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教育教学体系更注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方面相对薄弱,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是对现行教育的有力补充。将传统文化内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其形式与方法也是关键。笔者认为,经典诵读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有必要坚持创新其形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有效地渗入学生心灵。

尤其应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资源,提倡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把这一精神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和对学生日常的管理中,滋养学生的精神文化层面,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好的行为方式也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们有意识的学习经典文化,教会学生运用经典,学习做人的道理,达到日用而不知的效果。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坚持以国学文化培养学生品质,让学生们懂得感恩父母,尊敬师长。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个“教”字,是由“孝”和“文”字组成,说明了中国的教育就是从“孝”文化入手,让下一代知道怎样去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

亳州经验,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早在2015年5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为题,报道了亳州的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该报道从蒙城县一小学的一次语文考试入手,提出了“连我们大人都不太了解的内容怎么就进了小学的考卷?”这样的疑问。最终,央视记者通过对亳州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的深入采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国学经典进课堂,看上去有点难,而且孩子们读的时候可能也不太懂得其中的意思,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国学经典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诵读经典,打牢国学根底,既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在潜移默化当中让核心价值观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亳州的国学经典教育普遍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人人自觉,诵经典,悟经典,行经典的良好氛围,通过亳州经验,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感想及反思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单纯追求课程化和知识化,因为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提升文化品位,丰厚文化底蕴,锻铸自己的文化品格。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文化教育  传统  中国四大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