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他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在这部关于刑罚的小说里,实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民间社会与官府和德国列强构成的冲突,由此描写近代中国民间社会遭受的深重灾难,揭示在西方列强压迫下中国艰难的现代性转型,整部小说充满了戏谑反讽的快感。莫言以他的特殊方式打开了历史之门,看到历史的荒诞性和悲剧性。2006年铁凝出版《笨花》,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性的革命史和乡村史,小说从头到尾都在写中国乡村,但乡村的故事不再只是农耕种植、节庆习俗、婚丧嫁娶、风土人情,而是一个人的遭遇、一个家庭的命运和一个村庄的盛衰,它们被嵌入到中国现代性的革命历史之中。

不难看出,这些大作家的作品中闪烁着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使得当代本土性具有了更深厚的力量,并且获得了一种美学上的独特魅力。综上所述,通过“乡土文学”不同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乡土文学”概念内涵不断的在扩充。回归乡土本身,以乡土生活作为最基本的内涵,即只要是写乡土生活的,不管写的是乡愁韵味的作品,还是农村题材类的小说,或者是转换了生存背景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只要是在这片乡土性的大地上所生发出的对乡村、农民的关注及书写,都应该属于乡土文学。

中国当代的乡土文学在创作中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个问题很好。首先,笔者认为乡土文学,可谓是文学创作之根。植根于乡土的优秀文学作品。如鲁迅的《故乡》,沈从文的《边城》一致于当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巜红高梁家族》等等。无不成就了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其创作中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乡土文学植根于乡土之中文学是记录时代文化,时代精神面貌的‘录音机’和‘录像机’。

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之所以能够流传出许多经典。最根本的因素,是来自于清新的泥土气息。能与一代乃至几代人产生共鸣。诚然,创作乡土文学作品,也需要扎根于泥土之中,与一个时代共同成长。把农村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田间地头,乡村亱话中,人们所述说的故事,传说等支离破碎的点点滳滴,用笔,用脑都记录下来,集腋成裘。

而后利用作家独到的文学思维,去串联,去加工,去提炼。从而也就成就乡土文学的创作。所以说,乡土文学植根于乡土,其素材之新鲜,之丰厚,泥土气息之浓郁,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二,生活体验是不竭的创作源泉大多乡土文学作家,都有着农村生活的经历。或是出生于农村,在农村生活成长;或者是到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农民打成一片,深刻了解农民的疾苦与快乐。

深刻感受农村人最真执,最扑实的情感表现方式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创作素材积累的同时,也碰撞出心灵的火花。在农村的风土人情中观察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灵魂深处的精神世界。只有这种深深的感触和心灵的碰撞,才能创作出反映农村,农民的乡土文学作品。三,鲜活的故事里蕴含着乡土的芬芳农民之所以伟大,这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优秀品质分不开的。

善良纯朴吃苦耐劳,无私无畏,乐于奉献,奉公守法。在民族大义面前,却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了最生动,最纯洁,最扑实,最厚重的家国情怀。这些优秀的品质,在着农村的沃土中,一代代的延续着,传承着。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鲜活的创作素材随时都会发生。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乡土文学  1920  特征  1920年乡土文学的特征  乡土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