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是友好他人的向善之心,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才有希望融入到团队当中,生活、工作、成长于幸福的集体当中。职业认同是心怀感恩的敬畏之心,一个风趣幽默、思维活跃、公平负责、自信自律、顽强拼搏,热情大方、工作积极和尊重生命的老师,才有希望成为为人师表的好老师。

职业认同体现的是成就感,教师职业充满着艰辛,也充满着挑战性。只有不断克服职业倦怠给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明确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书育人而谋生的职业,将工作变成一种乐趣和追求时,教师才有希望成就学生荣誉自己,成就事业光彩自己。(2019年4月于上海)对教育的坚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坚守教育,就是对教育的认同和对教育的尊重。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写道:“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Remember what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forget what should be forgotten.Alter what is changeable, and accept what is mutable.)”该记住的就是要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时时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时时记得工作的来之不易,时时记得自己所肩负的育人使命。

该忘记的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人不能小肚鸡肠,做事不能斤斤计较。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愉快既要学会忘记,又要学会化解,也更要学会善于总结。该改变的就是要知道,我要到哪里去?就是要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的定位,消除自己的困惑,剔除自己的消极,提升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修养。接受不能改变的,就是要拥护教育法规,贯彻教育方针,遵守规则秩序,坚持立德树人,珍惜大好时光,永葆教育初心。

(与”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合影于上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情怀就是对教育怀揣使命、对教育心存的坚守、对教育的永远担当。教育承担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任与使命。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创造活力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小学生的更好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点看法。一、要从点滴抓起,促进学生良好养成习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坚持、不断努力、逐渐培养提高的结果。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无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小孩子的养成教育  如何养成教育  
下一篇