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北洋舰队初步成军,舰队编制基本采自英国。与海军建设相适应,沿海各重要海口还设置了炮台等防御工事。加强海军建设的同时,清政府还编练了区别于湘军、淮军的新式陆军的练军。【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企业主要有四项:轮船航运;开采煤矿和采掘、冶炼其他金属矿藏;电报;纺织业。重要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唐胥铁路及兰州织呢局等。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可保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的依赖。【培养新式人才】为同工业企业与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洋务派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其方式为:一是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赴英、法学习海军及轮船制造与驾驶,赴德国学习陆军,赴欧美学习冶炼钢铁等。

二是大兴洋务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方针,开办洋务学堂。先后开设方言(外语)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实业学堂等专门性学堂,学习外语和西方国家的科学与军事技术,培养不少新式专业人才,同时对清末学制和教育内容的改革亦有所促进。洋务运动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光绪帝前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倾向资本主义的早期改良主义社会思潮,认为君主立宪的民主制最适合于中国,提出开国会、设议院的要求。

然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是由于洋务运动本身既不可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较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晚几年的东瀛日本的明治维新,效果却迅速且显著。两国“师夷之长”洋务、维新的成果,在光绪二十年(1894)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得到检验,结果清政府战败。

晚清洋务运动时,为何开设大量学堂?

什么是洋务运动

成就大事业,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文明古国的子孙,国人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因此晚清时期,清政府既然认定洋务运动势在必行,就必定要开办大量的学堂。因为只有拥有了足够堪用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实现洋务运动所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只可叹,清朝的洋务运动,启动过晚。不过也还是为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例如民国时代的精英、大师,其实都是清朝的新学堂培养的。

民国的工业基础、交通基础也是清朝留下的。1911年清朝灭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1911一1949其间,中国战火不断。民国无力对国家进行任何重大建设,民国甚至无国旗、国歌、国徽,只得以国民党党旗丶党徽代替国旗、国徽。可见国家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国内环境,而国家要强大就得依靠教育事业。教育立国是绝对正确的,一定要坚守。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教育学  洋务  诞生  近代  教育  近代教育学的诞生  洋务教育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