减压,这对高三家长来说是一门必修课,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心理师。高三一年,父母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些考试,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排名,重要的是善于帮助孩子从考试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适当鼓励孩子,通过鼓励去强化孩子的积极情绪。

这种鼓励赞扬不一定是学习上的,很琐碎的生活小事也会使孩子放松。最重要的是,不断让孩子理解,高考不是最终目标,只是一个生命过程,一种生活方式。  信息员:收集信息早准备  作为高三家长,要了解高考各阶段的一些信息,帮孩子收集信息,当好信息员。高考大背景是高三家长必须了解的内容。比如近年考生数量、录取情况、高校专业情况、志愿填报、考试时间、录取时间等。

这些信息可以提前收集。高三家长只有提前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孩子才不会盲目和慌乱。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般有官方网站、学校、媒体、高招说明会、校园开放日、有经验的往届家长等。作为高三父母,特别要关注高招政策,尤其要了解当年有无新的政策变化。  家长在大量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要做好筛选的工作,不要把所有信息都交给孩子,把孩子需要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即可。

  司务长:生活后勤有保障  想要当一名称职的高三家长,还要为孩子当好司务长,做好后勤保障,如为孩子加强营养、在家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高考不仅是智力、心理的较量,还是体力的大比拼。由于高三考生学习压力大,一些考生存在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为孩子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鼓励孩子在周末多做些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心理加油站:从现在开始心理调适提上议事日程  “心态并非到临近高考才去调整,而是从进入高三甚至更早就应该去规划和训练。”华南师大附中心理老师李之宁强调,心态的调控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心态好并非天生的,而是训练出来的。”  那么高三伊始,该如何进行科学的心态调整规划呢?  首先,高三学生要形成科学的意识。

即在理论上必须意识到心态的调控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是一个可调控、被训练和可掌握的过程,而不是仅靠个人经验去调控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权通过接受专业老师的训练或者自己的演练逐渐熟练地掌握心态调整的技能。  其次,了解一些具体的技能训练法。比如音乐放松法等。到底用什么类型的音乐,什么时候播放,播放多久才能达到效果,使用的频率该注意些什么等,这些都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心理老师的演示,学生试着自己练习,然后逐渐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心态调控的工具。比如自信心的心理测验、考试焦虑的小测验、健康情绪的小测验等。  再次,成功案例的经验分享和学习。高三学生可以让老师和家长帮忙找一些已经考上大学的过来人来分享高考备考的经验。学校也可以组织高考高分考生回母校分享成功经验,为高三的学生介绍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笔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该如何做好角色定位?

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应该怎样定位对孩子的教育有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孩子刚出生,性格都是善良的,没有区分的。一些习惯都是后天造成的。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一个家庭中父亲每天好吃赖做,喝的醉熏熏,出口脏话,和张三一仗,和李四一仗……你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性格能好吗?尽管在学校,老师百般教育,但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很难控制自己说脏话,挑事的习惯。

为啥呀?在孩子心目中爸爸就是这么做的,谁都怕,那他也想在班级里当老大,同学都得围着他转,再说孩子的妈妈更重要,一天到晚张家长,李家短,竟看人家不好,这样教育的孩子很难和小朋友合群,事多,个性……再有爱贪小便宜的父母培养的孩子很少有大度的。相反,一个家庭中父母工作上进,乐于助人,对孩子影响就好,小孩学习上进,团结互助,很少和同学闹矛盾,所以说呀,父亲一定要给孩子做出点好的榜样来。

身为教师,把大部分精力交给了学生,那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一个同事是正高级数学老师,他大女儿考上一个普通大学,学的是与数学毫无关系美术。私下里同事笑话他,“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没有把女儿教好”。他笑着说,“我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发现了孩子的优点,并引导学习美术,有了一技之长,有了生存的本领”。那么我们会想父母的责任是什么?1、配合好学校,安抚孩子的情绪曾仕强,“把孩子教育好,以便接受学校的教育。

”孩子上大班,开学第二天就被打了,孩子说,老师在操场上打了他。可在班里,没讲话,老师就认为他讲话了,又打了他好多次(打人时,我们有时控制不住内心的火气)。孩子一直委屈说自己没讲话,还是被老师打了很多次手心。我边听边安抚他。后来三天夜里,孩子一直做噩梦。他妈妈说,“要不要去学校找园长”。我作为老师,更明白老师的不容易。

“找找什么找,小男孩受点委屈不很正常吗!也让他长长记性”,我说。正好我在陪孩子看《小猪佩奇》,孩子看到牙仙子。他觉得好玩,就问我,“牙仙子存在吗”,我说,“存在”。那我为什么看不到她?我说,“他在你的梦里,她不仅能保护你的牙齿,还能保护你的安全”。晚上睡觉时我又说了一遍,孩子没有再做噩梦。不知是不是我的话起到了作用,才让噩梦消失。

但作为父母更多的是安抚孩子在外受到得伤害,让他内心充满力量。老师更能理解老师,作为父母,更应该想办法配合孩子的老师。2、生存教育,发现孩子的优点曾仕强,“发现孩子的天命,天命就是孩子干这件事情,他不会感觉到累”。李玫瑾,“教给孩子生存之道,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孩子适合做什么,而不是只有上学这一条路,心理阳光比成绩更重要。

”上面这两位都是老师。他们都鼓励,父母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有生存能力,这是第一位。上文那个正高级的父亲就是努力发展孩子的优势。而不是强迫孩子非得学习孩子不喜欢的数学。即使这样会让这位父亲没面子。大家都知道爱迪生的故事,被老师说成脑袋有病,由他母亲带回家学习的。同样,周杰伦在学校也不被任课老师看好,逃课是正常现象,只有他离异的母亲发现他的音乐才能。

这些都是作为老师所具有的优势,那就是不停的学习,知道如何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并鼓励孩子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最近有心理学者,统计我国顶尖大学老师孩子的数目,老师子女优秀的人数所占比例很大,但有心理疾病的同样也很大。强迫可以让孩子成功,可成功之后呢?孩子心理父母还关注?3、老师的作用在学校里我们知道老师的作用是不那么大的。

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只是给一个方向。差生你根本改变不了。现在哪里还能听到老师发现孩子特殊才能,并把他培养成才的例子。家教都没有时间了。我们是能够影响中等生的,也仅此而已。我们老师会津津乐道,教出多少优秀学子,可有谁还记得那些没有改变过的差生内心的挣扎。父母还是先把孩子教好,懂规矩了,再送去学校接受知识,而不是反过来,管不了了希望老师来管理。

作为教师身份的家长,你是如何平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你的角色定位清晰吗?

我想,这两种身份是互相促进的。这让我更加懂得换位思考,更容易理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家中以及面对孩子的学校及老师时,我是家长;在学校,面对我的工作和学生时,我是教师。1.作为教师,我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让我能够了解孩子的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更好地理解孩子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为自己更好地配合孩子所在学校的工作,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同时,我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适时与孩子学校进行互动,包括沟通和提供合适的建议。2.作为家长,我会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规律,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及在如何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学校工作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越俎代庖,顶多会做些补充。3.作为教师和家长,也让我有条件更多思考孩子的家庭表现,更多理解孩子的表现,以求寻得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总体来说,教师身份和家长身份都是各有独立性而又不可避免地互相交融的,但对孩子,还是得有所区分。题外一句,目前的疫情,网上教学可能会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家庭教育的角色以及家校合作的意义,显然,此时的特殊时期与平时有所不同,可能家长承担了很多,但教师也并不轻松,需要互相理解,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匠心微语)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TAG:浅谈小学班主任角色定位.doc  小学班主任如何认清自身角色定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