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时候的人来看,不能葬入祖坟就是最大的事情。水葬水葬也就是死了以后,将尸体直接丢入江湖大海中。这种汉人很少使用,最多是渔民或者水手,在遭遇海难一时没有脱困,又没有办法处理尸体,才会水葬。根据地方志记载,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有将尸体举行仪式后投入海中的习俗,但很少见。一般认为,这是受到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比如柬埔寨人。

天葬天葬主要是少数民族,比如蒙古人、藏族人。也就是将尸体处理或者不处理,然后丢在野外,让秃鹫或者野狼等直接吃掉,留下骨头而已。这是同他们游牧民族的特点不可分的,无法用土葬方式留坟。蒙古人很长一段时间,将死者尸体丢在草原上。草原的草很高,离得稍远就看不到的。而剩下的骨头经过几年,就会逐步沉入地下,看不出来了。

树葬树葬和天葬其实大同小异,区别这是将尸体放在树上,或者被鸟兽吃掉,或者自然风化。树葬主要是东北少数民族赫哲人。他们用桦树皮包扎尸体,放在树杈上。这倒不是完全是图方便,而是宗教信仰。赫哲人认为灵魂是永不消失的小鸟,如果埋在地下就飞不出来了。崖藏就是在悬崖的山洞或者峭壁上,安葬尸体。这是古代原始人类的遗风,主要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

这也有一定宗教原因。他们相信:人的灵魂升天可为仙,入地则成鬼,故以崖葬为高尚。火葬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火葬的。汉人讲究入土为安,所谓挫骨扬灰是一种类似于鞭尸的侮辱性手段。自然,少数民族有火葬传统,但汉族几乎是不火葬的。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中国开始出现有火葬,但也是很少见。佛教推崇火葬,这是宗教原因。

到了宋朝,开始讲究礼法,赵匡胤认为火葬不符合伦理道德,甚至直接制止:“近代以来,率多火葬,甚愆典礼,自今宜禁之。”1135年,宋徽宗被俘八年后病死在黑龙江依兰县,据称是依当地习俗实施火葬。南宋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对金国恨之入骨。有意思的是,民间倒是颇多火葬。比如《水浒传》中武大郎被潘金莲害死,就采用火葬方式,以便于毁尸灭迹。

但宋代火葬后,骨灰仍然是需要土葬卖掉的,而不是往哪里一撒就算了。为什么民间会有这么多火葬?主要3个原因。第一,传染病的原因。当时已经有了一些防治传染病的意识,通常得传染病死的人,都会火葬,而不是土葬。这主要是历年的经验总结。因为传染病的尸体埋入土地后,仍然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如果混入地下水,可能造成疫情。

比如《红楼梦》的晴雯死后,因王夫人认为她是患有“女儿痨”,也就是少女时期的急性肺结核,最终就是火化了。第二,平民无力承担土葬费用。古代无论坟地还是丧事,都是要花钱的,而且还相当不小。《红楼梦》的贾瑞被王熙凤整死后,虽是贫寒人家,但丧礼也花了不少钱:当下贾家众人齐来吊问,荣国府贾赦赠银二十两,贾政亦是二十两,宁国府贾珍亦有二十两,别者族中贫富不等,或三两五两,不可胜数.另有各同窗家分资,也凑了二三十两.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你看,估计贾瑞的丧礼,至少用了100多两银子。

而刘姥姥说,20多两银子就够庄稼人开销一年。即便农民家庭开销没贾瑞家这么大,也是一笔钱。这种情况下,火葬显然费用要低得多。第三,远距离运输棺材不方便。宋代开始,商业发达起来,人员流动也较多。但宋代讲究落叶归根,人如果死在外乡,必须千方百计运回老家祖坟安葬,不然就是孤魂野鬼,不能投胎。但是,运输一个巨大的棺木回到故乡,普通老百姓难以有这种财力。

所以,一些老百姓就将尸体火化,将骨灰随身带回老家。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不过,后代汉人也很少火葬。元朝规定土著汉人一律土葬,不得乱来,明代也是如此。清代初期,由于满族人不忌讳火葬,连努尔哈赤也是火葬的,一度允许汉人火葬。但满族人坐稳江山以后,迅速汉化,也严禁火葬。《大清律》规定:“其从尊长遗言,将尸体烧化或置水中,杖一百”;“若私自火葬或水葬父母,按杀人罪论死刑”;“旗人、蒙古丧葬,概不许火化”。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火葬  漫画  宝藏  浙江省  实行  您的漫画宝藏库  浙江省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火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